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044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素养评价(四)(第四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很多人感慨“常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4N)、昆明、也门首都萨那(15N)、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等。据此回答1、2题。1.“春城”所在的地形一般是()A.谷地、平原B.盆地、平原C.高原、山地D.高原、谷地2.基多位于赤道,但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其主要原因是()A.冬季寒冷B.受寒流影响C.降水多D.夜晚寒冷【解析】1选C,2选D。第1题,材料中提到的城市大多位于高原、山地。第2题,基多虽位于赤道地区,但由于海拔较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居

2、民在家中安装壁炉来取暖。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3.导致图中铁路线的弯曲的主导因素是()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4.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沿交通线分布沿断层线分布聚落的分布规模与地形有关A.B.C.D.【解析】3选C,4选A。该题组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走向的主导性因素,图中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表明该区域有断层,聚落的分布规模与地形虽有关系,但此图中聚落主要是沿河、铁路线分布。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11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5、6题。5.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C.优惠的政策D.劳动力素质高6.随着当地煤炭和

3、石油资源的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A.A城B.D城C.E城D.F城【解析】5选A,6选C。由图可知,B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图中显示,该地的煤炭、石油丰富,对煤炭、石油资源的开发形成了D城和F城,A、C两地因独特的交通优势也形成了城市,E城附近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故矿产资源枯竭时,E城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2020温州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7、8题。7.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B.农牧交错地带将北移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

4、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8.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解析】7选C,8选B。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错地带将南扩;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第8题,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大量被砍伐。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911题。9.图中反映了该地近几

5、十年来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10.引起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黄赤交角的变化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11.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解析】9选B,10选C,11选C。第9题,气温越高,树木生长的速度越快,年轮越稀疏,反之越密集。图中树木年轮从中心向四周呈现稀疏密集稀疏的交替变化,说明气候呈现温暖寒冷温暖的交替变化。第10题,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辐射也强,地面气温

6、升高;反之,地面气温下降。A、D项只能导致气候变暖;黄赤交角的变化周期很长,可达4万年,对树木年轮的影响不大。第11题,M时期气候寒冷,最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海平面下降。电影海底总动员中活泼可爱的小丑鱼令人记忆犹新,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海水酸化使海洋中小丑鱼可能失聪,而这也将威胁到它们的生存。读全球海洋CO2浓度和pH值变化图,回答12、13题。12.根据材料推测,全球海洋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致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所致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所致D.人类排放CO2溶于海水所致13.上题中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会给地球其他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各项不

7、会受其影响的是()A.台湾海峡宽度B.珠穆朗玛峰雪线C.火山喷发D.海陆间水循环【解析】12选D,13选C。第12题,由图可知,随着CO2浓度的升高,海水pH值减小。第13题,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而全球变暖则会对海峡宽度、雪线高低、水循环等有影响。下图为某年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统计图(%)。读图,回答14、15题。14.结合相关信息判断,所对应的地区分别是()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15.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染外,还应从哪些方

8、面采取相应对策()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 修建水库 控制城市规模加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优先发展工业A.B.C.D.【解析】14选B,15选D。第14题,我国西南、东南为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华北为半湿润平原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口总数多,水资源欠缺。第15题,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开源节流,开源指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流指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等;此外应加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治理水污染等也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020合肥高一检测)安徽淮南作为拥有百年煤炭开采史的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煤城”、中国首个亿吨级煤电基地,煤电

9、等传统能源一直以来在该市经济结构中占绝对优势。目前,中美合资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一期在淮南已经顺利投产。据此回答1618题。16.安徽省煤炭资源99%集中在淮南、淮北两大煤田,表明安徽省煤炭资源具有()A.有限性B.地域性C.整体性D.多用性17.煤炭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时期是()A.原始社会阶段B.农业社会阶段C.工业社会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18.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在淮南投产,其带来的有利影响是()A.改输煤为输电,减轻交通运输压力B.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C.加速煤炭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解析】16选B,

10、17选C,18选D。第16题,题干“煤炭资源99%集中在淮南、淮北两大煤田”,说明安徽省的煤炭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很不均衡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第17题,工业社会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更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第18题,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投产,可优化当地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资源使用量,改善环境质量。一项数据显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近30年来,湖区面积已由1 920平方千米扩大到1 980平方千米,而同期鄱阳湖的面积则不断地缩小。据此回答1921题。19.导致纳木错湖面积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人工清淤扩建

11、C.地壳下沉D.退耕还湖20.鄱阳湖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B.过度引水灌溉,水污染严重C.地壳抬升,湖盆面积缩小D.泥沙大量淤积,围湖造田21.鄱阳湖面积不断缩小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有()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化幅度加大注入长江水减少,洪涝灾害减轻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A.B.C.D.【解析】19选A,20选D,21选D。第19题,根据题干可知,纳木错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大量消融,补给水量增加。第20题,鄱阳湖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大且集中,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严重,泥沙在湖泊中淤积严重,加之人地

12、矛盾尖锐,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第21题,鄱阳湖面积大幅度减小,调节气候、径流等能力减弱,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气温变化幅度增加、长江径流变化幅度变大,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由于倒春寒影响,2012年年初我国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回答22、23题。22.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A.时段B.时段C.时段D.时段23.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茶农经常采取的措施是()A.施肥B.通风C.熏烟D.滴灌【解析】22选C,23选C。第2

13、2题,据材料可知,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据图可知时段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故C项正确。第23题,熏烟可以增强大气的逆辐射,晚间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施肥可以增加产量,但不能保温;滴灌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风会加重冻害。(2020济宁高一检测)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读图回答24、25题。24.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地势差异B.距海远近不同C.人口、城市多少D.经济发展水平25.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最有效的措施是()A.疏浚干支

14、流河道B.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解析】24选A,25选B。第24题,据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发生洪涝次数最少,主要受地势落差大的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是洞庭湖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区域汇水量大,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导致洪涝灾害增多。第25题,四个选项的措施均能减轻洪涝灾害,但是在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是最有效的措施。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某山区交通线路走向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应该以_为主,主要分布在

15、_,原因是_。(2)山地地区交通线应该尽量_(填“绕开”或“接近”)居民区,这说明了交通选线还受_因素的影响。(3)公路在山区应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_”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开凿隧道时,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要尽量避开_地带,从_(填“背斜”或“向斜”)部位穿越。【解析】第(1)题,山区地形起伏大,故适宜公路运输,工程量较小。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于地势较平坦的河谷地带,主要是受地形因素影响。第(2)题,公路建设主要为了方便沿线的交通运输,故应经过居民点,可增加公路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反映了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线布局的影响。第(3)题,山区公路应呈“之”字形延伸,尽量避开陡坡,开挖隧道应尽

16、量避开断层,岩石破碎地带,工程建设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而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撑作用,且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不易漏水,故适宜建隧道。答案:(1)公路(公路运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形相对平坦(2)接近社会经济(3)之断层背斜27.读我国近50年平均气温变化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请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2)说明近5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与西北地区气温变化的差异及其成因。(3)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请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走低碳经济之路提出合理建议

17、。【解析】第(1)题,从长波辐射、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入手,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作答;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导致温度升高。第(2)题,由图可知,近5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小于西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近,受海洋影响显著,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第(3)题,从能源开发和利用上看,我国应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常规矿物燃料能源的使用;增加科技投入,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答案:(1)二氧化碳等温

18、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增高;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均能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剧温室效应。(2)差异:西北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大于东部地区。成因: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海洋的影响较小,气候大陆性强,增温的幅度大。(3)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常规矿物燃料的使用;增加科技投入,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28.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甲列举三项。(2)有

19、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乙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知识。根据图中盐碱荒地、河流、海港等信息不难作答。第(2)题,该题涉及新加坡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知识。太阳能、风能的分布与气候关系密切。由新加坡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处为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全年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光照少,该气压带内无风或微风。答案:(1)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2)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2

20、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当河流水位较低时,导致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近年,广东省滥采河沙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变低。下表为2013年杭州湾、珠江口风暴潮与咸潮发生次数和时间统计数据。地点风暴潮咸潮次数具体时间次数具体时间杭州湾3次7月1213日8月2122日10月67日2次8月2123日10月46日珠江口3次7月12日8月1315日9月2123日4次12月1215日1月610日1月2324日2月1926日材料二2013年珠江口沿海海平面变化图。(1)根据表分析,杭州湾、珠江口风暴潮多发的季节是_季节,两地风暴潮多发的共同原因主要有哪些?(

21、2)风暴潮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3)2013年珠江口咸潮主要发生于_(填季节),其原因主要是什么?(4)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措施主要有哪些?【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杭州湾、珠江口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两地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台风多发,夏季盛行东南风,风会助长潮势;喇叭口的形状,会加大风暴潮势力。第(2)题,风暴潮可以淹没沿海地区城镇和农田,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摧毁港口,破坏海岸工程措施等。第(3)题,由表可知,珠江口的咸潮多发生在冬季,因为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低,2013年珠江口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偏高,造成海水倒灌;珠江流域无序挖沙,导致下游河床变低。第(4)题,防御海洋自然灾害主要从工程措施、预报和监测、防灾减灾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夏秋夏秋季节台风多发;夏季盛行东南风,风助潮势;喇叭状海湾或河口。(2)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淹没沿海地区城镇和农田;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措施;危害海上油田开发。(3)冬季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低;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偏高,海水倒灌;无序挖沙致使珠江下游河床变低。(4)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监测,完善预警体系;建立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加强沿海防灾工程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与自救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