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三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827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三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三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三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三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三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三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三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新三民主义解析:孙中山强调即使汉人做君主,也要通过革命根除它,而民族主义强调民族革命,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强调通过政治革命,彻底根除君主专制制度,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民生主义解决的是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进步的问题,故C项错误;新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过于宽泛,故D项错误。答案:B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

2、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C脱离了中国的现实D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解析:钱穆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集法西斯精神的优点,民生主义集苏俄共产政权的长处,民权主义集英美代议制的理论,体现了三民主义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故D项正确。答案:D3“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改良

3、主义解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满清王朝为内容,与材料中“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不符,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内容,与材料“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不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改良主义是以温和的手段在细枝末节上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修定补充的政治主张,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4(2016衡阳联考)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严厉批评义和团运动的“愚蒙之质”和“狂妄之举”;但在1924年的演讲中,他却称赞义和团运动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出现这一

4、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共合作形成B农民运动的高涨C民主革命发展D民族主义成主流解析: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义和团运动的“灭洋”不满,1924年,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更加深入,认识到反帝反封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因此,他称赞义和团的反帝精神,故C项正确;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故A、B两项错误;近代中国,时代主流是反侵略求民主,故D项错误。答案:C5毛泽东在1925年12月1日写成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这说明()A毛泽东对于

5、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尚未有清晰认识B毛泽东反对我党在革命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C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得到了所有革命阶级支持D毛泽东初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解析:1925年12月,此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时期,此时以陈独秀为首的革命党人,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不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针对革命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毛泽东撰写此文。答案:B6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毛泽东在此强调()A井冈山斗争艰巨而复杂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C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D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

6、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井冈山内部斗争的艰巨和复杂,故A项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既壮大了共产党的力量,也表明国民党“围剿”的破产,具有伟大意义,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红色政权存在是影响,而非可能性,故C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于农村,不限于边界,故D项错误。答案:B7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A明确指出工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B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7、C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D实际上否定了当时部分“左”倾领导人奉行的“城市中心论”解析:材料中毛泽东阐发的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与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无关,故A项错误;也与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无关,故B项错误;1939年毛泽东才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他强调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故D项正确。答案:D8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的是()著作内容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重大问题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8、?探索了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解析:根据所学史实,A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国民大革命);B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国共十年对峙);C项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D项是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9(2016渭南市质量检测)1936年,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A实行城市武装暴动B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C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D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析:毛泽东反对照搬苏联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

9、动的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毛泽东的主张,与屈从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革命也借鉴了苏联的革命经验,没有完全否定,故C项错误;“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的含义是,不要完全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要结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正确。答案:D10“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里的“新的理论”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解析:邓小平的最大功绩就是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新时期的发展指

10、明了道路。A、C、D三项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答案:B11(2016泰安市检测)“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民族、民生B民权、民生C民族、民权D富国、强国解析: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解放,解救了劳苦大众;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了民族的腾飞,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故这两次飞跃均解决了“民族”和“民生”问题,故A项正确;毛泽东时代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

11、度已解决“民权”问题,故B、C两项错误;邓小平时代才开始实现“富国、强国”的梦想,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6岳阳市质量检测)“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解析: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在1985年,故A项错误;19

12、79年,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92年的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4分,共40分)13(2016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

13、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6分)(3)结合所学知

14、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可知原因是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第二小问成果,从问题要求的是思想成果,可知是孙中山的理论思想,即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第(2)问的第一小问成果,结合“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意义表述即可;第二小问理解,“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意为“农村包围城市”对当今社会有重要影响,从“农村包围城市”形成的根源、主要内容、理论特点,阐述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即可。第(3)问的第一小问内涵,从材料三“他和

15、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可知内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可知内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目标,材料一、二体现出推翻封建制度,进行民主救国斗争,材料三体现出振兴民族经济,故三者共同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答案:(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4分)(2)成果: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理解: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任答两点)(6分)(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6、: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6分)14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民生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

17、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毛泽东选集第4卷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1)阅读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

18、重要意义?(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6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举措,材料一提及向俄国学习,联系新三民主义相关内容,可知土地方面提出“耕者有其田”;第二小问原因,联系相关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失败,十月革命、共产国际及中共的帮助等构成孙中山转向的原因。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理清材料中相应关键词,予以概括回答,即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们生活;第二小问有何重要意义,梳理材料逻辑及关键

19、词可知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第(3)问的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三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可知其干预创新,勇于探索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据所学知识知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4)问,联系所学知识相关时代背景任务及三大思想内容,予以比较,围绕三者追求予以回答。答案:(1)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答出两点即可)(8分)(2)重点:改善人民的生活。关键:发展生产力。意义:巩固新生的政权。(6分)(3)特点: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分)(4)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写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