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全县期末联考试题(卷)高一级 地 理一、选择题(共25小道,每题2分,共50分)1.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 河外星系 B. 总星系 C. 银河系 D. 太阳系【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天体系统,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地球所在天体系统由低到高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
2、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2.北京(40N)和广州(23.5N)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A. 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同 B.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 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极点外,角速度处处相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3.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温带范围缩小 B. 热带范围缩小C. 寒带范围缩小 D. 热带、温带、寒带的范围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
3、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缩小,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读下面“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4. 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C. 黄赤交角的存在 D.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5. 图中,中心点是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是晨线 B. AB是昏线 C. AN是晨线 D. BN是晨线【答案】4. D 5. C【解析】【4题详解】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一面朝着太阳,一面背着太阳。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照到的一面为白昼,未照到的
4、一面为黑夜,因此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形成昼夜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形成昼夜交替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排除ABC,故正确答案为D。【5题详解】根据晨昏线的判定: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到白昼为晨线。图中BN为昏线,AN为晨线,AB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点睛】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为晨昏线(圈)。晨昏线是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隐含的诸多地理信息是我们判读太阳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1晨昏线的特点(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3)晨
5、昏线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5)晨昏线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方向相反。3晨昏线的应用(1)判定季节(节气):先确定南、北极,再找与特殊纬线的关系。(2)判定地方时: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分别是6时和18时;与极昼圈的切点地方时为0时或24时,与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为12时。(3)判定日出日落时刻与昼夜长短:同纬线上两点,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短也相同。6.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B. 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地方时C. 同一条经线地方时不同D.
6、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时刻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地方时和区时,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AC错误;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市区的区时,B错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时刻早,D正确。7.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 )A. 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B. 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C.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D. 氢原子裂变过程中释放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A正确。【考点定位】太阳能量来源8.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 恒星日 B
7、. 太阳日 C. 24时56分4秒 D. 23时56分4秒【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昼夜交替以太阳为参照,故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9.北半球的冬至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北半球昼长夜短B.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C.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D. 太阳运行至近日点附近【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运行至近日点附近,A符合题意。10.科学家目前对地球
8、内部的研究主要通过( )A. 人工钻探 B. 超声波 C. 科学勘探 D. 地震波【答案】D【解析】考查地震波的作用。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判断。故选D。根据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11. 根据地震波横波(S)与纵波(P)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确定外核物质接近液体状态的主要依据是( )A. SP波波速明显增加B. SP波波速明显下降C. S波波速突降,P波完全消失D. 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失12. 图中CD代表地球内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界面,下列有关C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代表古登堡界面 B. 位于地下2900千米C. 地
9、震波通过时传播速度增加 D. 地震波通过时传播速度减慢【答案】11. D 12. C【解析】【11题详解】地震波中的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根据D处横波波速突降甚至消失可以推测该处物质接近液体状态,选D。【12题详解】C界面为地震波进入地内波速发生明显变化的第一个层面,大约位于地下33千米处,在此位置,纵波、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据此选C。【点睛】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下图示意甲
10、、乙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 形成该环流的根本原因是甲、乙两地( )A. 冷热不均 B. 气压差异 C. 海拔不同 D. 湿度不同14. 图中各点气压最高的是( )A. M B. N C. P D. Q15. 若甲位于海洋,乙位于沿海,则( )A. 为夜晚海风 B. 为夜晚陆风 C. 为白天陆风 D. 为白天海风【答案】13. A 14. B 15. B【解析】【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故答案选A。【14题详解】根据气压的分布规律可知,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此MN两地的气压高于PQ处的气压;近地面M受热,空气上升,
11、近地面气压较低;N地冷却,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N处气压大于M处的气压,因此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N地,故答案选B项。【15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M地的气压为低压,说明甲地受热,空气上升;N地的气压为高压,说明乙地冷却,空气下沉。若甲位于海洋,乙位于沿海,甲地气温高于乙地,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可知,时间为晚上,陆地温度较低,海洋温度较高,风从陆地吹响海洋,因此,为夜晚陆风 ,故答案选B项。 16.下图中曲线表示温度柱状表示降水能正确表示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
12、识点主要是常见气候类型的判读,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甲乙丙丁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17.城市热岛效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因素影响 B. 地形因素影响C. 人类活动影响 D. 海陆因素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城市热岛效应成因,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城市热岛效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市区由于人类活动排放较多的热量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
13、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18.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 太阳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大气逆辐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对流层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而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故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过程。19.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B. 地转偏向力C.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 水平气压梯度力【答案】A【解析】试
14、题分析: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导致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原因,知识性试题,简单题。本题还可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风的形成原因等比较分析。20.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垂直气压梯度力C. 地转偏向力 D. 海陆的热力差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这主要是由于空气受到了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所以A对。风指的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方向气压
15、梯度力无关,B错。空气水平运动之后才有的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不是形成风的原因,C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气候成因,不是风的直接形成原因,D错。考点:水平气压梯度力,风的形成。21.下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考查风向及其所受的力。图中A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B表示北半球高空的风;D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故D项正确。22.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 )A. 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B.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C. 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 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答案】B【解析】
16、试题分析: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开发利用成本低、难度小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故B正确。考点: 水资源23.下列属于水资源开源措施的是( )A.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B.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C.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D.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水资源开源措施,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属于开源措施,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读下图,回下列各题。24. 图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B. 制约性 C. 整体性 D. 平衡性25. 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 )A
17、. 气候 B. 大气 C. 水文 D. 生物【答案】24. C 25. D【解析】试题分析:【24题详解】读图,因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二氧化碳增多、物种灭绝等,进而使该地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生态环境失调;这一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变化,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选C。【25题详解】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要原因是滥伐森林,植被破坏,即生物要素。故选D。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名师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
18、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二、综合题(共3小道,共50分)2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第21届世界杯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下图为“二分二至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1)世界杯期间,地球位于图中的_点(填字母)附近,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值一年当中_(较大或较小)之时,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比兰州白昼更_(长或短)。(2)在此期间,亚欧大陆受_气压控制,我国东部
19、盛行_季风,降水_。(3)地球由A处公转到B处时,甘肃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_。(4)当地球处于A处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_。【答案】 (1). A点 (2). 较大 (3). 长 (4). 低 (5). 东南 (6). 多 (7). 昼渐短夜渐长 (8).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夏季亚欧大陆气压状况以及我国东部气候特征,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1)世界杯在6到7月举行,地球位于A点附近,A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20、正值一年当中较大值,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比兰州白昼更长,因为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2)在此期间,亚欧大陆受低气压控制,因为6到7月亚欧大陆气温高气压低,我国东部盛行东南季风,降水较多;(3)地球由A处公转到B处时,由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4) 当地球处于A处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7.读12月16日14:00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处为_(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气流作_ (填“顺”或“逆”)时针_运动,垂直方向上中心区气流作_(填“上升”或“下沉”)运动,受该天气系统控
21、制,该地多_天气。(2)乙附近虚线处为锋面系统,则可判断乙附近为_(填“冷锋”或“暖锋”),此刻, A、B两地可能发生降水的是_地。(3)此时,郑州和西安两城市比较,风力较大的是_,判断理由是_。【答案】(1)反气旋(高压)顺辐散下沉晴朗 (2)冷锋 A(3)西安 西安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解析】(1)根据等压线数值,图中甲处为反气旋或高压,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水平方向气流作顺时针辐散运动,垂直方向上中心区气流作下沉运动,受该天气系统控制,该地多晴朗天气。(2)乙附近虚线处为锋面系统,位于锋面气旋的左侧,则可判断乙附近为冷锋,冷锋降水在锋后,此刻,A、B两地可能发生降水
22、的是A地,位于冷锋锋后。(3)此时,郑州和西安两城市比较,风力较大的是西安,判断理由是西安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28.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若该区有石油分布,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地,该处的地质构造为_。(3)图中戊处是_地形,其形成原因_。(4)丁处是_(地貌名称)(5)丙处是_(地貌名称),请简述丙处地貌的形成原因_。【答案】 (1). 海陆间循环 (2). 甲 (3). 背斜 (4). 山地 (5).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6). 三角洲 (7). 冲积扇 (8). 河流在山区携带大量泥沙、石块,流出山口时流速减缓堆积而成【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河流堆积地貌,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1)图示区域包括了海陆间水循环;(2)甲乙丙丁分别为背斜、断层、冲积扇、三角洲,背斜储油,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甲地;(3)戊处是山地,但地质构造属于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此处反而容易形成山地;(4)丁处是河口三角洲;(5)丙处是冲积扇,形成原因是河流在山区携带大量泥沙、石块,流出山口时流速减缓堆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