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能力测试(四)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甲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假如人类是“六指”杨孝文进化生物学家至今也不十分清楚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四足动物)为何每只手长有5根手指。如果我们拥有6根手指,那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或者说,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我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额外的一根手指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一些任务,如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克里夫塔宾是专门研究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他表示:“更宽大的手能够让人成为更出色的篮球选手
2、。不过,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额外多出或者少一根手指并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多出一根手指的最大影响应该是在数学方面。如果人类的每只手拥有6根手指,现在的计数系统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之所以采用10进制,人类学家认为这与我们拥有10根手指有关。阿拉伯数字的英文“digit”同时也有手指的意思。如果人类拥有12根手指,那么12进制将是最自然的一种选择,10进制则完全无法想象。人类在数学、语言或者音乐方面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类文明采用一种最自然的表达方式之后实现快速进步的。美国人类认知研究专家马克查齐兹举例指出:“我们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字母的形状。字母的形状逐渐演化成看起来最自
3、然的一种形态,能够强化我们的视觉物体识别系统,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处理语音的能力源自于语音进化成一种非常自然的形态,即听起来像我们所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声音。”同样,12根手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数学能力。毕竟12要比10更为复杂。我们的大脑选择何种计数系统将对我们的数学能力产生深远影响。额外的手指被视为一种出生缺陷,名为“多指畸形”,这是一种遗传错误。自然选择并没有“惠及”额外的手指,使其永久存在,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优势。如果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出额外的一个拇指。这是数量极少的六指四足运动的一种标准形态
4、,例如熊猫。熊猫的最小手指远侧长有一根与拇指类似的“手指”,它是腕骨的延伸,帮助熊猫抓握竹子。塔宾提出了一项理论,解释动物王国的每肢五指(趾)原则,他将这一原则称之为“肢体定律”。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源自于计算机网络的节点原则,用于预测基于身体大小的最佳肢体数量。根据这一定律,如果肢体相对于身体来说较长,最理想的肢体数量为6个(例如昆虫);如果相对较短,数量则越多越好(例如千足虫)。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这一肢体定律同样适用。考虑到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才能轻松弯向手掌,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5根,所以说,5根手指是进化的结果,是最理想的手指数量。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曾对手
5、与大脑的关系进行几十年的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在他看来,6根手指显然“太多”。现代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无论是3根还是4根都能拥有和5根手指一样出色的性能。他说:“如果要在4根和6根手指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4根。”(摘编自百科知识2012.6)1.下列关于“额外的一根手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额外的一根手指能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总之,对某些事情,完成起来会更轻松。B.额外的一根手指能使手掌更为宽大,这对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会有作用,如篮球,更宽大的手能让人成为更出色的选手。C.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手的灵巧性产生不了影响,这是因为手的灵
6、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和手指的多少没关系。D.额外的一根手指可能引起数学上的变革,会将10进制,改变为12进制,这对人类的数学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答案 C解析 原文表述为“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说明影响还是有的。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额外的一根手指是一种遗传错误,被视为一种生理缺陷,因为这个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的优势。B.如果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拇指,但自然选择从来没让第6根手指存在。C.长有额外的一根手指是极少数量的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比如,熊猫就长有这样的“手指”。D
7、.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只需3根或4根就具有出色的性能。根据这个研究可以说明,人类不需要额外的一根手指。答案 B解析 “从来没让第六根手指存在”错,原文是“并没有使其永久存在。”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数学计数采用10进制,这与人类拥有10根手指有关,这个说法符合人类文明采用最自然的表达方式的人类学理论。B.“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人们根据这个方程式利用计算机技术验算出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是5根。C.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根据塔宾“肢体定律”,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5根。D.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通过对手与大脑之间关系的几十年
8、的深入研究,得出人类拥有6根手指并不理想的结论。答案 B解析 “利用计算机技术验算”错,原文是“源自于计算机网络的节点原则。”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2013辽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
9、,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10、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C.多格不行 格:搁置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
11、公 阴:暗中答案 A解析 著:写进,写入。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不宜以小故置之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公执以为不可公为之亦自若也A. B.C. D.答案 B解析 说王尧臣善于识人。说王尧臣有远见。说王尧臣宠辱不惊。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
12、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答案 B解析 “指挥不当”表述错误。韩丞相被贬官是因为好水之战失败,但任福战死是因其违反主帅命令,不是主帅韩丞相指挥不当。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译文:_(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译文:_答案 (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
13、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解析 (1)荒政:救济饥荒的法令。恤:体恤。论:论处。“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为判断句式。(2)遇:对待。矫饰:虚假掩饰。称:称誉。注意补出省略的主语王尧臣。【参考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后来)被召回京应试,改任著作佐郎、直集贤院,任光州知府。有一年发生大饥荒,盗贼们抢劫百姓的粮食,按照法律判处死刑,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那以后就把这一点写入法令,直到现在还沿用。郭皇后被废黜以后,居住在瑶华宫,生病,皇上非常哀伤,很怜惜
14、她。当皇后被废黜时,宦官阎文应起了很大作用,等到皇后有病了,阎文应又主持监医。皇后将要去世了,议论的人怀疑阎文应有阴谋。王尧臣请求将阎文应交付御史审讯,查办虚实,来消除天下人的怀疑。事情虽然没有执行,然而自从阎文应掌权,没有敢指责他的,后来阎文应终于因为放纵、胡作非为被诛杀。元昊反叛,(朝廷在)西部边境用兵,朝廷让王尧臣担任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察看四个屯兵地的山川地势的险易情况,回来后说某地应该增加若干兵力,某地敌人不会去攻打,某地应该紧急做好防备。至于各位将领的才能大小,他全能了解得清楚,推荐可以任用的人才二十多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名将。这个时候,边防的部队刚刚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
15、。当今的韩琦丞相当时任主帅因为作战失利被罢去招讨副使,调任秦州知府;范仲淹也因犯擅自给元昊复信不先禀告,也被罢去招讨副使,调任耀州知府。王尧臣于是进言说:“这两个人是从天下选拔出来的人才,他们忠义智勇,名声震动蛮夷,不应该因为小的过失将他们安置在闲散不重要的地方。况且任福由于违反主帅命令导致失败,更不可过分责备主将。”因此违背了宰相的意见,并且(以后)王尧臣的其他建议,大多搁置没有施行。第二年,敌寇入侵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这里)正是王尧臣所说的应该防备的地方,因此朝廷才开始认为王尧臣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搁置的建议,都被施行。当初,宦官张永和正在当权,请求收取百姓房钱的十分之三的
16、税来帮助解决国事。这件事交给三司讨论,张永和暗中派人用利益打动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这么做不可以。京城屡次有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传到了在皇上旁边侍候的人的耳中,这些人常常诋毁王尧臣的短处。皇上(对此)一概不过问,而王尧臣对此也从容自若。王尧臣在处理政事的时候,(如果同僚)有不同意见,他一定反复琢磨,一定要达到正确的地步才停止思考,不固执己见。在皇上面前,他陈述天下利害的建议非常多,等到施行了这些建议,也不曾自我炫耀。王尧臣为人单纯质朴,虽然地位尊贵显要,(但他)不忘记简朴节约。(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著有文集五十卷。临终之时
17、,给他的弟弟纯臣口述遗留的奏表。把朝廷看得最重,忧的是太子未立。天子很悲伤,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停止上朝一天,追赠他为左仆射,太常议谥号为“文安”。(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村 晚雷 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茅 塘 马 上贺 铸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8.两首诗均有“落日”意象,你认为这一意象在哪首诗中呈现得更有意境?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5分)答:_答案 第一首更好,作者勾勒出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火红的夕阳好像被山口衔住一样,日影倒映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诗人把池塘、
18、远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呈现出宁谧安适的意境;第二首更好,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池塘边秋日黄昏颜色浅淡的太阳即将落下的场景,一个“薄”字,突出略现寒意的季节特征,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恬淡的意境氛围。(答案不一,言之有理即可)9.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6分)答:_答案 第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第二首侧重表达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慨,因而向往羡慕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流露出隐退田园之意。(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不亦乐乎?_,不亦君子乎?(论语)(2)_,_
1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3)且夫天地之间,_。苟非吾之所有,_。(苏轼赤壁赋)答案 (1)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3)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清 名梁晓声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轮多姿。树、竹、茶垄,浑然
20、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那会儿茶农们都前往茶站交茶。大叶茶装在竹篓,一元一斤;芽茶装塑料袋里,二十元一斤。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近一米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八十三了。”“八十三还采茶!”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皇历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她丈夫以唱代说,脱口成章。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
21、“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家卖到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最重要。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工作组长了解到那一情况,愕然,继而肃然。亲自送其丈夫回家,还对当年的阿婆好言安抚我问:“现在她家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我不禁感慨
22、:“多好的举措”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我失语!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吗?”“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不待我再说什么,子诚接下来的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我心愀然。进
23、而,怆然。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第二天傍晚,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原来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
24、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生命末端的独行侠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那一刻我语无伦次。“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清名、清名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我之羞愧,因亦如此(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
25、开篇有关茶村的一段景物描写,再现了山区茶村青翠多姿的自然美景,也为徐阿婆的出场作了铺垫。B.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写了徐阿婆的肖像、动作及语言,塑造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农村老妪的形象。C.小说塑造工作组长与副县长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为了表明社会在整体进步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阴影。D.小说中徐阿婆的故事全都通过子诚之口讲述,增加了可信度,同时也便于“我”在与子诚的对话中抒情。E.小说以“清名”为题,一方面是对徐阿婆两次清名情节的高度概括,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凸显主题的作用。答案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解析 B项,“细腻的笔触”不正确。C项,小说塑造工作组长与副县长的人物形
26、象,主要是用以衬托主人公徐阿婆的。D项,徐阿婆的故事不全由子诚讲述,还有“我”的耳闻目睹。(2)徐阿婆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答:_答案 美丽端庄,气度不俗。清名至上,自尊自立。吃苦耐劳,隐忍顽强。(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其中内在品质更为重要。注意分析相关情节,由外而内,分点概括。(3)文中多次写到“我”“失语”“说不出话来”等,这样写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 表现“我”对徐阿婆的同情、钦佩。以“我”的反应,衬托徐阿婆遭际之不幸、个性之顽强及对清名之重视。“我”的反应渐次强烈,反映徐阿婆随境遇之蹙迫,其志弥
27、坚,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 “我”作为线索性人物,对塑造徐阿婆的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表现“我”对徐阿婆的情感态度;借“我”的心理和言行间接表现徐阿婆的人品和追求;从侧面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注意从不同角度分点作答。(4)文中的“我”由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的形象,联想到了“朝圣者”与“独行侠”。对此,有人认为自然合理,也有人认为矫情做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答:_答案 观点一:认为自然合理。徐阿婆对清名的追求,就如虔诚的朝圣者朝圣时般执着。在当今社会徐阿婆对清名的“另类”追求,颇有独行侠“独行”的意味。联想自然巧妙,更好地塑造了徐阿婆
28、坚守清名的人物形象。观点二:认为矫情做作。徐阿婆不过是山区的一位老妪,如此联想,过分拔高人物。徐阿婆还钱本身与清名未必相干,这与朝圣者与独行侠所坚守的理想信念尚有距离。徐阿婆对清名的坚守有点执拗,如此联想,显得做作。(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解析 此题为探究题,根据题意,应首先明确表达观点,然后结合作品中的形象、情节、主题及社会现实分点阐释理由。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灾难,我们拒绝遗忘鸿篇巨制一九四二被冯小刚
29、视为其导演生涯中最严肃、最沉重、最具分量的作品。而对于小说作者和编剧刘震云,一九四二已经不是一部简单的灾难片、历史片,而是对一个民族精神支点的追寻和叩问。遗忘比灾难本身更震撼人心记者:在您所有作品里,温故一九四二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一方面,他与您通常惯于描述的当代现实生活相距遥远;另一方面,类似采访手记的纪实风格也在您的作品中独树一帜。20多年前,是什么让您产生了创作这样一部作品的冲动?刘震云:作者与作品的相遇,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温故一九四二创作于1990年左右,在此之前,我从来没写过非虚构类作品。那一年,我的朋友钱钢准备编一本中国灾难史,希望从中看到中国人是如何从灾难中走出来的。1942年
30、,他选择了当时最严重的灾难河南旱灾,并把这个灾难的写作任务交给我。作为一个河南人,我竟然从不知道1942年曾经发生过这么严重的旱灾。一个人的去世是去世,许多人的去世就是数字了。钱钢告诉我,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迫害致死的有100万人,1942年河南就有相当于3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死于旱灾。更令我震惊的是,当我向这场灾难的亲历者和他们的后代问及这场灾难时,却发现他们无不选择了遗忘。这样的震惊和疑惑,迫使我进入对1942年的探究和写作。记者:不管小说还是电影里,美国记者白修德都像是创作者进入历史、接近真相的一双眼睛。他在1942年的采访里发现了比自然灾害更残酷的真相,您在这个探寻中发现了什么?刘震云:我
31、把1942年放到历史的长河里,发现历史上河南的旱灾非常频繁,从东周到1942年,基本上每隔三五年就有一次比较大的旱灾,而每次旱灾的记录里都有人吃人甚至更惨的景象。这样的记载,头一次看触目惊心,看多了就习以为常了。这也回答了我心里最初那个问题为什么这场灾难的亲历者选择了遗忘。我还有更多的发现,也就是白修德的发现300万人的死,不仅仅是因为自然灾害,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战争和政治环境。生死幽默背后是巨大的悲凉记者:从小说到电影,在这些具体人物的塑造中,您最在意的是什么?刘震云: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我发现,将1942年从历史中打捞出来,再放在亲历者面前,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非常耐人寻味。在美国或者欧洲,
32、一个人在临死之前一定会追问:“我为什么死了?”但是河南人没有,他们在死亡面前表现得坦然,这是他们人生最后也最大的幽默。为什么坦然?因为生活里严峻的事实在太多了,人的心就变成了一块铁,这块铁如果就这么硬着,磕在石头上就破碎了,但坦然和幽默把这块铁化成了水,它变得柔软了,也就不会破碎了。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老张要饿死了,饿死的时候他没有想起日本人、没有想起蒋介石,他想起了好朋友老李,但老李三天前已经饿死了。老张说我比老李多活三天,我值了。这个幽默背后是巨大的悲凉。对于灾难里的河南人来说,什么战争、国家、元首都不是重要的,只有他身边的人是重要的。好的创作者应是平等的倾听者记者:在小说里,您肯定了揭竿
33、而起的精神是民族生存下去的希望;而在电影里,您用更多细节赋予这个故事人性的温暖。这种变化,是否说明了您在创作中的一种态度?刘震云: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跟小刚一直觉得要特别注意表达上的节制。所谓节制,就是在面对这么大的灾难的时候做到不煽情,不要有过多的台词和表演。创作者绝不能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旁观者,尤其在面对这样一个题材时,创作者是站在70年后优越的生活里揭灾民的伤疤,这是非常残忍的。我说过,真正好的创作者,应该是一个平等的倾听者。记者:在极端环境里,人内心最本真的东西往往最容易体现出来。这种本真,有时甚至是支撑一个民族存活下去的精神支点。在1942年,您认为支撑河南人甚至中华民族生存下去的支点
34、是什么?刘震云:一九四二揭示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灾民、日军、国民政府、美国人他们之间互不见面,但灾难使所有人既有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对当时的河南人来说,生存依靠的已经不是信仰,而是本能。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唯一需要的慰藉就是人和人之间那点微弱的善良的光芒。电影的最后,老东家发出了一个哈姆雷特式的追问:“为什么我要逃这个荒?”他遇到了一个跟他一样失去亲人的小女孩,瞬间互相成为亲人,如果不是在1942年那个极端的环境里,这是不可能的。正是在这个变异的状态里,人心里的精神支点得到了最大的彰显,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生存下来最重要的原因那份亲情,那抹人与人之间善良的光芒。(人民网2012年11月29日 刘
35、阳)(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刘震云创作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是因为灾难发生在河南,作为河南人记录这场灾难是他的责任,他是以平等的倾听者的身份在搞创作。B.刘震云在探寻1942年自然灾害的真相时发现300万人死亡的背后还有重要的战争与政治原因,说明他是一位有思想、有责任感的作家。C.老张饿死前想到比饿死的老李多活了三天,就觉得值了,从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人的狭窄心胸和无情,而这也正是刘震云所揭露的。D.对当时的河南人来说,生存依靠的已经不是信仰,而是本能。死亡见的多了,会使人变得麻木,所以选择遗忘是正常的,不应该受到谴责。E.这篇采访用平实理性的语言展示了刘
36、震云创作和改编温故一九四二的思想历程,而改编后的电影结尾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答案 BE解析 A项,创作的主要原因是钱刚的委托;C项,以幽默的方式表示了人内心的悲凉;D项,“选择遗忘不应该受到谴责”有误。(2)为什么说一九四二已经不是一部简单的灾难片、历史片?(6分)答:_答案 它探寻的是300万人死亡背后的东西,即战争和政治带给人类的灾难,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它挖掘出了中华民族面对灾难生存下去的精神支点那份亲情,那抹人与人之间善良的光芒,而这正是中华民族生存下来的最重要的原因。它揭示了中国人面对死亡的幽默态度,这实际上是莫大的悲凉。它提示人们遗忘比灾难本身更可怕。(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7、得满分。共6分)(3)通过记者采访,你从刘震云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 巨大的责任感:他对一场灾难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还原了历史的真实,警醒人们的遗忘。严谨的创作态度:温故一九四二创作于1990年,经过长达20多年的反复修改才决定开拍。平等、善良的性格:认真倾听,善于发现人心灵中最柔软的情分。理性而幽默,面对如此严肃的问题,可以以一种黑色幽默的形式呈现。(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4)中华民族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地震、洪灾、旱灾、战争不断发生。面对这些给人类带来痛苦的灾难,是选择遗忘还是铭记?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38、:_答案 示例:选择铭记。铭记灾难,我们才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的克服未来道路上的艰险。温故一九四二告诉我们比灾难更可怕的是战争和政治,警醒着我们在灾难到来的时候对待普通民众的态度。铭记灾难,我们能从中追寻和叩问一个民族的精神支点。温故一九四二反映了灾难中人与人之间微弱的善良的光芒,这些人性中最本真的东西,可以给予我们战胜灾难的力量。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许多的天灾人祸,所以,要铭记历史,牢记过去,保有那善良的光芒,这是我们民族在未来的灾难中得以生存、更好前进的巨大动力。(观点2分,理由各2分,要结合文本有概括有分析,不联系现实扣除该项分数)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39、.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盲目,而要有一番思量,要事先做好规划,这样我们才能够未雨绸缪。换言之,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B.农村各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饭千金等现象有所回潮,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也有所抬头,这不但加重了群众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C.跟痛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跟痛症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有时几种诱因并存,所以首先应诊断明确,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告别跟痛。D.以“琴、棋、书、画、诗、礼、乐”为发展核心定位,专注于营造岭南人的诗意文化空间的“渔歌
40、晚唱”艺术沙龙、邀请著名国画家与古琴名家首度跨界合作,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欣赏会。答案 B解析 A项,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B项,一饭千金:比喻受人点滴恩,必以厚报。用于此处不合语境。C项,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D项,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期,媒体曝光了部分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究竟有多少药品企业使用了这种“毒胶囊”,监管部门必须作出肯定的答复。B.草莓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水果,被誉为“果中皇后”,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它的自然成熟期是每年的5月下旬
41、采摘最为适宜。C.70多岁的王正铨对韩国骑马舞走红很是诧异,因为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骑马舞就红遍了大江南北,而且要好看得多。D.据报道,日本某小岛近海突然有大量深海鱼漂浮至水面,对于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让当地岛民感到很吃惊,并担心近期会有大地震发生。答案 C解析 A项,对“有多少”的问题“作出肯定的答复”不合逻辑;B项,“成熟期是每年的5月下旬采摘最为适宜”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让当地岛民感到吃惊”缺少主语。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唯有杜甫一人。_,_。_。_,_
42、,_。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守不渝的创作主题。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自命从而打动与感染众多的读者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A. B.C. D.答案 D16.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不超过20字。(5分)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
43、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答:_答案 人物穿着特征;生活习俗;新酒酿成季节。(5分,1点2分,2点4分,3点5分)17.王蒙先生在蚂蚁的哲学中这样评价蚂蚁:第一,永不放弃。对障碍物要么翻过,要么绕道而行。第二,未雨绸缪。整个夏天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请你按照这种格式,写出另一种动物的“哲学”。(6分)答:_答案 狗的哲学:第一,忠贞不渝。不管主人穷富,永远不会变心。第二,爱憎分明。对善意的人俯首帖耳,对凶恶的人狂吠撕咬。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挖掘出动物身上所散
44、发出的人性的光芒。形式不必拘泥于例句,但必须是该动物的特点并表现出人所应具备的美德。此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唐师曾是世界闻名的摄影记者,拍出了卧龙山区的大熊猫、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枪林弹雨中的伊拉克等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可是,他的摄影装备却极其简单,穿着也和普通人一样。有人问他:“人们都说干什么要像什么,像不像,三分样,可怎么看着你不像摄影师呢?”他说:“干摄影师别太像摄影师。”真正的行家哪有功夫装扮自己?凡是刻意把自己打扮成像什么的人,多半是不懂的冒牌货。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提示 表面与实质;做事要靠实力;重要与次要;朴素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