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备人 施友中审核人高一语文组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1 课时课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2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协作方法。重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协作方法。教法及教具讨论法 探究法 朗诵法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新课】介绍本文的学习目的。【自主学习】一、指名朗读作家作品1、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司马谈(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曾任太史令)之子。年轻
2、时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并漫游各地,观察风俗人情,后继父职,开始编写史记。由于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受宫刑。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在作者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这种“实录”精神开创了史学家写作的进步传统。鲁迅的赞誉可见其史学价值及文学价值。(补: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另: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字君实,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从历史角度看,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
3、的黄帝起到一直到汉武帝止,3000多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历史。本纪(12 篇):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如项羽本纪)。世家(30篇):主要记述贵族的史事。(如陈涉世家)列传(70篇):记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分三种:专传,即一人一传,(如淮阴侯列传)合传,有二人合传,也有三五人合传,(廉蔺列传)汇传,记同一类的若干人,篇名中并不举出人物姓名,如仲尼弟子列传、酷吏列传。表(10篇):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8篇):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的发展和现状。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
4、记文学,是24 史的第一部。史记的写法和所写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春秋四公子: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从文学从文学角度看,史记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一是有较丰富的思想,不但敢于揭露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帝王、贪官、酷吏的暴行,而且对历史上有贡献的人物,不管地位高低都给以不同程度的评价和相应的历史地位;二是创立了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为我国传记文学奠定了基础;三是词汇丰富,用词准确生动,叙事善于概括,写人有鲜明性格,大量吸取民间口语、谚语和歌谣,为写人叙事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3背景简介:公元前三四
5、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繁。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务。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二、 检查预习 1、正音缪公(m ) 避匿 ( n ) 缪贤 ( mio)汤镬(hu) 虽驽 (n ) 肉袒 ( tn )盆缶 (fu ) 案图 (n ) 可予不 (fu )渑池(min) 诈 佯 (yng ) 列观 (gun )皆靡(m ) 传舍 (zhun ) 甚倨 (
6、j )不怿(y ) 衣褐 (y h ) 睨柱 (n )2、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明确:按时间顺序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课文也就自然分成三部分。3、提问: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明确:“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学习这篇课文要始终抓住这个重点。板书: 完璧归赵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辱赵与尊赵的矛盾廉蔺交欢私怨与国事的矛4、提问: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全文贯串了怎样
7、的矛盾?明确:全文贯串了互相交织的两种矛盾:一种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一种是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一始,秦恃强讹诈,赵国处境危急,矛盾十分尖锐。廉蔺二人一切为了自己的国家,彼此间并无私人恩怨。而后,随着赵秦间的矛盾几经缓和、紧张、缓和,蔺相如地位的不断上升,廉颇同他的矛盾便日益紧张。蔺的退让忍辱感动了廉颇,二人终于成了刎颈之交,矛盾消除,共同为国效劳,赵、秦间的矛盾也趋隐伏。【合作学习】一、 讲析“完璧归赵”1-7节。1、 学生对照导学案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8、”。 (1)、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明确: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2)、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明确: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3)、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明确: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4)、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义责秦王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
9、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坚明约束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提出希望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5)、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小结】: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出使之前:意识到秦历来贪暴无信,意识到出使任务艰巨,但毅然挑起重担,而且考虑周密、准备充分、斗争目的明确,初显其过人的胆识。出使过程中:时时随机应变,处处争取主动。(从细微之处看出秦王的不合礼数“无意偿城”:章台不是
10、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之后: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据理力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相如先使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再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归璧于赵之后,对秦王亦有所交代: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表示自己知道有罪,愿意受死;又提出希望,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出使之后:“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概括:写“完璧归赵”,
11、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随机应变、争取主动之智)大勇(敢挑重担、不怕牺牲之勇)、忠诚正义。描写角度: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教学设想:1.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文字、语句上拟采用鉴赏引导下的学生自读的方法,疏通字句。2课前布置预习。预习注意:对照注解和文言文译注资料疏通文句;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划分“完璧归赵”一部分的层次,列出结构提纲(小标题)。第一部分:廉蔺简介 (1)第二部分:完璧归赵 (27)第三部分:渑池之会 (811)第四部分:廉蔺言和 (12)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廉蔺交欢课外作业通读全文,疏通文句。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