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简称“AI”),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等功能的科技,其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过程的模拟,是一门综合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等的交叉学科。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日益逼近人类的文学艺术水平,未来机器将代替人类进行文艺创作,甚至对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成果充满期待。著名演员李仁堂曾说:“演员创作形象的营养储备必须从生活中摄取,否则,必然导致创作上的枯竭。”现实的体验带给人们的情感,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的
2、。文艺并非技艺,人工智能可以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模拟人类进行创作,但从目前来看,它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虽然能够在文艺领域有所助益,但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真正需要我们警惕担心的,应该是人们对于文艺的审美与文艺创作趋向人工智能的模式化倾向。文艺工作者只有扎根现实、积极创新,打造出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精品,才能使文艺真正成为具有创造力的精神活动。(摘编自李雨青AI能取代作家吗)材料二:随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能够借助新媒介表达出以前根本不可能表达的艺术形式,比如立体影像、立体电影或者极具参与性的电脑游戏。而人工智能更是借助复杂计算和深度学习,深入到人的创
3、造性领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创作。新媒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并且这些艺术形式同时映照出以往那种文学艺术观念有一个隐而不彰的基础,即长时段上的媒介决定性。只有首先承认这种媒介的决定作用,我们才能将不同媒介技术下的文学艺术进行定位。这一视角当然是AI的新发展带给我们的,如果没有AI这一新技术的挑战,媒介的决定性依然是隐而不彰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如果没有媒介对艺术的这种决定性关联,我们就不能够去真正定位文学艺术的性质,以及接纳新的艺术观念,接纳新的艺术形式;并且我们也很难把握,在新的媒介引导下文学艺术会产生何种新的整体灵性。(摘编自王峰AI与“灵导”:激发文学艺术新活力)材
4、料三:现有的AI艺术无法证明AI已获得由学习到创造的智慧。目前已有一些AI艺术的实践,如抽象绘画、抒情短诗、微型小说等。但这些实践一般来说都局限于“学习”的境地,即AI的编程者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通过近乎穷尽式地搜罗某一特定艺术类型的作品,总结了某些模式化创作的技巧。所谓AI创作便是根据这些模式的规范,对既有素材进行概率性的组合排列(可能还有较优的拣选逻辑设定)。但此种“创作”方式明显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其一,它有无可能生产长篇叙事作品?很难想象AI能够通过“学习”的方式掌握一篇十万言小说的技巧,这十万言词汇的采撷、因果关系的组合,就概率计算而言,其开放的复杂性程度不知要超过19路围棋多
5、少倍。这一点似乎不是简单乞灵于AI计算能力的进步所能解决的。其二,AI如何能够合逻辑地整合新兴的知识与人类感性判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不断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艺术家总是能够寻找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途径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人类经验达成一种巧妙的平衡。如20世纪初那些立体主义、形而上画派的作品。在没有前人经验“学习”的情况下,AI有无可能通过大数据的信息资源的搜集,运用力迫式计算推导、整合产生“创造性”的作品?(摘编自陈奇佳“阿尔法狗”后的AI艺术问题)材料四:米洛斯的维纳斯无疑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一件杰作。但这件作品在出土时,缺失了两条手臂。长期以来,许多雕塑家及艺术史家,都
6、曾尝试以各种方案来复原这件作品。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方案全都失败了。是他们缺少先进的设备和工具吗?显然不是。我们可以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来进行设计,但是,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事实上,修复维纳斯像的这些努力,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荒谬性。他们只是将其当成了之前那尊完整雕塑的残留物,却没有意识到,断臂之后的维纳斯已经成了一件新的作品,一件完美自足的艺术作品它已不再残缺!不管这尊雕塑在历史上曾经遭遇过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偶然的际遇成就了它的伟大。表面而言,这只是一个意外的结果,细究起来则会发现:这一事件恰好说明了,具有高度个性特征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它
7、具有绝对的偶然性,但这一偶然性一旦成为既成事实,就成了唯一的审美高度它的标准绝不在于之前那个尚未断臂的维纳斯!在审美领域中,它与后者已没有任何附属关系。(摘编自陈海静AI时代,如何理解艺术与审美)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者认为人工智能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后者承认人工智能带来了艺术形式的革新。B. 前者认为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景值得期待,后者认为媒介对艺术创作具有长时间的作用。C. 前者认为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的情感体验,后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给文学艺术性质定位提供了新视角。D. 前者担心文艺审美和创作会走向模式化的歧途,后者认为承认媒介的决
8、定作用是定位艺术性质的前提。2.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的AI艺术实践还只是利用数据对创作技巧的总结,还难以达到“创造”的境地。B. AI通过概率性组合排列进行“创作”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很难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C. 要完成十万言的小说创作,眼下的AI技术还做不到,只能寄希望于将来科技的发展。D. AI无法像艺术家一样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经验达成平衡。3. 下列说法,可以作为事例论据来支撑材料四观点的一项是( )A. “正如罗丹的一件躯干雕像一样,删截的雕像并没有失去任何东西,反而充分地、辉煌地、完美无缺地显现出艺术审美的高度。”B
9、.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C. “美是不可预测、不可计量的。伟大的艺术,亦因此才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D. “美国一位名为戴维柯普的音乐教授写了一套计算机程序,用其谱出协奏曲、合唱曲、交响乐和歌剧,并给人带来了感动与共鸣。”4. 上面四则材料用了哪几种论证方式,请通过原文简要概括。5. 据统计,宋词中最常用的意象有“明月”“杨柳”“夕阳”“东风”“江南”等。如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用这些意象创作一首词,你认为它能否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请依据文本,简述自己的看法。【答案】1. B 2. C 3. A 4. 引用论证。材料一通过引用著名演员李仁堂的
10、名言,旨在证明人工智能难以模仿人类的现实体验以及情感经验,故目前难以完全取代作家进行艺术创作。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如抽象绘画、抒情短诗、微型小说等一些已有AI艺术的实践,来证明“现有的AI艺术无法证明AI已获得由学习到创造的智慧”这一中心论点。因果论证。在论证目前AI难以独立自主创作时,通过分析事理,以因证果,得出了两大原因:通过概率性组合排列进行“创作”的局限性;无法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经验达成平衡。其它,如学生写假设论证也可酌情给分。材料二,通过假设,来说明没有AI这一新技术的挑战,媒介对艺术的决定性作用就很难凸显,从而论证AI对艺术的激发启灵作用。
11、5. 不能超过。据材料一可知,人工智能目前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所以其创作的词作比专业词人的要缺少情感或韵味。据材料三看,词人能根据外部世界的变化随机应变,以匪夷所思的途径进行艺术创作;而人工智能程序固化,很难具有随环境变化而灵活进行创作的能力。据材料四看,高度个性化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而词人却可以将感性和理性巧妙统一起来。【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
12、,进行比对,做出判断。B项,“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景值得期待”不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作者为展开论证从反面树立的标靶。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三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项,“只能寄希望于将来科技的发展”分析错误。原文是“不是简单乞灵于AI计算能力的进步所能解决的”,作者认为即使将来科技发展了,也很难做到。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下列说法,可以作为事例论据来支撑材料
13、四观点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举例论证的类型,重点考查论据是否合理,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事例在说明女性美的恰到好处,是美的另一种类型,和材料观点“残缺之美的偶然性”不符。C项,“美是不可预测、不可计量的。伟大的艺术,亦因此才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为论点,并不属于举例论证的论据。D项,“美国一位名为戴维柯普的音乐教授写了一套计算机程序,用其谱出协奏曲、合唱曲、交响乐和歌剧,并给人带来了感动与共鸣。”这一事例在论证AI同样也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类的审美作品,与材料论点“具有高度个性
14、特征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它具有绝对的偶然性,但这一偶然性一旦成为既成事实,就成了唯一的审美高度”相反。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类型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上面四则材料用了哪几种论证方式,请通过原文简要概括。”论证方式包括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理论论证。回答本题时,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分析。如:材料一中:著名演员李仁堂曾说:“演员创作形象的营养储备必须从生活中摄取,否则,必然导致创作上的枯竭。”现实的体验带给人们的情感,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的。文艺并非技艺,人工智能可以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模拟人类进行创作,但
15、从目前来看,它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虽然能够在文艺领域有所助益,但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这段文字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著名演员李仁堂的名言,旨在证明人工智能难以模仿人类的现实体验以及情感经验,故目前难以完全取代作家进行艺术创作。材料二中:(1)随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能够借助新媒介表达出以前根本不可能表达的艺术形式,比如立体影像、立体电影或者极具参与性的电脑游戏。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通过列举如立体影像、立体电影或者极具参与性的电脑游戏,来证明“我们能够借助新媒介表达出以前根本不可能表达的艺术形式”这一中心论点。(2)这一视角当然是AI的新发
16、展带给我们的,如果没有AI这一新技术的挑战,媒介的决定性依然是隐而不彰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如果没有媒介对艺术的这种决定性关联,我们就不能够去真正定位文学艺术的性质,以及接纳新的艺术观念,接纳新的艺术形式;并且我们也很难把握,在新的媒介引导下文学艺术会产生何种新的整体灵性。这段文字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通过假设,来说明没有AI这一新技术的挑战,媒介对艺术的决定性作用就很难凸显,从而论证AI对艺术的激发启灵作用。材料三中:(1)现有的AI艺术无法证明AI已获得由学习到创造的智慧。目前已有一些AI艺术的实践,如抽象绘画、抒情短诗、微型小说等。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通过列举如抽象绘画、抒情短诗、微
17、型小说等一些已有AI艺术的实践,来证明“现有的AI艺术无法证明AI已获得由学习到创造的智慧”这一中心论点。(2)但此种“创作”方式明显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其一,它有无可能生产长篇叙事作品?很难想象AI能够通过“学习”的方式掌握一篇十万言小说的技巧,这十万言词汇的采撷、因果关系的组合,就概率计算而言,其开放的复杂性程度不知要超过19路围棋多少倍。这一点似乎不是简单乞灵于AI计算能力的进步所能解决的。其二,AI如何能够合逻辑地整合新兴的知识与人类感性判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不断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艺术家总是能够寻找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途径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人类经验达成
18、一种巧妙的平衡。这段文字运用了因果论证的方法,在论证目前AI难以独立自主创作时,通过分析事理,以因证果,得出了两大原因:通过概率性组合排列进行“创作”的局限性;无法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经验达成平衡。材料四中:米洛斯的维纳斯无疑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一件杰作。但这件作品在出土时,缺失了两条手臂。长期以来,许多雕塑家及艺术史家,都曾尝试以各种方案来复原这件作品。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方案全都失败了。是他们缺少先进的设备和工具吗?显然不是。我们可以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来进行设计,但是,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通过列举世界雕塑史上的杰出作品米洛斯的维纳
19、斯,来证明“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这一中心论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谈谈“如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用这些意象创作一首词,你认为它能否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有什么看法,并说明原因。要注意,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且不可只孤立地去看一两个材料,特别要对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能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然后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分析原因,如:材料一中:现实的体验带给人们的情感,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的。文艺并非技
20、艺,人工智能可以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模拟人类进行创作,但从目前来看,它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虽然能够在文艺领域有所助益,但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这段文字强调人工智能目前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所以其创作的词作比专业词人的要缺少情感或韵味。材料三中:(1)但这些实践一般来说都局限于“学习”的境地,即AI的编程者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通过近乎穷尽式地搜罗某一特定艺术类型的作品,总结了某些模式化创作的技巧。所谓AI创作便是根据这些模式的规范,对既有素材进行概率性的组合排列(可能还有较优的拣选逻辑设定)。(2)其二,AI如何能够合逻辑地整合新兴的知
21、识与人类感性判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不断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艺术家总是能够寻找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途径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人类经验达成一种巧妙的平衡。如20世纪初那些立体主义、形而上画派的作品。在没有前人经验“学习”的情况下,AI有无可能通过大数据的信息资源的搜集,运用力迫式计算推导、整合产生“创造性”的作品?这两段文字说明,词人能根据外部世界的变化随机应变,以匪夷所思的途径进行艺术创作;而人工智能程序固化,很难具有随环境变化而灵活进行创作的能力材料四中:(1)我们可以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来进行设计,但是,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2)具有高度个性特征的审美
22、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这两段内容说明,高度个性化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而词人却可以将感性和理性巧妙统一起来。所以综合上述原因,可知人工智能技术不能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点睛】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注:如
23、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冬
24、(之一)穆旦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酷的冬天。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呵,生命也跳动在酷的冬天。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酷的冬天。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酷的冬天。1976年12月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25、项是( )A. 诗歌第一节写诗人在一个冬日里平淡平凡生活,但从这平淡平凡中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B. 如果说第一节写的主要是“我”所做的,那么第二节主要写“我”所见的,如“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冰冻的小河”等。C. 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有“好友”,有“回忆”,小屋环境中的温暖暂时压倒了冬日的寒,快乐暂时驱赶了忧伤。D. 第四节中,“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酷的冬天”流露出诗人心迹,写出诗人面对苦难的坦然之情。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各节均为五行,前面具体展开,最后以感叹作结;各节二四五行
26、押韵,一三行不押韵,显得错落有致,回环有序。B. 诗人在“冬”这个核心意象的统摄下,通过“北风”“茫茫白雪”等意象,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C. 穆旦的诗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诗中意象内涵具有开放性,如“酷的冬天”和“冰冻的小河”均有象征意义。D. 诗中的“冬天”融合视觉、听觉,带给读者强烈的官能感受,如“昏黄”“茫茫白雪”等视觉和“门窗沙沙地响”等听觉。8.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中的“又冷又昏黄”有何作用?9. 冬(之一)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答案】6. A 7. B 8.
27、“冷”指天气寒冷,“昏黄”指暗淡,突出了“酷的冬天”的特征;与首句中的“短命”相呼应,传达出年衰岁暮之感;为下文的深沉感慨“多么快,人生已到酷的冬天”做铺垫。 9. 在“死寂的原野”上,“我”却听着小河在冰下“低语”;在“酷的冬天”,“我”却享受着“人生的乐趣”;诗人笔下,“酷的冬天”与“感情的热流”并存,两者相反相成,交叉渗透,丰富了诗歌意蕴。【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
28、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错误,根据“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可知诗人有着淡淡的忧伤。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题,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题中,B项,“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错误,从诗歌整体来看,“而我们回忆着
29、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酷的冬天。”“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酷的冬天。”冬天虽然是严酷的,但也是温暖的。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句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中的“又冷又昏黄”有何作用,然后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再次基础上找到涉题诗句,仔细阅读,结合上下,理解其含义,然后分析其在整首诗歌中作用。解答本题,要先弄清楚“冷”和“昏黄”的内涵,联系整首诗尤其是第一节来看,“冷”指向的是天气,“昏黄”指向的是“淡淡的太阳”,这两个词都突出了“冬天”的特征。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又冷又昏黄
30、”在结构上的作用,看是否照应了什么内容,或者为什么内容做了铺垫。可从与首句中的“短命”相呼应,传达出年衰岁暮之感;为下文的深沉感慨“多么快,人生已到酷的冬天”做铺垫等角度分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把握现代诗歌内容,赏析现代诗歌的丰富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冬(之一)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解答此题,要明白题干中所说的“矛盾”指什么。题干中说“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那么这个矛盾指的就是“现实生活”和诗人的“感情”的矛盾。明确了题目要求,
31、然后通读诗歌,找出诗歌中能体现“现实生活”和诗人的“感情”的矛盾的诗句,回答问题。本题,通读诗歌,结合诗句来看,现实是“严酷的冬天”、“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冰冻的小河”,有“北风”,有“茫茫白雪”,但诗人能感受到“生命的跳动”、“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据此分析,指出矛盾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
32、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早与冋郡杭世骏齐名。雍正初,以拔贡就选籍,授江苏甘泉知县。县新以江都析置,故脂膏之地。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已任。故某侍郎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史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巨室延饮,又拒之。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令不近人情。鉴益自刻苦,无一长物。县境邵
33、伯埭受高、宝诸湖之水,地卑下。鉴谓当于农隙运土筑高埂沿堤为防,以徐议沟血。堤上即植桑,兴蚕事。其西境地高,浃旬不雨即龟坼,宜每一里为水塘以蓄之。如是则高下之田俱无患。大吏韪之,然不能行。邵伯埭下有芒稻河,设闸泄水尤要。值大水泛溢,鉴冒雨至,呼闸官泄之。闸官以盐漕为言,不可。会总河嵇曾筠视河至,鉴直陈,厉声诃闸官,曾筠即令启闸。又用鉴言,定盐漕船过湖需水不过六尺,过即启闸,无得藉口蓄水,为民田患。每岁晏,江都之鳏寡孤独多入甘泉部中。西湖圣因寺僧明慧者,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千求遍于江、浙。一日以书币关白,鉴杖其使而遣之。事流传,上闻。世宗召明慧还京,锢不许出。当是时,甘泉令声闻天下。在任六年,以父
34、忧去官,贫,至无以葬。河南巡抚尹会一故为扬州守,雅与鉴善,招之,欲使主大梁书院,以修脯助葬。遂卒于河南。鉴湛深经术,能摘先儒之误,顾书多未成。所成者毛诗疏说,阐明李光地之说为多。(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B.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C.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呢/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D.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
35、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盐漕,盐运和漕运的合称。用河道运输食盐和粮食分别称为盐运和漕运。B. 书院,古代官学机构,是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长沙岳麓书院。C. 经术,又称经学,是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义理的学问。D. 疏,古籍注释体例之一,是对旧注所作的解释。文中是指对毛诗的注解。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龚鉴才德出众,早有盛名。他早年与同郡名士杭世骏齐名,后来以拔贡身份入仕;他对经学有深透的研究,能指出先儒的错误,并著有毛诗疏说,阐明前人学说。B. 龚鉴廉洁无
36、私,清贫自守。他所供职的甘泉县是富庶之地,而他生活俭省,不贪不占,家无长物,连为父亲办理葬事的钱都没有,这在当时社会中难能可贵。C. 龚鉴性情耿直,刚正不阿。大水泛溢之际,他向河道总督直陈闸官不作为现象,并当面厉声呵斥闸官;受皇帝恩宠的僧人派人求见他,他不但不见,反而杖责来使。D. 龚鉴为官有道,享有盛誉。他对故交、官员的请托和豪门的宴请一律拒绝,在大江南北广受赞誉;他治理有方,江都一带很多生活无依的百姓纷纷投奔到甘泉县。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己任。(2)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干求遍于江、浙。14.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龚鉴“子惠黎元
37、”的具体表现。【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龚鉴以做庸俗官吏为耻辱,一心一意把爱护百姓、振兴文化教育作为自己责任。(2)(明慧)依仗从前在皇宫内廷举办法会而受到皇上恩宠,在江浙一带到处求取(利益)。 14. 为防洪,他主张运土加高河堤;为增收,他主张在河堤上种桑树,兴企业;为防田患,他建议规定开闸泄洪的水位。【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
38、停顿;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中,“入谒”是指进见、请见的意思,“与有旧”“有所嘱”“拒之”这几个动词表示几个动作,之间是承接关系,之间应该断开,所以可排除BD。根据前后文,“有所嘱”的主语是“故某侍郎子”,而“拒之”的主语是“龚鉴”,两句话的主语不一样,之间应该段开,所以排除A项,选C项。原文标点为:“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何察属吏者,有扶而请,又拒之”,大意是:从前某传郎的儿子同他有旧交,故来拜见他,有私事相托,被他拒绝了。有一位和龚鉴同域的官吏,跟一位上级大官很亲近,令他暗中观察他属下的官吏。这位同域官仗势来
39、请求龚鉴,又被他拒绝了。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本题中,B 项,“古代官学机构”错,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40、D 项,“在大江南北广受赞誉”错,原文是“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令不近人情”,不是受到“赞誉”。而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县令做事不近人情。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一”,一心一意;“子惠”,慈爱、施以仁惠;“以为”,把作为。第二句得分点:“恃”,依仗;“干求”,请求、求取;“遍”,到处,“于”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
41、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然后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最后组织答案。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说明龚鉴“子惠黎元”的具体表现,“子惠黎元”就是造福百姓的意思,可依据文本内容逐一筛选。主要有三件事,一是“县境邵伯埭受高、宝诸湖之水,地卑下。鉴谓当于农隙运土筑高埂沿堤为防,以徐议沟血”,可提炼为:为防洪,他主张运土加高河堤。二是“堤上即植桑,兴蚕事。其西境地高,浃旬不雨即龟坼,宜每一里为水塘以蓄之。如是则高下之田俱无患”可提炼为:为增收,他主张在河堤上种桑树,兴企业。三是“邵伯埭下有芒稻河,设闸泄水尤要。值大水泛溢,鉴冒雨至,呼闸官泄之。闸官以盐漕为言,不可。会总河嵇曾
42、筠视河至,鉴直陈,厉声诃闸官,曾筠即令启闸。又用鉴言,定盐漕船过湖需水不过六尺,过即启闸,无得藉口蓄水,为民田患。每岁晏,江都之鳏寡孤独多入甘泉部中。” 可提炼为:为防田患,他建议规定开闸泄洪的水位。【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
43、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早年与同郡的杭世骏齐名。雍正初年,以拔贡的身份进入銓选官吏的簿籍,授任江苏甘泉知县。甘泉是从江都分出来新设置的县,从来就是富庶之地。龚鉴以做庸俗官吏为耻辱,一心一意把造福百姓、振兴文教作为自己的责任。从前某侍郎的儿子同他有旧交,故来拜见他,有私事相托,被他拒绝了。有一位和龚鉴同域的官吏,跟一位上级大官很亲近,令他暗中观察他属下的官吏。这位同域官仗势来请求龚鉴,又被他拒绝了。当地豪族大户请龚鉴宴饮,都被他拒绝了。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县令做事不近人情。但龚鉴越发生
44、活俭省,家中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甘泉县境的邵伯埭,承受着高邮潮、宝应湖之水,而地势低下。龚鉴认为应当在农阔时运土加高河堤,以防洪涝,并逐步商议疏导沟梁。堤上要种植桑树,发展养蚕事业。邵伯那里西边地势高,十天不下雨,土地就要龟裂,要每隔一里挖个水塘未蓄水。这样,无论是高田还是低田,都可早涝保收无惠。上司听了,很赞同他的主张,但却没人去施行。邵伯埭有一条芒稻河,设置闸门泄水尤其重要。正值大水泛温,龚鉴冒雨萌未,呼叫间官泄水。但是闸宫以盐运和漕运为理由,不肯开解放水。恰好河道总督嵇曾筠杈察水情至此,龚鉴向嵇曾筠直言报告此事,并厉声斥责闸官,嵇曾筠听后立即命令开闸。嵇曾筠又采纳龚鉴的建言,规定盐远、滑
45、运的船只过湖需要的水位以六尺为度,一旦超过水位马上开闸放水,不许借口蓄水通航,酿成百姓灾难。每到一年将尽的时候,江都那些没有劳动能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大多进入了甘泉县。西湖圣因寺有一位叫明慧的僧人,依仗从前在皇宫内延举办法会而受到皇上思宠,在江新一带到处求取。一天,他派人拿着书写的礼单通报求见,龚鉴杖打他的使者后打发他走了。事情流传开来,被皇帝知道了。世宗将明慧召回京城,将他禁闭,不许出城。这时候,甘泉县令誉满天下。在任六年,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家里很贫穷,无法为父亲办理葬事。河南巡抚尹会一原为扬州太守,向来与龚鉴友好,将他招去,想让龚鉴掌管大梁书院,用副金帮他办完父亲葬事。后来龚鉴在河南去
46、世。龚鉴对经学有深造的研究,能指出先儒的错误,只是他著述的书大多尚未完成。他所写成的书毛诗疏说,阐明李光地言说的内容居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雨中再赋海山楼陈与义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注作者曾登过海山楼,写过登海山楼一诗。陈与义:南宋爱国诗人,后期诗风雄浑沉郁。单父台,指宓子贱琴台。孔丘的学生宓子贱,曾作单父宰,鸣琴而治,政绩斐然,后人思之,因名其弹琴之高台日琴台。杜甫昔游诗说“昔者与高李,晚登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
47、台。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描写唐玄宗时的盛世景象。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出危楼临海耸峙的壮观景象,楼借海势,大海的壮阔更衬托出海山楼之雄峻。B. 颈联中“还”却”的运用使诗句富于起伏顿挫,抒写了诗人报国无门、回天无力的悲愤之情。C. 尾联化用杜甫诗句,同是登高望远,今昔情势迥异,诗人怀古伤今,将感情推向高潮。D. 诗人遥望海山楼,抒发家国之感、时局之忧,全诗章法谨严,气象雄浑,格调豪迈雄放。16. 有人认为本诗颔联颇为精妙,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5. D 16. 动静结合,“天影”“春容”是静态,“人”“来”两个动词则写天光云影与春日气象
48、,使整个境界为之飞动。远近结合,“天影”是远景,“海潮”“楼台”“春雨”是近景,写景富有层次。此联不仅雄浑壮阔,而且以这种潮水奔涌、风雨齐来的危楼景象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诗人的不安,为后两联抒情做铺垫。【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D项,“遥望”错。首联写出危楼临海耸峙的壮观景象,楼借海势,大海的壮阔更衬托出楼之雄峻。颔联写登楼所见之景。从前两联中可以看出诗人由登楼览景而触景生
49、情,所以作者是站在海山楼观赏而非遥望。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本题要求结合整首词对句子加以赏析,那么答题时就一定要将该句放到全词的语境中,结合整首词的主旨鉴赏。本诗是诗人由登楼览景而触景生情。首联写出危楼临海耸峙的壮观景象,楼借海势,大海的壮阔更衬托出楼之雄峻。此处诗人的胸襟怀抱也借助山海的壮阔而获得展现。此句字面上写“山”实包涵海天在内,为后面抒情做铺垫。颔联写“岸边与天上云彩倒映在水里,楼上的春色随着春而到来”。天影指天光云影;春容指春天的景象,二者均为静态,“随潮入”和“带雨来”为
50、动态。动静结合,写出了天光云影与春日气象,使整个境界为之飞动。 “天影”是远景,“海潮”“楼台”“春雨”是近景。远近结合,写出了潮水奔涌、风雨齐来的危楼景象。运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表达出时代的动荡和诗人的不安,为下文颔联抒写报国无门、回天无力的悲愤以及尾联怀古伤今,抒发悲愤之情做了铺垫。全诗留下无穷的感喟。此诗风格雄浑悲壮,音节宏亮顿挫。【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
51、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生多艰行路难,生不逢时“无道则隐”是不少文人的选择。陶渊明“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化用离骚“_,_”两句,表明了自己迷途知返,将要中途易辙和过去告别。(2)4月6日,BBC为全球宅家居民献上了一部短小精悍的纪录片,介绍杜甫这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欲知其人,可读其诗。从望岳“_,_”中,我们读到了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青年杜甫;从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
52、停浊酒杯”里,我们读到了贫病交加愁怀难遣的老年杜甫。(3)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物质基础,也为我们提供了精神滋养。李白赞叹“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苏东坡在赤壁赋里感叹,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可以取用无限,“_,_”。【答案】 (1). 回朕车以复路兮 (2). 及行迷之未远 (3). 会当凌绝顶 (4). 一览众山小 (5).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6).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
53、下词语:“凌”“览”“藏”“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腻了太阳的猫么?一头戴到床上,打打舒身都嫌烦,_甲_。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惚惚的,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
54、眼,不远处窗帘后一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在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_乙_,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18.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B. 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
55、修辞,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音的清脆、热闹,情趣盎然。C. 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D. 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出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20. 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8. D 19. 原句有生动恰当的描写,更能体现事物特点,表达效果更好。原句句式灵活,表达随性,符合人物
56、恬然的心境。原句表述偏口语化,亲切生动,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 20. 甲: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 乙:跳下床来打开窗子【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了解常见的修辞种类,一般包括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等;同时要了解这些常见修辞的特点,最后根据文本内容,对照选项一一进行分析。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错,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原文“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没有表现“你自己”与“迎春花”的相似点,“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表达的是观赏迎春花时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是对感觉的描绘,不是
57、比喻。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结构作用(照应、铺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从表达效果看,原句中“叮咚的”“呜呜噜噜的”“得得的”“仿佛一路轻的”,这些修饰词语的运用,使描写生动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凿石声、说话、马蹄声的特点;从句式看,原句长短句结合,表情达意更加随性舒缓,符合人物恬然自适的心境;从语体角度看,原句“靠在边一点”“呜呜噜噜”“稍偏右边
58、”,表述偏口语化,平白如话,更加亲切动人,与上下文“使你干什么”“展眼”“透到脚底的”“瞧着”等处语言风格协调一致。【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有效的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甲处,联系上下文“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腻了太阳的猫么?一头戴到床上,打打舒身都嫌烦”“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可知此处是表达来不及舒身就入睡,可填写“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乙处,联系上下文“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
59、就扑了你个满怀”,此处表达离开床去开窗,可填写“跳下床来打开窗子”。【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21.下面是小王给即将过生日的姑姑发的手机短信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其中四处并作修改。姑姑,明天是您三十岁寿辰,但我因学习特别忙,无法拨冗前往,十分垂念您。等有空闲,我会垂询您的时间,到您家去,到时您恭迎即可。顺颂安康!(1)将_;(2)将_;(3)将_;(4)将_。【答案】 (1). “寿辰”改为“生日”; (2).
60、“拨冗”改为“抽时间”; (3). “垂念”改为“想念”; (4). “垂询”改为“询问”;“恭迎”改为“在家等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
61、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并修改。第一处,“寿辰”,指生日(一般用于老年人)。三十岁生日用“寿辰”显然不合适,应改为“生日”。第二处,“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敬辞。此处使用对象是“我”,应改为“抽时间”。第三处,“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此处语境是说“我”挂念“姑姑”,不得体,应改为“想念”。第四处,“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这里说“我”询问“姑姑”,不合适,应改为“询问”。第五处,“恭迎”,指恭敬地迎接。这里说“姑姑恭迎我”,不得体,应改为“在家等候”。22.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5个关键词。近年来,智慧
62、灯杆逐渐出現在多个城市的街头。与传统路灯不同,智慧灯杆整合了监控摄像头、5G基站等硬件,通过信息感加和大数据交互技术,能实现智能照明、智慧交通、信息发布等功能。智慧灯杆不仅节约能源,也可以减少对城市土地的占用,从而让资源高效利用;同时,在一些城市,智慧灯杆还具有气象站、空气质量监测等功能,兼顾了环境保护的需求。智慧灯杆等智慧基础设施之所以能得到推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精细化管理正成为城市治理的普遍要求。智慧灯杆身上的多种资源整合利用,丰富了人们对未来智慧城市的想象。【答案】智慧灯杆 资源高效利用 环境保护 精细化管理 智慧城市【解析】【详解】本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
63、句,压缩语段表达应用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应该找准本段的陈述话题或陈述对象,此话题或对象一般为第一关键词,当然,此话题或对象前面如果有关键性限制语,此限制语一般也为关键词;其次考生应该分析陈述话题或对象后的句意,看文段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此话题或对象的,一般一个阐述角度里面会有一关键词:最后,按关键词出现的先后顺序合理组织答案。本题中,根据原文多次出现“智慧灯杆”可知,此文段的陈述话题或对象为“智慧灯杆,同时文段又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智慧城市”四个方面对 “智慧灯杆”进行了拓展阐述,由此即可得出答案。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4、19世纪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国家建设,创造无数奇迹。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在新学期升国旗仪式中,你要面向全校同学演讲。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65、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青年兴,则国兴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年兴,则国兴”。19世纪70年代,彼时整个国家还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中有我国第一条自主修筑的铁路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詹天佑,有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这批在异国发愤图强并学成归来的青年,给国家带来了崭新的气象。20世纪50年代,国家百废待兴,一大批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他们中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他们为当时我国教育、科技、国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归国潮”又起
66、,不知道又会有多少青年才俊涌现,为祖国发展创造奇迹。我心向往之,恨不能以身代之。都说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此言得之。青年兴,则国兴,青年有为,则国家前途光明。那一代代学成归国的少年,以自身热血、一身本领,一步步助力祖国的发展,才有了祖国今日的辉煌。李大钊说:“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这种“奋斗之文明”不独属于那些留学生,对每一位青年来说,都应该让个体最绚烂的梦想之花伴随着祖国和时代的发展而绽放。国家每一分的进步,文明每一次的迈进,背后都凝结着无数青年的辛勤汗水、青春热血。有担当的青年们,奋斗不只为自己,更为千万人,青年之文明当与国同休,与时代同戚。是的
67、,每一个青年皆当如此,报国不分求学中与西,奋斗不论能力高与低。虽然并非每一个青年都能成为詹天佑、唐绍仪,不可能每一位青年都能有钱学森、钱三强的成就,但我们的进取之心同样热诚、坚定,我们的爱国之心同样真挚、纯粹。报国之路,本就当殊途而同归。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我们应该做一个时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做时代的弄潮儿,而不能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中,只做一个旁观者那将是我们最大的遗憾。陈独秀曾如此评价青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当每一个这样的细胞都鲜活无比,青年的奋斗必
68、将在时代的潮流中涌动,青年的兴起必将带动国家的繁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年人,你是否已准备好担任时代的弄潮儿,成为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在新学期升国旗仪式中,向全校同学演讲。一、材料解读:题目中的材料选取了三个世纪五个不同年代的时间段,在时间的纵轴中呈现身处该时段的中国青年在走向世界与回归中国的时代选择上所体现的人
69、生截面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这批学子受到欧风美雨熏陶,回国后奋发有为,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的詹天佑即在此列。他们中还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中有声名显赫的革命家,更有为数众多的无名英雄。他们中的中共党员、优秀分子为改造中国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作做出了巨大贡献。(1937年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时,近6000名留日学生在两个月内几乎全部回国,2000多名在欧美读书
70、的留学生也返国参战,占留学欧美人员总数的一半。)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他们创造了新中国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事业的诸多奇迹,华罗庚、邓稼先、钱学森等便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渐次拉开,国内多地涌现“出国潮”。许多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新的发展机会,他们在异国的大地上,书写或成就了别样人生。步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数十载的成果逐步显现,发展迅猛更具活力的经济态势、兼容并蓄更具灵活性的激励政策,都为有志青年提供了更好的逐梦平台,于是又出现了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也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总体上说来,前三个年代的青年书写的都
71、是留学归来扎根华夏奏响青春华章的人生故事,后两个年代则以出国潮和归国潮的现象对举来呈现时代的变化与国家的发展。但无论哪一个年代,青年人的选择与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青年人的成长与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国家的发展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显然,材料中包含着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的立意导向和表述横轴。纵、横双轴交织,形成抚今追昔的思想空间、代代传递的家国情怀和极具张力的时代强音,以期激活时代青年更具活力的人生思考和更有格局的人生选择。二、对于引导语与写作要求的理解1.引导语“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既是对材料内容的总括,更是对立意和写作的方向作了明确的
72、引领与限定。考生必须以当代青年的独特视角来解读材料,审视青年与时代、青年与国家的关系,并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思考个体如何做好人生选择,走好人生道路,从而勾画人生蓝图、谱就青春乐章。2.写作任务“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在新学期升国旗仪式中,你要面向全校同学演讲。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指令非常明确。写作者的身份: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写作对象:全校同学;写作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写作目的:分享感触与思考。因此写作时需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要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参考立意:(1)青年兴,则国兴;(
73、2)万里求学,只为家国;(3)“归国潮”彰显国家实力;(4)昔日求经,今日传经;(5)与祖国共同发展;(6)携初心远行,归时纷华不染;(7)思留学之浪,逐时代之潮。结构示例:文章开头可以用极富深情的语言扼要地解读材料,并引出写作的中心论点:周恩来总理儿时有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时我更要知道:我以为血荐轩辕,我以我梦兴中华。文章的主体部分,可先简明而深刻地阐释材料,明确指出“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精神”,可高度赞美历代学成归来的先辈们为国家民族建立的不朽功勋;再回归当下,强调新时期新气象下的中国当代青年应该努力追寻先辈之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奋力前行,助力中华复兴梦的实现,最后可为身为当代青年
74、的同龄人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文章结尾可引用名言警句:鲁迅说过:“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在此,我愿意与君共勉,以血荐轩辕以梦兴中华,扣题点题,首尾呼应。素材积累: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历史大潮滚滚而来,我们不难从其中的一个个闪光点中寻找中国之脊梁。那是列强鱼肉中国的时代,官派留学潮送走了一拨拨洋务学习,又赢回一批批洋务骨干;那是民主革命的年代,中国青年奔赴发达国家,学习民主革命思想,探索救国之道;那是改革开放的春天,远赴海外求学的青年以新的方式书写人生。今天,留学生的“归国潮”奔流不息,塑造沃野千里,建设新时代中国。“中国有我”,始终是留学学子的人生宣言。2、鲁迅先生曾寄语动荡时期
75、的青年:“摆脱冷气,向上走。”此言不虚,在任何时代的青年,都应摆脱身上的“冷气”,去追求更好的明天。在新时代的“冷气”是什么?是崇洋媚外的标签吗?是“不爱国”的嘲笑讥讽吗?是国外资本主义的“邪恶诱惑”吗?我想皆而有之。新时代的留学青年,需要如尼采说的那样:“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我们要克服的,是内心“崇洋媚外”的“小九九”,摘掉“不爱国”之帽,放弃“出国享乐”的心态。摆脱身上周遭的冷气,扬一身正气,求真笃学学得真本领,立下“今日之我,逐明日之阳”的志愿,归国建设祖国。3、詹天佑归国的轮船已经远去,林徽因与梁思成的脚步也已远行于昨日的历史,相比昨日,在今日远行者的回归还有着全新的内涵多元发
76、展的机遇。祖国一直在发展,而在今日,我们的祖国正敞开一方沃土,待归来者植根。4、中国近现代有百余年的历史进程,蕴涵了太多的变与不变。然而,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精神。随着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被轰入了屈辱的近代。詹天佑、孙中山、鲁迅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里,有谁没有在异乡的夜为民族危机流下眼泪,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紧张的国际形势,百废待兴的国内状况,中国更是只能一穷二白搞建设。然而,钱学森、程开甲、于敏,多少中国青年放下优渥的待遇,只身赴国,共创两弹一星的辉煌。【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
77、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