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点一、条件1经济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进行了所谓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中心在中国的上海和日本的东京。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其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是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4军事准备:中国同盟会发动了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5时机成熟: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二、过程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
2、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2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3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1)目的:维护共和政体,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2)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3)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特别提醒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区别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
3、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四大政治原则(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4失败(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窃取。三、意义(功绩)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3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4、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知识结构近代前期民主革命运动的特点(1)各阶级、各阶层都进行了探索,革命具有广泛性。(2)从改良到民主共和,向西方探求真理。(3)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革命向纵深发展,具有层次性。(4)从反封建反侵略的目标看,革命具有继承性。(5)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都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重难点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
5、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2)经济上:辛亥革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思想上: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4)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2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3.要语背诵(1)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6、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反映了中国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3)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思维辨析(1)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2)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3)之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是因为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4)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答案(1)(2)(3)(4)2选择: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
7、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3选择: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法错误的是()A体现了民主精神B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C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D其根本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答案D4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结合其内容论证上述观点?试答:提示:主权在民体现了西方民主的基本特征;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5思考: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武汉、南京和广州都进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你认为它们承办庆祝活动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试答:提示:武汉:爆发了武昌起义;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广州:爆发了广州起
8、义。考法综述本考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其中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功绩都可能成为考查的对象。重点主要集中在其影响上,考生既要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又要认识其局限性,同时要和太平天国运动相联系。注意从多元史观的角度认识辛亥革命。命题法1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典例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但后来“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对这种做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B实行宪政推进民主进程C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 D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前孙
9、中山对制宪过程做过合理安排,但由于要让位于袁世凯,便制定了临时约法,这体现了因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思想,有悖法治原则,故A项正确。B项属于孙中山订立约法的目的,但实际上临时约法没有发挥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的作用,排除;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信息强调对孙中山前后行为变化的认识,而非强调其为维护共和制度所做的努力,故D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答案A【解题法】解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问题的一般思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没能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它的制定主观上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但因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
10、治斗争武器的做法有悖法治原则。命题法2考查辛亥革命的功绩典例2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解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出君主专制已经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重要作用,而非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答案B【解题法】解决辛亥革命功绩问题的一般思路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摧毁了在中国延续了
11、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只是形式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名不符实。1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剪辫蓄发”“剪辫易服”实际上是反对清朝统治的体现,故选B项。A、C两项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特点;D项不符合史实。
12、2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同历史时期重大事件的能力。根据材料“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可知当时废除了科举、设立了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这是清朝预备立宪的重要表现,故正确选项为C。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都没有设立“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可排除A、B两项;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说明当时仍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可排除D项。3
13、如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民国初年山西某些地方官员出身科举,并且仍行清代官僚之礼仪,说明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扫清封建传统习俗,故B项符合题意。1917年维新变法运动早已结束,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落后现象,并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故C项错误。1917年国民革命尚未发生,故D项错误。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
14、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答案B解析全国有15个省“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这体现了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故选B项。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但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排除A、D两项。5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就有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地。材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武昌起义的
15、重要作用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答案B解析从材料“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就有1300多次”,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阶级矛盾的尖锐,这恰好成为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民变”说明非民族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湖北武汉,排除C项;材料无法表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排除D项。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之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A君主专制政府 B民主共和制政府C君主立宪制政府 D人民民主专
16、政政府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中国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惨败,暴露出君主专制政府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仿照美国建立“更现代化的政府”民主共和制政府,故B项正确;“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表明要推翻清政府,与君主立宪制主张保留君主不符合,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政府出现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惨败后中国有识之士的反思无关,故D项错误。71912年4月22日,袁世凯在大总统命令中强调:“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
17、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这主要表明,北洋政府()A坚持维护共和制度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C实行民族平等政策D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施政纲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坚持维护共和制度”“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施政纲领”显然是不符合北洋政府的执政理念的,排除A、D两项;北洋政府也属于旧中国,而旧中国并没有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表明了北洋政府是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选B项。8史学家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是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A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
18、社会B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C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D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答案B解析晚清中国已开始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为“更多的是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民国前的封建社会,长期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民众臣属于皇帝,被称为臣民,民国建立后,倡导民主共和,民众被称为国民,民众心理的巨大冲击是指民众的自我认同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公仆不符合民国建立时民众的身份,故C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均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与民众心理冲击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9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
19、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屈勒味林英国史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日本明治天皇(1867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印度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阿拉伯16世纪起为奥
20、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伊朗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据辞海等整理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答案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解析此问除回答教材上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外,特别要答出两点
21、:材料一二反映的主题,在暴力革命后,通过不流血的方式迫使清王朝皇帝退位,实现了政权的更替。材料三反映的主题,确立共和政体,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10辛亥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表1911年1月中国首部专门刑法典颁布。2月台湾发起首次断发大会。3月上海商界成立武装商团。4月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葬身黄花岗。5月清廷成立皇族内阁。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7月宋教仁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8月湖广当局下令查封大江报馆,酿成大江报文字狱案。10月武昌新军引发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11月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12月孙中山归国,经十七省
22、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二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政治背景。(2)你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3)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试结合所学
23、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有哪些具体表现。答案(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结果加剧了社会矛盾,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造成了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2)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或者答辛亥革命的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24、);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奋斗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民族独立富强。具体表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繁荣;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辛亥革命爆发时的政治环境以及材料中提及的清末“新政”、革命党人的活动及其起义的影响回答。第(2)问,考虑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奋斗目标回
25、答;第二小问,根据中国共产党完成的政治、经济革命任务回答。易错题一:对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认识错误列宁曾经这样说过:“历次革命的一般进程表明了这一点,在这些革命中,往往有过短时间的,暂时得到农村支持的劳动者专政,但是却没有过劳动者的巩固政权;经过一个短时期,一切都又倒退了。之所以倒退,是因为农民、劳动者、小业主不能有自己的政策,他们经过多次动摇之后,终于要倒退回去。”符合列宁上述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错解B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区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正解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过“劳动者专政”,辛亥革命没有得到农民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倒退回去”,因此B、C、D三项均不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心得体会易错题二: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识不全面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的是()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D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错解D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原则。正解C解析A、B、D三项都没有涉及权力分配、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的分配、制约与平衡。答案为C。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