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泰安市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25为单选,每题2分,26-30为不定项选择,每题3分共65分)1. 下列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B. 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C. 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D.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答案】C【解析】根据概念可知,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A错误;亲本的表现型可以都是显性、可以都是隐性、也可以是一显一隐,B错误;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但不一定是纯合体
2、,C正确;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具有多对相对性状,只是研究其中一对相对性状,D错误。2. 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且高茎:矮茎=3:1。关于实现下F2中高茎:矮茎=3:1的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含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只需要项条件,而不需要项条件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根本原因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
3、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配子,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子代,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此外,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详解】在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这是实现3:1的条件,正确; 受精时,只有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3:1,正确;含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否则会影响子代数目,正确; 都是实现3:1的条件,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特别是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解释,要求考生掌握孟
4、德尔提出的假说,理解F2中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条件,明确3:1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但也需要特定的条件。3. 金鱼躯体的透明程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完全透明的金鱼与不透明的金鱼杂交,F1都表现为半透明,让F1金鱼与完全透明的金鱼的金鱼杂交,后代表现型为A. 半透明B. 完全透明和半透明C. 完全透明D. 完全透明和不透明【答案】B【解析】假设决定不透明的基因型为A,决定透明的基因型为a,而根据题意不透明金鱼(AA)和透明金鱼(aa)杂交,F1个体(Aa)身体都表现为半透明让F1的金鱼与完全透明的金鱼杂交,Aaaa1Aa(半透明金鱼):1aa(透明金鱼);假设决定透明的基因型为A,决
5、定不透明的基因型为a,而根据题意透明金鱼(AA)和不透明金鱼(aa)杂交,F1个体(Aa)身体都表现为半透明让F1的金鱼与完全透明的金鱼杂交,AaAA1AA(透明金鱼):1Aa(半透明金鱼)。【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4. 如图为山羊的毛色遗传图解(相关遗传因子用A和a表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白色对黑色为显性B. 图中黑色山羊均为纯合子C. 4和5再生一个白色雄性山羊的概率为D. 7为纯合子的概率为【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白山羊4和白山羊5杂交,后代出现黑山羊6,说明白色对黑色为显性性状,由此可以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
6、白色对黑色为显性性状,A正确;B、因为黑色为隐性,所以凡是黑色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是aa,B正确;C、因为4和5均为显性个体,所以它们都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A,又因为它们生有黑色后代,所以另一个遗传因子都是a,故4和5的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所以它们再生育一个白色后代(A_)的概率为3/4,这些后代中雌雄各占一半,故4和5再生一个白色雄性山羊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D、因为4和5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故白色个体7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分别是1/3AA、2/3Aa,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
7、够根据杂交图解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继而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属于基础题。5. 某种蛙眼色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表现型蓝眼绿眼紫眼基因型A_B_A_bb、aabbaaB_现有蓝眼蛙与紫眼蛙杂交,F1有蓝眼和绿眼两种表现型,理论上F1蓝眼蛙绿眼蛙为()A. 31B. 32C. 97D. 133【答案】A【解析】由题意分析已知蛙的眼色蓝眼是双显性A_B_,绿眼是A_bb或aabb(必须含有bb),紫眼是aaB_由于蓝眼蛙(A_B_)与紫眼蛙(aaB_)交配,F1仅有蓝眼(A_B_)和绿眼(A_bb、aabb)两种表现型,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所以F1蓝眼蛙为
8、AaB_,比例为13/4=3/4;绿眼蛙为Aabb,比例为1/4,即F1蓝眼蛙和绿眼蛙的比例为3:1;选A。【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分离比类型题的解题技巧(1)看F2的组合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特殊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值为934,则为93(31),即4为后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3)确定出现特殊分离比的原因。(4)根据特殊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6. 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杂合宽叶玉米表现
9、为高产;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A. 有茸毛与无茸毛的数量比为3:1B. 有9种基因型C. 高产抗病类型占1/4D. 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高产玉米的基因型为Aa,有茸毛即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无茸毛即不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后代F1的成熟植株中有茸毛和无茸毛的基因型分别为2/3D
10、d、1/3dd,因此,后代中有茸毛与无茸毛的数量比为21,A项错误;B、基因型为AaDd的玉米自交,后代幼苗的基因型有9种,但由于基因型为_DD的幼苗死亡,因此,后代中成熟植株只有32=6种基因型,B项错误;C、F1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AaDd,所占比例为1/22/3=1/3,C项错误;D、F1的成熟植株中宽叶有茸毛类型的基因型为AADd或AaDd,所占比例为1/42/3+ 2/42/3= 1/2,D项正确。故选D。【点睛】注意DD致死,故AaDd自交后代只有32=6种基因型。7. 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
11、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详解】A、有丝
12、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故选B。【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8. 如图所示为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分裂过程可发生于睾丸或卵巢中B. 该细胞为次
13、级精母细胞C. 该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交换部分片段D. 该生物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中含2或4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是雄性个体。【详解】AB、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故只能发生于睾丸中,不会发生于卵巢中,A、B错误;C、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部分片段发生于四分体时期,而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D、该生物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他时期的细胞中含有2条
14、染色体,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图中信息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9. 一个有3对同源染色体AaBbCc(A和a、B和b、C和c表示同源染色体,下同)的卵原细胞能产生几种类型的卵细胞?一个有3对同源染色体AaBbCc的精原细胞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AaBbCc)的一个生物体,其精原细胞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A. 1,2,8B. 1,2,3C. 3,3,3D. 2,2,8【答案】A【解析】【分析】一个精原
15、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四个精子两两相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这四个细胞的基因型也是两两相同。【详解】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只能是一种;一个精原细胞能产生四个精子,两两相同,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只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AaBbCc)的一个生物体,由于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能产生23种类型的精子,即8种。故选A。10. 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过程可以发生互换B. b过程没有染色单体C. c过程为着丝粒分裂导致D. 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案】A【
16、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其中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表示有丝分裂。【详解】A、图中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互换,A正确;B、b表示减数第二分裂,在着丝粒没有分裂前,仍有染色单体,B错误;C、c过程发生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D、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11. 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其中: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
17、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上面三个叙述中( )A. 为假说,为结论,为验证B. 为观察,为假说,为结论C. 为问题,为假说,为验证D. 为结论,为假说,为验证【答案】C【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通过验证假设获取结论。【详解】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所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他根据现象提出的问题是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做出的假说是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利用F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验证假说,最后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故选C。12. 果蝇的红眼(W)对
18、白眼(w)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黑背(A)对彩背(a)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法存活。则黑背红眼雄果蝇与黑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中()A. 雌果蝇中黑背白眼果蝇占1/3B. 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C. 黑背彩背31D. 彩背白眼果蝇全为雄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法存活,黑背红眼雄果蝇与黑背白眼雌果蝇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AaXWY、AaXwXw,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WXw、aaXWXw、AaXwY、aaXwY=2:1:2:1。【详解】A、由分析可知:子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WXw、aaXWXw,表现为黑背红眼、彩背红眼
19、,A错误;B、由分析可知: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wY、aaXwY,全为白眼,B错误;C、由于AA纯合致死,故子代Aa:aa=2:1,黑背:彩背=2:1,C错误;D、彩背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wY、aaXwXw,根据子代基因型可知,全为雄性,D正确。故选D。13. 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A. 父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B. 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C. 母亲正常,儿子和女儿正常D 女儿色盲,母亲一定色盲【答案】B【解析】【分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此类疾病的特点是:(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
20、性多于女性。【详解】A、儿子的X染色体来至母亲,因此父亲正常,不能判断儿子一定色盲,A错误;B、女儿的一条X染色体来至父亲,因此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B正确;C、双亲均正常,当母亲是携带者时,儿子有可能色盲,C错误;D、女儿的一条X染色体来至父亲,一条由母亲提供,故女儿色盲,母亲不一定色盲,可能是色盲携带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色盲为素材,考查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几种伴性遗传病的特点,明确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结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14. 下列关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通常表现为世代连续遗传B. 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
21、. 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一定是患者D. 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答案】C【解析】【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一定会传给女儿,据此可分析该病的遗传特点。【详解】A、由于致病基因为显性,后代只要含有致病基因就会患病,所以通常表现为世代连续遗传,A正确;B、女性含有两条X染色体,出现致病基因的机会更大,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A正确;C、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一定不是患者,C 错误;D、部分女性患者为致病基因的杂合子,病症较轻,D正确。故选C。15. 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
22、决定的,家鸡的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这对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单就毛色便能辨别出雏鸡的雌雄()A. 芦花雌鸡芦鸡雄鸡B.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C. 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D. 非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设用A和a基因表示,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详解】芦花雌鸡和芦花雄鸡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芦
23、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B正确;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C错误;非芦花为隐性性状,因此非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后代全为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B。16. 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A. 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 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 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2PD. 在DNA中找到15N、32
24、P和35S【答案】B【解析】【详解】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其中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又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标记的蛋白质。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试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7.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
25、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 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 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答案】D【解析】【详解】R型菌无毒,不使小鼠致死;S型菌有毒,可使小鼠致死。S型菌的DNA被DNA酶破坏,单独加入的R型菌不转化为S型菌,小鼠不死亡;加入的S型菌会导致小鼠死亡;中高温加热后R型菌和S型菌均会死亡,
26、而单独的S型菌或R型菌的DNA不会转化为活的S型菌,小鼠不死亡;故选D。18. 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 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C. 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D. 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每条脱氧核苷酸链的一端有一个
27、游离的磷酸基团,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B、一条单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它们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C正确;D、DNA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的,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 如图所示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B. DNA分子中相对含量越多结构越稳定C. 图中的种类由决定,共有5
28、种D. 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为磷酸,是脱氧核糖,为含氮的碱基,是脱氧核苷酸,为碱基C、G之间的氢键,是碱基对,是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详解】A.图中是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即图中的,A错误;B.A和T之间形成2个氢键,C和G之间形成3个氢键,因此表示碱基C、G之间的氢键,DNA分子中相对含量越多结构越稳定,B正确;C.图中是脱氧核苷酸,其种类由所示的碱基决定,共有4种,C错误;D.是碱基对,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错误。故选B。20. 已知某双链 DNA 分子中,G 与 C 之和占全部碱基
29、总数的 34,其中一条链中的 T 与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和 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 和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 16和 34B. 34和 18C. 34和 16D. 32和 18【答案】C【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C=T+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则C=G=17%,A=T=50%-17%=33%。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即T1=3
30、2%、C1=1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T=(T1+T2)2,即33%=(32%+T2)2,计算可得T2=34%,同理,C=(C1+C2)2,解得C2=16%。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 下列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顺序是 ( ) 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合成 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 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详解】DNA复制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
31、打开氢键,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利用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合成,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2. 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的结构基础是( )A. 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B. 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C.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D. 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其准确复制的结构基础由: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详解】A、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
32、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这是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的结构基础之一,A正确;B、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不是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的结构基础,B错误; C、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这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不是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的结构基础,C错误;D、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不是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的结构基础,D错误。故选A。23. 下图为某果蝇染色体上相关基因转录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一个DNA上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可能在DNA的不同链上B. 图示过程与mRNA的翻译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现象一致C. 图中mRNA可
33、直接与核糖体结合,边转录边翻译以提高效率D. 果蝇细胞质中一个核糖体上可结合多个mRNA,以提高翻译的效率【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显示由DNA转录生成mRNA的过程,该过程中可观察发现同时进行了两个基因片段的转录,模板链也并不相同。果蝇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需要经过核孔才能参与翻译过程。【详解】A、由图可知一个DNA上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可能在DNA的不同链上,A正确;B、图示过程与mRNA翻译的过程相比,存在特有的T与A配对,B错误;C、图中mRNA转录完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才能与核糖体结合,C错误;D、果蝇细胞质中一个mRNA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
34、高效率,D错误;故选A。24. 甲、乙两图表示某真核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些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乙图中结构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B. 从化学组成上看,甲图中的1和6不同C. 乙图中最终形成的物质结构相同D. 乙图中的链与甲图中a链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转录过程;分析乙图:乙图表示翻译过程,其中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表示多肽链;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详解】A、乙图中从右到左多肽链越来越长,故结构(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A正确;B、甲图表示转录,b为RNA,1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6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1和6的五碳糖及碱基
35、组成有所不同,B正确;C、乙图中都是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形成的多肽链,结构相同,C正确;D、乙图中的链是RNA,而a链是DNA,两者基本组成单位不同,D错误。故选D。25. 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 )A. 0B. 25%C. 50%D. 100%【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是DNA的载体,细胞中每1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放射性同位素(如15N)标记、在非同位素标记的环境中复制1次所产生的2个子代DNA分子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且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
36、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由此并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各选项。【详解】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每个DNA分子的双链均用15N标记,以14N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完成复制后,每个亲代DNA分子经过复制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都有1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这两个DNA分子分别存在于同1条染色体所含有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所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每条染色单体都含有15N;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所形成的4个精细胞都含有15N;精细胞变形发育形
37、成精子。可见,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100%。故选D。以下为不定项选择,每题3分共15分26. 根据表中基因 1 和基因 2 的表达产物,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基因 2转录产物翻译产物基因 1RNA1血红蛋白基因 2RNA2呼吸酶A. 人体体细胞中,RNA1 和 RNA2 不可能同时存在B. 人体体细胞中,RNA1 和 RNA2 一定同时存在C. 基因 1 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 基因 1 和基因 2 表达过程所需的能量只能由线粒体提供【答案】ABD【解析】【分析】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二是基
38、因通过控制某些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不同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形成mRNA、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两个过程。【详解】A、红细胞内能合成血红蛋白和呼吸酶,所以人体体细胞中,RNA1和RNA2可能同时存在,A错误;B、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呼吸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细胞中,而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所以人体体细胞中,RNA1和RNA2不一定同时存在,B错误;C、血红蛋白是一种结构蛋白,说明基因1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D、基因1和基因2表达过程所需的能量可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提供,D错误。故选ABD。【点睛】本题结合表中基因
39、1 和基因 2 的表达产物,考查遗传信息的表达、性状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掌握基因、性状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明确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27. 根据以下材料:藏报春甲(aa)在20时开白花;藏报春乙(AA)在20时开红花;藏报春丙(AA)在30时开白花。在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相互关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材料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决定的B. 由材料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C. 由材料可知环境影响基因型的表达D. 由材料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答案】ACD【解析】【详解】A.材料可知,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生物表现的性状不同,这是
40、由于此时性状的表现受基因型的决定,A正确;B.材料可知,生物体的基因型是一致的,但是二者所处的环境温度不同,此时可以说明的是生物的性状是受环境影响的,B错误;C.由材料可知环境影响基因型的表达,C正确;D.由材料可知生物,基因型相同但环境不同的时候性状的表现不同,当环境相同,基因型不同的情况下,生物的性状表现也不同,那么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C、D。考点:性状的表现28. 如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基因1不正常而缺乏酶1可能引起苯丙酮尿症B. 由苯丙氨酸合成黑色素需要多个基因控制C. 该图说明基因可通过控
41、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 基因2突变而缺乏酶2将导致人患白化病【答案】C【解析】【详解】A、基因1不正常,导致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可能引起苯丙酮尿症,A正确;B、由苯丙氨酸合成黑色素至少需要基因1和基因2控制,B正确;C、该图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C错误;D、基因2突变而缺乏酶2导致人不能合成黑色素,而患白化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与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29. 下图是某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
42、转录和翻译B. 上含有的氨基酸数目与上含有的密码子数目是一致的C. 参与图示过程的 RNA 有 mRNA、tRNA 和 rRNAD. 如果终止密码子为 UAA,则与该密码子配对的反密码子为 AUU【答案】A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其中为DNA;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为氨基酸;为mRNA;为多肽链;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详解】A、该细胞中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说明为真核细胞,A错误;B、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所以上含有的氨基酸数目比上含有的密码子数目少,B错误;C、mRNA、t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C
43、正确;D、没有与终止密码子配对的反密码子,D错误。故选ABD。【点睛】本题结合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和产物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30. 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3、7 均带有致病基因。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4、6 为杂合子的概率均为 2/3C. 3、4 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1/6D. 8 产生的配子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4【答案】C【解析】【分析】6号和7号
44、正常,生出患病孩子9号,又7号带有致病基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6号和7号正常,生出患病孩子9号,又7号带有致病基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相关基因用A/a表示),6基因型为Aa,B错误;C、由题意可知3基因型为Aa,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几率为2/31/4=1/6,C正确;D、3基因型为Aa,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8的基因型及概率为2/5AA、3/5Aa,产生的配子中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3/51/2=3/10,D错误。故选C。【点睛】二、简答题(共35分
45、)31. 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答案】 (1). 有毛 (2).
46、黄肉 (3). DDff,ddFf,ddFF (4). 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5).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6). ddFF,ddFf【解析】【详解】(1)由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可判断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无毛的遗传因子均为纯合的;由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白色的遗传因子均为纯合的。(2)依据实验1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为1:1,可判断亲本B关于果肉颜色的遗传因子为杂合的。结合(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遗传因子组合分
47、别为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B的遗传因子组合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遗传因子组合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3中的子代的遗传因子组合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5)实验2中的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遗传因子组合为 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32. 如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
48、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丙过程中某细胞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与动物细胞分裂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_。(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_、_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填标号)阶段。(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于乙图中的_和_阶段。(填标号)(4)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填“”“”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5)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除A外,还有_ (填字母)。【答案】 (1). 中心体 (2). 8 (3
49、). 2 (4). (5). (6). (7). (8). aB (9). BD(B、D顺序可调换)【解析】【分析】分析图甲:A图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B图表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图C表示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或卵细胞;D表示处于减中期的初级卵母细胞;E和F分别表示减前期和后期图。分析图乙:A段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B段染色体恢复,表示受精作用;C段表示有丝分裂。分析图丙:表示初级卵母细胞, 表示次级卵母细胞,表示第一极体,表示卵细胞,表示第二极体。分析图丁: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后期细胞图,由于细胞质的分裂是均等的,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可对应
50、图丙中的细胞 。【详解】(1)与动物细胞分裂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和中心体,其中线粒体能够提供能量,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中心体能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8条染色体、2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对应乙图中的阶段。(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都与着丝粒的分裂有关,处于乙图中的阶段。(4)图丁是减后期的图像,细胞质均等分裂,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第一极体的分裂;由于细胞V的基因组成是Ab,所以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5)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就含有等位基因,所以图
51、甲的A、B、D细胞含有等位基因。【点睛】熟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以及该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3. 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如图表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lin14基因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A需要以_为原料,该过程还能发生在线虫细胞内的_中;在过程B中能与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分子是_,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2)图中最终形成的上氨基酸序列_(填“相同”或“不同”)。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_。(3)由图可知,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
52、miRNA复合物抑制_过程。【答案】 (1). 核糖核苷酸 (2). 线粒体 (3). tRNA (4). 能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5). 相同 (6). DNARNA蛋白质 (7). 翻译【解析】【分析】图示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图中A表示转录过程;B表示翻译过程;是转录形成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和都是翻译形成的肽链,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翻译过程。【详解】(1)A是转录过程,转录过程除了需要酶的催化作用外,还需要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及由ATP提供的能量等;线虫细胞是
53、真核细胞,且是动物细胞,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因此转录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和线粒体;过程B是翻译,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利用少量的mRNA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2)是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的,因此最终形成的肽链上氨基酸序列相同;图中包含了转录和翻译过程,故涉及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DNARNA蛋白质。(3)分析题图可知,微RNA(lin4)形成RISCmiRNA复合物抑制翻译过程进而调控基因lin14的表达。【点睛】本题以微RNA为素材,结合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条件、过程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