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977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解析》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

2、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 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

3、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

4、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 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选自人民文摘)1. 下列关于“中

5、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B. 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C. 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D. 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向来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1、D(“向来最追求”不合文意,原文是说“似乎也最追求”)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

6、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B. 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喝茶”。C. 世界文化可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划分为三大类。D. 中国人性情化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又高于生活,但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纯精神的层面。2、A(“分不清彼此”错,原文是说“并不严格区分两者”。“分不清彼此”并不等同“不严格区分两者”)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有

7、“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B. 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C. 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D. 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3、C(强拉因果。原文是“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8、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别弟文 (清)施补华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泉,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凶,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泉一百,籴米作

9、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年虽小,不应忘之。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至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痏,

10、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颇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适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原文有删节)注释: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源”。泉:钱。爨(cun):烧火做饭。莒(j):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堂阜:

11、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虑为所厌 厌:满足 B岁又大凶 凶:谷物不收,年成坏C母子十月身亡寸棉亡:同“无”,没有 D适在体 适:舒适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母子乃得半饱 臣乃敢上璧B恐其开口假贷 陵见其至诚C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 慎勿为妇死D吾痛母氏之勤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谈及富人拥有“千金之产”与穷人“得十金”的不同表现,认为这是因为生活环境有异、生活方式不同。B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的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他们“好施与,勿为子孙计

12、”。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要知道满足。D文末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到父亲,想到父亲“未及食”、“未及衣”,没来得及孝顺父亲,便立志建立功名,光宗耀祖。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2)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4A (讨厌) 5A(A才;B我们/他;C是/为了;D主谓间取独/结构助词“的”) 6B(B项是别人的议论闲话)参考译文: 光绪八年十月,我的弟弟从喀什噶尔回湖州,我招待他饮酒,告诉他说:我们家原本寒微贫穷,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已经

13、是特别好了。大富户中道衰落,还剩下千两银子的产业,便忧愁得不能活下去;穷人得到十两银子作为资本,便处处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生活环境有异、生活方式不同。你这次远行,除了回家的盘缠之外,还剩余几百两银子,难道不是穷人的雄厚资本吗?用这些钱在市场上经营各种货物,贱买贵卖,追求经商的利润,一年的收获,足够养育妻子儿女。凭借个人的心力发财致富,不是丢人的事,胜过当官的人盘剥百姓养肥自己。我记得道光二十九年,咱父亲去世,我十五岁,你九岁。家中没有一箱衣、一贯钱,租赁房屋居住,按月交纳房租。那年又大闹粮荒,米价涨了十倍。咱母亲早晨起来就坐着缠丝,常常干到半夜,得到一百文钱,买米煮粥,掺些菜根、豆末子,母子才能

14、吃个半饱。一天不缠丝,就只有忍受饥饿什么都不做,有人问吃过了吗?就说:“已经吃过了。”我心疼母亲的勤苦,流泪督促自己发愤学习,读书不熟练就责备自己,甚至咬破手指,血迹斑斑洒在书本上。你也拾柴挑水,烧火做饭,有空就坐在母亲身边,也学缠丝。亲戚宗族,害怕我们开口借钱,不敢来我们家,母亲也告诫我们不要与他们来往,担心惹他们讨厌。有的人甚至议论说我们的先辈好施舍财物,不为子孙考虑,以致有今天的穷困。他们特别嘲笑我读书,说我糊口谋粮都忙不过来,还想当秀才,真是自讨挨饿。当时,看到有父亲可以穿暖吃饱的乡里人,犹如天上的人,你年纪虽小,不应该忘记这些。 后来家境渐渐变好,可咸丰十年,贼寇又来作乱。我跟随赵忠

15、节公守城,至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人吃马肉,煮牛羊之皮充饥。五月,城被攻破,我背着母亲逃难,挖野菜充饥,母子二人到了十月身上仍没有一丝棉絮。你被贼寇抓去差点死了,脱逃回家,身体和脸色被折磨得没有人样。各种疾病交替发作。这时的饥寒交迫可比道光末年,但颠沛危险、忧伤困苦又超过了那个时候。从前管仲曾告诉齐桓公说:“希望您不要忘记在莒国的日子,我也想着在堂阜的囚徒生活。”所以,你与别人比较,当然是不够富足;比较自身的今昔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了。老子说过:“知道满足就不会有耻辱。”把今天的生活视为超过了期望,就会快快乐乐;如果还有过分的欲望,那么耻辱随后就要来了。我在军队中,不是没有很多费用

16、,但是每当面对丰盛的饭食,就想起先父未曾吃到;每当穿上华丽的衣服,就想到先父未曾穿过。美味甘甜在口中,衣服舒适在身上,却痛在心里。既然没来得及以俸禄来孝养父亲,若能在天地之间建立功名,使姓氏流传不朽,祖先有知,将会含笑九泉。我蹉跎岁月到了中年,但这种志向没有衰减。至于富贵的快乐,我不能享受,也不忍心享受。(二)古代诗歌阅读(13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6分)撼庭秋 晏殊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8.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词的上阕中“景语”所传达的情感。(3分)9. 如何理解“心长焰短

17、”?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3分)8、景语“碧纱秋月,梧桐夜雨”营造出一种宁静、凄冷的氛围,透露着词人的孤苦寂寞表达了词人与情人离别,音信远隔千里,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9、“心长焰短”表面指细长的烛心和短小的火焰。实际上,心长是指情长意长,悠长的思念和悠长的恨;焰短暗示着力不从心,暗示着希望渺茫。“心长焰短”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表达了词人无法扭转人生,无法改变别离命运的哀叹。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18、。10. 请赏析颔联所用的手法和表达的寓意。(3分)11. 颈联的两个动词“拂”和“侵”用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三、(1)颔联运用了拟人、托物言志的手法。当桃李春风之日,群芳争奇斗艳,占尽春色,而官舍竹仍一身青衣,独守坚贞,只愿在岁暮天寒之际,让漫天的冰霜来检验自己贞洁不渝的操守。这是咏竹,更是自喻,表达了诗人不争宠邀名、坚守高洁的情操和不畏严酷环境、顽强抗争的品格。(手法1分,解说诗句1分,表达寓意1分) (2)“拂”和“侵”均运用了拟人手法。(手法1分)“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赏析“拂”字,1分)“侵”即照,倒映;“影侵棋局”,是写

19、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赏析“侵”1分)这两个传神的动词,让竹叶萧萧的声音和青青的姿影介入诗人的生活,从而把人和竹联系起来,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无限清欢的意境。(表达效果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水调歌头多景楼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注:此词作于1164年,词人时任镇江府通判。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遗恨: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十

20、余年,广储军粮,为晋朝灭吴作准备。他死后两年,东吴被灭。10. 试分析“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写景上的特色。(3分)10、这几句按照由大到小(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的顺序,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2分,答出2点即可)写出烟云缥缈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的高楼胜景。(1分)(1)本词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2)请简要分析词中“古今愁”的具体含义。解析:(1)本词从多景楼的气势写起,自“江左”至“古徐州”,再“连山”,再“危楼”,镜头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鸟瞰到局部,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词人勾勒眼前江山,意在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从而激起人们奋发图强的

21、勇气与挥戈跃马的豪情。从“古今愁”的表面意思可知:“愁”包括两个方面,即 “古愁”与“今愁”。对“古愁”的理解要结合上下片中所写的古人古事来分析,而对“今愁”的理解则要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与抱负以及注释中提及的背景。答案:本词的前四句按照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鸟瞰到局部的顺序描绘了一幅辽阔壮丽的画面,与后面所描绘的历史场景相呼应,为全词定下了悲壮的感情基调。古愁:a.虽然当年孙刘联合大破曹操,但终为魏国所灭;b.西晋大将羊祜终生志在灭吴而未能亲见东吴的灭亡。今愁:a.宋朝不敢再发兵收复失地;b.自己在偏远之地做官,有着满腔的爱国豪情却得不到君王的重用。(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2. 按要求写出

22、名句。(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作者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蔑视权贵的高洁情怀的诗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蜀相一诗中,杜甫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熔成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衣襟(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4)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5)心非木三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题卡上写上自己所选的大题题号。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23、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选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分)乱世中的美神(有删改)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

24、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

25、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

26、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27、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

28、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B. 文章第一段中的“凄冷”既包括词人创作时“冷冷清清”的环境特征,又包括词人愁苦的内心世界;将“凄冷”上升到“美”的高度,就还应包括读者感受词人内心而获得的一种凄美。C. 国家不幸词人不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到达了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的痛楚融入了诗作。D. 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

29、。E. 文章叙述、阐发议论结合完美,叙述人物经历身世,为阐发做铺垫;作者议论阐发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物“美”的内涵,指责造就这尊“美神”的乱世。(2)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好处。(6分)(3)文章开篇说“她被当做了愁的化身”,请简要探究分析:这个“愁”有着哪些具体内涵?如此评说有何意义?(8分)13(1)BE(B“冷冷清清”应该是词人用意象创设的情感氛围,是艺术情境,不是“创作时的环境特征”。E文章作者议论阐发的意图在于揭示“美神”的内涵,而非指斥这个造就“美神”的乱世。)(2)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以爱情、生活的

30、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以世风“才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着。(反衬手法的体现每点1分,找出三点即可)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分析3分)(3)愁的含义:思念心上人而不得的闲愁,是一种甜蜜的愁;国破家亡,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熄灭带来的痛苦之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无人倾诉的孤独之愁;不被理解、不被接纳、不被认同的孤独之愁。意义:使愁情笼罩全篇,为全文奠定了悲情的感情基调;以“愁”字总揽全文,开启下文。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分) 邵逸夫:说不尽的一世传奇邵逸夫,原名邵

31、仁楞,1907年出生在宁波镇海的一个富商家庭。1924年,17岁的邵逸夫就参与了大哥邵醉翁、二哥邵邨人、三哥邵山客在上海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之后,邵逸夫和三哥一起下南洋开拓市场,兄弟俩带上一架破旧的手摇无声放映机,在东南亚放映电影。他们像苦力一样肩挑手扛,一步一顿地走遍了几乎所有的小镇和乡村,终于站稳脚跟。1931年,20出头的邵逸夫决定率先向美国学习开拍有声电影,他只身前往美国购买器材,途中轮船触礁,险些亡命大海。但功夫不负有心人,1932年,邵逸夫自任制片和导演的白金龙问世,是中国最早的有声片之一,轰动一方。邵氏很快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1958年,邵逸夫移师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

32、。此时,他51岁。邵逸夫准确把握市场风向标,几次引领了华语娱乐电影的潮流。1959年,他起用年轻导演李翰祥接连拍摄江山美人杨贵妃梁山伯和祝英台等,掀起了黄梅调电影的狂潮。1960年,香港十大卖座影片,邵氏独占6部。1966年起,邵氏又出品了胡金铨导演的独臂刀等多部影片,奠定了新派香港武侠片的辉煌。邵逸夫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曾创下一天看9部电影的纪录,一年下来总有六七百部之多。他的精打细算也传为佳话,据说他曾经连剧务去外面花20元买100个生煎馒头的申请也拒不批准,理由是公司内部食堂所卖的馒头一个才1毛钱。1967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邵逸夫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TVB(“香港无线电视

33、台”或“无线”)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40年里,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1980年,73岁的邵逸夫接任TVB董事局主席一职。接棒后,邵逸夫网罗演艺精英,一部部为人熟知的TVB经典剧集层出不穷,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有华人的地方,就有TVB”。1980年,汪明荃、谢贤主演的千王之王,周润发、赵雅芝主演的上海滩,皆风靡整个华人世界。1983年TVB版射雕英雄传引入内地电视台之后,引发收视狂潮,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成为无数人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再到后来的大时代妙手仁心等等,都曾让观众茶饭不思、牵肠挂肚。2004年的金枝欲孽,不仅赢尽

34、收视和口碑,更是被称为宫斗剧的“始祖”。 明星的号召力是在影视界打拼的最重要“法宝”之一。入港之初,邵逸夫就处心积虑、花费重金,挖来了竞争对手“电懋”的头牌女星林黛。后来,“无线”又在成立初期将汪明荃签入麾下,再次上演“挖角”好戏。邵逸夫逐渐意识到,要想让影视事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不断培养新人。1971年,邵逸夫开办“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在此后的30多年中,无数天王巨星如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周星驰、甄子丹等由TVB训练班走向台前。有人说过,“邵氏是影视界的少林寺”,师出邵门,不同凡响。纵观香港演艺界,几乎你能认出的重量级人物,都与邵氏有关。即便后来很多旗下艺人出走,但以TVB人才库之强

35、大,也可做到几乎不受影响。而且,连同行和竞争对手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邵逸夫在1973年和1975年先后痛失二哥和大哥,也许是至亲的逝去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从这时起,“慈善”成为曾以悭吝闻名的邵逸夫新的事业,他说:“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1973年,邵氏基金会正式设立,开始了解囊捐助的义举。1985年起,邵逸夫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他说:“人们都说赚钱难,但懂得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更难。”他的基金会决心专注于教育领域,“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上,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20多年来,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港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

36、会公益事业。如今,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达到数万座,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如今,斯人已去,功名起落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逸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选自世纪人物,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邵氏兄弟”公司因为把观众牢牢锁定为中国人,所以才能够把影响扩大到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B. 邵逸夫能成为业内一代

37、宗师的资本和气度关键的是通过开办“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培养出了庞大的演艺人才团队。C. 邵逸夫在痛失二哥和大哥之后对人生有了新认识,他不再精打细算,而是大手笔捐钱,几乎成为对内地最为慷慨的慈善家。D. 从设立邵氏基金会到创立“邵逸夫奖”,邵逸夫的眼光从祖国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放大到了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E. 邵逸夫既善于挣钱,更善于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如今以“逸夫”命名的社会公益设施,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邵逸夫在事业上经历了哪几次转型?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3)邵逸夫为什么说“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14.(1)BE(A

38、.“把观众牢牢锁定为中国人”以偏概全,根据文本信息,应为“核心观众”。B.将“或然”曲解成了“必然”,文本信息是“也许是至亲的逝去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不再精打细算”也有误,慷慨捐款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事业就不精打细算。D.根据文本中“1973年,邵氏基金会正式设立1985年起,邵逸夫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的信息,邵氏基金会捐助的不仅是祖国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2)在影业上,从默片转向有声,从黄梅转向武侠。从电影转向电视。从挖人才转向培养人才。从影视界大亨转向慈善家。(3)企业家应该逐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富。能创业挣钱。贵。能做财富的主人,懂得肩负的社会责任,回报社会。雅。拥

39、有超越物质之上的追求。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6分)15. 下列各项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闲暇 皓腕(wn) 天姥(m) 玉簟(din) 回眸一笑B轩冕 缥缈(mio) 倏忽(sh) 凄怆(chng) 豆蔻词工C沧海 荠麦(j) 沙汀(tng) 木屐(j) 列却霹雳D修葺 迤逦(y) 聒噪(gu) 栖隐(q) 云栈萦纡15、 D(A项 皓腕wn;B项 凄怆chun;C项 列缺)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履至尊而至六合(登上) 东望都门信马归(放任)B皆为陛下所成就(提拔) 出师一表真名世(在当世有名)C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惠等哭,舆归营(车子

40、)D烟涛微茫信难求(书信)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敬)16、A (B名传后世;C用车子抬;D实在;)1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B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D杜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

41、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17、D(“杜甫”应是“白居易”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将高速铁路伸延到了国外,并开始越洋过海打造世界规模的高速铁路网,由此,一种新的外交形式“高铁外交”应运而生。B“一片甲骨惊天下”,在浩如烟海的考古发现中,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具有深远意义。C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领域捷足先登,主导了国际话语权,不断对外输出本国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D国人在海外奢侈品店一掷千金的派头,近来并不少见,难怪一些国外媒体发出了“中国正在购买世界”的惊呼。18、B 解析:B项对象误用,“浩如烟海”用于形容文献

42、、资料等非常丰富。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连日来,全国几个大城市相继发生因为年轻人没有主动让座而引起冲突的事件,这使得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于道德问题。B外地培训机构纷纷入穗,上海外经贸教育培训中心也挟风靡长三角地区的余威,即将在广州开班,抢占珠三角地区外贸行业的认证培训。C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9000元,比原先的两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D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想公布于众的个人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19、A (B成分残缺,在“认证培训”后加“市场”;C.表意不明或逻辑错误, 数字减少不

43、能用倍数;D.语序不当,“你”与“只要”对调)20.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A B C D

44、20、C(语出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答题时需注意关键词。第句是作者的观点,应放在语段之首,可排除B、D两项。第句关键词“具有这个特征”中的“这个”指代第句中的“丰富的单纯”,故紧随后,可排除A。第句关键词“与此相反”的“此”指阐释的“丰富的单纯”这一心灵境界,因此,紧随。第句承上启下,关键词“这两种情况”中的“这”指代上文中和所谈到的“丰富的单纯”和“ 贫乏的复杂”这两种心的境界,“贫乏的单纯”启下,引出句中的“丰富的复杂”。)21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组成排比句(4分)未品尝过酸涩的人,无法真正体会甜美: , ; , ;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发明的快乐。总之,拒绝酸涩

45、的人,永远不能体味甜美的甘醇21、示例:拒绝艰难攀登的人,永远不能欣赏顶峰的壮美景色;拒绝辛勤劳动的人,永远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22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定义。(4分)自主招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扩大了高校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超常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可被降分录取。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现在已经在80所大学实行。22、自主招生是一种高校通过自行组织考试和签订协议的方式,选拔并录取具有超常的创新和

46、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制度。(结构符合定义形式2分,要点齐全2分)六、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地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

47、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23请以“古诗文给我智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014-2015(下)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命题人:刘芬兰 审题人:李建红第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

48、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只

49、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 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西方文化将“物

50、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 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中国文化则将“

51、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选自人民文摘)1. 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B. 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C. 中国文化最大程度

52、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D. 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向来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1、D(“向来最追求”不合文意,原文是说“似乎也最追求”)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B. 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喝茶”。C. 世界文化可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

53、文化特性,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划分为三大类。D. 中国人性情化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又高于生活,但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纯精神的层面。2、A(“分不清彼此”错,原文是说“并不严格区分两者”。“分不清彼此”并不等同“不严格区分两者”)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B. 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C. 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独立的、自我欣

54、赏的、悠闲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D. 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3、C(强拉因果。原文是“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别弟文 (清)施补华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

55、本,则左宜右有,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泉,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凶,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泉一百,籴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

56、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年虽小,不应忘之。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至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痏,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颇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

57、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适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原文有删节)注释: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源”。泉:钱。爨(cun):烧火做饭。莒(j):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堂阜: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虑为所厌 厌:满足 B岁又大凶 凶:谷物不收,年成坏C母子十月身亡寸棉亡:同“无”,没有 D适在体 适:舒适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母子

58、乃得半饱 臣乃敢上璧B恐其开口假贷 陵见其至诚C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 慎勿为妇死D吾痛母氏之勤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谈及富人拥有“千金之产”与穷人“得十金”的不同表现,认为这是因为生活环境有异、生活方式不同。B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的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他们“好施与,勿为子孙计”。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要知道满足。D文末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到父亲,想到父亲“未及食”、“未及衣”,没来得及孝顺父亲,便立志建立功名,光宗耀祖。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

59、成现代汉语。(6分)(1)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2)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4A (讨厌) 5A(A才;B我们/他;C是/为了;D主谓间取独/结构助词“的”) 6B(B项是别人的议论闲话)参考译文: 光绪八年十月,我的弟弟从喀什噶尔回湖州,我招待他饮酒,告诉他说:我们家原本寒微贫穷,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已经是特别好了。大富户中道衰落,还剩下千两银子的产业,便忧愁得不能活下去;穷人得到十两银子作为资本,便处处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生活环境有异、生活方式不同。你这次远行,除了回家的盘缠之外,还剩余几百两银子,难道不是穷人的雄厚资本吗?用这些钱在市场上经营各种货物,贱

60、买贵卖,追求经商的利润,一年的收获,足够养育妻子儿女。凭借个人的心力发财致富,不是丢人的事,胜过当官的人盘剥百姓养肥自己。我记得道光二十九年,咱父亲去世,我十五岁,你九岁。家中没有一箱衣、一贯钱,租赁房屋居住,按月交纳房租。那年又大闹粮荒,米价涨了十倍。咱母亲早晨起来就坐着缠丝,常常干到半夜,得到一百文钱,买米煮粥,掺些菜根、豆末子,母子才能吃个半饱。一天不缠丝,就只有忍受饥饿什么都不做,有人问吃过了吗?就说:“已经吃过了。”我心疼母亲的勤苦,流泪督促自己发愤学习,读书不熟练就责备自己,甚至咬破手指,血迹斑斑洒在书本上。你也拾柴挑水,烧火做饭,有空就坐在母亲身边,也学缠丝。亲戚宗族,害怕我们开

61、口借钱,不敢来我们家,母亲也告诫我们不要与他们来往,担心惹他们讨厌。有的人甚至议论说我们的先辈好施舍财物,不为子孙考虑,以致有今天的穷困。他们特别嘲笑我读书,说我糊口谋粮都忙不过来,还想当秀才,真是自讨挨饿。当时,看到有父亲可以穿暖吃饱的乡里人,犹如天上的人,你年纪虽小,不应该忘记这些。 后来家境渐渐变好,可咸丰十年,贼寇又来作乱。我跟随赵忠节公守城,至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人吃马肉,煮牛羊之皮充饥。五月,城被攻破,我背着母亲逃难,挖野菜充饥,母子二人到了十月身上仍没有一丝棉絮。你被贼寇抓去差点死了,脱逃回家,身体和脸色被折磨得没有人样。各种疾病交替发作。这时的饥寒交迫可比道光末年,但颠沛危

62、险、忧伤困苦又超过了那个时候。从前管仲曾告诉齐桓公说:“希望您不要忘记在莒国的日子,我也想着在堂阜的囚徒生活。”所以,你与别人比较,当然是不够富足;比较自身的今昔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了。老子说过:“知道满足就不会有耻辱。”把今天的生活视为超过了期望,就会快快乐乐;如果还有过分的欲望,那么耻辱随后就要来了。我在军队中,不是没有很多费用,但是每当面对丰盛的饭食,就想起先父未曾吃到;每当穿上华丽的衣服,就想到先父未曾穿过。美味甘甜在口中,衣服舒适在身上,却痛在心里。既然没来得及以俸禄来孝养父亲,若能在天地之间建立功名,使姓氏流传不朽,祖先有知,将会含笑九泉。我蹉跎岁月到了中年,但这种志向没

63、有衰减。至于富贵的快乐,我不能享受,也不忍心享受。(二)古代诗歌阅读(13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6分)撼庭秋 晏殊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8.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词的上阕中“景语”所传达的情感。(3分)9. 如何理解“心长焰短”?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3分)8、景语“碧纱秋月,梧桐夜雨”营造出一种宁静、凄冷的氛围,透露着词人的孤苦寂寞表达了词人与情人离别,音信远隔千里,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9、“心长焰短”表面指细长的烛心和短小的火焰。实际上,心长是指情长

64、意长,悠长的思念和悠长的恨;焰短暗示着力不从心,暗示着希望渺茫。“心长焰短”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表达了词人无法扭转人生,无法改变别离命运的哀叹。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10. 请赏析颔联所用的手法和表达的寓意。(3分)11. 颈联的两个动词“拂”和“侵”用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三、(1)颔联运用了拟人、托物言志的手法。当桃李春风之日,群芳争奇斗艳,占尽春色,而官舍竹仍一身青衣,独守坚贞,只愿在岁暮天寒之

65、际,让漫天的冰霜来检验自己贞洁不渝的操守。这是咏竹,更是自喻,表达了诗人不争宠邀名、坚守高洁的情操和不畏严酷环境、顽强抗争的品格。(手法1分,解说诗句1分,表达寓意1分) (2)“拂”和“侵”均运用了拟人手法。(手法1分)“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赏析“拂”字,1分)“侵”即照,倒映;“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赏析“侵”1分)这两个传神的动词,让竹叶萧萧的声音和青青的姿影介入诗人的生活,从而把人和竹联系起来,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无限清欢的意境。(表达效果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水调歌头多景楼陆

66、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注:此词作于1164年,词人时任镇江府通判。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遗恨: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十余年,广储军粮,为晋朝灭吴作准备。他死后两年,东吴被灭。10. 试分析“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写景上的特色。(3分)10、这几句按照由大到小(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的顺序,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2分,答出2点即可)写出烟云

67、缥缈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的高楼胜景。(1分)(1)本词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2)请简要分析词中“古今愁”的具体含义。解析:(1)本词从多景楼的气势写起,自“江左”至“古徐州”,再“连山”,再“危楼”,镜头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鸟瞰到局部,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词人勾勒眼前江山,意在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从而激起人们奋发图强的勇气与挥戈跃马的豪情。从“古今愁”的表面意思可知:“愁”包括两个方面,即 “古愁”与“今愁”。对“古愁”的理解要结合上下片中所写的古人古事来分析,而对“今愁”的理解则要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与抱负以及注释中提及的背景。答案:本词的前四句按照由大到小、由远到近、

68、由鸟瞰到局部的顺序描绘了一幅辽阔壮丽的画面,与后面所描绘的历史场景相呼应,为全词定下了悲壮的感情基调。古愁:a.虽然当年孙刘联合大破曹操,但终为魏国所灭;b.西晋大将羊祜终生志在灭吴而未能亲见东吴的灭亡。今愁:a.宋朝不敢再发兵收复失地;b.自己在偏远之地做官,有着满腔的爱国豪情却得不到君王的重用。(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2. 按要求写出名句。(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作者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蔑视权贵的高洁情怀的诗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蜀相一诗中,杜甫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熔成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衣襟(3)

69、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4)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5)心非木三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题卡上写上自己所选的大题题号。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选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分)乱世中的美神(有删改)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

70、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

71、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

72、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

73、,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74、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B. 文章第一段中的“凄冷”既包括词人创作时“冷

75、冷清清”的环境特征,又包括词人愁苦的内心世界;将“凄冷”上升到“美”的高度,就还应包括读者感受词人内心而获得的一种凄美。C. 国家不幸词人不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到达了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的痛楚融入了诗作。D. 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E. 文章叙述、阐发议论结合完美,叙述人物经历身世,为阐发做铺垫;作者议论阐发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物“美”的内涵,指责造就这尊“美神”的乱世。(2)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好处。(6分)(3)文章开篇说“她被当做了愁的化身”

76、,请简要探究分析:这个“愁”有着哪些具体内涵?如此评说有何意义?(8分)13(1)BE(B“冷冷清清”应该是词人用意象创设的情感氛围,是艺术情境,不是“创作时的环境特征”。E文章作者议论阐发的意图在于揭示“美神”的内涵,而非指斥这个造就“美神”的乱世。)(2)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以世风“才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着。(反衬手法的体现每点1分,找出三点即可)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分析3分)(3)愁的

77、含义:思念心上人而不得的闲愁,是一种甜蜜的愁;国破家亡,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熄灭带来的痛苦之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无人倾诉的孤独之愁;不被理解、不被接纳、不被认同的孤独之愁。意义:使愁情笼罩全篇,为全文奠定了悲情的感情基调;以“愁”字总揽全文,开启下文。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分) 邵逸夫:说不尽的一世传奇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07年出生在宁波镇海的一个富商家庭。1924年,17岁的邵逸夫就参与了大哥邵醉翁、二哥邵邨人、三哥邵山客在上海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之后,邵逸夫和三哥一起下南洋开拓市场,兄弟俩带上一架破旧的手摇无声放映机,在东南亚放映电影。他们像苦力一样肩挑手

78、扛,一步一顿地走遍了几乎所有的小镇和乡村,终于站稳脚跟。1931年,20出头的邵逸夫决定率先向美国学习开拍有声电影,他只身前往美国购买器材,途中轮船触礁,险些亡命大海。但功夫不负有心人,1932年,邵逸夫自任制片和导演的白金龙问世,是中国最早的有声片之一,轰动一方。邵氏很快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1958年,邵逸夫移师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此时,他51岁。邵逸夫准确把握市场风向标,几次引领了华语娱乐电影的潮流。1959年,他起用年轻导演李翰祥接连拍摄江山美人杨贵妃梁山伯和祝英台等,掀起了黄梅调电影的狂潮。1960年,香港十大卖座影片,邵氏独占6部。1966年起,邵氏又出品了胡金铨导演的独臂

79、刀等多部影片,奠定了新派香港武侠片的辉煌。邵逸夫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曾创下一天看9部电影的纪录,一年下来总有六七百部之多。他的精打细算也传为佳话,据说他曾经连剧务去外面花20元买100个生煎馒头的申请也拒不批准,理由是公司内部食堂所卖的馒头一个才1毛钱。1967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邵逸夫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TVB(“香港无线电视台”或“无线”)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40年里,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1980年,73岁的邵逸夫接任TVB董事局主席一职。接棒后,邵逸夫网罗演艺精英,一部部为人熟知的TVB经典剧集层出不穷,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

80、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有华人的地方,就有TVB”。1980年,汪明荃、谢贤主演的千王之王,周润发、赵雅芝主演的上海滩,皆风靡整个华人世界。1983年TVB版射雕英雄传引入内地电视台之后,引发收视狂潮,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成为无数人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再到后来的大时代妙手仁心等等,都曾让观众茶饭不思、牵肠挂肚。2004年的金枝欲孽,不仅赢尽收视和口碑,更是被称为宫斗剧的“始祖”。 明星的号召力是在影视界打拼的最重要“法宝”之一。入港之初,邵逸夫就处心积虑、花费重金,挖来了竞争对手“电懋”的头牌女星林黛。后来,“无线”又在成立初期将汪明荃签入麾下,再次上演“挖角”好戏。邵逸夫逐渐意识到,要想让

81、影视事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不断培养新人。1971年,邵逸夫开办“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在此后的30多年中,无数天王巨星如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周星驰、甄子丹等由TVB训练班走向台前。有人说过,“邵氏是影视界的少林寺”,师出邵门,不同凡响。纵观香港演艺界,几乎你能认出的重量级人物,都与邵氏有关。即便后来很多旗下艺人出走,但以TVB人才库之强大,也可做到几乎不受影响。而且,连同行和竞争对手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邵逸夫在1973年和1975年先后痛失二哥和大哥,也许是至亲的逝去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从这时起,“慈善”成为曾以悭吝闻名的邵逸夫新的事业,他说:“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197

82、3年,邵氏基金会正式设立,开始了解囊捐助的义举。1985年起,邵逸夫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他说:“人们都说赚钱难,但懂得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更难。”他的基金会决心专注于教育领域,“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上,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20多年来,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港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如今,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达到数万座,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2年,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如今,斯人已去,

83、功名起落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逸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选自世纪人物,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邵氏兄弟”公司因为把观众牢牢锁定为中国人,所以才能够把影响扩大到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B. 邵逸夫能成为业内一代宗师的资本和气度关键的是通过开办“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培养出了庞大的演艺人才团队。C. 邵逸夫在痛失二哥和大哥之后对人生有了新认识,他不再精打细算,而是大手笔捐钱,几乎成为对内地最为慷慨的慈善家。D. 从设立邵氏基金会到创立“邵逸夫奖”,邵逸夫的眼光从祖国

84、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放大到了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E. 邵逸夫既善于挣钱,更善于将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如今以“逸夫”命名的社会公益设施,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邵逸夫在事业上经历了哪几次转型?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3)邵逸夫为什么说“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14.(1)BE(A.“把观众牢牢锁定为中国人”以偏概全,根据文本信息,应为“核心观众”。B.将“或然”曲解成了“必然”,文本信息是“也许是至亲的逝去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不再精打细算”也有误,慷慨捐款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事业就不精打细算。D.根据文本中“1973年,

85、邵氏基金会正式设立1985年起,邵逸夫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的信息,邵氏基金会捐助的不仅是祖国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2)在影业上,从默片转向有声,从黄梅转向武侠。从电影转向电视。从挖人才转向培养人才。从影视界大亨转向慈善家。(3)企业家应该逐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富。能创业挣钱。贵。能做财富的主人,懂得肩负的社会责任,回报社会。雅。拥有超越物质之上的追求。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6分)15. 下列各项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闲暇 皓腕(wn) 天姥(m) 玉簟(din) 回眸一笑B轩冕 缥缈(mio) 倏忽(sh) 凄怆(chng) 豆蔻词工C沧海 荠麦(j)

86、 沙汀(tng) 木屐(j) 列却霹雳D修葺 迤逦(y) 聒噪(gu) 栖隐(q) 云栈萦纡15、 D(A项 皓腕wn;B项 凄怆chun;C项 列缺)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履至尊而至六合(登上) 东望都门信马归(放任)B皆为陛下所成就(提拔) 出师一表真名世(在当世有名)C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惠等哭,舆归营(车子)D烟涛微茫信难求(书信)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敬)16、A (B名传后世;C用车子抬;D实在;)1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

87、浓厚的地方色彩。B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D杜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17、D(“杜甫”应是“白居易”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将高速铁路伸延到了国外,并开始越洋过海打造世界规模的高速铁路网,由此,一种新的外交形式“高铁外交”应运而生。B“一片

88、甲骨惊天下”,在浩如烟海的考古发现中,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都具有深远意义。C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领域捷足先登,主导了国际话语权,不断对外输出本国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D国人在海外奢侈品店一掷千金的派头,近来并不少见,难怪一些国外媒体发出了“中国正在购买世界”的惊呼。18、B 解析:B项对象误用,“浩如烟海”用于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连日来,全国几个大城市相继发生因为年轻人没有主动让座而引起冲突的事件,这使得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于道德问题。B外地培训机构纷纷入穗,上海外经贸教育培训中心也挟风靡长三角地区的余威,即将在广州开班,抢占珠三

89、角地区外贸行业的认证培训。C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9000元,比原先的两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D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想公布于众的个人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19、A (B成分残缺,在“认证培训”后加“市场”;C.表意不明或逻辑错误, 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D.语序不当,“你”与“只要”对调)20.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

90、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A B C D20、C(语出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答题时需注意关键词。第句是作者的观点,应放在语段之首,可排除B、D两项。第句关键词“具有这个特征”中的“这个”指代第句中的“丰富的单纯”,故紧随后,可排除A。第句关键词“与此相反”的“此”指阐释的“丰富的单纯”这一心灵境界,

91、因此,紧随。第句承上启下,关键词“这两种情况”中的“这”指代上文中和所谈到的“丰富的单纯”和“ 贫乏的复杂”这两种心的境界,“贫乏的单纯”启下,引出句中的“丰富的复杂”。)21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组成排比句(4分)未品尝过酸涩的人,无法真正体会甜美: , ; , ;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发明的快乐。总之,拒绝酸涩的人,永远不能体味甜美的甘醇21、示例:拒绝艰难攀登的人,永远不能欣赏顶峰的壮美景色;拒绝辛勤劳动的人,永远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22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定义。(4分)自主招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扩大了高校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

92、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超常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可被降分录取。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现在已经在80所大学实行。22、自主招生是一种高校通过自行组织考试和签订协议的方式,选拔并录取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制度。(结构符合定义形式2分,要点齐全2分)六、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

93、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地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23请以“古诗文给我智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