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743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考查(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窈窕(yo) 举酒属客(zh) 桀骜(ji) 横槊赋诗(s)B. 虚诞(dn) 趣舍万殊(q) 渔樵(qio) 倚歌而和(h)C. 癸丑(gu) 流觞曲水(shng) 激湍(tun) 游目骋怀(chng)D. 褒禅(bo) 夫夷以近(y) 瑰怪(gu) 所罕至焉(hn)【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

2、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A项,“槊”应读“shu”。B项,正确。C项,“湍”应读“tun”。D项,“瑰”应读“u”。故选B。【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

3、读字。(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荒谬 其文慢灭 幽暗昏惑 仆碑B. 彭觞 桀骜不驯 窈窕淑女 谍血C. 肴核 沧海一栗 放浪形骸 匏樽D. 虚诞 若合一契 一觞一咏 静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A项,慢漫。B项,谍喋。C项,栗粟;樽尊。D项,正确。故选D。【点睛】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

4、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随着电影小时代的热映,掀起了一股“郭敬明热”,郭敬明已成为粉丝眼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B. 美国政府在对台军事问题上给予大的支持,其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C. 独立橘子洲头,眼前是广阔壮丽的沧海桑田,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忆起自己在这里战斗的峥嵘岁月。D. 密考伯夫妇负债累累,被关进债务

5、人监狱,两人哭得肝肠寸断,“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观念让他们又快活起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在语境中的词义。成语题误点设置一般有: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A项,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多用于贬义。本句应该用褒义词。B项,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美国政府对待台湾的问题上。C项,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本句用来形容美丽的田野,属于望文生义。D项,肝肠寸断:指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比喻伤心到极点,也形容饥饿到了极点。使用正确。故选D。【点睛】成语辨析的

6、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高校自主招生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B. 中国各省“代言人”排行出炉,当红明星不仅是大众青睐的对象,历代的伟大领袖、圣人贤士、文人义士也成为家乡代言人。C. 梦在前方,路在脚

7、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国家。D. 作为纯粹的沟通工具的微信,具有用户对话私密,亲密度更高,传输即时,语音聊天只需消耗少量流量,用户已突破六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句式杂糅,“承载职能和期待”或是“职能和期待渗透其中”;B项,语序不当,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不仅”放在“当红明星”前;D项,成分残缺,“具有的特点”或“功能”。【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

8、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具有”后面缺少相应宾语中心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A项,就是把“承载职能和期待”和“职能和期待渗透其中”两句杂糅为一句。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B项属于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

9、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序”是一种文体,它是附着正文前来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B. 王安石的作品主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中,这部集子是以他的籍贯命名的。游褒禅山记是其中的名篇,本文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一篇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的散文。C.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草圣”, 兰亭集序就是其代表。D.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

10、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 黄苏”;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自创“苏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学常识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总之,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考生要在平时的时候多识记多积累,典型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题裁特点都是考生要积累的方向。选项C,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草圣”理解有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故答案选C。6.下列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每览昔人兴

11、感之由 举酒属客 七月既望B. 悟言一室之内 冯虚御风 秦伯说,与郑人盟C. 齐彭殇为妄作 山川相缪 相与枕藉D. 未尝不临文嗟悼 其下平旷 盖音谬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通假字的辨别能力。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A项,“属”同“嘱”,劝酒。B项,“悟”同“晤”,面对面;“冯”同“凭”,乘;“说”同“悦”。C项,无通假字。D项,无通假字。故选B。【点睛】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借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它所借字的音、形与所记录的词义毫无关系。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如果发现某字的本义

12、、常用义及引申义都不能使文意贯通时,那么某字就是通假字。对于通假字,我们不能望形生义,应撇开字形,按照其读音并联系上下文语境去寻找本字。平时的学习应注重识记,勤查字典。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 所以游目骋怀C. 侣鱼虾而友麋鹿D. 顺流而东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能力。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例句:舞,使动用法,使翩翩起舞。A项,渔樵,名词活用为动词

13、,打渔,砍柴。B项,使动用法,使纵游;使驰骋。C项,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流。故选B。【点睛】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

14、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

15、项是( )A. 亦将有感于斯文B.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斯文,古义:这篇文章;今义:端正,有礼貌。B项,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或指国庆日。C项,古:不平常。今,程度副词,很。D项,古今义相同,指凌乱。故选D。【点睛】古今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扩大:有些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狭小,现在的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其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例如,“江”古代指长江,现在泛指

16、所有江河;“河”古代特指黄河,现在泛指所有河流。“中国”古义只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词义缩小:词的古义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例如,“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古代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词义转移:词义发生了转移,即古义表示甲事物,今义表示乙事物了。例如,“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古代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褒贬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只有准确辨析出这个词是否古今异义,才能

17、正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顺畅地翻译文意。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重视掌握辨析古今异义词的几种有效方法。复习中,把课文里出现的古今异义的词整理出来,作为牢固的词语积累。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就将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含义灵活迁移出来,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了。9.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死生亦大矣 仰观宇宙之大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月出于东山之上客有吹洞箫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然力足以至焉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能力,(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

18、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为状语后置句,为判断句,为定语后置句,为宾语前置句,为省略句,既是判断句,又是用“于”表被动的被动句。故选D。【点睛】文言句式中,状语后置一般有四种情况: 1含有介词“于”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这种情况下,介词“于”可解释为“向、在、把”。2.含有介词“于”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形容词前做状语。这种情况下,

19、介词“于”可解释为“比、同、跟”。3.含有介词“以”的介宾短语,翻译时,一般都做状语。这种情况下,介词“以”可解释为“用、拿、把”。4.还有一种含有介词“乎”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这种情况下,介词“乎”可解释为“在”。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列坐其次(按次序)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东方既白(已经)B. 少长咸集(都) 下江陵(攻占) 正襟危坐(端正)C. 向之所欣(向来) 火尚足以明(明亮) 舍于其址(筑舍定居)D. 终期于尽(时期) 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则其至又加少矣(增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

20、用法的把握。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考生可适当使用字形推断法、语言结构推断法、成语印证法、课内迁移法等。 A项,次(旁边)。C项,向(过去),明(照明,这里用作动词)。D项,期(至、及),加(更加)。故选B。【点睛】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一、代入检验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

21、意义解释通假字。三、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四、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可以利用相邻字的这种意义“相同”“相反”的关系,推断实词的意义。五、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六、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考查词义,即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七、词性推断法。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其词性是动态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即词类活用)。考生可以根据词

22、语在文言文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它的词性推断它的意义。八、语言结构推断法。在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上下句中处在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往往相同、相对或相反。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二、阅读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父亲的东篱李汉荣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这些年,也许年龄渐长的原因,“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

23、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以上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竟然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为什么是在那天,我才突然明白这些呢?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

24、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横一下,竖一下,就在田野里写了好几个“正”字因为我的父亲名叫正德。然后,我就到了家。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

25、,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睛,它们就开始吹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

26、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以便它们随时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而我呢?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

27、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有删改)11.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标题“父亲的东篱”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联想到土地、劳动、诗意与美,显得朴实而又厚重,打通了现实与历史的联系。B. 第段作者说“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又说“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并用“露水”“青草”等意象描述阅读感受,旨在表达对

28、传统文化的热爱。C. 第段作者用“抚摸过和问候过”“轻轻松了土,培了土”等细节,描写父亲在田园劳作的情景,妥帖而有情味,表现了父亲对土地和庄稼的深厚感情。D. 文章在叙述作者回乡见闻的基础上,突出了他的内心感受与思考,是为了与他在都市生活中的心灵境况相对比,借此表达对自我的审视和批判。12. 本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析。13. 文章第段与下面的选文相比,在景物描写上有何异同?请简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

29、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鸟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答案】11. D 12. (1)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标题。文章标题为“父亲的东篱”,从第二段开始,就在写我爱的“东篱”和父亲的“东篱”。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父

30、亲的菜园才是真正的“东篱”。(2)在内容上,结尾点题,突出并深化主题,正是一代代的庄稼人,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13. (1) 相同点:两文都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两文都采用了拟人手法,描写了昆虫等小动物的可爱。(2) 不同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以孩子的视角,突出大自然中各种动植物的有趣。父亲的“东篱”以一个成人的视角,突出父亲的菜园里蔬菜和花草的有用。【解析】【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

31、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D项,“借此表达对自我的审视和批判”分析错误,文章写作目的是赞美父亲对土地和庄稼的深厚情谊。写“我”是为了衬托父亲对土地的爱是朴实而真挚的。这其中有“审视”,有“反思”,没有“批判”。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此类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回答。内容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概括主要内容,突出对象(形象)特征,表达情感,揭示、升华主题。结构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思考考查的句、段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关系。本文最后一段,再次强调父亲不识字,不读诗,却能守护着田园和庄稼,延续和维护

32、着陶渊明的“东篱”和古国的乡愁和诗史。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标题。文章标题为“父亲的东篱”,从第二段开始,就在写我爱的“东篱”和父亲的“东篱”。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父亲的菜园才是真正的“东篱”,我爱的“东篱”却是虚无缥缈的。在内容上,结尾点题,突出并深化主题,正是一代代的庄稼人,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阅读选文,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章主题,体会表达技巧。反复阅读作比较的文段,写描写角度、景物特点、描写目的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第段的景物描写,在对父亲的菜园进行的描写,链接里的景物描写,是描写百草园的景物。二者都

33、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两文都有昆虫等小动物的描写,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所不同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以孩子的视角,突出大自然中各种动植物的有趣,这些动植物,色彩艳丽,外形奇特,还有神奇的传说。父亲的“东篱”以一个成人的视角,突出父亲的菜园里蔬菜和花草的有用,种植蔬菜是生活需要,种植花草是发自内心的喜爱。【点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有这样作用的试题,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分析时需要结合文本进行。阅读下

34、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馀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改陕西。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入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贼。贼扬言欲降,益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势愈炽。又乘间

35、劫执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馀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馀,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

36、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有删改)1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B.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C.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D.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等地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

37、过盘江/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擢”意为贬谪,降职。与“拔”意思相反。B.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是负责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C. “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之意。古代汉语中“乞骸骨”也表达同样的意思。D. “谥号”指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轼断案能力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平反,又做了四川副使。B. 王轼为官也有波折。他因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污受贿罪被揭发而降职,事情弄清楚后,又恢复原职,

38、改为任职于陕西。C. 王轼作战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调兵遣将,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作战计划,各路军队都取得胜利。D. 王轼懂得进退。获得了皇帝的封赏之后,他连续请求退休,最终在武宗即位后,赶上他有病,皇帝答应了他。17.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2)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馀,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答案】14. C 15. A 16. A 17. (1)都指挥吴远被抓,普安几乎被攻陷。杨友等人请求朝廷派兵增援,于 是(朝廷)就任命王轼。(2)(王轼)指挥战争一共五个月,攻破贼人的山寨一千多处,斩杀四千八百多贼人,俘

39、获了一千二百人。【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轼至”为主谓结构,“至”后应该断开,故排除A,“合贵州兵”为动宾结构,故“合”之前和“兵”后都应断开,故排除B、D,故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

40、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擢”提升官职,与“拔”相近。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错误,由原文可知应该是“担任右寺正一职”。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

41、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本题,第一句关键点:“执”:“抓”;“几”:“几乎”;“济”:“增援”。第二句关键点:“凡”:“共”;“奇”:“零数、零头”。【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42、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参考译文:王轼,字用敬,是公安县人。天顺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右评事一职,升任右寺正。他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平反,被提拔为四川副使。年成不好,(他向朝廷)请示拨十万两官银作为买粮的费用。因为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污受贿罪,被下属揭发而降职。事情弄清楚之后,又恢复原职,改为任职于陕西。弘治初年,(王轼)被提升为四川按察使。弘治三年升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操江提督。弘治八年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管南京粮食储备,不 久,被任命为贵州巡抚。第二年被调入京中任大理卿,奉诏与刑部裁定条例公布于天下。弘治十三年,(王轼)任南京户

43、部尚书一职。不久命他兼任左副都御史,督管贵州军事,讨伐普安贼妇米鲁。当时镇守的宦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同发兵讨伐米鲁,在阿马坡被米鲁打败。都指挥吴远被抓,普安几乎被攻陷。杨友等人请求朝廷派兵增援,于 是(朝廷)就任命王轼。王轼还没有到,而杨友等人派人招降贼人。贼人扬言要投降,却聚集了 更多人围攻普安、安南卫城,阻断了盘江水道,势力越发强大。又趁机劫持杨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 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人都战死了。王轼到来后,根据形势调集广西等地的官军、土兵八万人,联合贵州的士兵,分八路进攻,派遣退休的都督王通带领一支军队。弘治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攻破六坠寨。贼人逃走

44、,渡过了盘江。都指挥张泰等人渡过盘江追击贼人,指挥刘怀等人于是进 军解安南卫之围,而曹恺、王通和都指挥李政也各自攻破了贼人的营寨。贼人回来攻打平夷卫和大河、扼勒各城堡,都御史陈金带领云南兵抵挡他们。贼人逃回马尾笼寨。官军聚集一起攻打更加激烈,土官凤英等人击杀贼人的首领米鲁,贼人的余党于是被平定了。(王轼)指挥战争一共五个月,攻破贼人的山寨一千多处,斩杀四千八百多贼人,俘获了一千二百人。捷报报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嘉奖犒劳他。召令他回到京城,赏赐非常丰厚,记录功劳,加封他为太子少保。不久,(王轼)改为在南京兵部任职,参与协助机要事务。连续请求退休,没有被允许。武宗即位后,正赶上有病,他再次请求退

45、休。皇帝下诏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赐他乘坐驿站的车回乡。他死后,被追赠为太保,谥号为襄简。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小题。纱窗恨答冠月韵田茂遇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18.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B. “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C. 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D. “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19. 这首诗

46、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答案】18. B 19. 戍守之苦,边塞之景的豪迈,思乡之情。写笛声“凄切”就可见诗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流露诗人的豪迈之情。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解析】【18题详解】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

47、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B项,“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理解错误,老天涯应该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故选B。【19题详解】此题的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回答情感题的每一个答题要点要包含以下内容:既要明确指出诗人的情感,又要指出诗人因何事、何景而产生的这种情感。本题,题干明确了“感情丰富”作答时要结合全篇逐句分析情

48、感:笛声“凄切”就可见心中的愁苦凄凉;“雕”与“马”,“千山”“万里”,“黑雪”“黄沙”流露诗人的豪迈之情;“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明思乡。【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

49、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考生可以结合诗歌的作者以及诗歌的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情感的方式。三、名篇名句默写2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真的猛士,_,_。(纪念刘和珍君)(2)兰亭集序中描写了和煦春风,晴朗天气的两句是_,_。(3)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其声呜呜然”的两句是_,_。(4)赤壁赋中,表达“人生短促”,“生命渺小”的感慨的两句是_,_。(5)游褒禅山记中用对比的手法,表明距离远近与游人寡众关系的两句是_,_。【答案】 (1).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2). 敢于正

50、视淋漓的鲜血 (3). 天朗气清 (4). 惠风和畅 (5). 如怨如慕 (6). 如泣如诉 (7). 寄蜉蝣于天地 (8). 渺沧海之一粟 (9). 盖其又深 (10). 则其至又加少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和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记忆文学常识时,作家的姓名字号、朝代(外国作家要记清国籍)、作品、风格特点、文学流派、文学主张等都要记忆清楚,不可张冠李戴。名句默写有一定的迷惑性,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惨淡”“淋漓”“蜉蝣”“粟”,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51、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要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这是做对这类题的前提条件。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

52、握好情景式默写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1.请写出下列这则寓言的寓意,不超过15字。有一张弓做事很毛躁。一清早起来,弓张开臂,刷地就是一箭。箭刚飞出去,弓马上就大叫起来:“唉,唉,等等,回来!我还没想好射向哪儿,你出去干什么呢!”弓拔腿就追,可箭早没影了。寓意:_【答案】做事要有的放矢,三思而后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压缩语段能力。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寓意这类题,往往是先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最后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即寓意。而寓意往往对我们的生活或指导、或鞭笞、讽刺。解答这类题,重在一个“悟”字上,具体来说:首先,应认真读明白故事;其次,从故事中找准切入点,即领

53、悟;最后,用一句简明流畅的语言归纳寓意。本则寓言关键句子为“箭刚飞出去”“ 弓马上大叫“唉,唉,等等,回来!我还没想好射向哪儿,你出去干什么呢”,可见弓没做好准备,箭就射了出去。结尾句“弓拔腿就追,可箭早没影了”,意思是箭跑远了,意即射偏了。使用从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由果溯因法,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做事不能盲目轻率,要做好准备。注意寓意尽量靠近字面意思,不能过度解读,比如下面这些概括都不够准确,属于偏离靶心:世上没有后悔药,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不想做的事,不要去做,习惯的巨大力量等等,均属于任意拔高,离题较远。【点睛】寓言故事类,这类题目必须要进行推断,一般是考查故事的言下之意。

54、何为言下之意,就是要跳出故事表面的意思,引出故事之中的道理。抓住关键词句,给概括寓意一个坡度。多数的寓言故事,总是由一种思想或行为造成了某种不良后果。从故事的发展中,我们得出了教训,受到了教育,说明了道理。因而,抓住故事中的变化,抓住变化过程中的关键词句,可以得到启示,从而引导我们的思维从感性的事件上升到理性。推而广之,完成思维的提升,实现寓意的理解。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_,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在

55、你绝望的时候,_;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 _。【答案】 (1). 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 (2). 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 (3). 用你手中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掌握的(或: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解析】【详解】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

56、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开头要有引起下文或统领全段的作用,根据文意可联想到关键词“本题答案不强求统一,只要基本符合要求即可。由后文句子“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可知,处与此句的结构一致,内容相似,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由上文“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和后文“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可知,处应该填“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由上文“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可知,处应该填“用你手中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掌握的”。【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

57、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

58、)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五、作文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不限;(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800字。【答案】走过,才明白定了早点去同里古镇,清晨我便起了个大早。 许是太早了,这个城市还没完全清醒过来,路边的小吃店都没开门。我正在讪讪地找着,一缕清香钻

59、入鼻尖,抬头望去,雾气腾腾中,看到了一个不起眼的招牌,原来是一家粥店。 出门在外,总希望在有限的时光中去品尝当地的美食,多尝试一种,便多了一份对当地传统的理解。这家小店也是奇怪,除了粥,包子小菜什么都没有。唉,将就着吃点吧。我便跟老板要了一碗粥。这老板六十多岁,光头,下巴一撮老长的胡子,穿着袍子,在这个清早还少人行的老城真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 不多时,粥上来了。我一看,就那么一小碗,估计五碗也吃不饱,一问价钱,十块。老板看我惊讶的表情,微笑着说:“这是全苏州最贵的粥,你要慢慢喝,才能品出它的味。”带着满腹狐疑,我仔细端详了眼前的这碗粥。色相倒是让人赏心悦目,红白两色,红色是红豆粥,白色是糯米粥

60、,上面撒了一些金黄的桂花。我搅拌了一下,尝了一口。刹那之间,红豆的甜香,糯米的清香,加上桂花香,在口腔恣意交织缠绵,一股热流直通胃部,整个身心被这种感觉怔住了。我一勺,一勺慢慢地喝,为的就是感受绵糯、甜香的口感。 这时,陆续有人来买粥。我站到老板旁边,看他娴熟地用勺子舀起白粥,再舀起红粥,叠放在一起,真如红云盖白雪。撒上桂花后,他从一个小小的紫砂茶壶里倒进一滴蜂蜜。我问他这是什么蜜,他说是桂花蜜,从自家树上采集好桂花,然后泡在瓶子里,要等上五年才能酿出少量的蜜。我改变了先前的看法,觉得他的粥卖多少都不算贵的。里面的每一粒米,是三小时的熬煮加搅拌;一滴蜜,是五年时间的酝酿;一缕独有的味道,是几代

61、人情怀的坚守与传承。“食以载道”,“大道至简”,这世间真正的美味,也许并不在于食材的稀有或昂贵。我告别了老板,告诉他有机会还来喝他的粥。他笑着向我挥了挥手,也许每天他要重复很多次这样的动作,来与他、与小店有缘的人告别。我也默默感谢那一碗桂花糖粥,感谢它带着阳光雨露,带着久远的时光,带着一生的故事,走向我,融入我。 走过一座城,遇见一碗粥,我才明白,这世间所有美好的遇见,都是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作文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也是一则命题作文。通过材料,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选材角度非常丰富,不过,考生需要注意的

62、是,面对一个自由开放的题目,在写作时最好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使主题更加的突出,使立意开出一朵绚丽之花。“走”提醒学生要注意所写的内容应该是亲身经历的,“过”表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走过”平淡的词语背后蓄积深沉的情感。“才明白”立足于思考,“才”字是一种顿悟,催我们奋进,促进我们成长。考场作文最好有较为明确的写作主旨的揭示,可以做一个填空:走过,才,如: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参考立意: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走过时光,才感知过去的珍贵可用素材:花落而

63、后叶生,由拔节代替绽放,延续那将开未开的梦,生命因此而生生不息。落花褪去纤柔,将缤纷的色彩化作供给生命的养分,进入泥土,经由枝干鲜活而永不停息的血管,重又喷薄上枝头,予叶以夏天的绿。而叶,肆意地拔节,积聚着生命的力量。秋去春来,又绽放大片嫣然的笑脸,好像一切都没有变。岁月更迭,四季交替,生命就这样轮回,交替,鲜活而永久,谱着一曲又一曲春夏的歌。落花从不悲伤,它安静地等待下个季节的绿意。走过暮春与初夏的更替,才明白生命的绵延与不息。走过才明白,那山不高也不陡,只是需要向前的勇气;走过才明白,那山风景独好,山林叠翠鸟语花香春色无边;走过才明白,阳光如此明媚,感恩的心那样温暖。曾经承受过父母的责骂、

64、老师的批评、别人的讪笑、朋友的误会,总是在最脆弱的时候频频来袭,而一个个深夜就是最佳的战场。如今,记忆短得像迎考的最后一夜,等不到天亮就要被毁灭。才明白,花季如此多彩,却在不经意间悄然走过。经过生活的洗礼,我明白了那无可替代的爱,就是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我明白了要学会知恩图报,我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全凭自己把握,我明白了微笑的力量可以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明白了,这个花季,我明白了,收获了。人生花季,就这样悄悄的,走过,走过。期待“山高人为峰”的豪迈体验,期待“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君临!我们不要惧怕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各种失误挫折,各种弯路险滩,因为走过,我们才明白,我们变得坚强了,我们变得成熟了,我们变得睿智了。我们不再是温室大棚中的花草,不再是稚嫩的新芽,不再是刚出壳的幼雏。我们将成为参天的大树,我们将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行文结构:文章以“走过,才明白”为题,采用记叙文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同里古镇喝粥的事,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如语言描写“这是全苏州最贵的粥,你要慢慢喝,才能品出它的味”、动作描写“我站到老板旁边,看他娴熟地用勺子舀起白粥,再舀起红粥,叠放在一起,真如红云盖白雪”等,刻画了粥店老板的兢兢业业。文章结尾总括全文,升华感情“走过一座城,遇见一碗粥,我才明白,这世间所有美好的遇见,都是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