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湖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学科 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细胞中,没有细胞壁的是( )A. 乳酸菌B. 叶肉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酵母菌2.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主要取决于细胞的( )A. 大小B. 质膜面积C. 细胞周期D. 表面积与体积之比3.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当其遗传物质R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 核糖、核苷酸、葡萄糖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D. 核糖、含氮碱基、磷酸4. 下列不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 )A. 性别比例B. 营养结构C. 存活曲线D. 出生率和死亡率5. 如图所示发生在染色体
2、上的变异,该变异类型属于( )A. 基 因 重 组B. 基 因 突变C. 易位D. 倒位6. 用含 32P 的培养液培养醋化醋杆菌一段时间后,醋化醋杆菌细胞中均能检测出放射性的一组是( )A. 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膜B. ATP 和线粒体C. 丙酮酸和核糖体D. 腺苷和拟核7.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中发生的糖酵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C. 内环境中Na、K浓度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8.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都有
3、以磷脂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膜结构B. 遗传物质为DNA 或 RNAC. 都具有多种复杂细胞器D. 核糖体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核仁这一结构9. 如图是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示意图,代表过程,甲、乙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底物需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与其在体外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相同B. 图示中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C. 无氧的条件下不能发生,但是可以发生的,并且也会进一步产生 CO2D. 图中的葡萄糖分子经过程都能产生 ATP10. 下图表示女性某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一为细胞,a-d 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细胞分化,细胞的数
4、量和种类越来越多B. 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两者的 DNA 不同C. 图中细胞内最多可以出现 2 条X 染色体D. 细胞的凋亡可以不经过细胞衰老11.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是遗传病B. 人类猫叫综合征是 5 号染色体丢失的结果C. 外耳道多毛症患者产生的精子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D. 灵长类无法自己合成维生素 C 是因为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12. 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活动。当膀胱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膀胱壁收缩,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下列叙述
5、错误的是( )A. 婴儿学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因此经常尿床B. 高位科截瘫会导致病人的排尿反射丧失C. 排尿活动网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D. 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13.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不考虑个体的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点分别为 t3 和 t5B. t2-t3 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甲种群的数量表现为先增长后下降D. 乙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点为 t4,此时种群数量为 K/214. 选择合适的鱼苗放养在
6、水稻田里,通过鱼除草、除虫、活水、松土、增肥等,可减少水稻的病虫害,使水稻增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稻田养鱼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B. 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水稻和杂草构成不同的营养级C. 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较高D. 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15. DNA 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及精准复制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在细胞分裂间期合成B. X、Y 染色体上 DNA 碱基序列不同,(A+C)/(T+G)的值也不同C. 若某 DNA 中部分A-
7、T 被 C-G 替换,则该 DNA 分子的稳定性将会发生变化D. 若 DNA 与某物质结合后导致其双链不能解旋,则该物质会影响 DNA 复制和基因表达16. 为研究种子萌发和休眠的调控机理,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12345678GA(赤霉素)+-CK(细胞分裂素)+-+ABA(脱落酸)+-+-+-+种子状态萌发萌发休眠萌发休眠休眠休眠休眠注:“+”表示激素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表示激素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A. 第2和7组对照的自变量是有无GA,而CK和ABA都是无关变量B. 若GA无生理活性浓度,种子都处于休眠状态C. 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CK
8、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激素D. 种子休眠和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17. 某非常大的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性状没有作用。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有A1A2和A3,它们互为等位基因,且A1对A2和A3为完全显性,A2对A3为完全显性,若三个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则在群体中表现出所控制的性状的比例为( )A. 1/3B. 1/9C. 4/9D. 5/918. 酶的固定化是 20 世纪 60 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如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
9、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B. 由乙图可知,浓度为 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较好C. 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 3 次左右,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D. 酶活性的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19. 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没有青枯病的抗性基因,少数马铃薯野生种存在青枯病的抗性基因。由于核型等差异,野生种难以与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直接杂交繁育,为获得具有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栽培种,研究人员进行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实验研究(已知杂种细胞会发生部分染色体缺失现象
10、),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低渗溶液中,用酶解法处理 A 和 B 可以获得两种原生质体B. 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用染色体组型分析可筛选出杂种细胞 CC. 过程所配制的培养基中添加了等量的生长素类和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D. 过程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可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鉴定植株的抗病性状20. 某 DNA(14N)含有 2000 个碱基对,腺嘌呤占 30,若将该种 DNA 分子放在含 15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3 次,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结果如图 1;若将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 2 结果,下列错误的是( ) A. Y 层全部是仅含
11、15N 的 DNA 分子B. Z 层与 W 层的核苷酸链的数目之比为 1/7C. 一个 DNA 分子完成 3 次复制需要 5600 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 该实验需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检测技术21. 下图表示某类植物的进化过程:物种A,先是分化为 A1、A2、A3,后又分别进化成为B、C、D三个物种。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据图推测A1、A2、A3 可能存在地理隔离B. B 与C 存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C. A2 中一部分个体迁入A3 群体,两者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D. 若 A1、A2、A3 的生存环境相似,则发生的基因突变也相似22. 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
12、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 4 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类别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量t/(hm2a)665377523985718474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A.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与植被干物质的量呈正相关B. 群落的总呼吸量比
13、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增加C. 四个群落中只有灌草丛没有垂直结构D.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23. 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的细胞D无识别功能B. 图中物质为抗原,物质为抗体C. 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周期缩短D. 图中细胞A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24. 下图为针扎刺激后反射过程的示意图,a、b、c、d、e表示神经元,+、-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只由a、b和c三个神经元组成B. 针扎后先缩手再感觉疼痛的原因是f处突触数量多C.
14、直接针扎刺激b神经元时,神经冲动可双向传导到a和c神经元D. 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后,e神经元可释放神经递质使c膜电位反转25. 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抗虫的 B、D 基因(B、D 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抗虫)。已知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 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 AaBD 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B、D 基因不影响减数分裂,无交叉互换和致死现象)进行自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以判断 B、D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不抗虫=9:3:4,则 B 基因可能位于 1号染色体上,D 基因可能位于 3 号染色体上B. 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
15、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可判断 B、D 基因均位于 2 号染色体上C. 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3:3:1:1,则B 基因可能位于 1 号染色体上,D 基因可能位于 3 号染色体上D. 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3:3:1:1,则B 基因可能位于 3 号染色体上,D 基因可能位于 4 号染色体上二、非选择题26. 为解决生活污水(以有机物为主)的净化问题,某地将一废弃河道改造成一个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中的生物主要有芦苇、荷花、藻类、轮虫以及人工放养的鱼、虾、蟹等。如图为该人工湿地生态系
16、统的碳循环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湿地中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等,这体现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现象。流经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湿地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理由是_。 (2)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微生物的含量、溶氧量等是检测水质的指标,可以用_法调查净化后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来确定湿地的水质情况。 (3)图中的 A、B、D 共同构成了_,碳在两个过程中分别主要以_形式进行传递。若鱼类摄入的能量为 aKJ,其粪便中的能量为 bKJ,某种蟹以鱼的粪便为食物,则该蟹获得鱼的能量为_KJ。27. 黑藻作为一种绿色高等植物,具有很多优
17、点。比如叶肉细胞呈单层,叶绿体大而清晰,代谢旺盛。原料在河流、池塘及花鸟鱼虫市场均可获得。因此黑藻常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 (1)若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在显微镜下可以把_作为观察指标。若某个叶片中所有细胞都没有出现细胞质流动的现象,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并引流,若观察到叶肉细胞发生_,则说明细胞是活细胞。 (2)黑藻细胞中,对光能进行吸收、利用和转化的场所是_。若要对黑藻叶中的色素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是_。 (3)下图甲为黑藻在适宜温度下 O2释放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乙是将黑藻放在适宜温度的密闭环境中(不同时间内光照强度不同),测得的密闭环境中 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8、。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中,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 2 时,黑藻的氧气产生速率相对值为_;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 7 时,若要提高黑藻光合速率,可采用的方法是_。图乙中,黑藻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时间段是_。从图中可知,黑藻在该密环境中经过 12h 后有机物的含量将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8. 科学家通过对鼠进行多年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学资料。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两种类型, 受一对等位基因 R、r 控制,尾有短尾和长尾的区别,受一对等位基因 T、t 控制。现有若干只灰色短尾鼠与黑色长尾鼠杂交,F1均为灰色短尾鼠,F1 个体间随机交配,F2 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9、根据实验结果推断,鼠的毛色中显性性状是_。(2)亲本雌、雄鼠的基因型分别是_。F2灰色短尾鼠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 (3)若一只杂合的灰色短尾雄鼠与一雌鼠杂交,所有子代均正常发育,子代表现型为灰色短尾雄鼠的比例为 3/16,则子代中与亲代基因型相同的鼠占子代总数的_。现有一只子代雄鼠表现型与其父本相同,如何验证该鼠的基因型?请结合遗传图解加以适当文字说明_。29. (一)高浓度的铵盐对海水养殖中的对虾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是制约其大规模养殖的环境因素之一,具有高降解能力的硝化细菌可有效净化水体中铵盐,降低对虾的死亡率,科研人员拟从当地对虾养殖池塘中筛选出对铵盐降解率高且稳定的硝化细菌菌株,操作
20、流程如下图 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筛选出硝化细菌,在配制选择培养基时,需要以_为唯一氮源。 (2)已知硝化细菌是好氧性细菌,扩大培养时需要振荡的目的是增加硝化细菌与_、_的充分接触。 (3)纯化菌种时,按照图 1 中所示的接种方法外,接种环需要灼烧_次,此外还可采用_法接种。两种方法的原理相似,都是使聚集的菌种分散开,最后在平板上形成_。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工具需要严格灭菌,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_旁进行操作。 (4)将等量的三种候选菌甲、乙、丙分别接入铵盐浓度为 40mgL-1的模拟养殖污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 2。据图分析,应选择候选菌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
21、种进行后续培养。 (二)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侵染的关键是病毒表面的 S 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ACE2 特异结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及时确诊,科学家研制了基因检测试剂盒,其机理为:分离待测个体细胞的总 RNA,在_ 酶的作用下得到相应的 DNA,再利用_技术扩增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这种方法也会出现假阴性现象,请分析其中的原因_(答出一点即可)。 (2)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新领域。与 DNA 疫苗(通过抗原蛋白基因在动物细胞中表达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相比,mRNA 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
22、势。这是因为 mRNA 不需要进入细胞核,无_的风险,且易被_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 (3)单克隆抗体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光明的前景,相较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 单克隆抗体具有_等特点。生产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过程,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工程中的_技术和_技术。30. 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一般是先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为杀死体内残留的癌细胞,在手术 后进行化疗。有研究小组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 DNA 复制的酶与 DNA 相互作用。由此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 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不同浓
23、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细胞培养液, 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试管,吸管,培养皿等等。 (1)请你帮助该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思路(具体操作细节不做要求)。 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_处理,使其分散开来,配制成细胞悬液, 将其均匀分成 5 份,置于 5 个培养皿中,分别编号为 A、B、C、D、E。 _(2)该研究小组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ABCDE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010203040细胞数目(个/mL)32027518696560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_; 第二,_。 (3)测定细胞数目时,也可利用_ (填一仪器)测定细胞悬液的浑浊度来确定其细
24、胞数。五湖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学科 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 下列细胞中,没有细胞壁的是( )A. 乳酸菌B. 叶肉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酵母菌【答案】C【解析】【分析】含有细胞壁的生物包括:植物、真菌和大多数原核生物。据此答题。【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细胞,有细胞壁,A不符合题意;B、叶肉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C、中性粒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C符合题意;D、酵母菌是真菌,有细胞壁,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2.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主要取决于细胞的( )A. 大小B. 质膜面积C. 细胞周期D. 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答案】D【解析】
25、【分析】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面积越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因此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相对面积的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详解】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利于细胞的生长,细胞趋向于小,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就越方便,对于大型生物而言,这就能够尽可能保证身体细胞的物质需求,也就利于生物自身。D正确,ABC错误。故选D。3.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当其遗传物质R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 核糖、核苷酸、葡萄糖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D. 核糖、含氮碱基、
26、磷酸【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分别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详解】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一分子的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组成。RNA初步水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核糖、含氮碱基、磷酸,即D正确。故选D。【点睛】4. 下列不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 )A. 性别比例B. 营养结构C. 存活曲线D. 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种
27、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详解】ACD、结合分析可知: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和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问题,ACD正确;B、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生态系统的研究水平,B错误。故选B。5. 如图所示发生在染色体上的变异,该变异类型属于( )A. 基 因 重 组B. 基 因 突变C. 易位D. 倒位【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4)易位:染
28、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图示基因序列由abcdef变为aedcbf。故发生了染色体的倒位。D正确,ABC错误。故选D。6. 用含 32P 的培养液培养醋化醋杆菌一段时间后,醋化醋杆菌细胞中均能检测出放射性的一组是( )A. 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膜B. ATP 和线粒体C. 丙酮酸和核糖体D. 腺苷和拟核【答案】A【解析】【分析】1、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等;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C、H、O、N、P元素构成;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糖类是由C、H、O构成。2、32
29、P具有放射性,细胞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合成含有P的物质或结构,若用含32P的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醋酸杆菌,一段时间后,含有P的物质或结构都可能出现放射性。【详解】A、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含有P,而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也含P,A正确;B、醋酸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B错误;C、丙酮酸的结构式是CH3COCOOH、不含P,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含P元素,C错误;D、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中不含P,D错误。故选A。7.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中发生的糖酵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C. 内环境中Na、K浓
30、度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B、糖酵解过程发生在细胞内,不是
31、内环境中,B错误;C、静息电位与钾离子外流有关,动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因此内环境中Na、K浓度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D、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这些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故选B。8.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都有以磷脂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膜结构B. 遗传物质为DNA 或 RNAC. 都具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D. 核糖体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核仁这一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32、,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所有细胞都含有细胞膜,因此都具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A正确;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C、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个细胞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器,C错误;D、核糖体的形成不都依赖于核仁这一结构,原核细胞没有核仁,细胞中仍有核糖体,D错误。故选A。9. 如图是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示意图,代表过程,甲、乙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底物需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与其在体外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相同B. 图示中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C. 无氧的条件下不能发
33、生,但是可以发生的,并且也会进一步产生 CO2D. 图中的葡萄糖分子经过程都能产生 ATP【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为糖酵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和H),为丙酮酸脱下一个碳,/为柠檬酸循环(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为电子传递链。甲为CO2,乙为还原氢(H)。【详解】A、底物需氧呼吸与其在体外完全燃烧的终产物相同,所以释放的能量相同,A正确;B、图示中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发生在线粒体内膜,B错误;C、无氧的条件下不能发生,但是可以发生的,但是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而不是CO2,C错误;D、图中的葡萄糖分子经过程都能产生ATP,不能产生ATP,D错误。故选A。【点睛】10. 下图
34、表示女性某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一为细胞,a-d 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细胞分化,细胞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B. 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两者的 DNA 不同C. 图中细胞内最多可以出现 2 条X 染色体D. 细胞的凋亡可以不经过细胞衰老【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细胞生长,表示细胞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加;、表示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对于多倍体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一般不会引起个体的衰老和死亡。【详解】A、通过细胞分化,细胞种类越增多,但细胞数目增多是通过细胞分裂增殖实现的,A错误;B、和属于细胞分化,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
35、表达,B错误;C、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该女性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条X染色体,C错误;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细胞的凋亡可以不经过细胞衰老,D正确。故选D。11.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是遗传病B. 人类猫叫综合征是 5 号染色体丢失的结果C. 外耳道多毛症患者产生精子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D. 灵长类无法自己合成维生素 C 是因为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
36、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受精卵或母体受到环境或遗传的影响,引起的下一代遗传物质改变(包括基因和染色体两部分)形成的先天疾病,称之遗传病,A错误;B、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疾病,不是整条染色体丢失,B错误;C、外耳道多毛症属于伴Y遗传,男性个体可产生只含X的精子,不含该致病基因,C正确;D、某i些动物如人类由于缺乏其合成关键酶L-古洛糖内酯氧化酶不能
37、自身合成维生素C,D错误。故选C。12. 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活动。当膀胱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膀胱壁收缩,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婴儿学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因此经常尿床B. 高位科截瘫会导致病人的排尿反射丧失C. 排尿活动网过程中存正反馈调节D. 排尿反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答案】B【解析】【分析】1、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2、位于脊髓的低
38、级中枢受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详解】A、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这种行为受大脑皮层支配,而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因此经常尿床,A正确;B、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高位科截瘫会导致病人的排尿反射不会丧失,B错误;C、由“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可知,排尿活动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C正确;D、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相应的高级中枢,如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故选B。13.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不考虑个体的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点分
39、别为 t3 和 t5B. t2-t3 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甲种群的数量表现为先增长后下降D. 乙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点为 t4,此时种群数量为 K/2【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甲种群:在t1-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t2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在t2-t3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在t3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乙种群:在t1-t4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t4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40、;在t4-t5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在t5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详解】A、根据曲线图分析,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则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A正确;B、t2-t3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则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B错误;C、甲在t1-t3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t3后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C正确;D、t4时刻,乙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D正确。故选B。14. 选择合适的鱼苗放养在水稻田里,通过鱼除草、除虫、活水、松土、增肥等,可减少水稻的病虫害,
41、使水稻增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稻田养鱼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B. 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水稻和杂草构成不同的营养级C. 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较高D. 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答案】D【解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
42、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详解】A、鱼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存在,放养鱼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性,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错误;B、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水稻和杂草均为生产者,同为第一营养级,B错误;C、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提高,但并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D正
43、确。故选D。15. DNA 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及精准复制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在细胞分裂间期合成B. X、Y 染色体上 DNA 碱基序列不同,(A+C)/(T+G)的值也不同C. 若某 DNA 中部分A-T 被 C-G 替换,则该 DNA 分子的稳定性将会发生变化D. 若 DNA 与某物质结合后导致其双链不能解旋,则该物质会影响 DNA 复制和基因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
44、.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在分裂间期完成。【详解】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参与,这两种酶均在细胞分裂间期合成,A正确;B、X、Y 染色体上 DNA 碱基序列不同,但由于A与T配对,G与C配对,两条染色体上的(A+C)/(T+G)的值均相同,即等于1,B错误;C、若某 DNA 中部分A-T 被 C-G 替换,由于A-T之间只有两个氢键,G-C之间由三个氢键,氢键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故该 DNA 分子的稳定性将会发生变化,C正确;D、DNA分子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转录过程也为边解旋边转录,若 DNA 与某物质结合后导致其双链不能解旋,则该物质会影响 DN
45、A 复制和基因表达,D正确。故选B。【点睛】16. 为研究种子萌发和休眠的调控机理,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12345678GA(赤霉素)+-CK(细胞分裂素)+-+ABA(脱落酸)+-+-+-+种子状态萌发萌发休眠萌发休眠休眠休眠休眠注:“+”表示激素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表示激素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A. 第2和7组对照的自变量是有无GA,而CK和ABA都是无关变量B. 若GA无生理活性浓度,种子都处于休眠状态C. 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CK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激素D. 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
46、第5、6组对比发现,无GA和CK时,不管ABA存在与否,种子都休眠。第6、8组比较发现,无GA有ABA,不管CK存在与否,种子也都休眠;第5、7组比较,无GA和ABA时,不管CK存在与否,种子也都休眠。【详解】A、第2和7组对照的自变量是有无GA,而CK和ABA都是无关变量,两组中的无关变量应相同且一致,A正确;B、据第5、6、7、8组可知,不管CK和ABA是否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若GA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种子都处于休眠状态,B正确;C、根据3、4组对比来看,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抑制作用,C错误;D、据图示实验结果可知,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故选C。17.
47、某非常大的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性状没有作用。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有A1A2和A3,它们互为等位基因,且A1对A2和A3为完全显性,A2对A3为完全显性,若三个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则在群体中表现出所控制的性状的比例为( )A. 1/3B. 1/9C. 4/9D. 5/9【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平衡现象和分离定律中复等位基因情况,因题意中昆虫种群非常大,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性状没有作用,符合遗传平衡现象,解题可以用基因频率法。【详解】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现象,种群中A1、A2、A3基因频率相等,而A1、A2、
48、A3基因频率相加等于1,故A1、A2、A3基因频率均为1/3,且A3对A1、A2均为隐性,则A3控制的性状的基因型为A3A3,根据基因频率法计算,A3A3的基因型频率为A3基因频率的平方,故A3控制的性状的比例为1/9,因此,本题答案选B。18. 酶的固定化是 20 世纪 60 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如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
49、适应性更强B. 由乙图可知,浓度为 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较好C. 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 3 次左右,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D. 酶活性的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甲图,随着温度的升高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活力均先升高后下降,游离酶的酶活力比固定化酶变化明显;分析乙图,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加,固定化酶的活力先增加后下降,当海藻酸钠浓度为3%时酶的活力最高;分析丙图,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酶活力显著下降。【详解】A、由甲图可知,当温度变化时,游离酶的酶活力比固定化酶变化明显,说明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
50、应性更强,A正确;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此时的酶活力最高,B正确;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显著下降,C正确;D、酶活性是指酶催化相关化学反应的能力,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或反应物的减少量表示,D错误。故选D。19. 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没有青枯病的抗性基因,少数马铃薯野生种存在青枯病的抗性基因。由于核型等差异,野生种难以与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直接杂交繁育,为获得具有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栽培种,研究人员进行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实验研究(已知杂种细胞会发生部分染色体缺失现象),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51、( ) A. 在低渗溶液中,用酶解法处理 A 和 B 可以获得两种原生质体B. 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用染色体组型分析可筛选出杂种细胞 CC. 过程所配制的培养基中添加了等量的生长素类和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D. 过程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可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鉴定植株的抗病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2、过程:(1)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
52、的生成。(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4)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详解】A、酶解法可用于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但不能在低渗溶液中进行,否则原生质体会吸水涨破,A错误;B、过程代表原生质体的融合,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C中染色体是A和B细胞染色体之和,所可用染色体组型分析可筛选出杂种细胞C,B正确;C、过程为脱分化,培养愈伤组织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等量的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C错误;D、过程表示再分化,由于杂种细胞发生部分染色体缺失现象
53、,可能含抗性基因的染色体缺失,所以可采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鉴定植株是否含有抗性基因,D错误。故选B。20. 某 DNA(14N)含有 2000 个碱基对,腺嘌呤占 30,若将该种 DNA 分子放在含 15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3 次,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结果如图 1;若将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 2 结果,下列错误的是( ) A. Y 层全部是仅含 15N 的 DNA 分子B. Z 层与 W 层的核苷酸链的数目之比为 1/7C. 一个 DNA 分子完成 3 次复制需要 5600 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 该实验需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检测技术【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
54、涉及到的知识点是DNA分子复制,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据图分析可知,X层是含14N和15N的DNA ,Y层是仅含15N的DNA,Z层是14N的DNA单链,W层是15N的DNA单链。【详解】A、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Y层全部是含15N的基因,A正确;B、在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16条DNA单链,其中2条含14N的DNA单链,14条含15N的DNA单
55、链,比例为2:14=1:7,B正确;C、在含有2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中,腺嘌呤占30%,因此胞嘧啶占20%,共800个,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2n-1)m=(23-1)800=5600,C正确;D、该实验用到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没有同位素检测,D错误。故选D。21. 下图表示某类植物的进化过程:物种A,先是分化为 A1、A2、A3,后又分别进化成为B、C、D三个物种。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据图推测A1、A2、A3 可能存在地理隔离B. B 与C 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C. A2 中一部分个体迁入A3 群体,两者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D. 若 A1、A2、
56、A3 的生存环境相似,则发生的基因突变也相似【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物种A,先是分化为A1、A2、A3,说明A1、A2、A3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应当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空间,A正确;B、B、C、D分别是由A1、A2、A3进化成的三个物种, 因此B与C存在生殖隔离
57、,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不育后代,B正确;C、A2中一部分个体迁入A3群体,此时A2、A3的基因库之间可能还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两者间可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D、虽然A1、A2、A3的生存环境相似,但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发生的基因突变不一定相似,D错误。故选D。22. 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 4 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类别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t/(hm2a)1743116
58、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a)665377523985718474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A.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与植被干物质的量呈正相关B. 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增加C. 四个群落中只有灌草丛没有垂直结构D.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格表示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随着群落演替的进
59、行,群落中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因此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阶段顺序是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详解】A、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干物质的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大而增加,故叶面积指数与植被干物质的量呈正相关,A正确;B、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则能量的输出小于输入,说明群落中有机物有积累,故有机物总量增加,B正确;C、四个群落均有垂直结构,C错误;D、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阶段顺序是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该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D正确。故选C。23. 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60、图中的细胞D无识别功能B. 图中物质为抗原,物质为抗体C. 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周期缩短D. 图中细胞A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可知,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图中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为淋巴因子,物质为抗体。【详解】A、图中的细胞D为浆细胞,无识别功能,A正确;B、由分析可知,物质为淋巴因子,B错误;C、细胞D为浆细胞,不能增殖,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D、细胞A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D错误。故选A。24. 下图为针扎刺激后反射过程的示意图,a、b、c、d、e表示神经元,+、-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
6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只由a、b和c三个神经元组成B. 针扎后先缩手再感觉疼痛的原因是f处突触数量多C. 直接针扎刺激b神经元时,神经冲动可双向传导到a和c神经元D. 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后,e神经元可释放神经递质使c膜电位反转【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是单向的。题图中a表示传入神经元,c表示传出神经元。【详解】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以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5个部分组成,A错误;B、针扎刺激手指皮肤后会缩手,是由脊髓控制,经过的神经元和突触数量都更少,消耗时
62、间更少,疼痛是由大脑皮层产生,兴奋通过f传导到大脑皮层,经过的神经元和突触数量都更多,消耗时间更多,因此针扎刺激手指皮肤后先缩手再感觉疼痛,B正确;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直接针扎刺激b神经元时,神经冲动只能传递到c神经元,不能传导到a神经元,C错误;D、由图可知,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后,能促进e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抑制性递质),从而抑制c的兴奋,但不一定使c膜电位反转,D错误。故选B。25. 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抗虫的 B、D 基因(B、D 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抗虫)。已知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 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 AaBD 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B、D 基因不影响减数分裂
63、,无交叉互换和致死现象)进行自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以判断 B、D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不抗虫=9:3:4,则 B 基因可能位于 1号染色体上,D 基因可能位于 3 号染色体上B. 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可判断 B、D 基因均位于 2 号染色体上C. 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3:3:1:1,则B 基因可能位于 1 号染色体上,D 基因可能位于 3 号染色体上D. 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
64、虫:长纤维不抗虫=3:3:1:1,则B 基因可能位于 3 号染色体上,D 基因可能位于 4 号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若B 基因位于 1号染色体上,D 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则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不抗虫=9:3:4,A正确;B、若均在2号染色体上,亲本为AaBDAaBD,子代为AA:AaBD:aaBB
65、DD=短纤维不抗虫:短纤维抗虫:长纤维抗虫=2:1:1,B正确;C、若B 基因位于 1号染色体上,D 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则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不抗虫=9:3:4,C错误;D、若B在3号染色体上,D在4号染色体上,则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比例为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6:6:2:2,即3:3:1:1,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26. 为解决生活污水(以有机物为主)的净化问题,某地将一废弃河道改造成一个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中的生物主要有芦苇、荷花、藻类、轮虫以及人工放养的鱼、虾、蟹等。如图为该人工湿地生态
66、系统的碳循环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湿地中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等,这体现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现象。流经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湿地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理由是_。 (2)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微生物的含量、溶氧量等是检测水质的指标,可以用_法调查净化后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来确定湿地的水质情况。 (3)图中的 A、B、D 共同构成了_,碳在两个过程中分别主要以_形式进行传递。若鱼类摄入的能量为 aKJ,其粪便中的能量为 bKJ,某种蟹以鱼的粪便为食物,则该蟹获得鱼的能量为_KJ。【答案】 (1). 分层 (2). 污水中
67、的化学能也属于流经湿地的总量 (3). 次生演替 (4). 抽样检测 (5). 生物群落 (6). 二氧化碳、有机物 (7). 0【解析】【分析】 据图分析: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消费者,C是二氧化碳库;表示呼吸作用,表示消费者的尸体与粪便。回顾和梳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过程,认真分析各个小题即可正确作答。【详解】(1)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流经人工池塘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因此流经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湿地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条件保留,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微生物的数量调查
68、方法是抽样检测。(3)A、B、D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碳在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是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中是有机物的形式传递。鱼粪的能量不属于鱼的同化量,某种蟹以鱼的粪便为食物,则该蟹获得鱼的能量为0。【点睛】本题考查碳循环,群落演替,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7. 黑藻作为一种绿色高等植物,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叶肉细胞呈单层,叶绿体大而清晰,代谢旺盛。原料在河流、池塘及花鸟鱼虫市场均可获得。因此黑藻常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 (1)若要观
69、察细胞质的流动,在显微镜下可以把_作为观察指标。若某个叶片中所有细胞都没有出现细胞质流动的现象,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并引流,若观察到叶肉细胞发生_,则说明细胞是活细胞。 (2)黑藻细胞中,对光能进行吸收、利用和转化的场所是_。若要对黑藻叶中的色素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是_。 (3)下图甲为黑藻在适宜温度下 O2释放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乙是将黑藻放在适宜温度的密闭环境中(不同时间内光照强度不同),测得的密闭环境中 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中,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 2 时,黑藻的氧气产生速率相对值为_;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 7 时,若要提高黑藻光合速率,可
70、采用的方法是_。图乙中,黑藻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时间段是_。从图中可知,黑藻在该密环境中经过 12h 后有机物的含量将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答案】 (1). 叶绿体 (2). 质壁分离 (3). 类囊体薄膜 (4). 纸层析法 (5). 2 (6).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7). 4-6h (8). 上升【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光照强度是自变量,当光照强度为0时,氧气释放为负值,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2时,氧气释放为0,说明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当光照强度大于2时,氧气释放量大于0。分析乙图:在0-4h内,黑藻所在密闭环境中CO2浓度增加,说明黑藻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
71、度;在6-12h内,黑藻所在密闭环境中CO2浓度减少,说明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在4-6h内,黑藻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相等。【详解】(1)若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必须保证细胞是存活的,叶绿体呈绿色,可以直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故在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可以把叶绿体作为观察指标。若某个叶片中所有细胞都没有出现细胞质流动的现象,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并引流,叶绿体位于原生质层中,若观察到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细胞是活细胞。(2)黑藻叶片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光合色素和酶,能对光能进行吸收、利用和转化。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72、,从而在滤纸带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可对黑藻叶中的色素进行分离,这种方法称为纸层析法。(3)由图甲可知,光照强度相对值为2时,黑藻的氧气释放速率相对值为0,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速率相对值为2,所以其产生氧气的速率相对值为2;当光照强度相对值为7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不能提高黑藻光合速率,已知黑藻处于适宜温度下,故可通过增加环境中CO2浓度来提高光合速率。图乙中,在4-6h内,黑藻所在密闭环境中CO2浓度基本不变,可判断黑藻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相等(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导致密闭环境中CO2浓度没有发生变化。据图乙可知,与0时刻相比,黑藻在该密闭环境中经过12h,密闭环境
73、中CO2浓度降低,所以黑藻有机物含量上升。【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能量变化、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明确净光合作用、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三者的之间的关系。28. 科学家通过对鼠进行多年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学资料。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两种类型, 受一对等位基因 R、r 控制,尾有短尾和长尾的区别,受一对等位基因 T、t 控制。现有若干只灰色短尾鼠与黑色长尾鼠杂交,F1均为灰色短尾鼠,F1 个体间随机交配,F2 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断,鼠的毛色中显性性状是_。
74、(2)亲本雌、雄鼠的基因型分别是_。F2灰色短尾鼠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 (3)若一只杂合的灰色短尾雄鼠与一雌鼠杂交,所有子代均正常发育,子代表现型为灰色短尾雄鼠的比例为 3/16,则子代中与亲代基因型相同的鼠占子代总数的_。现有一只子代雄鼠表现型与其父本相同,如何验证该鼠的基因型?请结合遗传图解加以适当文字说明_。【答案】 (1). 灰色 (2). RRXTXT、rrXtY (3). 1/6 (4). 1/4 (5). 若后代全为灰色鼠,则该灰色短尾雄鼠基因型为RRXTY;若后代出现黑色鼠,则灰色短尾雄鼠基因型为RrXTY【解析】【分析】灰色短尾鼠与黑色长尾鼠杂交,F1均为灰色短尾鼠,据
75、此可判断灰色短尾为显性性状。F2 中雌鼠全为短尾,雄鼠中一半长尾,一半短尾,据此可判断尾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鼠的毛色中显性性状是灰色。(2)F2 中灰色与黑色之比为31,雌鼠全为短尾,雄鼠中一半长尾,一半短尾,据此可判断F1基因型为RrXTXt、RrXTY,亲本灰色短尾鼠与黑色长尾鼠的基因型分别是RRXTXT、rrXtY。F2灰色短尾鼠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一只杂合的灰色短尾雄鼠RrXTY与一雌鼠杂交,所有子代均正常发育,子代表现型为灰色短尾雄鼠的比例为 3/16=3/41/4,则亲本基因型为RrXTXt、RrXTY,子代中与亲代基因型相同的鼠占子代总数的
76、。验证灰色短尾雄鼠R XTY的基因型,可让其与黑色雌鼠杂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黑色鼠。若后代全为灰色鼠,则该灰色短尾雄鼠基因型为RRXTY;若后代出现黑色鼠,则灰色短尾雄鼠基因型为RrXTY。画遗传图解时应注意标明亲本表现型、基因型和子代表现型、基因型。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点睛】灰色短尾鼠中,RRXTXT、RRXTY均为纯合子;验证灰色短尾雄鼠的基因型,只需考虑体色基因即可。29. (一)高浓度的铵盐对海水养殖中的对虾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是制约其大规模养殖的环境因素之一,具有高降解能力的硝化细菌可有效净化水体中铵盐,降低对虾的死亡率,科研人员拟从当地对虾养殖池塘中筛选出对铵盐降解率高且稳定的硝
77、化细菌菌株,操作流程如下图 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筛选出硝化细菌,在配制选择培养基时,需要以_为唯一氮源。 (2)已知硝化细菌是好氧性细菌,扩大培养时需要振荡的目的是增加硝化细菌与_、_的充分接触。 (3)纯化菌种时,按照图 1 中所示的接种方法外,接种环需要灼烧_次,此外还可采用_法接种。两种方法的原理相似,都是使聚集的菌种分散开,最后在平板上形成_。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工具需要严格灭菌,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_旁进行操作。 (4)将等量的三种候选菌甲、乙、丙分别接入铵盐浓度为 40mgL-1的模拟养殖污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 2。据图分析,应选择候选菌_(填甲
78、、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 (二)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侵染的关键是病毒表面的 S 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ACE2 特异结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及时确诊,科学家研制了基因检测试剂盒,其机理为:分离待测个体细胞的总 RNA,在_ 酶的作用下得到相应的 DNA,再利用_技术扩增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这种方法也会出现假阴性现象,请分析其中的原因_(答出一点即可)。 (2)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新领域。与 DNA 疫苗(通过抗原蛋白基因在动物细胞中表达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相比,mRNA 疫
79、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 mRNA 不需要进入细胞核,无_的风险,且易被_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 (3)单克隆抗体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光明的前景,相较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 单克隆抗体具有_等特点。生产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过程,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工程中的_技术和_技术。【答案】 (1). 铵盐 (2). 营养物质 (3). 溶解氧 (4). 6 (5). 稀释涂布平板 (6). 单个菌落 (7). 酒精灯 (8). 乙 (9). 逆转录 (10). PCR (11). 扩增后的DNA含量较低、试剂盒灵敏度不够高 (12). 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 (13). RNA酶
80、 (14).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15). 动物细胞培养 (16). 动物细胞融合【解析】【分析】1、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侵入,因此必须对培养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进行严格灭菌。在接种或倒平板操作时,除了在超净台上进行操作并对实验者的衣着、手和实验空间进行严格清洁和消毒外,还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
81、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该过程需要涉及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详解】(一)(1)硝化细菌是一类能降解铵盐的自养型细菌,为了筛选出硝化细菌,在配制选择培养基时,需要以铵盐为唯一氮源。(2)硝化细菌是好氧性细菌,扩大培养时一般需振荡,振荡的目的是:增加培养液中溶氧量,并有利于硝化细菌与营养物质接触。(3)根据图1可知,该纯化硝化细菌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前都要进行灼烧,最后一次划线结束也要进行灼
82、烧,平板上共有5个划线区域,因此共需要6次的灼烧处理。纯化菌种除了平板划线发以外,还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方法的原理相似,都是使聚集的菌种分散开,最后在平板上形成单个菌落。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工具需要严格灭菌,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酒精灯火焰旁操作,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4)分析图2可知,培养乙菌株后铵盐浓度最低,说明乙菌株降解铵盐的能力最强,适宜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二)(1)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 RNA可逆转录得到相应的 DNA。再利用PCR技术扩增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使用基因检测试剂盒时,由于扩增后的DNA含量较低、试剂盒灵敏度不够高等原因可能
83、会出现假阴性现象。(2)与 DNA 疫苗相比,mRNA 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 mRNA 不需要进入细胞核,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易被RNA酶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生产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过程,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新冠病毒基因检测和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84、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30. 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一般是先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为杀死体内残留的癌细胞,在手术 后进行化疗。有研究小组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 DNA 复制的酶与 DNA 相互作用。由此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 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小鼠,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细胞培养液, 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试管,吸管,培养皿等等。 (1)请你帮助该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思路(具体操作细节不做要求)。 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_处理,使其分散开来,配制成细胞
85、悬液, 将其均匀分成 5 份,置于 5 个培养皿中,分别编号为 A、B、C、D、E。 _(2)该研究小组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ABCDE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010203040细胞数目(个/mL)32027518696560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_; 第二,_。 (3)测定细胞数目时,也可利用_ (填一仪器)测定细胞悬液的浑浊度来确定其细胞数。【答案】 (1). 胰蛋白酶 (2). A-D号培养皿分别加等量的0.1mg/mL、0.2mg/mL、0.3mg/mL、0.4mg/mL的二氯二乙胺溶液,E号培养皿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并统计细胞数目
86、(3). 在一定范围内,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4). 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5). 比浊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2、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详解】(1)设计实验思路如下:
87、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配制成细胞悬液, 将其均匀分成 5 份,置于 5 个培养皿中,分别编号为 A、B、C、D、E。A-D号培养皿分别加等量的0.1mg/mL、0.2mg/mL、0.3mg/mL、0.4mg/mL的二氯二乙胺溶液,E号培养皿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并统计细胞数目。(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在一定范围内,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第二,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3)测定细胞数目时,也可利用比浊计测定细胞悬液的浑浊度来确定其细胞数。【点睛】本题考查癌细胞培养的相关实验,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意设计实验,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