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 人民版选修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602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 人民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 人民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 人民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 人民版选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 人民版选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 人民版选修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过关检测(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西汉刘向的论述说明()A秦始皇对完成统一作用不大 B商鞅变法是吞并六国的重要因素C秦国吞并六国有着优越的条件 D秦孝公时已具备完成统一的条件解析:选B。材料信息表明,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日益强大,为秦国最终完成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故B的说法最符合材料的意思。2“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

2、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宗法分封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A BC D解析:选A。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均为秦朝创立,故选A项。3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云贵地区 西藏地区岭南地区 东北地区A BC D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题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在云贵地区和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进行管辖,自此两广和云贵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版图。西藏地区在元代正式归入中央王朝版

3、图,东北地区在元代正式划入中央王朝版图,所以答案选A。4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A统一货币、度量衡 B修筑驰道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解析:选A。本题考查观察图片、再认知识的能力。图片展示的是秦朝的秦权和钱币,这与秦统一后采取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有关。B项是交通设施;C项是边防工程;D项属于文化方面。5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表现出了平等的态度和开放的胸襟,主要表现在()册封东突厥的首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禁止对少数民族地区用兵以和亲的方式加强同吐蕃的交往A BC D解析:选D。唐太宗曾对东突厥、西突厥发动过战争,的叙述是不正确的。6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

4、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民族融合的加强 丝绸之路的畅通文化政策的开放 古代商帮的推动A BC D解析:选C。出现于明清时期,故排除。7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解析:选A。唐太宗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8康熙帝剪除鳌拜的主要原因是()A鳌拜目空一切,以首席辅政大臣自居B鳌拜制造冤狱,处死了苏克萨

5、哈及其子孙C鳌拜大权独揽,不把年轻的康熙放在眼里D鳌拜专权与皇权专制发生矛盾解析:选D。A、B、C三项只是表面现象,D项反映了本质问题。9清朝初年处理少数民族关系和唐朝相比,本质不同是()A实行怀柔政策 B进行军事征服 C维护国家统一 D实行和亲政策解析:选C。清朝初年处理民族关系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唐朝时期处理民族关系主要是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故C项是两者的本质不同点。10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诸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治世或盛世景象。这些景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加强思想控制,严

6、禁外来思想A BC D解析:选B。是前提,是物质基础,是保障,是个别时期的政策,不是共性,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11题23分,第12题22分,第13题15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六合:天地四方。天启:天生,天授。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材料二(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

7、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三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的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6分)(2)材料二中秦朝九卿之一的“廷尉”是主管什么部门事务的?其主管官员由皇帝任免产生,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什么特点?后李斯升任丞相,请问丞相的职责和职位特点分别是什么?

8、试概括自秦以来以“廷尉”“丞相”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制设置的基本原则。(6分)(3)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 (6分)(4)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秦修筑长城的背景、目的、方法原则、大致走向和所起的主要作用。(5分)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等信息概括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意义;根据诗意归纳出三个成语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根据材料三直接概括提炼。答案 (1)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自春

9、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一统天下、舍我其谁等(任选三个即可)。(2)主管司法。体现出的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集行政等大权于一身。丞相职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职位特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3)郡县制。理由: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赋税重赏赐来控制地方。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

10、重要标志;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4)背景: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目的:守藩篱,防止胡人南下。方法原则:因地形,用险制塞。大致走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作用:长城和蒙恬所率领的边防军相匹配,形成了有效的国防体系,并作为中国第一次大一统的象征留存了下来,成为当今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

11、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贞观政要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经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旧唐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0分)(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6分)(3)综观这三

12、则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6分)解析 前两问注意材料信息和课本知识的结合;最后一问从阶级属性的角度,分析唐太宗统治的本质。答案 (1)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2)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3)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之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较轻。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有所改变。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13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古代政治家们尤为关注的问题。阅读

13、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部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欠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太宗不纳。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二“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

14、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罗刹(俄罗斯)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朕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康熙(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大亮认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措施。(7分)(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一,归纳康熙帝与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共同手段,并指出康熙帝在捍卫统一多

15、民族国家的发展中遇到了什么新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康熙帝最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请简要评述。(8分)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措施,结合唐太宗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作答即可。(2)第一小问手段,根据材料一中“自突厥颉利破后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归纳唐太宗时期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根据材料二中“乱则声讨,治则抚绥”归纳康熙帝的少数民族政策,再结合二者相同之处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新问题,根据材料二中“罗刹(俄罗斯)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朕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第三小问评述,结合康熙亲政后发动了对俄战争收复东北失地的相关史实分析作答即可。答案 (1)原因:中原百姓是中国根本,对少数民族的供养、赏赐会加重百姓赋税负担;少数民族风俗难改;威胁中原统治。(任答两点即可)措施:东突厥设羁縻府州;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与吐蕃和亲,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及其后嗣。(任答三点即可)(2)手段:乱则声讨,治则抚绥(或镇压与抚绥相结合,剿抚并用)。新问题:沙俄入侵中国东北。解决: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捍卫了我国东北边疆(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主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