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893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单项选择题: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行政区划图(局部)中的()A B C D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汉

2、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A B C D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的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B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4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论述道:“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的保护之外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这一论述()A说明了成文法诞生的必要性 B表明罗马注重发展对外贸易C指出了习惯法的弊端和不足 D揭示了万民法产生的

3、必然性5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秀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荷兰借助上述主张()A挑战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 B为海外殖民扩张进行辩护C使得航海条例宣告破产 D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康德认为,“启蒙是人的自由的实现,是人的一种义务,一个人可以推迟对自己有义务加以认识的事物的启蒙;然而径行放弃它,那就无论是对他本人,而更是对于其后代,都可以说是违反而且践踏了人类的神圣权利了”。康德意在强调()A启蒙是人的一种本体存在 B个人自由不能妨碍他人自由C启蒙精神在于批判与反思 D

4、启蒙思想应该得到世代传承7历史上,美国各州之间关税壁垒的存在阻碍着经济发展。如果某州为了维护自己的政府和资源而征收关税,它的邻近州就有许多诱惑去采取自由贸易制度,将更大份额的国内外贸易吸引到自己那里去。这种状况表明当时美国()A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B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C邦联政府涣散而无力 D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8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指()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

5、片战争9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这表明()A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B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运动C两党代表阶级利益分化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101928年,中国共产党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党的七大报告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我们是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A反映了国内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C说明党的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城市D适应了中国革

6、命形势的变化11美国总统胡佛最初把随着股票市场崩溃而来的不景气看作是一种心理现象。他亲自选用了“萧条”这个字眼,因为它不像“恐慌”或“危机”那么吓人。1930年6月,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有代表团建议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他竟对他们说:“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材料主要说明胡佛()A特别注重维护社会稳定 B试图大规模干预经济C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12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开始实施其国有化竞选纲领。在此期间,工党政府陆续颁布了8个重要的国有化法令,包括将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并使之具有中央银行资格。据此可知,英国()A着力发展“混合经济”

7、B政权性质已经发生改变C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措施 D出现经济“滞胀”现象13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C“铁幕”演说 D亚太经合组织单项选择题: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2、1、0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141943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订立新约。这些新约订立的背景主要是()A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B太平洋战争的爆发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5下面是部分

8、年份高考作文题目。最能够说明的是()年份作文题目1977年(河南卷)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西藏卷)我的革命理想1978年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1994年尝试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高考作文题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C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22分)医疗史日渐成为史学界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许慎说文解字提出:“疫,民皆疾也。”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自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流行疫病,均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

9、延。汉代元始二年,发生瘟疫,“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瘟疫中写就。宋代,国家在大疫之年设置收容贫困病人并予以救治的专门机构安济坊。清初,在民间各地先后成立了“种痘局”,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官方免疫机构。摘编自郑洪中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等材料二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肆虐,造成约2 500万人死亡,约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等材料三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17年至1923年出现六次大

10、流行,其中第三次发生于18521859年间,包括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此次大流行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导致起源于美国的“西班牙”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1892年,控制霍乱的国际卫生公约产生。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成立。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2003年,中美SARS疫苗研发与生物治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的抗疫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自西汉以来能够“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疫情蔓延”的原因。(8分)(2)依据材

11、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世纪黑死病肆虐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15世纪末以来瘟疫发生与防控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标志。第二阶段,以工业大规模的迅速发展作为标志。第三阶段,大约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大量的服务性行业,并逐渐占据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同生产活动的这三个发展阶段相适应,可以将产业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从低水平均衡到高水平均衡有序演变的规律性。摘编自费希尔进步与安全的冲突材料二英国就业人

12、口比重变化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四从制造业本身来说,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建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整个产业的规模已经做到世界第一。但是,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还处于第三梯队,长期在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发展。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的观点是脱离实际的。摘编自苗圩解读中国制造2025(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二战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

13、料二中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3)材料三表明,二战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如何?这一现象的实质是什么?(4分)(4)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判断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是什么?(2分)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至太宗时,江南统一,再平北汉,而终于不能打倒契丹,这是宋室唯一主要的弱征。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为宋代财用之蠹者,第一是冗兵,第二则是冗吏。以中国以往历史而论,只要国家走上统一的路,以广土众民供养一个中央政府,除非穷奢极欲,绝不至于患贫。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1940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

14、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摘编自(美)罗兹墨菲亚洲史(2011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宋朝“积贫积弱”说明你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分)历史答案1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言”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对而言。周代的雅言,最早起源的地方一定是西周的统治中心,西周的都城是镐京,在今天陕西境内,是陕西的地理位置,B符合题意。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A、C、D三项。故选B。2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

15、,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考古发现没有体现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排除含的选项即可,C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3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武则天时期采取的措施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换频繁,这些措施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便利了统治者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A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削弱相权,而非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排除B;材料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发生变化,并未涉及其职权范围的变化,排除C;材料所述为中央官制的调整,与地方无关,排除D。故选A。4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解析材料中体现出罗马法的两个特点,一是外国人同样受法律保

16、护,二是重视对外贸易,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万民法,随着罗马的扩张,生活于罗马境内的外邦人越来越多,公民法已经不适应调节和稳定罗马社会关系和秩序的需要,于是罗马法逐渐从公民法发展成万民法,D符合题意。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与材料中的万民法不符,排除A;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罗马注重发展对外贸易,而是要表明当时的法律要调节罗马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保障所有自由人的利益,排除B;材料未涉及习惯法的相关信息,排除C,故选D。 5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荷兰具备对外殖民扩张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垄

17、断性的特权贸易公司,它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殖民扩张,所以他们提倡海上自由主要是为自己在海上进行殖民扩张和贸易运输服务和辩护, B符合题意。1588年,英国已经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排除A;航海条例颁布于1651年,C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开始建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排除D。故选B。6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德认为启蒙是人的一种自由,也是一种义务,他认为人要会理性判断,独立思考,强调了启蒙是人的一种本体存在,A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个人自由对他人自由的影响,排除B;材料是在强调人的自身的理性,不是批

18、判与反思,排除C;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启蒙思想的传承问题,排除D,故选A。7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之初采用的是邦联制度,当时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地方各州政府各自为政,美国各州之间关税壁垒的存在阻碍着经济发展,邦联政府无力解决困境,C符合题意。美国建国之初的邦联制度使年轻的美国陷入了窘境却无力解决,这是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A错误;材料中既有贸易保护主义的信息也有自由贸易的信息,排除B;由“美国各州”可知美国实现了统一,排除D。故选C。8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战争。解析由材料可知所述为中英之间的鸦

19、片战争,美、法、俄没有直接卷入战争之中,B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直接交战双方只有中日两国,排除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法、美、俄四国均直接参与侵略中国,排除C;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D。故选B。9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解析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多参加下层民众运动,这一畸形的发展隐含着国共合作分裂的隐患,A正确。国民革命运动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排除B;材料中未体现两党的阶级利益的问题,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排除D。故选A。10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20、,在中共“六大”上提出没收外国资本,是因为代表们认识到,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驱除帝国主义,实行土地革命,而中共“七大”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将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欢迎外国来华投资,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尽快恢复。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推动了政策的转变,而这一政策的转变适应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D正确。从1928年到1945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但与欢迎外国人来华投资无关,排除A;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该转变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没有关系,B错误;19

21、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C错误。故选D。11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面对危机,胡佛先是认为“不景气”是一种心理现象,他选用了“萧条”而不用“恐慌”或“危机”来形容,之后面对恶化的经济形势,他又否定了一些人提出的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的主张,并乐观地认为萧条时期已经过去,这充分说明胡佛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D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说明胡佛注重维护社会秩序,排除A;胡佛时期采取了非常有限的国家干预,B错误;受传统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但主要是对这次经济大危机认识严重不足,胡佛政府总体上依然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

22、政策,C是由D所决定的,排除C。故选D。12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7月,英国工党上台执政,一系列“国有化”法令的实施表明英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C正确。“混合市场经济”是二战后英国采用的经济模式,排除A;英国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至今,政权性质一直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排除D。故选C。13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解析根据题目的“1949年美国报纸”以及图片中的美国纳税人拉着欧洲“自立”前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从经

23、济上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提出,到1949年接受援助的西欧国家“终于上道了”,B正确。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开始实行的,排除A;1946年的“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但并未具体涉及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排除C;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于1989年,排除D。故选B。14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中国能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废除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并重新订立新约,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正在进行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是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为最佳选项,得3分。国际

24、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标志着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而废除了中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不平等条约,C可选,得2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提升了中国的大国地位,B可选,得1分;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排除A。故选D。15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高考作文反映的历史时代变化。解析从1977年到1994年间的部分年份的高考作文题目的名称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作文题目受到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体现了这个时期明显的时代特征,B为最佳选项,得3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

2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快速发展,表中各年作文题目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变化,也体现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A可选,得2分;表格中各年的作文题目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开始的激流勇进式的强调速度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成为开始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的理念再到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体现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C可选,得1分;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提出的,排除D。故选B。16(1)经验:单独安置病人;设置专门机构救助贫困病人;重视传染病的研究和经验总结、设置预防免疫机构。原因:统治者重视;中央集权下的有效防治;自然经济主导下人员流动性较小;中医的有效防治。(2

26、)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推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医学的进步。(3)特点:瘟疫往往发展为跨国连洲的规模,瘟疫的防控成为世界性事务。原因: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跨地域人员流动性加强;城市化不断加深,人类居住密集;世界大战的影响。解析(1)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抗疫。第一小问“经验”,“国家在大疫之年设置收容贫困病人并予以救治的专门机构安济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瘟疫中写就”“种痘局”等信息,可以从对病人的安置、设置专门机构、重视经验的总结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统治者、中央集权制度、人口流动、中医的优势等角度回答。(2)主要考查

27、黑死病肆虐对欧洲人思想的影响。结合材料的时间“14世纪”和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从对天主教权威的冲击、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医学的进步等角度思考回答。(3)主要考查世界近现代史上的疫病防控。第一小问“特点”,根据“包括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和成立各种国际机构等信息,从跨区域性、世界性防控等角度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人口的流动、城市化进程、世界大战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17(1)关系: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反过来又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从而促进经济竞争

28、力的提高。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原因:工业化促进生产力提高,劳动力转移。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结构多层次化;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给城市管理带来弊端。(3)趋势: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比重大幅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大幅提升。实质:就业结构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反映。(4)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解析(1)主要考查三大产业的发展。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第一、二产业发展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改造第一、二产业,推动第一二产业升级;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生产力发

29、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等角度回答。(2)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影响英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化的发展来思考回答;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对产业结构调整、对社会阶层变化、对政治民主化、对城市化及给城市带来的管理难度等弊端回答。(3)主要考查二战后发达国家三大产业的发展。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中的图表数据纵向比较,得出农业和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回答;第二小问“实质”,从生产力的发展角度回答。(4)主要考查中国产业调整目标。根据材料一“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从低水平均衡到高水平均衡有序演变的规律性”和材料四“认为中国可以

30、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的观点是脱离实际的”判断,目标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同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8示例一:观点:宋朝不是积贫积弱的时代。论述: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束了自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自960年建立到1279年灭亡,历时300多年,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宋代与亚洲、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商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化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示例二:观点:

31、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时代。论述: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的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改革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但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解析本题属开放性试题。答题时注意三个要素,一是观点,观点明确;二是论据,论据要准确求真,选择能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三是史论结合。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表明对宋朝积贫积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均可,再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相关事实进行论述,最后加以总结。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