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428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小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小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锡命礼是西周创建国家统治秩序的政治工具,只在任命诸侯和中央王官等重大政治活动中使用。到了春秋时期,诸侯即位、去世、获得军功甚至贿赂周王都可受到锡命。这种变化反映了()A诸侯争霸局面愈演愈烈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D原有礼制失去了严肃性22020广西桂林十八中检测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A禅让制 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32020安徽柘皋中学第一次月考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这反

2、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 B国王没有实现集权C宗法制成为主导 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42020江苏阜宁中学学情调研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的建立C郡县制的推行 D科举制的确立52020河南重点高中联考湖北出土的云梦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唐代文献北堂书钞汉杂事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掾(指官属佐吏)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这反映了秦汉时期()A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B皇帝个人独裁,官吏唯命是从C政府事务繁

3、忙,官员穷于应付D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62020山东,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72020甘肃临夏二中检测秦朝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对该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A继承了传统的贵族政治B削弱了皇权C随着秦朝的灭亡而取消D使各部门互相配合,彼此牵制,皇帝大权独揽82020福建莆田六中检测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

4、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92020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汉武帝制定厂“刺史六条问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地方官员有关;而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史听诉,所察过诏条。”宜坐免。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A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B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D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10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期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奏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

5、 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A使享有民主权利的官员增加B利于皇帝更有效控制官僚队伍C提高了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效率D解决了皇帝决策和指挥的问题112020广东翠园中学检测白居易在郑覃可给事中制中云:“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率是而行,号为称职。固不专于掌侍奉、赞诏令而已。”其论述的部门是()A中书省 B门下省C尚书省 D六部1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6、”,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132020广东深圳检测“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直接原因是明代()A废宰相权分六部 B官员晋升相对容易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42020山西太原五中检测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中

7、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152019全国卷“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 B禅让制C郡县制 D察举制162020河南信阳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

8、,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材料一,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史实不充分的酌情扣分)专题小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D2C根据材料“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战”、“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和所学知识可知符合王位世袭制

9、的特点,C项正确;禅让制注重继承人的品德和能力,与材料不符,排除A;分封制是指保证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将亲族、功臣、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强调才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3D由“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可以看出商朝时期商王处理事物要去占卜,说明神权和王权是紧密结合的,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题干看不出神权高于王权;B项与题干材料无关,不选;C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出宗法制。4C据材料中“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可知其封建势力指的

10、是分封制的崩溃,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故A项排除;刺史制是监察制度,与题意无关,故B项排除;“封建势力崩溃”即是分封制崩溃,贵族政治走向崩溃,“平民政权创立”指的是官吏由皇帝任免,即官僚政治,“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即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而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科举制是选官制度的改革,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5A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官吏处理政务注重书面形式,文案表达代替了原来的口头请示,这说明政府的权力运作越来越理性化,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官吏处理政务形式的变化,不是强调皇帝专制独裁,也不是三公九卿之间既配合又制约的关系,故B、D项错误。6D

11、从“无礼义,则上下乱”来看,孟子认为如果没有“礼义”,社会就会混乱;从“义者,君臣上下之事”来看,韩非子认为“义”是保障君臣有序的工具。从两人的论述可以看出,“义”的实质是维护社会安定、君臣等级秩序的工具。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信息“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所说的“义”属于国家统治层面的问题,不属于道德修养层面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的“上下”指的是整个社会,不单指统治阶层,故C项错误。7D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创制的中

12、央集权制度各部门互相配合,彼此牵制,皇帝大权独揽,D正确,B错误;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放弃了贵族政治,故A错误;西汉初年沿袭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C错误。8C9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官员,由材料“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史听诉,所察过诏条”可知丞相司直弹劾刺史,说明汉武帝在监察上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故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汉武帝在监察上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而不是强化中央集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而是强调汉武帝在监察上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排除B;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汉武帝在监察上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

13、而不是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排除C。10B根据“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雍正帝时扩展到1 200余人”可知,这一变化利于皇帝有效监管中央和地方官员,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长期是家天下的专制社会,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这一变化并不能解决皇帝决策和指挥的问题,排除D项。11B材料“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反映了这个部门具有封驳审议的职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门下省具有封驳审议的职责。所以答案选B。12A13A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

14、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的中央机构设置的调整使得明代六部最高长官的品级提升,故A项正确;官员晋升难易程度与品级调整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科举制选拔的严格程度与品级调整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总体趋势,不能反映明朝调整官吏级别的特殊性,故D项错误。14C由材料可知,军机处起草的诏旨不经内阁、部院直接发往中央各部和地方,地方密旨奏事也不经过其他部门直接到达军机处再直达皇帝,这一过程说明了清朝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C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A错误;内阁依然存在,没有被军机处取代,B错误;材料中指出的是皇帝诏令直接到达地方,说明中央控制地

15、方,未体现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D错误。15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符合题意;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排除;郡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系,C排除;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排除。16答案:示例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

16、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示例2:观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内外朝制度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刺史制度的实施则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科举制度则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豪门士

17、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进一步分化相权,加强皇权。派文官担任地方最高长官,把地方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适应了对辽阔疆域管辖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明朝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中央集权发展达到顶峰。示例3:观点: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论述: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如秦末暴政,隋末暴政。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权力者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且极力扩充势力范围,成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如历史上的党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思想上,中央集权强调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思想,压抑了人们创造力,如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创新乏力。经济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导致地方主动性的丧失,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方的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论述应从不同的方面,如政治上、思想上等,说明权力过分集中导致的危害。史论结合,应从不同的方面举出历史上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