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湖南专用)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考点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考点针对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594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湖南专用)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考点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考点针对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湖南专用)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考点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考点针对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湖南专用)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考点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考点针对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针对练(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 (200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蓝靛,蓝色染料。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答:_答案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楼春欧阳修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

2、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答:_答案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这首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衬托。前两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结尾一句把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具烘托之妙,进一步烘托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答

3、“情景交融”,言之成理亦可)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上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答:_答案本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由景入情。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碧寻宴上有怀知己曹邺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注女萝:一种蔓生植物。五湖

4、: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_答案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颈联用了融情于景(或拟人)的表现手法,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不由己,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望驿台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答:_答案以虚写实。闺妇看“当窗柳”遥思宦游人,宦游人见“扑地花”远想闺妇,两下思念的伤感皆是诗人的想象,却真切动人,收“实”之功效。情景交融,以物衬情。闺妇见柳丝柔长、柳色

5、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见花飞遍地、满目凋残,遥想妻子空闺独守、盼夫归来。写尽花柳伤春意,烘托两地相思苦、惆怅情。对仗与比喻。一、二句巧用对仗,使诗文形式整齐、音节顿挫。“柳”喻“留”,隐指闺妇情愫如柳丝不绝;“花”喻“妇”,隐指妻子韶华流逝如落花随春而去。从“双方”同时写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更为感人。解析题干中提到“哪些”,表明要写出至少两种手法来,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狭义)方面综合思考。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诗的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试加以简析。答: _答案借代。以“红艳”代指“杏花”,突出了杏花的娇艳与热烈,描绘出了一枝红杏出墙、春意涌动的绚丽景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更加突出了诗人独自漂泊的愁情。解析题干问“哪些手法”,自然不止一种。标题“途中见杏花”告诉我们首句中的“红艳”指杏花,这是借代;第二句描写的对象是“正独愁”的“行人”,分析景和人的关系,不难看出写“红艳”的杏花是为了反衬“正独愁”的“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