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378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3页
2013年苏教版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4 专题优化总结.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优化总结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知 识 体 系 构 建 一、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二、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专 题 归 纳 整 合 常见漂白剂的比较1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按其漂白原理可分为三类:(1)氧化型:即漂白剂本身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将有机色质内部的“生色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破坏掉而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这种漂白是彻底的、不可逆的.此类物质有HClO、Ca(ClO)2、Na2O2、HNO3、H2O2、O3等强氧化性物质。(2)加合型:即漂白剂与有机色质内部的“生色团”发生加成反应,使有机色质失去原有的颜色,但是如果加热或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漂白剂从有机色质中

2、脱离,使之又恢复原有的颜色,这种漂白是可逆的、不彻底的,如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原有的颜色(SO2不漂白酸碱指示剂)。(3)吸附型:某些固体物质本身没有氧化性,也不能和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这些物质的固体疏松、多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某些其他有色物质,这种漂白称为吸附性漂白,实质发生了物理变化,如活性炭等。2HClO和SO2的漂白原理、现象及漂白效果的比较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此时无色物质不能恢复成原来的颜色。SO2的漂白是SO2先跟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又跟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光照等)又能恢复成原来

3、的颜色。HClO能漂白的物质种数多,SO2能漂白的物质种数较少,SO2能漂白的常见物质有品红、纸浆、毛、丝、草帽等。Cl2和SO2通入品红溶液和石蕊试液的现象对比如下:将Cl2和SO2混合后,混合物的水溶液漂白能力将减弱,甚至可能完全丧失,因为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当n(Cl2)n(SO2)11时,混合物没有漂白性,只有酸性。特别提醒漂白是指使有机色质褪色,漂白剂不一定能使无机色质(如KMnO4、CuSO45H2O等)褪色,即使能使无机色质褪色,也不称漂白作用(如SO2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例1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

4、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深至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的原因是_。【解析】注入的溶液是无色的,当加热时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深至红色,说明加入的溶液为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当加热时,不稳定的无色加合物分解放出SO2气体,溶液变为红色;冷却时SO2又溶解于品红溶液中使其褪色。【答案】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 不稳定的加合物受热分解放出SO2气体 巩固练习1已知: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既可以升高为6价,又可以降低为0价,因此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SO2能与氯水、溴水、碘水等发生如下类型的反应:SO2X22H2O=2HXH2SO4(其中X2表

5、示Cl2、Br2、I2)。SO2具有漂白性:SO2能与某些有机色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该无色物质在受热条件下又会变为原来的有色物质,但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硫能使浸过溴水的滤纸褪色,这说明了()ASO2的漂白性 B溴的挥发性CSO2的氧化性D溴的氧化性(2)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可以看到_,这体现了二氧化硫的_性;将氯气通入另一份品红溶液,可以看到_,这是因为_。(3)若在相同状况下,将1体积SO2和1体积Cl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可观察到品红溶液()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4)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解

6、析:题中信息告诉我们,二氧化硫漂白的对象首先是有机物,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不能说明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只能说明二氧化硫有还原性,溴有氧化性。等物质的量的SO2与Cl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可观察到颜色不会褪去,答案:(1)D(2)品 红 褪 色 漂 白 品 红 褪 色 Cl2 H2OHClHClO(或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品红溶液(3)D(4)SO2Cl22H2O=4H2ClSO24而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该反应快、彻底,而生成的H2SO4和HCl无漂白性。硫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考试的重点有氧气、臭氧和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硫及其化合

7、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对于硫化氢、二氧化硫主要考查其还原性,如硫化氢与氧气反应前后的体积变化、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的有关图像分析等,同时还会涉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以及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硫酸工业与环境保护等也是常考点。2硫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邻位转化规律就近找化合价硫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0、4、6,当硫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硫元素的化合价一般向着它邻近的价态变化。S2是硫元素的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当遇到弱氧化剂或不足量强氧化剂时,被氧化为相邻的较高价态,即 S2被氧化为 0 价 S。S0或 S4元素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

8、还原性,遇到比其强的氧化剂就被氧化成相邻的高价态,即S0被氧化成 S4,S4被氧化为S6;遇到比其强的还原剂就被还原成相邻的低价态,即S0被还原为S2,则S4被还原为S0。S6是硫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态,只有氧化性,遇到还原剂时就被还原为相邻的较低价态,即S6被还原为S4。例如:C2H2S6O4(浓)=CO22S4O22H2O(2)归中转化规律硫元素的不同价态微粒之间相互反应时,化合价都向中间价态靠拢,不可能跳过中间价态而互换位置。(3)歧化反应规律如S0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硫元素化合价一部分升高,被氧化为S4,而另一部分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S2。3S06NaOH=2Na2S2Na2S4O33H

9、2O例2下列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Na2SO3Na2SO4BH2SO4SO2CSNa2S DSO23 SO2【解析】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反应应为氧化剂发生的还原反应,根据“还原剂升失被氧化,氧化剂降得被还原”推得答案,同时注意硫单质的歧化反应,即从SNa2S 不一定需要加入还原剂,此变化也可实现。【答案】B 巩固练习2某研究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_。(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

10、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 Cl、OH和 SO24。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 CO2的影响)。提出合理假设。假设 1:只存在 SO23;假设 2:既不存在 SO23,也不存在 ClO;假设 3:_。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1 H2SO4、1 molL1 NaOH、0.01molL1 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步骤2:步骤3:解析:本

11、题主要是对实验方案设计的考查。(2)由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 Na2SO3是还原剂。(3)由(2)小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当 Cl2少量时,溶液中还可能有 SO23;当 Cl2 与Na2SO3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既无 SO23 也无 ClO;当 Cl2过量时,溶液中可能有 ClO;故假设 3 是只存在 ClO。探究 SO23、ClO是否存在时,可利用 SO2的还原性及 HClO 的氧化性进行检验。答案:(1)Na2SO3H2O(2)Na2SO3(3)只存在 ClO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12滴0.01 molL1KMnO4溶液。(1)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2)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或3成

12、立。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12滴淀粉KI溶液。(1)若溶液变蓝色,则假设3成立;(2)若溶液不变蓝色,结合步骤2中的(2),则假设2成立。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1涉及含氮化合物的题目在高考中出现率极高,尤其是NOx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NH3、铵盐、硝酸的性质几乎年年出现。上述内容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框图题等形式进行考查。2.学习氮的化合物中存在的误区在学习氮的化合物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而忽略了其中的特殊性,从而导致思维认识误区。误区一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氮元素是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辨析: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13、强弱等方面进行。常温下氨很稳定,不易分解(或者硝酸是强酸),故氮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误区二 氨水中含量最多的粒子是NH3分子;氨水中溶质的浓度越大,则溶液的密度也越大。辨析:NH3 溶于水后存在下列可逆反应 NH3H2ONH3H2ONH4 OH,且溶于 水 的 NH3 绝 大 多 数 与 H2O 反 应 生 成NH3H2O,而 NH3H2O 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发生电离,所以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粒子除 H2O分子外就是 NH3H2O 分子;通常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溶液的密度成正比,但是像氨水、酒精等密度小于水的溶液,随着溶液中溶质浓度的增大,其密度却在减小。误区三 实验室中制取氨气的离子方

14、程式是NH4 OH=NH3H2O;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时一定有氨气逸出;铵盐受热分解时都有氨气产生。辨析:实验室中制取氨气时,常采用铵盐和碱石 灰 共 热 的 方 法,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2NH4Cl Ca(OH)2=CaCl2 2NH3 2H2O,所用试剂均为固体,故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溶于水的 NH3 主要以NH3H2O 的形式存在,如果溶液中的 NH3 达不到一定浓度就不会从溶液中逸出,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或浓溶液中才有 NH3 从溶液中逸出,所以铵盐溶液与碱溶液都是稀溶液且反应不加热时,则不会有 NH3 逸出,此时的反应可表示为 NH4 OH=NH3H2O;铵盐不稳定,受热都

15、易分解:一般非氧化性酸形成的铵盐,如 NH4Cl、NH4HCO3等受热分解都产生 NH3;氧化性酸形成的铵盐受热分解时,发生的是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不产生 NH3,如 NH4NO3的分解:5NH4NO3=4N22HNO3 9H2O 或 2NH4NO3=2N2O24H2O。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例3(2)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3)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实验

16、题。氨的催化氧化,首先要制备NH3和O2,可得出装置1的作用:制备NH3和O2。在装置2中NH3和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O和H2O。(2)利用装置3除去H2O与NH3,在装置4中NO被氧化为NO2。若取消装置3,在装置4中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NH3与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3)装置5是制备NH3和O2。【答案】(1)4NH35O2=催化剂4NO6H2O(2)浓 H2SO4 生成的 NO与 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 HNO3,NH3与 HNO3反应生成了 NH4NO3(3)1 NH4Cl 与 HCl 反应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均

17、可)巩固练习3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浓硝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微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Al(OH)3与浓硝酸反应表现了浓硝酸的酸性CFeO与浓硝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单质炭和浓硝酸加热,生成的气体为CO2和NO的混合物解析:选AB。浓硝酸的特性是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根据硝酸的通性和特性逐项分析进行判断。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表现在能使石蕊试液褪色,能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反应,能与还原性离子如Fe2等反应.硝酸的酸性表现在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A项表现了浓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B项是中和反应,只表现硝酸的酸性;C项应是氧化还原反应,FeO被氧化;

18、D项,生成的气体为CO2和NO2。4对实验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双选)()A实验: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实验: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实验: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血红色D实验: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解析:选CD。A项,CCl4的密度比水大,上层为水层,呈无色,下层为CCl4层,呈紫红色;B项,Al(OH)3不能溶于弱碱;C项,Fe3和SCN结合成Fe(SCN)3,而显血红色;D项,CaO不断吸收试管中的水蒸气,导致CuSO4从溶液中结晶,生成CuSO45H2O。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

19、学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如图甲所示,方案二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 HNO3受热分解及金属和浓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4HNO3(浓)=4NO2 O2 2H2O,Cu 4HNO3(浓)=Cu(NO3)22H2O2NO2。(1)方案一: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2)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方案二: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填

20、“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4)为了更直接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_。解析:(1)图甲是利用浓 HNO3 受热分解制NO2,浓 HNO3分解生成水,且浓 HNO3的浓度一般在 63%左右,加热会使水挥发,大量的水蒸气能降低木条表面的温度,从而使木条逐渐熄灭。(2)2Cu(NO3)2=2CuO4NO2O2(3)方案二的产物中存在O2,且NO2和O2的比例接近于空气中N2和O2的比例,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而在NO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可以复燃,说明起作用的是NO2。(4)可以收集一瓶纯净而干燥的NO2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看是否复燃。答案:(1)不正确 在加热 HNO3溶液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水蒸气,降低了木条表面的温度,使木条熄灭(2)2Cu(NO3)2=2CuO4NO2O2(3)正确 产物中 NO2和 O2的体积比为 41,与空气中 N2和 O2的体积比较近,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而在分解产物中能复燃,说明起主要作用的是 NO2(4)利用 Cu 和浓 HNO3 反应,收集一瓶 NO2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看是否复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