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一、 单项选择题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甲图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乙图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甲乙1. 乙图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A. 滥采矿产B. 过度农垦C. 过度樵采D. 过度放牧2. 乙图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甲图所示哪一地区()A. A地B. B地C. C地D. D地3. 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A. 绿洲农业B. 河谷农业C. 节水农业D. 高效农业(2012江苏苏中三市二调)下图为“我国鄂尔多斯(中部某地)地区、两历史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变
2、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 下列因素中,影响鄂尔多斯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海拔B. 水分 C. 热量D. 光照5. 这种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 整体性B. 差异性 C. 周期性D. 地带性6. 为遏制“半固定半流动沙地荒漠草原牧业带”向东扩张的趋势,宜采取的措施是()A. 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沙漠侵袭B. 退耕还林还草,稳定生态系统C. 实行休耕政策,恢复自然植被D. 恢复湿地生态,增强调节能力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
3、失量要占到90.4%。据此回答78题。7. 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A. 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B. 史前及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C. 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D. 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8.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貌类型区是()A. 黄土塬面区B. 黄土丘陵沟壑区C. 沟谷间地貌区D. 沟道小流域9. 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距海洋远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 纬度位置高A. B. C. D. (2013韶关模拟)读“全国及各区域平均多年沙尘暴日数相应的季节变化曲线图”,回答101
4、1题。10. 我国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11. 我国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北方,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 地势B. 气温C. 城市化水平D. 植被覆盖率二、 综合题12. “大漠风尘日色昏”,唐代边关诗人的出塞诗又成了2012年3月中旬北京等全国半数省区恶劣天气的写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20日11时,沙尘天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甚至波及我国的宝岛台湾。材料二根据鄂尔多斯的草原状况,公认的标准为每30亩草场能养一只羊,但在2000年前后,每7亩草场就养一只羊。整个鄂尔多斯市的山羊养殖峰值达到750万只,超过当时鄂尔多斯草场的理论载畜量近30
5、0万只。材料三见下图。(1) 图中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2) 该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为防治这些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至少两点) (3) 试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沙尘天气多发的主要原因(至少写三点)。 (4) 图中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简述该生态问题的成因和主要治理措施。成因: 。 措施: 。 13. (2013佛山模拟) 2012年7月18-22日,央视“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报道团队,向全世界播报了赛伦盖蒂大草原的百万角马向肯尼亚大迁徙的情景。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非洲生态退化程度分布图及东非高原局部区域图。材料二甲、乙
6、两地气温、降水分布图。甲乙(1) 央视直播期间,内罗毕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是。 (2) 图中马拉河水源补给类型主要是;丙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是;形成P区域水平自然带的主要因素是,其分布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3) 说出图中角马大迁徙路线的大致方向,并简述理由。(4) 试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P区域生态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1. D 2. B 3. C 4. B 5. A 6. B 7. A8. B9. D 10. A11. D12. (1)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2) 过度放牧,滥垦草原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退耕还林还草;营造三北防
7、护林。(3) 自然原因:春季北方地区升温快、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燥);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多吹西北大风(大风)。(或答丰富的沙源和西北风向东南方向吹送,导致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沙尘天气。)人为原因:西北地区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导致土地退化、荒漠化和沙化。(沙源丰富)。(4) 水土流失成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地表冲刷侵蚀严重措施: 退耕还牧、还林;大力植树造林、种草(生物措施是关键);修建梯田、打坝淤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措施或工程措施) 13. (1) 昼短夜长(逐渐)增大(2) 雨水补给增温增湿地形非地带性(3) 由南向北迁移。原因: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7月份乙地正值草原气候的雨季,草类茂盛;而此时,甲地正值草原气候的旱季,草类枯黄。(4) 过度开垦,发展种植业(如棉花等);高原上开矿,破坏地表植被;修建铁路等交通设施,草原退化;城市用地扩大,造成生态环境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