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992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命题:闫烈宏 考试时间:2014年8月25日 90分钟一、选择题(242=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将答案代码填涂到答题卡上)1.后汉书有载:(工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早,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C当时已有铁犁牛耕 D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2.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

2、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这反映出当时D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 3.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4.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

3、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5.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日墟,北曰集”;“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 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 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6汉书食货志称:“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

4、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据此判断统治者最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整顿吏治 B削弱王侯 C重农抑商 D农商皆本7.东汉桓谭指出:“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驱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材料说明A. 官员普遍挪用公款放高利贷 B. 政府严格限制高利贷的利率C. 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 民众纷纷仿效官员放高利贷8下列表格是关于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此表能够直接说明() 地区时代上游地区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西汉153101136东汉16042124唐1399981

5、2587北宋214138 236南宋272148227A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B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C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出现了倒退 D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9 读1871年和1881年中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1872年1881年增长率(%)棉纱(万担)5172244棉布(万匹)122411493122A棉纺织品是西方输华的主要商品 B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在不断增加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10.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

6、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11. 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 区域情况北部平均安徽怀县河北平乡河南新郑山西武乡中东部平均福建 江苏淳化江苏江宁自给(%)733673793775720581596462421购买(%)26732 207225280419404538579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12

7、.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13. 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歌词中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的教育理念有()重视女子教育 提倡实业救国 培育民主精神 弘扬民族文化A B C D14. 右图从中国轮船吨位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

8、工业的发展状况(单位:吨)。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中华民国政府加强经济建设D美国货大量涌入导致远洋运输发展15. 中国的资金积累率由1952年的11%上升到1957年的20%,这种罕见的积累率使中国可以进行固定资本的大量投资。出现这一变化的政策原因是()A土地改革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双百方针 D大跃进16. 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八字方针”的实施 B文革的破坏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D自然灾害

9、的发生17.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18. 总面积排广东省第六县级行政区惠东,从1983年拥有2445个自然村,到2011年锐减到2010个,近30年时间全县有435个村庄消失,年均消失145个。这反映了()A农业生产衰败 B城市化进程发展C计划生育使人口减少 D乡镇企业发展壮大19.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

10、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B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C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20. 据统计,1978199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776%下降到285%,集体工业比重由224%上升到383%,19801998年城乡个体工业比重由002%上升到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重由048%上升到199%。这说明() A工业投资主体体现多元化 B乡镇企业成为工业的新生力量C国有工业所有制得到优化 D我国工业产业结构

11、得到调整21. 右图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A欧风美雨 B西学东渐 C洋为中用 D中西合璧22. 蔡元培先生1889年第一次婚姻,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婚礼之前从未谋面,第二次婚姻前,1900年蔡元培写下一份征婚启事,提出女方天足,识字,夫死妻可改嫁,不合可离婚等条件,蔡元培先生两次婚姻的变化反映了()A信使婚姻习俗在中国已成主流 B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 C近代西方婚姻自由思想深入人心 D政府对婚姻习俗

12、的引导有方23. 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这表明当时()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 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C提倡合理的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 D男尊女卑思想已经不复存在24.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兰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工商业发展促进报纸产业多元化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13、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乡村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人口增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以及农业耕作技术进步,过去被视为鄙野之地的郊野,逐渐繁荣起来,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荒野也陆续开垦,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拥有一定数量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主要劳动者。(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乡村生活的主要特点。(4分)材料二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

14、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 ”者 ,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三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

15、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8分)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

16、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的因素有哪些?(6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比较(指数:1871年1873年=100) 单位:百万元年份出口指数进口指数出超(+)或入超(-)18711873110100106100+4188118831089821261189-181891189316715182192069-521901190331128274734462-1621909191157951827026623-132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

17、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单位:%进口商品年代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建筑用品;设备;器材;燃料等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189306-7884130786916190307-14315022362785019101501160176170654824出口商品时间原料半制品制成品农产品矿产品手工制造机器制造手工制造机器制造1893156-28401534251903268041721193296819103910713114728380 材抖均摘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变化。(6分)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

18、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本质意义。(8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根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12分)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材料出现农作物的信息只有一处“芍陂稻田”,因而不能说农作物种类多,故选D项。2【答案】D【解析】从材料“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说明当时南方商品经济发达,故A不正确;材料反映蚕丝大量出售,说明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耕,故C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营方式,故B不正确。3【

19、答案】D【解析】古代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而图片显示的古代丝织业中心东部、中部、西部都有,故A项错误;关中地区是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平原,图片无法显示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故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丝织业中心分布,无法说明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故C项错误;元明时期丝织业中心主要在东部地区,故D项正确。4【答案】A【解析】从材料“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可以看出这种手工业生产的手工业品是为了满足宫廷和政府内部使用而不是投放市场,结合所学可知是官营手工业,故选A项正确;材料表明这种手工业排斥于市场之外

20、,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这种手工业品使用者为宫廷和政府,故排除C、D项。5【答案】A【解析】墟市是乡村定期集市,从东晋南朝到隋唐文献记载中的草市就是这类市场。明清时期是乡村集市发展繁荣时期。广大的北方地区仍称这种集市为草市两广称为墟市,所以“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B、C、D项错误。6【答案】C【解析】本题应从“日游都市,乘上之急”、“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和“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判断这里说的是商业和商人的危害。结合史实可知,汉代为此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与材料意图相反。A、B项与材料中的商业无关,故此最佳答案应为C。7【答案】C【解析】抓住材料关

21、键信息“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由此可分析出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故C正确。A、B材料没有体现,D项民众纷纷仿效富商大贾,而不是官员,D项不正确。8【答案】A【解析】据题干图表,将同一时期三个地区的数字相加得和,就发现,除东汉是比西汉有所减少外,以后每一时期都比前一时期要多,这符合“总体上升”的表达,故A正确。题目也没有南北方的对比,故B错。唐朝总体上是增加的,所以C不对。北宋与南宋都没有完全统一,但还是上升的,所以D不对。9【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当时中国进口外国的棉纱、棉布呈现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这说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被卷入

2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西方输华的其它种类商品的情况,无从得知棉纺织品就是西方输华的主要商品,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显示中国农产品投放国内市场或国外市场的情况,故C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0【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洋务企业推动了民间创办近代企业的风气大开,并且引发了买卖这种新型工矿企业所发股票的高潮,故D项正确;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是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洋务企业的影响而非特点,故B项错误;“社会各界支持”的说法不妥,如顽固、保守势力仍然抵制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11【答案】D【解析】

23、材料反映了内陆地区自给大于购买,而沿海地区购买大于自给,这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有关,说明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故D项正确;表格反映的是北部、中部以及沿海地区情况,A项不全面,故不正确;中东部地区自给大于购买,工业化程度低,故B项说法不正确;表格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地域性差异有关,不是自然环境,故C项说法不正确。12【答案】D【解析】抓住限制词“核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成熟表现是多方面的,其核心应归于经济基础的薄弱,也就是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为民族资产阶级不成熟的表现,但不符合题目“核心”这一要求,故A、B、C三项错误。13【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民主精神

24、的内容,所以不正确,排除的选项,只有A项与D项了,而“育蚕始祖溯源西陵”,说的是我们中国是蚕业的起源国,所以正确,正确选项为D项。14【答案】C【解析】本题反映的是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历史现象。全面抗战是在1937年以后,故A项排除;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故B项不符合题意;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了币制改革等相关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美国货大量涌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排除。15【答案】B【解析】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1956年三大改造和1957年“一五”计划的先后完成

25、,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完成于1951年,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52年到1957年”,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文艺方面的方针,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52年到1957年”,故D项错误。1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结合史实可知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和之后的大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但是大跃进运动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开始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所以19611966这一比值下降的原因应该是“八字方针”提出,故 A项正确;B项时间不符,故

26、B项错误;C项不是比值下降的原因,故C项错误;D项主要影响的是农业,故D项错误。17【答案】D【解析】为了对付经济困难,从1960年开始实行国民经济的调整,题目时间是“1961年”和“1962年”,故D项正确;这一次调整,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的相关理论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提出的,故B、C项错误。18【答案】B【解析】题干中自然村的减少是国家政策的转变,和农业生产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乡村数目减少是城镇化迅速发展结果,故B项正确;计划生育使人口减少不能改变村庄的消失,故C项错误;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与题干材料意思相反,故

27、D项错误。 19【答案】C【解析】“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这指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者都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较快,有些不是自愿的,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得益于生产合作社,故B项错误;在农村土地经营方式上,前者是集体统一经营,后者是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故C项正确。20【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工业结构中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城乡个体工业以及其他经济类型工业,说明工业投资主体体现多元化,故A项正确;乡镇企业

28、、国有工业只是材料反映的一部分,故B、C项不正确;材料只讲到工业类型,没有涉及产业结构,故D项不正确。2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的再认再现能力。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方面的衣、食、住、行、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无不反映出中西合璧的特征,故D项为正确选项;“欧风美雨”、“西学东渐”、“洋为中用”主要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和思想领域,无法体现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故排除A、B、C三项。22【答案】B【解析】蔡元培先生的两次婚姻,从奉父母之命,到“提出女方天足,识字,夫死妻可改嫁,不合可离婚等条件”,反映出其摆脱传统“女德”观念的束缚,所以B项正确;而A项中的“信

29、使”实为媒人,明显,材料没有反映此婚姻习俗成为主流,所以A项不正确;C项为容易误选的选项,首先,蔡元培先生的第一次婚姻也是在近代,其次,材料是蔡元培一个人,也不能说是“深入人心”,所以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行为,故D项不正确。23【答案】C【解析】作者倡导兴办女子教育,培养她们的国家思想、公共观念,这是当今的第一要务,故C项正确;女子获得受教育的权利,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传统社会中男尊女卑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故D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知女子兴学、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是否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故A、B项错误。24【答案】B【解析】关键信息:有关秋瑾的文字达兰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

30、本质。题干反映的是报纸刊发秋瑾相关文章的历史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说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故B项正确;报刊具有教化功能,但题干中的历史现象并没有反映这一点,故A项排除;题干并没有反映报纸事业的发展,故C项排除;D项可能因“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而误选D项,其实这并不能说明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毕竟最后刊发了相关报道。25【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特点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主要劳动者”。 (2)根据材料概括。材料有四个省略号,每个省略号后面代表一层

31、意思,根据每个省略号后面内容概括。(3)变化根据材料“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农民出现了阶层的分化、以及“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来归纳。乡村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经济作物在乡村普遍种植说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4)根据材料“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来概括。【答案】(1)特点:春秋战国乡村生活逐

32、步繁荣,出现新兴商业都市;新居民点不断出现;自耕农经济为主。(4分,答出两点即可)(2)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4分,答出两点即可)(3)变化:乡村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经济作物在乡村普遍种植;农民出现了阶层的分化;租佃关系逐渐普遍。(6分,答出三点即可)说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2分)(4)因素: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6分,答出三点即可)26【解析】第(1)问第一问要根据材料表格信息来回答,材料一表格注意纵横比较,从贸易总额和进出口对比来回答,材

33、料二表格要从行业种类和出口商品对比来回答;第二问原因的分析首先把握时间提示“甲午战争后”,然后结合书本知识从自然经济瓦解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两方面来回答。第(2)问首先要注意题目限定“本质意义”,然后根据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变化,认识到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的特征;根据民族资本主初步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中国近代化进一步加快。【答案】(1)变化:贸易额度:进出口贸易总额都在增长,进口比重越来越大(2分)。行业种类;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进口增长较快(2分);农产品、矿产品和机器制造产品出口增加,手工产品下降(2分)。原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

34、本输出加剧,中国传统经济进一步瓦解,导致中国进出口不断增长,传统的农产品和原料出口依然增长。(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和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导致中国机械制造工业等生产资料进出口都有所增长,而传统的手工产品出口有所下降(2分)(2)意义: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的特征,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和以消费资料为主体的进口格局体现经济的畸形发展;农产品、矿产品等原材料在出口额中的增长,也充分暴露出中国已经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这都是半殖民地化的特征。(4分)中国近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生产资料进口增长和机器制造产品出口

35、增长,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需求和成果;同时进出口贸易的扩大也能够反映出中国商品市场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这都是中国近代化的积极表现。(4分)27【解析】解析此类题目关键有二,一是仔细根据材料找变化(很多时候要根据所学去寻找图示变化的线索),二是要熟知相关知识,学会比较性质相近的历史事物。取得高分的前提在于把握变化,变化又要善于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变化原因结合历史背景多角度梳理回答即可。本题可以从产业结构变化、分布地区变化、企业性质变化等角度思考。注意审题,变化仅限两项,多写也只看前两项,否则费时费力并不加分。【答案】(1)企业类型:从以轻工业为主向

36、以重工业为主转变。(2分)原因: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资金少、技术落后,受制于外国侵略者;新中国受苏联影响较大,且出于建立国防工业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4分)(2)分布地区:从东部沿海、沿江向以东北为主的内地转变。(2分)原因:近代: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便于得到外国技术设备等新中国;为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的需要。(4分)(3)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2分)原因:民国初年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对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4分)(4)企业的所有性质发生了变化。(2分)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4分)答出以上两点即可,其中:每项变化2分,原因4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