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高效测评卷: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29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高效测评卷: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高效测评卷: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高效测评卷: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高效测评卷: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高效测评卷: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高效测评卷: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基础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自由放任主义认为,社会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指()A市场的自我调节B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C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 D政府大量增发纸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自由放任主义强调要充分运用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对经济进行自我调节,反对国家干预经济。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A经

2、济危机的影响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解析:本题要特别注意时间:1931年,这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汤因比的话就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这种思想和担忧。答案:A3(2012沈阳模拟)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基于这种理念,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D整顿金融,恢复银

3、行信誉解析:材料反映罗斯福新政并不是单纯给予人民施舍,而是给人民增加工作机会。由此可以判断是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答案:C4“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解析:据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之间是相互制衡的关系,总统的法案需要得到国会的批准才能通过,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的法案违宪,因此题干中的

4、现象表现了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答案:C5.右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A固守自由放任B实行政府干预C走法西斯道路D发展混合经济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绅士的观点是靠稻草人渡过危机时期,也就是不作为,实际上就是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答案:A6(2012河南濮阳一模)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B工业

5、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高污染工业比重迅速降低,新兴环保经济的比重迅速提高,材料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答案:D7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为此,列宁主张()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退出“一战”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废除新经济政策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直

6、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政策,而当时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巨大的发展,所以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运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首先恢复国民经济,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答案:C81926年,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报告中说: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有进展。因此,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此番讲话意在()A继续执行列宁新经济政策B实现农业的机械化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说明苏联经济政策要转向重工业

7、。答案:C9有学者认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有三个特征,其中之一是“在所有制关系方面,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这决定了新经济政策被终结的历史命运”。该“学者”认为()A新经济政策不利于实现工业化而被斯大林废除B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存在是被斯大林废除的主要原因C斯大林一直反对新经济政策D单一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唯一特征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学者认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特征之一是“在所有制关系方面,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而新经济政策允许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并存,这与斯大林的主张相冲突。故该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必将被终结,正确答案为B。答案:B10一位苏联工人说过这样一句

8、话,“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这位工人的话本质上反映了()A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苏联工人在工作中偷懒D政府没有付给工人工资解析: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工人工资低,劳动积极性不高。因为是“苏联工人”,所以排除A,C是表象,D表述本身是错误的。答案:B11(2012巢湖模拟)苏联工程师在接到经斯大林审批后的早年莫斯科地铁修筑方案时,发现图纸上不仅有斯大林的签字,还多了一个圆形的茶杯印,于是莫斯科地铁就多了一条环形线。这则苏联笑话最能说明()A斯大林亲自过问民生问题B工程师没有主见C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苏联改善交通

9、解决城市拥堵问题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材料中体现了斯大林在苏联具有绝对的权威,这种现象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体现。A、B、D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答案:C12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掘墓人”说明其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守墓人”说明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

10、分,共40分)13(2012浙江衢州4月)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罗斯福清楚地

11、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6分)(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4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看出劳工的困难问题、工人罢工问题。后一问根据所学知识相对应地回答;第(2)问由材料二看出战争开设了工厂,并创造了就业机会。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由“私营企业个人利

12、润经济应当保留”看出新政的实质。答案:(1)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失业问题依旧严重,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解决措施: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0分)(2)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迅速发展。(6分)(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

13、系恶化了。 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的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全球通史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全球通史材料三1922年4月,包括苏俄和德国在内的国际经济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根据列宁的指示,苏俄代表团出席会议的基本任务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的基础

14、上,努力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常贸易和经济合作。会议期间,协约国拒绝了苏俄的建议,但苏德双方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并按最惠国待遇的原则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等。全球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4分)(3)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材料二、三中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的内外政策对苏俄(苏联)的重大意义。(6分)(4)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分)解析:本题以十月革命后到20年代苏俄社会主义建

15、设道路的探索为主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第(2)问要理解“后退”是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采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前进”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第(3)问要注意依据材料分内、外两方面来回答。第(4)问要围绕政策的制定与社会实际状况的关系来谈。答案:(1)形势: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封锁。原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6分)(2)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4分)(3)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和德国改善关系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政策,提高了苏俄的国际地位。(6分)(4)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国情和形势采取灵活的政策。(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