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343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8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76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我预习我达标】一、词语积累 1.易混辨析。(1)何妨不妨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 何妨PK 台不妨为什么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2)萧条萧瑟 词语词义区别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政治、经济等不景气,衰微、衰退侧重于社会环境萧瑟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形容环境冷清、凄凉;稀疏侧重于自然环境2.易错识记。(1)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容易近义混淆。【近义联想】冰消瓦解:像冰一样融化,瓦一样破碎。形容完全消失或崩溃。烟消火灭:比喻事物消灭干净。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烟消云散: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2)江山如画:山

2、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3)人生如梦:多被用来感悟人生,用来形容人生中那些飘忽不定的因素。容易色彩不当。二、词语运用 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1)熬夜感觉到疲惫难熬时,_先休息30分钟,也可以做做深呼吸,能增加大脑供氧量,去除睡意,维持头脑清醒。(何妨不妨)(2)在美国历史上,即便是出现了经济危机和大_,美储联依然能够全身而退。(萧条萧瑟)不妨 萧条 2.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误。(1)原董事长被刑拘,这家公司遭股债双杀30亿市值灰飞烟灭。()(2)江山如画,盛世相逢,秦岭生态旅游节岭江山景区开园庆典在商洛市商州 区腰市镇岭江山景区隆重举行

3、。()(3)艰苦创业,努力打拼,他不由感慨:人生如梦,成功只垂青有准备的人。()。灰飞烟 灭:形容在极短时间内消失干净。江山如画: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人生如梦:多被用来感悟人生,比喻世事不定,生命短促。三、语基训练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若有错误须改正。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ln)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改正:答案:纶(un)墙樯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你是否羡慕过东坡的人生?是啊,他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内心的累累伤痕?作为一个人,他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

4、贬谪。他的不平,他的郁闷,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你看到了吗?是啊,_,于是羡慕他的生命,于是恨自己生命的苍白乏味。你何时才懂得去欣赏自己,去嗅一下窗棂旁栀子花的芬芳?A.你把人们对苏轼的敬重与赞扬忽略了,却只看到了他生命中的伤痛 B.你把苏轼生命中的伤痛忽略了,看到了世人对他的敬重与赞扬 C.你只看到了世人对苏轼的敬重与赞扬,却忽略了他生命中的伤痛 D.你不仅看到了苏轼生命中的伤痛,也看到了人们对苏轼的敬重与赞扬【解析】选C。A、D两项内容与上下文矛盾;B项与上下文内容不能衔接。四、内容感知 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奴娇赤壁怀古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

5、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B.念奴娇赤壁怀古“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C.定风波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D.定风波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解析】选B。“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做铺垫,以表明自己对古人的追怀。2.阅读两首词,依据提示补充完整空缺内容。内容概括具体语句(用原文词句填写)赤壁 怀古上片:吟咏赤壁、怀想古人所见:_ 所想:_下片:仰慕

6、英雄、感叹自己所忆:_ 所慨:_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同行皆狼狈_余独不觉_ _ 已而遂晴山头斜照却相迎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灭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博览我掌握】一、魅力作家 词坛巨人苏轼 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眉山人。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进士,曾任 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 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

7、“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州市),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成就: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代表作品:文集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经典觅珠】东 坡 赤 壁 苏轼被赦免后,遭贬至黄州。靠朋友资助住在东坡上的一间茅屋里(“东坡居士”由此而来),这时的苏轼有了大量清闲时间,就

8、到处题赋游玩,大量绝世名词如临江仙卜算子等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出来的。其在游黄州赤壁时所写念奴娇更成了千古名篇。不过苏轼虽然博学多才,但在地理上却犯了致命错误,三国赤壁在武汉上游,而黄州赤壁在武汉下游,此赤壁非彼赤壁。不过将错就错,苏轼题词的这个赤壁现在就被称为东坡赤壁。二、探寻背景 豪放诗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

9、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表现“泰然处之”心境的定风波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三、文化常识 豪 放 词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的男女爱情,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它打破“词为艳科”的藩篱

10、,畅所欲言,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达,语言流利畅达,乃词中与婉约派相比肩的一大流派。四、脉络梳理 五、内容概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作者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仰慕之情,表达了因年岁将老而产生的人生苦短和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定风波 定风波记叙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现了作者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人生境界,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旷达之情。研读提能探究学习【我理解我鉴赏】目标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与赤壁相关的英雄人物很多,苏轼为什么突出写了周瑜?为什么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明确】周瑜青

11、春年少,春风得意,又是赤壁大战击败曹操的主要指挥员,这正与自己青壮岁月已逝,却屡遭贬谪、功业无成的遭遇形成鲜明对照,作者写周瑜用意在于借周瑜的形象反衬自己,抒发自己的悲壮情怀。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一方面要表现周瑜年轻有为;另一方面是以美女衬英雄,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潇洒儒雅的风采,更便于抒写自己的情怀。2.定风波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小事,深刻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明确】作者出游,归途遇雨,从自然界的风雨进而联系到人生的风雨,以小见大,借题发挥。于日常生活小事的描写中表现出深邃的人生哲理,表达出旷达潇洒的人生态度。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写法。目标二:赏析诗歌的形象 3

12、.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明确】这首词刻画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已经40多岁,不但功业没有建树,反而戴罪被贬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明确】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莫听”“何妨”“谁怕”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而其“独不觉”,欣然前行

13、的独立人格精神。目标三:分析诗歌的语言 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的出场造声势。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哪些词的运用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14、。【明确】“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的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7.分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明确】这句话的表层含意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其深层含意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指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的双写)直抒胸臆(超旷的气度和潇洒的人格),从生活小事中见出人生大哲理,塑造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

15、福祸不惊、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我思悟我提高】1.有人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人生如梦”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认识的呢?【点拨】(观点一)确实表现了他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他建功立业的急切愿望不能变为现实,他仰慕“风流人物”,特别是周瑜这样的年轻有为、志得意满的青年才俊,但是自己直到四十多岁依然壮志难酬、被贬遭放,政治理想不得实现,加之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因而消极颓废。(观点二)并非消极颓废。结合上下片词句可以看出,“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

16、壮志难酬的苦闷。综观全词,可以说是意境壮阔、风格豪放,豪放中略见苍凉,但“苍凉”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2.定风波词的下片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饱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点拨】这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

17、己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3.有人评价定风波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点拨】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我实践我飞跃】1.定风波中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句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风雨”和“晴”从表面上看,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都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这是双关的手法,以曲笔抒写胸臆,从生活小事中点出人生大哲理。作者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便呈现在

18、读者面前。请指出下列诗句是如何运用双关修辞的。(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2)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我的思考:参考示例:(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中利用“丝”“思”同音构成双关。(2)“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一方面承上写边塞的荒凉,另一方面也暗含着圣上的恩泽到不了边关,有抱怨朝廷不关心守边士卒疾苦的意思。(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以此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

19、的微妙心理。2.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巧妙地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有意地使某一个词句同时表达双重的意思。请运用双关手法围绕一个中心写一个作文片段,200个字左右。【解析】在明确“双关”内涵的基础上,选取自己熟悉的且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如自然的路与人生的路,大自然的风风雨雨与人生的坎坎坷坷等。语言有文采,结构完整。参考示例: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山。到了那里,妈妈看见山那么高、那么陡,就先打了退堂鼓,决定不爬了。爸爸说:“咱俩爬!咱们这次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肯定有意思!”我说:“好啊!”别人没走过的路的确难走。山路很滑,坡还很陡,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我干脆学着动物的样子,四肢并

20、用往上爬,有时甚至只能揪住一把草,靠着草的力量爬上去。汗沾湿了衣服,喉咙里要冒烟。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山风吹来,爽啊!山上的风景真美啊!人生就是这样,最美的风景常在辛苦跋涉后所到的地方。群读培优拓展学习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 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扌然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 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注】浮玉:喻指金山。【培优训练】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1、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解析】选D。D项,“一喜一忧,迥然不同”有误。2.(文化传承与理解)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

22、。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李端鸣筝)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剌赠弹筝者)【解析】选B。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筝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3.(思维发展与提升)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做简要分析。答:【

23、解析】“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答案: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

24、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4.(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首诗词对于音乐演奏有很多精妙的描写,有的句子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如“细扌然轻拢”在琵琶行中的原句是“_”,而“欲断哀弦”所表达的意境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_。_,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有相似之处。答案:轻拢慢捻抹复挑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课时素养评价 五 苏轼词两首(60分钟,66分)一、语言应用(3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

25、何妨吟啸且徐行 徐:缓慢 D.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担负【解析】选D。任:听任,任凭。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等,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26、【解析】选D。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首为韩愈。3.下列各句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塞上长城空自许 B.举酒欲饮无管弦 C.足下蹑丝履 D.君当作磐石【解析】选B。“管弦”代指音乐。4.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3分)()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解析】选D。诗句正常语序为:A项,神游故

27、国,应笑我多情;B项,北望中原气如山;C项,遥望孤城玉门关。5.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却容不了当权派 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B.C.D.【解析】选A。要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子的主语来确定句子顺序。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念

28、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中写出周瑜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句子是“,”。(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是“,”。(3)苏轼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答案:(1)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2)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7.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徜徉在诗词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词,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词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4分)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答:【解析】解

29、答此题,关键是:以古代诗词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既然给出了例句,仿句就要做到与例句的句式尽量一致,即“在的,用了”。答案(示例):(1)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8.下列这段文字共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黄州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却以此养护自己纯真的精神。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本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

30、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答案:应该在“黄州”后加上“数年”或“几年”。“却”应改为“也”。“念奴娇赤壁怀古”前的“诗”改为“词”。二、阅读鉴赏(3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9分)少 年 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 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姮娥:嫦娥。9.

3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B.词的上片引入了诗经小雅采薇 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绝妙好辞。C.词的下片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词人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做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D.词的结尾三句,词人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解析】选D。D项,“衬托出梁下

32、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不恰当。邀来的月亮偏只怜爱双栖燕子,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10.有人说,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这首词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用双栖燕反衬出单栖人已是一种纤巧的联想,而把月照梁上燕,看作是月中嫦娥只垂爱于成双成对的燕子,而不顾怜独守空闺之人,就更是一种奇思妙想。答案:本词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的形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

33、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上片以思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怅的情景。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9分)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苏 轼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注】秦山禹甸:指会稽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乱:古代乐曲、辞赋的末章。此处用作动词,唱和。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莫唱阳关”,以“莫唱”词语渲染出与友人分手时的眷眷难舍,显出二人情谊之深厚;词人歌唱着离情

34、别绪的阳关曲,更增添了难舍难分的心绪。B.“风流”二字在此恰切生动,是说钱公永才学出众,英俊杰出,倜傥不羁而不拘礼法,正与自己的个性意趣相投合。C.“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由于分别在即,眼睛已经为之湿润了,他不忍心再去看友人的眼睛和面容,而有意把视线转向了窗外,这两句写词人想象的景象。D.“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一个“远”字,预示出友人起身的茫茫旅程,而且是孤独远去,更加令人难舍难分。【解析】选C。C项,“这两句写词人想象的景象”有误,从词中看,这应为作者看到的眼前景象。12.古人认为这首词下片末三句“超脱”,“超脱(高超脱俗)”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答:【解析】题干要求

35、非常明确,关键在于要具体分析“超脱”是如何体现在具体的词句中的。答案:体现在意境开阔,情韵高远。“孤帆远”,写出送别情境的开阔辽远,情意的绵长;“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写作者和钱公永一唱一和,一同目送西飞之雁,表现出二人心意相通、洒脱旷达,使本词的离情别意不流于悲伤,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词。(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9分)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注】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小

36、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13.下列对这首词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词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C.“沙平风软”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清风柔波中的大小孤山随小舟在江上起伏的情态。D.结尾两句,把比喻、拟人、谐音双关等手法熔于一炉,暗含小姑嫁彭郎的民间故事。【解析】选C。C项,“沙平风软”不是拟人手法。14.“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词作简要赏析。(6分)答

37、:【解析】赏析这两句话,首先要把握其手法,然后再分析其描写的巧妙。这两句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江之中的两座山峰。答案:这两句词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充满了人的情趣。(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9分)西 江 月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后作。其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38、及觉已晓,见乱山攒拥,流水锵然,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

39、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解析】选C。C项,“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16.“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答:【解析】作答时,要以手法为主,从意象、意境、情感几个角度考虑。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的愉悦之情。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

40、“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规律方法】借 景 抒 情 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乐景乐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描绘春雨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哀景哀情: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乐景哀情:如唐代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衬出少妇内心的哀怨、凄凉。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