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种类的比较类别 含义 传递形式 实例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湿度、磁力等,通过过程传递的信息 过程 萤火虫的、植物五颜六色的花、孔雀 温度物理物理闪光的羽毛 鲜艳 类别 含义 传递形式 实例 化学信息 生物产生的可以传递的化学物质 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其小便记路 行为信息 生物通过其特征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 植物或动物的异常 蜜蜂、孔雀开屏等行为 信息特殊行为信息素 表现及行为 舞蹈2作用(1)个体:,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关系,以维持。3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和对进行控
2、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种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害动物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保持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其基础是。2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 食物网 自我调节能力 越高 越 大 越低 越简单 复杂小 3类型:稳定性和稳定性;二者关系往往相反。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适度利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抵抗力恢复力干扰自我调节物质能量投入协调1近年来,我国西部大片的耕作区将退耕。若将大面积的退耕地封闭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变
3、化。下面列举的情况中除哪项外,均是未来生态变化的趋势()A营养级的数目增加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加C群落的结构复杂化D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解析:封闭起来的耕作区群落的结构会越来越复杂,营养级数目也会增加,生物多样性良性发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答案:B2.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相反关系.解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4、称为恢复力稳定性。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小,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大。答案:B3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集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群居动物通过
5、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声波属于物理信息。答案:C4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物多样性B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C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D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解析:被有机物污染的水体中,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会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缺氧,因此距离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少。答案:D5(2011三亚调研)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猫、狗等动物的生活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其中既有物理
6、信息,又有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下列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物代谢产生的生长素、抗生素B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舞蹈动作”“告诉”同伴 去采蜜C花朵鲜艳的色彩D松鼠数量的消长依从于云杉种子的丰歉情况解析: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答案:C6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10到30只。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只虎至少需要15到30平方公里活动空间。近代的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的要求。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
7、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1)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_不同。(2)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_信息。(3)如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能量摄入量。那么,B、D、E依次表示华南虎的_、_、_。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_。(4)如何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_;_。(5)如果陕西镇坪存在华南虎,对该区域内的华南
8、虎最好的保护方式是_。解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亚种间的差异在于种群基因库的不同。(2)尿液为化学信息。(3)B、D、E由图分析依次表示华南虎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生产者固定能量最少值应按20%传递效率来计算,虎也应以位于第三营养级来计算。(4)栖息地碎裂化意味着生存空间缩小,使华南虎难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岛屿化则意味着出现了地理隔离。(5)保护华南虎的最好方式是就地保护。答案:(1)基因库(2)化学(3)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25B(4)生存领地缩小,使华南虎难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9、造成地理隔离,阻碍了雌雄个体之间的交配(5)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命题解读 该考点是新课标新增加内容,在课标区高考中多有体现。2012年高考中通过结合生态系统的其他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以生态农业为背景考查信息传递的特点及类型判断、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进行命题。题型主要为选择题,也可能出现简答题的考查形式,在备考中值得注意。示例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
10、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并不都来自于无机环境.解析 延长短日照植物的光照时间以提高产量属于物理信息里面的光信息,而非行为信息;信息传递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利用黑光灯捕杀害虫,性引诱剂干涉雌雄虫交尾,都可以有效控制虫害;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答案 C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运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生物圈 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
11、向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1狼依据兔留下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个事实说明()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解析: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猎捕,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追猎。由此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项符合题意,而其他选项所述依据题干事实无法得出。答案:B 2(2011淄博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B生态
12、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也有利,这样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D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判断及应用 命题解读 生态系统两种稳定性的理解及其区别是一个难点,负反馈调节是新课标教材的一个亮点,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已有体现,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预计2012年高考还会以
13、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示例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反相关,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则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然。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相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而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则需对该
14、草地进行除虫、除草等,使该草地的成分变得单纯,故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 B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机制:包括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作用和完善的营养结构。(1)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的分解三个方面,是河流生态系统抵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2)完善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有反馈调节机制,进而抵抗外界干扰,维持自身稳定。2反馈调节(1)含义: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2)反馈调节的方式: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两者关系如下:比较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作用 能
15、使最初发生的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维持相对稳定;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比较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实例 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3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常常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联系起来考虑,因此,把握食物链,尤其是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的变化关系尤为重要,其特点如下:食物链越短,营养结构越稳定;生产者越多,营养结构越稳定;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稳定;生物关系越复杂,营养结构越稳定。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16、由于食物关系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解析:B项生产者种类多,构成的营养结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抵抗力稳定性也最强。答案:B4.(2009福建高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则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答案:D示例(2011菏泽检测)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某生物兴趣小
17、组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甲 乙 丙 丁 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原因_。(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原因是_。(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_;_。解析 密闭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为消费者浮游动物和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泥沙
18、中含有微生物分解者,可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瓶内物质循环。乙瓶缺光,丙瓶缺分解者,两者都不能长久地维持稳定,甲瓶无小鱼较丁瓶有小鱼而稳定的原因可能是生态瓶较小,小鱼的存在和长大会引起生物间的竞争加剧,打破原有的平衡。答案(1)下降 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3)减少 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4)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1制作生态缸的目的: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需要的条件。2小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目的分析(1)生态缸是封
19、闭的,目的是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2)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目的是使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3)生态缸的材料须透明,目的是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4)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需注入适量的河水或池塘水,使缸内有陆上与水下之分。(5)为了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6)为了减少对O2消耗,防止O2消耗量大于O2生产量,选择的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3观察与分析(1)观察稳定性,可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
20、系统的稳定性。(2)由于生态缸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抵抗力稳定性极低,其稳定性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3)若生态缸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则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在没有巨大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会长期保持相对稳定。1(2009广东高考)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答案:A2(2009天津高考)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
21、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D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及数量几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3(2008海南高考)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溞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溞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溞死亡,加重
22、了污染,导致更多水溞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解析:水溞以藻类为食,早期藻类大量增多,水溞增多。因水溞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而后期因污染导致水溞死亡,水溞的死亡又加重了污染,属于正反馈。答案:B4(2009海南高考)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23、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 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解析:(1)X由植物释放,可吸引甲昆虫天敌,也可驱赶乙昆虫,故信息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2)光信息影响两种昆虫的活动时间,甲昆虫的活动还受到其天敌的影响,故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两大来源是无机环境和生物。影响乙昆虫的信息有光照和X物质,分别为物理和化学信息。蜘蛛捕食时感受的是蛛网的震动,为物理信息。(3)物质X可吸引甲的天敌,驱赶乙昆虫,故施用物质X后,甲昆虫天敌增加,因乙昆虫减少,其天敌也随之减少。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