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小说阅读考点五 小说的标题与主题栏目导航123设题角度一设题角度二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探究题往往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或者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或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种题型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旨在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养考生的探索和思辨精神。常见的有标题类探究、主题类探究等。设题角度一 标题类探究1|相关知识|常见的标题类探究题有两种:一是理解标题意蕴型,二是分析标题作用型。无论哪一种,均需关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对于理
2、解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标题作用分析的五个角度角度作用与情节的关系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以组织全文;是否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与形象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与环境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气氛;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意与主题的关系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艺术效果看标题本身是否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等;看标题是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方法思路|1标题类探究题要注意区分类型(1)意蕴类解题思路与方法 意蕴是文学作品中渗透的理性内涵,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比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出某种人生的情义或者某种哲理。小说标题的意蕴与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联系紧密。探究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要紧扣文本,把握小说基本情节,认真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象征意义,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2)作用类解题思路与方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本的灵魂。由于地位突出,作者会反复斟酌,标题往往是“照亮前路的灯笼,引导航行的灯塔”,会起到摄人心魄的
4、作用。作用类标题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如下:首先,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如故乡是以地点为题,小说标题的作用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提供事件发生的范围,渲染环境氛围。其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项链药是以物件为题。再次,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是以形象特征为题。(3)更换类解题思路与方法 小说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或主旨的艺术提炼,对是否更换小说标题的探究,
5、不要求观点统一,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分析。2答案要点构成的方式首先明确观点与看法。然后抓住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标题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关系分析;或抓住小说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如标题的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判断。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分点作答。|解题示例|【例】(2016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战 争美迈尔尼 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我是格罗斯文诺 882
6、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哦,我想是。”我忙插嘴。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 20 多分钟。“你干嘛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
7、,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 8829 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 45 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8、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 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 36 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 18 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
9、。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 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 8829 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
10、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我放下了话筒。(沈东子译,有删改)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思维流程第一步:审题目(微指导)题干问用“战争”这样的大题目来写一个战争中的小故事是否合理,可见是对标题作用的探究,要注意结合标题与情节、人物、主题的关系分析。第二步:找角度合适不合适情节角度(微指导)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战争”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才是小说的主要内容理由 人物角度(微指导)“战争”
11、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我”因为“战争”背井离乡,孤身一人,才拿起电话,从而有了后面层层推进的故事;两人也因为“战争”而相识、相恋到最后永别“我”在伦敦的医院中,此处并没有战争;她在自己的家中,她也没有参加战争或任何战斗。“我”和她的相识只是一个错误的电话,“我”和她谈论的话题也不仅仅是战争理由 主题角度(勤动手)(勤动手)文章中看似没有正面描写“战争”,但其实处处在说“战争”。因此,以“战争”为题,既控诉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讴歌了人性的美好。这是一篇爱情小说,小说表现了小人物之间纯真的爱,表现了他们的坚强与不幸,以及人无法把控自己命运的悲剧。以“战争”为题,与故事情节不符。组织答案 答案(观点一
12、)合适。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观点二)不合适。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对点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手 铐乡长被抓走的那天,陈大明正在乡长办公室里向乡长汇报高岭乡旅游度假村的建设情况。陈大明清楚地记得,他刚刚汇报完第一件事,办公室的门就被撞开了,两个全副武装的公安走了进来,其中一个人手里举着一张逮捕令,走到乡长面
13、前高声说:“你被依法逮捕了!”另一个人就马上拿出一副锃亮的手铐,“咔嚓”一声铐住了乡长的双手,然后不由分说地把乡长带下楼,塞进了楼下的警车,警车就“呜呜呜”地开走了。乡长被抓走后,陈大明被县里任命为代理乡长,继续负责旅游度假村的建设。陈大明当上乡长后,眼前老是晃动着那副锃亮的手铐,虽然他与原乡长的贪污案并无牵连,但原乡长被抓的那一幕还是深深地刺激了他,他决心引以为戒。为防止自己意志不坚定,他还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到市场上买了一副仿真的手铐,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以警示自己。果然,自从他当上乡长后,前来拜访的人便络绎不绝,有送名烟名酒的,有直接送现金的,还有假借妻子的名义送金银首饰的,他都一一回绝
14、。其实他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妻子常年下岗在家,孩子今年又刚刚上大学,农村老家还有一个经常患病的母亲。事事都得花钱,可是他一个月的工资才一千多块,因此,他几乎月月都出现“财政赤字”。有一次,他感到自己实在顶不住了,很想赌一把,他已经把那个建筑商送来的一万元塞进了抽屉,但就在那一瞬间,他立刻想起了悬挂在床前的那副手铐,就赶紧又将钱退回去。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老同学到他家来玩,看到了那副手铐。那个老同学就问他:“你这是从哪买来的?”他直言不讳地告诉同学,是从一个地下的工艺品商店买来的。老同学就又将那副手铐把玩了很长时间,然后很认真地说:“没错,就是它,就是它!”陈大明一下子迷惑了,老同学就告诉他,其
15、实这副手铐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它曾是一位海外华侨的传家之宝;它也不是普通的钢铁制造的,而是用一种稀有金属制成的,至于那位华侨为什么要把手铐作为传家之宝,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副手铐值钱,最起码值五万元钱!陈大明对老同学的话将信将疑,就带着手铐到市里一家最有名的古玩店里做鉴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老同学的话是真的,这副手铐真的很值钱!陈大明兴奋不已,马上将手铐以四万八千元的高价卖给了古玩店。毕竟,他太需要钱了!有了这笔巨款,陈大明就可以从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他把老母亲从农村接到自己身边,还请了一个保姆;他抽出两万元给妻子开了一家油米店,还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他的生活压力
16、没有了,他感到无比的畅快,也体会到了有钱的幸福。他从内心里深深感谢那个同学。从那以后,老同学就成了他家的常客。老同学是个“能人”,陈大明对他是信得过的,很快就安排他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再后来,陈大明又发现了不少“能人”,一一让他们参与到旅游度假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旅游度假村很快建好了,开业的那一天,陈大明喝了很多很多酒。回家后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了那副手铐!第二天,他决定去把它赎回来,不论花多少钱!钱对他来说已不成问题了。他找到了那家古玩店,但古玩店的老板告诉他,那副手铐他是代人收购的,早就被一位客人以五万元的价格买走了。不过幸好老板记下了那位客人在市里的地址,陈大明决定按图索骥。陈大明
17、很快找到了那座豪宅,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把他领到一个池塘边,并告诉他,主人就在那边钓鱼。他匆匆地赶过去,发现他的同学正在笑吟吟地等着他。他一下子愣住了,但嘴里却问道:“我的手铐呢?”老同学恰好此时钓起了一条大鱼,他一边收线一边拍着钓竿说:“那东西有什么好?我早已将它改成了钓竿。看,这钓竿多结实,五万块呢!”陈大明一下子明白过来,恨不得马上离开这地方,但他分明听到了老同学在喊他:“别走啊,陈乡长,中午咱们喝鱼汤啊!”在此以后的好多天里,陈大明眼前总是没来由地晃动着一副锃亮的手铐。(选自微型小说家选刊,有删改)小说以“手铐”为题,很有创意,试结合小说内容从不同角度作出探究。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标题意蕴。
18、先要明确小说内容,再看标题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从结构上看,开头写乡长的手铐,结尾写陈大明眼前总是没来由晃动的手铐,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从情节上看,构成小说的线索,文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围绕“手铐”推动故事情节,展开来写。从主题上看,以“手铐”为题,使小说主题深刻,“手铐”具有警戒作用,人生路上处处有手铐。答案:从结构上看:小说以“手铐”开篇又以“手铐”结尾,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从情节上看:构成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买手铐、挂手铐、赏手铐、卖手铐、梦手铐、赎手铐等情节推动故事发展。从主题上看:以“手铐”为题,使小说主题深刻,“手铐”具有警戒作用,人生路上处处有手铐。官场上
19、遍布手铐,稍有不慎,便会戴在手上。从刻画人物形象上看:买来手铐,突出主人公想要警示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卖掉手铐,可见主人公不能抵挡金钱的诱惑。设题角度二 主旨类探究2|相关知识|这里说的主旨题,其范围要广一些,除了小说主题外,还包括小说的思想意蕴、情感意蕴和创作意图。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指小说的思想意义,侧重于小说的内容、主旨层面,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小说的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小说的创作意图直接指向小说的主旨和情感态度。|方法思路|1主旨类探究的五个抓手(
20、1)抓标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旨。(2)抓情节 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的具体体现,抓住矛盾冲突就可挖掘小说揭示的主旨。(3)抓背景介绍 思考文本产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隐含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社会历史意义,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4)抓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把握其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的历史,即可窥见作品的主题。如
21、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主题性人物,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5)抓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2答案要点构成的方式(1)表明观点。(2)结合文章内容,围绕观点分析文章主题。(3)基本格式: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了形象(人物形象),表达了(揭示了)|解题示例|【例】(2019 年江苏卷,原文表妹,见“分析人物形象”部分)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
22、,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思维流程第一步:审题目(微指导)此题设题角度细小,考查的是从主要人物形象的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仅此角度,可结合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人生价值分析。第二步:找角度(微指导)形象特点:“表妹”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她身上负载着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表妹”身上的“勤劳能干”“一心致富”表明作者对劳动者的赞扬,并高度肯定了新时代新农村这种“勤劳致富”的观念。(勤动手)主旨内涵:以“表妹”为题的深意还在于,表姐代表城市,表妹代表农村,表姐表示想来农村“享几年福”,更是表明了作者对新时代新农村不断进步、蕴含无限活力与生机的赞美,从而表达对正处于快速变革中的伟大时代的讴歌。组织答案 答
23、案 赞扬了劳动之美;肯定了勤劳致富的观念;赞美了农村所蕴含的勃勃生机;讴歌了正在变革中的伟大时代。|对点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云中村阿 来 阿巴一个人在山道上攀爬。两匹马走在前面,山风吹拂,马上鬃毛翻卷。弓着腰向上的阿巴跟在两匹马后面,他鼻梁高耸,宽大的鼻翼翕动,他闻到了牲口汗水腥膻的味道。阿巴已经有四年多没有闻到这令人安心的味道了。地震爆发前的几分钟,几秒钟,他就被这种味道包围着站在天空下,那是攀爬更高山道的时候。累了,他站在山道拐弯处休息。他用手叉住腰,望向深深的峡谷,望向峡谷底部的岷江,再抬头仰望上方的雪山。雪山上方停着又亮又白的云团。汗水淋漓的马也停下来,它们身上浓烈的
24、腥膻味聚拢过来,包围了他。后来,阿巴知道,地震爆发的时间是下午 2 点 28 分 04 秒。他熟悉的世界和生活就在那一瞬间彻底崩塌。灾后,他和云中村其他幸存的人去往政府安排灾民的另一个地方。离开大山,去往一个平原上的村庄。当云中村人落脚在另一个世界那个平原上的村庄,那些气味一天天消散,最后就永远消失无踪了。现在,离开四年多后,阿巴回来了。临行前,阿巴去了从云中村移民来的每一户人家。每一户人家都住着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房。他在每户人家坐一阵子,并不说话。每户人家都说,阿巴来了。他们打开炉灶,天然气火苗蓝幽幽的,呼呼作响。他说,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是的,每家每户都有在“那里”的人,
25、在那个毁弃的云中村,每家人都有人在“那里”。没有哪家人没有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气氛立即变得悲伤了。他们找出酒、糖果、上小学或幼儿园的孩子的一幅画、新生儿的一张照片。拿照片的两户人家原本是四户人家,是由四个破碎的家庭重新组建的两户人家。他们各生了一个儿子。孩子吃着捐助的奶粉长大,裹着捐助的尿不湿长大。他们说,娃娃不是生在云中村的,但还是云中村人,就拿照片回去吧,给他们的哥哥看看,给他们的姐姐看看。阿巴很惭愧,他不该又来揭开正在愈合的伤口,让这些伤口又流出血来,他说,对不起,我让大家伤心了。乡亲们流着泪,说,请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有乡亲用额头抵着阿巴的额头,乡亲的泪水流进了阿巴的嘴里,阿巴尝
26、到了盐的味道,悲伤的味道。他一户一户一家一家收集东西,装满了整整一个褡裢。阿巴在移民村的老板家具厂的李老板,得知阿巴要回云中村,就把他拉到村口饭馆喝了一顿酒。饭馆是三户移民合伙开的。以家乡的山货为招牌,野菜、蘑菇、牦牛肉、藏香猪肉。李老板把手一挥,说,今天不喝店里的青稞酒,喝五粮液。阿巴说,你一直对我们很好。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还把一沓钱塞在阿巴口袋里,一点心意,一点心意。阿巴把李老板塞给自己的钱掏出来,说,大家都难,我不能要你的钱。老子是汉族老大哥,你必须拿着!家具厂要死要活,也不在这点钱上,拿着!阿巴说,我岁数比你大,你怎么是老大哥?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
27、的是两个民族。阿巴离开那天,整个移民村都出动了。那天,阿巴表情严肃,气度威严。他脱下家具厂的蓝色工装,穿上了藏袍。哔叽呢的灰面料,闪闪发光的云龙纹的锦缎镶边,软皮靴子叽咕作响。有人要流泪,阿巴说,不许悲伤。有人想说惜别的话,阿巴说,不许舍不得。那我们用什么送阿巴回家?用歌唱,用祈祷,用祈祷歌唱,让道路笔直,让灵魂清静。于是,一村人都在汽车站唱起歌来。一村人聚在一起,他们的歌声在汽车站的屋顶下飘荡,他们在水泥站台上摇晃着身体,就像被风吹动的森林一样。歌唱像是森林在风中深沉的喧哗,岩石在听,苔藓在听,鸟停在树上,鹿站在山冈,灵魂在这一切之上,在歌声之上。地震发生在 5 月,救灾的解放军走了,知道解
28、放军要走,好多人都哭了。彭措家断了腿的孩子是两个战士背下山去的。孩子的父亲去替这两个战士补磨破了的鞋,去替所有的解放军补鞋,带着最结实的牛筋线,最柔软的小羊皮。琼吉家的人在废墟下埋得最深,解放军用三天时间才刨出来。他家的老奶奶看到解放军,就说菩萨,菩萨。老奶奶一见到解放军就拉着那些刨过泥的手,搬过石头的手,把发臭的尸体从废墟底下刨出来的手,一个劲儿亲吻。老奶奶在解放军官兵那里得到一个称号“吻手阿妈”。解放军不肯吃灾民的东西,不肯喝灾民的茶,老百姓只能吻他们的手。正陷于遐想的阿巴突然听到了鸟叫声,阿巴听出来是村前石碉上的红嘴鸦群在鸣叫。黄昏降临,以石碉为巢的红嘴鸦开始进行每天例行的归巢仪式,它们
29、绕着云中村,绕着石碉盘旋鸣叫。这群红嘴鸦还跟几年前一样,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不只是几年前,而是几十年来,这群红嘴鸦就是这样,永远在石碉上栖息,永远不多也不少。阿巴想,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节选自阿来云中记)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对人文精神的认识,谈谈理解。解析:从文中来看,全文围绕“阿巴回村”的故事来写,阿巴与村民接触过程中的对话,字里行间流露出阿巴及移民村的人们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家具厂的李老板为阿巴送行,并送他一笔钱的过程,展现了汉藏同胞一家亲的人文精神。阿巴回村路上面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从侧面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答案:阿巴要回曾经的村子,村民们托其带去礼物,表达了村民们对地震中逝去的亲人及故乡的思念之情。李老板以汉族老大哥的身份给阿巴送钱,抗震救灾中汉藏军民互相关照,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汉藏同胞一家亲的民族情谊。作者借阿巴回村路上的感悟及村民对已逝亲人的思念,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及对人生的思考。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3谢 谢 观 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