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单 元 检 测 卷(四)(考试范围:必修2第五第八单元)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姓名:_学号:_得分:_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国人呤俐叙述1859年他在广州的所见时说:“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额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的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是颇引人注目的。”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A洋务运动影响广州 B洋货倾销中国,服饰不断西化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鸦片战争后广
2、州成为通商口岸2.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拉近了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 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 A B C D3.1927年,美国飞行英雄林白独自驾机成功飞越大西洋,引发了人们对航空业的无限遐想。而当时,绝大多数航空公司连一条航线也没有开通。此时,一家名叫海岸航空公
3、司的股票成为市场上的黑马,但这家公司却是一家铁路公司,除了名称,没有任何方面能和航空扯上关系。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名人的示范效应 B海岸航空公司是新兴产业C海岸航空公司业绩优秀 D华尔街的股票投机4.“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右图为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5.根据1933年经济法,罗斯福颁布了第6166号行政命令,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并加强了预算局的领导作用。1939年4月,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
4、组法,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新政违背了三权分立原则 B以机构调整保障新政推行C加强了对国家经济的干预 D总统行政权力得到加强6.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7.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
5、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 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8.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9.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
6、,“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10.“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上述材料应出自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C马歇尔计划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1.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
7、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这一国际组织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 12.今日美国报披露:当前,美国平均关税尽管只有3%,但对浓缩橙汁征收的关税为30%,玻璃制品和瓷器为38%。美国有300多种反倾销税,还有配额、补贴、法律阻碍、繁文缛节拖延等手段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不受冲击。这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加剧国家间利益的争夺 B美国一贯坚持关税保护主义政策C美国竭力主张国际贸易自由化 D美国的做法实质是反对经济全球化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13题25
8、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 13.(25分)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团结合作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是安徽大学珍藏的康熙年间“新安人”谢胪一的一份商业经营合同书。合同书原文如下:立议合同汪元长、谢胪一,向因两家各有绸布店业开立汉镇,历年收看客货,以致获利艰难。今两家情同志合,议请谢占武兄坐庄苏州,置买绸布等货。开单下苏(注:苏指苏州。下同。编者注),公同酌议:各开各店应用之货,以便配搭发卖;所买之货来汉(注:汉指汉口。下同。编者注),照单均分,毋得推诿:在汉置粮等货下苏,得利照本分息。在苏对会亲友银两置货,倘货未到,两会票先至,各照来信会票应付。其有货来,
9、或要多收者,照苏原价加利三厘钱,以补少收之家。又,在汉两店来往,议定现兑银两,加利五厘钱。庶彼此通融而攸远矣。但两地买卖货物,不得徇私肥己,倘有此情,神明鉴察。今欲有凭,立此合同二纸,各执一纸存据。计开:一议谢占武兄俸金九五色银三十两,一议公账之银无得代亲友买物。(1)依据材料指出康熙年间徽商经营活动的特点。(4分)并分析这种经营活动对徽商的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3分)材料二近年来,(海峡)两岸贸易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促进了两岸贸易往来。2013年两岸贸易值为1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16.7%,2013年两岸贸易值占同期大陆外贸总值4.7%,其中大陆
10、对台湾出口406.4亿美元,增长10.5%;自台湾进口1566.4亿美元,增长18.5%;贸易逆差为1160亿美元,扩大了21.6%。龚清概2013年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有亮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发展的有利因素?(6分)材料三1870年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其他比重32%23%13%10%22%材料四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0%。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据高德步著世界经济通史整理(
11、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两种做法意图各是什么。(4分)为规划世界经济秩序、防止悲剧重演,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为此做了哪些努力?(4分)这些努力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4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全球化,这个在当今颇为时髦的词,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和运用。全球化改变着世界,影响着全球60多亿人的生活。这一全球化浪潮,有人认同,也有人反对。这一历史潮流,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面。一个“全”字,包括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的整体,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层面的问题,成了历史新阶段的特征。格雷厄姆汤普森指出:“全球化的思想是一种言过其实
12、的思想。最近30年中所经历的许多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的情况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在重温具有金本位极盛时期特点的那些话题。”格雷厄姆汤普森全球化与国内经济政策的可能性罗兰罗伯特把全球化解释为“世界的压缩”,他的话很有意思:“我完全可以不时地滑回到只用全球化这一名词来指自1870年世界已经迅速地向整体性移动的条件(尽管也展示可供选择的道路以及反趋势)。不过,我的意图一直是论证全球化这一总过程(和有时的逆全球化)至少像所谓的世界宗教两千多年前兴起一样持久。”罗兰罗伯特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结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核心思想,谈谈你对于“全球化”过程的认识。(12分)(要求:能够依据题目要求
13、,观点突出,史论结合,文字通顺流畅) 15.(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4年,英国成立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着手制定战后社会保障计划。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出任“调委会”主席,负责对当时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提出具体方案和建议。贝弗里奇审视了英国当时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并把消除贫困定位为战后的基本目标。 贝弗里奇报告材料二上世纪60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一则导致社会福利开支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英法等国甚至高达50%
14、以上,二则导致国家严重财政困难甚至财政赤字。面对居高不下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不得不压缩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出现了躺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温床上游手好闲的“懒汉”人群。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十分头疼的问题。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材料三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重要讲话(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贝
15、弗里奇报告产生并实施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国家福利制度的弊端?(3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进程对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启示。(6分)单元检测卷(四)1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生活习俗变迁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1859年的时间限定表明A项不符;材料本身不能直接反映B项和D项的现象,而是更多地体现出当时广州人对洋货的青睐,选C项。2C。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10年后,人们服饰的变化。2001年我国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西欧国家的隔阂和矛盾不可能完全消除,不符合题意,分别是从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了变化的原因。
16、 3D。企业的股价上涨需要有良好业绩的支撑,本题从材料可以分析到由于股市的投机和炒作,一家名不副实的航空公司股票受到人们的追捧。本题选D项。4B。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对劳工束“荆冠”、缚“十字架”必然导致劳资关系紧张,罗斯福在新政中调整劳资关系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制定企业公平经营规章,规定了工人的工资、工时等,B项正确。A、C两项不属于漫画所涉及的行业;D项主要是针对失业工人的措施,与漫画的主题不符。5B。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总统和国会对国家行政体制进行了局部调整,目的在于为新政提供行政保障,克服经济危机,B项的说法最符合题意。6D。“被一张张福利支票
17、压得喘不过气”这一现象是福利国家政策所导致的,“示威骚乱”说明该政策已导致很多负面问题,D项正确;A项夸大了福利国家政策的危害,错误;B项抹杀了福利国家政策的积极作用,错误;福利国家政策增加了财政负担,但不必然导致财政、政治危机,错误。7D。从二人的身份和立场可以判断二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苏维埃的利益,二人的区别只是角度不同。前者是站在维护农民利益的角度上说话,后者是为了维护工人和红军的利益。8B。根据材料可以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消费品得不到满足。分析各选项,D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A、C两项是表面现象
18、;“根本上”应指B项“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9B。此题考查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取信息“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可以看出其措施具有绝对性。10B。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材料反映的是协助会员国复兴与建设,援助发展中国家,这属于世界银行职能。世界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机构,B正确。11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亚太经合组织从地域来看,属于亚太地区;从成员看,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B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有北美三国;欧洲联盟成员只是在欧洲地区;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组织。12A。材料反映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但“一贯”的表述不能
19、体现,B项错误;C项“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表述与材料的意思完全相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是应对全球化的一种措施,不能说是反对经济全球化,这恰恰说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间的竞争激烈,因此D项错误,A项正确。13(1)特点:利用成熟完备的合同内容规范行业内的商业经营活动;行商和坐商相结合,经营方式日趋成熟;讲求分工与协作,利益与责任共担。(4分,任答两点即可)作用:有利于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发挥集体力量,增强外部竞争力,推动徽商的整体发展。(3分)(2) 两岸三通的实现直接推动了两岸经济合作与发展;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促使两岸经济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向合作;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6分,
20、任答三点即可)(3) (3)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希望凭借经济实力的强大扩大对外贸易。(2分)19291933年美国:转嫁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缓解经济危机)。(2分)努力: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2分)签署关贸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2分)影响: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14发展阶段:(1)16世纪开始,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开始了全球化的过程;
21、(2)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完全意义上的全球化迅速发展。历史必然:依据发展阶段,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深远影响:积极:第一,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第二,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第四,促使国际关系以协调为主;第五,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消极:第一,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第二,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增强;第三,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
22、态危机;第四,加大世界发展的矛盾性;第五,加剧世界发展的不安定性。第六,全球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如何应对(中国):在机遇和挑战的外部形势下,中国的出路是:坚持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加入区域合作和世贸组织,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科教兴国,加大科教投入,抢先发展高新产业,创造知识资源;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全球化的世界上,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才能维护世界和平。可体现
23、如下观点: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利大于弊。其本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反全球化”并不是要反对全球化这种趋势,不要全球化。15(1)二战后英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人运动高涨;借鉴了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救济措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6分,任答三点即可)(2)高福利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高福利不利于科技教育发展。(3分)(3)启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必须量力而行不可操之过急;把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6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