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018山东学考)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a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水平运动明显B.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C.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与a层相比,b层()A.能大量吸收紫外线B.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C.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D.对流运动旺盛【解析】1选D,2选A。第1题,a层为对流层,该层水汽、固体杂质含量较高,对流旺盛,容易成云致雨。第2题,b层为平流层,上部臭氧含量较高,能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增温。【补偿训练】有人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客机飞行抓拍图,深色为蓝天,白
2、色为云。据此完成(1)(3)题。(1)此刻,客机飞行在()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2)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最强的是()A.空气分子B.臭氧C.二氧化碳D.云层(3)飞机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会加剧()A.环境污染B.全球变暖C.荒漠化D.森林破坏【解析】(1)选A,(2)选D,(3)选B。第(1)题,天气现象如云、雾、雨、雪等出现在对流层中,据材料深色为蓝天,白色为云,说明客机飞行在对流层。第(2)题,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具有散射作用;臭氧会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二氧化碳会吸收地面辐射;云层会反射太阳辐射。第(3)题,二氧化碳增加会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3、保温作用增强,故飞机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会加剧全球变暖。3.(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以前农民秋冬季节常在田间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其原理是()A.增加太阳辐射B.增加地面辐射C.增加大气散射D.增加大气逆辐射【解析】选D。秋冬季节,农民人造烟幕相当于增厚云层,加大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防止农作物受冻。【补偿训练】(2018山东学考)印尼巴厘岛阿贡火山于当地时间2017年11月21日下午5点5分爆发,28日喷发的火山灰柱最高达4 000米。阿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A.太阳辐射增强B.白天气温明显升高C.昼夜温差增大D.
4、大气反射作用增强【解析】选D。火山灰弥漫于大气中,会增强大气的反射作用,从而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下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据。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46题。日期白天最高气温天气11月2日19 晴11月3日17 霾多云11月4日16 霾雨4.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B.C.D.5.上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A.地面辐射B.大气辐射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6.与前两日相比,11月4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的原因是()A.辐射减弱B.辐射增强C.作用增强D.作用减弱【解析】4选 C,5选D,6选C。第4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图中表示地面辐射。第5题,图
5、中为太阳辐射,为被大气削弱后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第6题,材料显示,11月4日为霾和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因此气温低。图中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二、非选择题(共20分)7.(2018山东学考)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使得比能量少。(2)图中序号代表的是。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3)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增强、减弱)。(4)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是(填序号)。【解析】第(1)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要受到大气层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等。第(2)题,是地面增温之后产生
6、的地面辐射,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第(3)题,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减少,从而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也减少。第(4)题,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答案:(1)削弱 (2)地面辐射地面(3)减弱(4)【补偿训练】读大气受热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D表示。(2)晴天时,作用和作用均较弱,昼夜温差(填“大”或“小”);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由此推断能资源丰富。(3)近二百年来,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效应日益明显,你认为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解析】第(1)题,结合箭头指向可判断出
7、各字母代表的地理过程。第(2)题,考查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高低、下垫面因素以及气象因素等。晴天昼夜温差大,主要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夜晚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来分析。第(3)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可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反射(2)白天云层反射夜晚大气逆辐射大太阳(3)温室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岛屿和沿海低地;温带农作物区可能会减产;恶劣气象天气会增多。(2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2019潍坊高一检测)2018年5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卫星入轨后,将运行在高度
8、为705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1、2题。1.高分五号卫星升空过程中()A.气温越来越高 B.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C.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2.高分五号穿过对流层时,该大气层()A.气流水平运动明显 B.有极光现象发生C.大气层比较稳定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解析】1选C,2选D。第1题,高分五号卫星升空过程中在对流层气温越来越低;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再进入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第2题,对流层大气存在着对流现象;极光出现在高层大气中;平流层大气层比较稳定;对流层大气存在着风、云、雨等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复
9、杂多变。【补偿训练】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内容的正确叙述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20 -60 (2)关于图中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解析】(1)选D,(2)选C。第(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温度随高度的变化;不同大气层温度的变化不同;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10。第(2)题,
10、对流层大气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层天气晴朗,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完成3、4题。3.“是夜必霜”的原因是()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C.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增强4.“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烟气”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烟气”的成分主要是CO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放火作煴”直接把地面烤热“放火作煴”直接把大气熏热A
11、.B.C.D.【解析】3选B,4选A。第3题,“是夜必霜”意思是这一晚必定有霜,原因是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第4题,“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烟气”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补偿训练】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1)、(2)题。(1)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A.和 B.和C.和 D.和(2)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A.增强,减弱
12、B.减弱,增强C.增强,减弱 D.减弱,增强【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仔细读图,图中为太阳辐射,为经过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为地面长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第(2)题,多云的天气,白天云层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减弱;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增强。下图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据此回答5、6题。5.曲线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6.图中显示()A.日
13、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B.日落后地物的降温速度最快C.地物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D.地物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他地物【解析】5选B,6选B。第5题,沙地的热容量最小、湖水的热容量最大,所以气温日变化最大的是沙地,最小的是湖泊。第6题,根据图示曲线变化情况可知,日落后地物的降温速度最快。【方法技巧】图示法记忆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7.下图为“某地某日气温实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原因是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B.最低气温出现在6:00,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C.1:002:00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D.9:0011: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
14、断增强【解析】选D。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911时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使地面温度上升,地面辐射不断增强使气温不断升高。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达到最大;能量由太阳辐射传递给地面,再由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所以地面辐射最高值滞后于太阳辐射最大值,气温最低值滞后于地面辐射最低值。大气逆辐射最弱时应是气温最低时。二、非选择题(共15分)8.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5分)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图甲,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解析】解答该题关键抓住以下两点:(1)能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两方面来描述大气的温室效应。(2)熟悉大棚利用的是温室效应原理,但也要注意其与温室效应的区别。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