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124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解析》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汤小城 审题人:何志刚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第题2分)1. 坊市制度在唐朝达到了顶峰,日中开市、日落闭市、严格的市门开合,表明坊市制度产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一“合理性”表现在A. 适应对外开放和借鉴包容时代要求B. 保证了首都等大城市商品的及时供给C. 利于市民集中在坊区参议政治活动D. 对普通民众起到禁锢限制自由的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坊市制度体现出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对普通民众起到禁锢限制自由的作用,因此D项正确;A项内容与材料相反,因此错误;坊市制度不是为了商品供应而

2、设立,因此B项错误;坊区属于居住区,不会进行参政议政活动,因此C项错误。点睛:坊市制度是对居民及商业活动的限制,这符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因此此题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另外可以使用排除法。2. 商朝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卜问年岁丰欠与求年(求丰年)的记录,如云“贞求年于岳”“求年于大甲十牢祖乙十牢(用十组猪牛羊祭拜大甲,用十组猪牛羊祭拜祖乙)”。此类现象主要表明A. 商代社会生产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B.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起源较早C. 商代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 D. 农业是商朝社会的唯一生产部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有许多卜问年岁丰欠与求年(求丰年)的记录”,即通过求神问卜祈祷丰

3、收,说明商代的社会生产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CD项。3. 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记载:“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材料反映的农业生产形式的特点是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集体耕种 D. 土地兼并【答案】B【解析】从材料“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可以看出,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材料中不能反映,排除ACD项。点睛:自然经济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是从产品的用途上来说的,而不是从满足生产者需要的

4、程度来说的。本题材料中的“闭门成市”说明了产品的用途。4. 大清银行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除经营存贷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业务外,还有承领银铜铸币、发行纸币等特权。该银行A. 是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B. 体现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性质C. 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D. 为洋务运动的官僚资本注入大量资金【答案】B【解析】从材料“除经营存贷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业务外,还有承领银铜铸币、发行纸币等特权。”可知该银行既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同时还体现出中央银行的管理、发钞的职责。因此B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

5、标志是传统手工业的衰败,因此A项错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在19世纪6、70年代产生的,与时间不符,因此C项错误;洋务运动在1895年马关条约时已经破产,所以D项错误。5. 有“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功效,哺育西蜀大地,创造“天、地、人、水”和谐共存典范的水利灌溉工程是A. 龙首渠 B. 六辅渠 C. 大运河 D. 都江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哺育西蜀大地”的水利工程就可以推断出都江堰,选择D项;龙首渠在陕西关中地区,因此A项错误;六辅渠也是在关中地区,因此B项错误;大运河的地点贯穿好多省,比如江苏、安徽、山东等地,没有四川,因此C项错误。6.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

6、时期的产物;它常用三种基本色:黄、白、绿作为釉彩。”该陶瓷是A. 东汉青瓷器具 B. 汉代绿釉陶器C. 宋代白瓷枕 D. 唐三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常用三种基本色”,该陶瓷应为唐三彩。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和颜色的界定,排除ABC项。点睛: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黄、白、绿,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本题可以根据时间以及对该种陶瓷的描述选择答案。7. 后汉书方术列传公沙穆注引谢承书曰;“穆尝

7、养猪使人卖之于市。”盐铁论散不足篇言:“负粟而往,挈肉而归。”这说明A. 农业生产呈现商品化趋势 B. 农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C. 汉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 D. 当时商品交换的形式单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穆尝养猪使人卖之于市。”和“负粟而往,挈肉而归。”说明养猪、农耕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因此A项正确;材料在讲商品交易,所以农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错误,B项错误;无法体现生活水平高,因此C项错误;从材料来看商品交换的形式不单一,因此D项错误。8. 明末清初,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他们按籍贯、按销地划分共有八帮。其中以宁、绍、关、广四帮势力最大,其他如行商、水客和小商

8、、小贩来去频繁,无数可计。材料现象说明A. 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 商帮出现于明初期C. 明代制瓷业利润非常高 D. 景德镇制瓷业发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说明景德镇制瓷业发达,全国各地商人纷纷到景德镇采购瓷器,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制瓷业发达不一定就是全国制瓷中心;B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不能反映商帮出现于明初期,材料主旨不是探讨商帮出现的时间;C项与材料无关,制瓷业利润情况材料没有反映。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的发展9. 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的报告指出:“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制形式,包

9、括国家控股和部门、地区、企业间参股以及个人人股,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方式,可以继续试行。一些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可以有偿转让给集体或个人。”材料表明当时我国A. 已经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 放弃了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C. 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中心 D. 认识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对股份制形式的肯定以及允许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有偿转让给集体或个人,说明认识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从而进行改革。故答案为D项。中共十四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项;当时还未放弃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C项与材料反映的股份制改革不符,排除。10. 1877年,中国

10、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蚕丝、茶叶,其出口比重分别为26.949.4,而到了1894年,这一比重则分别为26.2、24.9。这一变化可以折射出中国A. 出口商品种类的增加 B. 传统手工业的升级换代C. 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D. 蚕丝出口数量保持稳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说明到1894年中国蚕丝出口比重稍微下降,茶叶出口比重大幅下降,这意味着,中国其他出口商品的增加,故A正确;BC不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11. 18世纪晚期开始,普鲁士政府大力支持工程师们到英国进行考察旅行,工程师们或伪装成顾客或卧底当工人想方设法进入工厂。这样的做法造成

11、A. 英德政治矛盾日益尖锐 B. 英国开始保护机器生产技术 C. 德意志帝国开启工业革命 D. 普鲁扩大在邦国中的优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时德国还未统一,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低下,故A错误;英国保护机器生产技术是普鲁士这种做法的原因,不是结果,故B错误;德国开启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后期,故C错误;普鲁士通过这种做法,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从而扩大了咋邦国中的优势,故D正确。12. 1882年创办的公和永丝厂,是上海第一家华商缫丝厂。起初,厂内设备完全来自国外,“指导厂务”的工程师,也请外籍人员担任。材料表明早期民族工业A. 对外资有依赖性 B. 开

12、启了中国近代化C. 大多由外商投资 D. 积极吸收先进技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厂内设备完全来自国外,指导厂务的工程师,也请外籍人员担任”,说明早期民族工业积极吸收先进技术。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材料涉及到的是设备和技术,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公和永丝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排除B项;由外商投资则不属于中国民族工业,C项说法错误,排除。13.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13、 B. 国家“重商”政策确立C.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 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答案】C【解析】自然经济解体是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而带来的社会现象,题干现 象出现的时间是明朝,故A 项错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未确立 重商政策,故B 项错误;从题干“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可以 看出农村经济作物增多,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故C 项正确;古代中国属于农耕经济, 农业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只是辅助,故D 项错误。14.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产品价格曾经暴跌,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无人愿意种地,也无人愿意买地做地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14、是A. 土地革命的蓬勃发展 B. 土地改革取得卓越成效C. 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农产品价格曾经暴跌,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无人愿意种地,也无人愿意买地做地主”具备了经济危机来临的表现,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可知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冲击到了中国经济,故C项正确;土地改革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B项错误;材料涉及信息是农业,无民族资本主义信息,故D项错误。点睛: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也直接波及中国,这体现出中国当时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15、。因此本题选择经济危机。15. 1957年到1960年,中国城市化从155增长到197。1961年,政府又从城市动员了约一千多万人下乡。造成后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政府调整工农业生产恢复经济 B. 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计划完成 D.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答案】A【解析】1960年底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恢复农业成为工作重点故许多新进城服务于工业化的人口又回到农村。A项正确。B项是根据原因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五十年代开始出现知青上山下乡但规模不大。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

16、动大规模展开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时间不符。因此D项错误。16. 1649年荷兰莱顿大学教授科内利乌斯博特科伊在发表的茶、咖啡和巧克力论文中,极力推崇饮茶的好处。此论文客观上反映了A. 茶叶遭到了荷兰民众的抵制 B. 咖啡取代了茶叶的饮料地位C. 茶叶受到西方民众的普遍接纳 D. 国际贸易扩大下的文化交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649年可知时间在新航路开辟之后。17世纪是荷兰人的世纪,被称之为“海上马车夫”,国际贸易是他的主要强项之一。大学教授都推荐,应该不可能遭受抵制,因此A项错误;此时期咖啡还没有大规模流行,因此B项错误;

17、茶叶受到西方民众的普遍接纳在材料中并有体现,因此C项正确;荷兰的国际贸易规模扩大,同时也把饮茶的文化从中国传入,因此此题体现出文化的交融。因此D项正确。17. 儒勒凡尔纳所写的小说环球世界80天是有现实依据的,1870年,一位名叫乔治特雷恩的人环游了世界80天。特雷恩当时环游世界有可能借助的交通工具是A. 汽车 B. 火车 C. 飞机 D. 磁悬浮列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AC两项分别发明于1885年、1903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870年”,均排除;B项发明于1814年,与题意相符,正确;磁悬浮列车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世界在20世纪中期了,不可能环游世界,D

18、项排除。故选B。18. 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英国实力的衰弱 B. 工业革命的进行C. 自由贸易的发展 D. 落后国家的斗争【答案】B【解析】提炼材料信息,材料主要表明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逐步削减关税,并通过签订条约使大多数国家加入自由贸易网络,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标志着一个自由的国际贸易体系在欧洲初步建立起来。结合上述事实和阶段特征可以判断,这一现

19、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 故正确选项为B项。此时期正是英国最强的时代,因此A项错误;自由贸易的发展是工业革命的结果,不是原因。所以C项错误;落后国家的斗争从材料无法体现 。因此D项错误。点睛:工业革命是英国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需要商品市场以及原料产地。因此才会组建加入自由贸易网络。要搞清楚因果关系,此题容易解决。19. 秦朝“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汉初,“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有利于A. 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 B. 缓和社会矛盾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扩大地主权力【答案】B【解

20、析】材料没有提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到地主权力扩大,故D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可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20. 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A.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B.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C. “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D. “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能反映新

21、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属于1952到1956年,属于过渡时期,故A正确。“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了人民公社,在1958年后,故B排除。“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反映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1959年,故C排除。“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故D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大改造【名师点睛】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

22、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1. 下面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下表信息可以反映出年份中国平均每年进口中国平均每年出口中国入超1890189414200万海关两10700万海关两3500万海关两1895190021400万海关两15100万海关两6300万海关两A. 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 B. 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C. 中国原材料的价格低廉 D.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1895年前后,中国外贸中进出口都有所增长,同时入超在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23、体现出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一部分,进一步融入其中,因此A项正确;海关被列强控制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因此B项错误;中国原材料价格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因此C项错误;资本输出增多在材料中并无体现,因此D项错误。22. 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天津、青岛等重要港口均为日人占据,政府昔日税收的重要来源如关税、盐税等,均大为减少。财政赤字十分严重。为应付浩繁的开支以及不断增加的军费,国民政府的主要应对措施是A. 促成国共合作 B. 增加公共投资C. 变卖国有资产 D. 扩大法币发行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期间依靠国共合作主要在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济军费问题不是合作的主要内容,

24、因此A项错误;战争时代不可能增加公共投资,因此B项错误;大量的军费不可能依靠变卖国有资产来解决,因此C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扩大法币发行量是当时最主要的办法,因此D项正确。23.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故ABC正确,D项材料无体现。考点:新航路

25、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名师点睛】商业革命的表现: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逐渐占有海上贸易中心地位。24. 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中国的关键就是看能不能争取较快的增长速度,“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市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A. 把上海设立为开放港口城市 B. 划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C. 作出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 D. 在上海建立对外经济自贸区【答案】C【解

26、析】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1990年3月”以及“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市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应当是中央作出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故答案为C项。把上海设立为开放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排除A项;划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排除B项;在上海建立对外经济自贸区是在2013年,排除D项。25. 1934年中国政府派学生代表团参观德国工业设施,并颁布发展工业的多项政令。1930年1936年间,中国工业成长率已经达到7.7以上,社会经济状况也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快速发展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C. 民国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西方列

27、强加强对华投资【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快速发展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同时也与史实不符,因此A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时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因此B项错误;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一项重大经济发展运动,时间在1936年。该运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符合材料要求。因此C项正确;西方列强加强对华投资材料并未体现,因此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题,满分50分,其中第26题为23分,第27题为12分,第28题为15分)26. 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经济转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

28、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材料二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材料三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始于何时?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

29、响?(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英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开始于哪个历史事件?概述这一时期英国的现代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春秋战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事件:工业革命。表现:机器工厂逐渐取代手工工场;城市化进程加快;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蒸汽时代”。(3)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始于春

30、秋战国。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铁制农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8年和1997年安徽凤阳小岗村产业结构统计图(%)。阅读材料,提取有关小岗村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答案】示例信息:第一产业比例缩小,第二、三产业比例扩大,

31、并且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政府重视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起点,国家特别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根据统计图数据的变化,提取信息。可以看出,小岗村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这样的变化:第一产业比例缩小,第二、三产业比例扩大,并且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然后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以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从政府政策、小岗村自身因素、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取信息要准确,论证要合理充分

32、。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8年9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希望挽救财政危机。其主要措施有:发行金圆券为本位币,收兑迅速贬值的法币;每圆法定含金量为纯金22.217公毫;金圆券发行总额以20亿元为限;同时全国实行限定物价。方案公布实施后的头几周,货币改革似乎初见成效,但很快物价又大涨,加上为了应对战争经费的激增,和解决由此产生的严重财政赤字问题,国民党政府不断增加金圆券的发行量,以至于逼近发行办法规定的发行限额。此时国民党政府内许多人仍把希望寄托在美国援助上,认为美国不会见死不救。后来,蒋介石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将金圆券的法定含金量降低为每圆为纯金4.4434公毫,而发行总额改

33、为“另以命令定之”。在接下来的1949年里,金圆券变得毫无信誉可言,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以至于民众鄙视,甚至一些地方当局也拒收,已然成了废纸。国民党领导人陈立夫说:“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这是我们财政上犯的大错误”摘编自王小龙战后苏联新卢布改革与中国金圆券改革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圆券币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金圆券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答案】(1)背景: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军费开支巨大;物价暴涨,法币迅速贬值;国民政府陷入严重财政危机。(2)原因:随意迅速而大幅降低金圆券的含金量,放弃金圆券发行总量的约束;过度寄希望于美国的援助;

34、物价暴涨、战争失败与财政危机交织;改革建立在剥夺人民财产的基础上。【解析】(1)“背景”从材料信息“1948年9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希望挽救财政危机”中概括得出国民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由时间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发动内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2)“原因”从材料信息“很快物价又大涨,加上为了应对战争经费的激增,和解决由此产生的严重财政赤字问题,国民党政府不断增加金圆券的发行量,此时国民党政府内许多人仍把希望寄托在美国援助上,蒋介石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将金圆券的法定含金量降低为每圆为纯金4.4434公毫,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这是我们财政上犯的大错误”概括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