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2、盛世是指兴盛的时代。一般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景象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包括:()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繁荣 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 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A B C D3、唐太宗对隋亡深有感触,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2、为此他采取的治国策略是:()选官“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颁布的法律体现仁义为本,刑法为末的原则 完善科举制,扩大选官对象A B C D4、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有关。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A.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唐太宗进一步完善、革新制度C.唐太宗精简官吏、定期考核 D. 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5、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的下列做法能体现该认识的是()发动玄武门之变 轻徭薄赋 慎用刑罚 推行均田制A. B. C. D. 6、某校举办“中国杰出帝王展”活动,下面能够收入唐
3、太宗展板的内容有 选官“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强调“存百姓”思想,轻徭薄赋 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创立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A B C D7、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的下列做法不能体现该言论的是()A发动玄武门之变 B善于纳谏C克制个人奢欲 D减轻徭役赋税8、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依于国,国依于民。”这些看法表明唐太宗()A认识到君与民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B认真总结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D认识到了“存百姓”的重要性9、唐初打败东突厥之后,在突厥旧地采取了“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4、以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扦蔽”的政策。下列各项不能表达其意的是()A唐对突厥旧地实行了有效管辖 B唐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C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D唐对突厥采取了镇压的政策10、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 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忽必烈11、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12、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
5、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A B C D13、某剧组准备拍摄大唐王朝的纪录片,你认为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现 A.唐太宗和魏征在商讨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一批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受到唐政府的热情接待 C.江南地区的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D.李白用“交子”支付酒楼老板酒钱14、“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A.
6、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15、宰相魏征去逝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知人善用的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为A “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1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贞观之治 D陈桥兵变17、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
7、的是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8、唐太宗曾经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 B广招贤才,知人善任C让庶族地主获得晋身仕途之道 D实行各民族和睦的政策19、休养生息政策是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以后,统治者实行宽刑薄税的政策,爱惜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统治的目的。唐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突出特点是()A注重
8、用人,善于纳谏 B保证农民拥有土地和劳动时间C轻徭薄赋,注重生产 D“存百姓”,变革赋税制度20、唐朝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下列各项,不符合史实的是()A不主动进行军事征服B采取和亲政策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敢于重用归降的少数民族首领D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上谓右仆射封德彝日:“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日:“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所见未有奇才异
9、能。”上日:“前代明王,使人如器,不借才于异代,皆取士于当时。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舍灵,待学成而为美。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阼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
10、概括唐太宗的人才观。(2)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方法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这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贞观八年三月甲戌,高祖宴西突厥使者于两仪殿,顾谓长孙无忌曰:“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高祖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 材料三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
11、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地理志七羁縻州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民族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蛮夷率服”、“胡越一家”体现了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什么特点?列举史实加以说明。(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秦始皇和唐太宗民族政策的相同作用。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
12、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唐太宗感觉长安夏天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七月,他又嫌宫室狭小,不能尽显大唐威仪,又重修了玉华宫。玉华宫的建筑是“苞山络野”,耗费以亿计。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唐太宗有何变化?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对政权的争夺。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了皇位。2、B3、C4、C5、D6、
13、A7、【答案】A【解析】唐太宗的话体现了一种当权者对民心的认识,唐太宗作为一位明君,他认识到作为皇帝有道则人民拥护,无道则人民反对,故他要得民心,实行能得民心的措施。B、C、D三项均为能得民心的措施。8、【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民,水也”“国依于民”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施行德政,“存百姓”的重要性。9、【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对突厥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10、【答案】B【解析】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
14、息,厉行节约,“戒奢从简”,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11、【答案】A【解析】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12、【答案】D【解析】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是汉武帝,凡含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均错误。13、【答案】D【解析】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李白
15、用交子在夜市上买东西是在北宋才有,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14、【答案】C【解析】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是商鞅,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是元世祖。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才正确。 15、【答案】B【解析】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
16、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16、【答案】C【解析】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是秦始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陈桥兵变是赵匡胤。17、【答案】C【解析】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是秦始皇。8、【答案】【解析】材
17、料体现了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认为国家长久必须先存百姓。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休养生息。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唐朝初期实行纳绢代役和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拥有土地和劳动生产时间。20、【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再认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民族政策的反向考查,准确把握和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二、非选择题21、(1)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在于人才;在人才的选拔上,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人才,而在于能不能发现人才;选拔人才要坚持德行和学识的标准。 (2)方法:爱才惜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注重民族团结。影响:政治清明;经济
18、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致安之奉,惟在得人”“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等从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选拔标准等角度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从“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可以归结出“善于用人”,从“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刖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概括出“从谏如流”,从“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概括出“注重民族团结”;第二小问从唐朝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作答。22、(1)背景:周王室衰微;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措施:北击匈奴筑长城,南攻百越设三郡。(2)特点:开明的民族政策。说明:对东突厥,打败后设羁縻府州管理并册封当地首领。对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管理。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3)都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23、(1)思想:以民为本,不夺农时。 原因:唐太宗个人品格(善于反思和自我批判);吸取隋亡教训;以儒家“仁政”思想为指导;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2)变化:从与民休息、克制个人生活欲望变为苦役百姓、贪图享受。评价:唐太宗即位初期推行休养生息,可以说是明君,但他晚年也贪图享受,劳民伤财,走向自身的反面。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全面看待其在不同时期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