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三)群落的结构(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群落的物种组成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通常占有绝对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不会改变的D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C群落的物种组成即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自然资源如光能的利用能力,B正确;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会发生改变,C错误;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D正确。2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
2、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D宜选用50 m50 m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C在一定范围内,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超过一定样方面积后,丰富度不再增加,A错误;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C正确;宜选用20 m20 m群落
3、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D错误。题组二群落的种间关系3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能正确说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C麝牛是狼捕食的对象,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A、B两项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麝牛群数量的增加,狼捕获麝牛的成功率会降低,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C项正确。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强,D项错误。4科学家在一池塘内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据此分析,下
4、列叙述不正确的是()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鱼种1单养0.420.120.010.45混养0.050.350.050.55鱼种2单养0.430.230.010.33混养0.400.120.040.44A.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B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C两种鱼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D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某食物在胃中所占比例越高,说明该鱼种对该食物的摄入量越多,反映其生活与栖息的场所,故鱼种1、鱼种2单养时均多出没在植丛中。栖息与活动场所的相似,意味着两鱼种之间可能为竞争关系。由混养数据可知,鱼种1与鱼种2食物比值的最高值分开,说明混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5如
5、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稻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中A、B、C曲线所示。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关系。(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的数量变化情况。(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解析: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不同的两种生物,它们都以枯草杆菌为食,因此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竞争关系,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是捕食关系。根据题意可知曲线A为枯草杆菌在浸出液中的增减情况,
6、曲线B为双小核草履虫在浸出液中的增减情况,曲线C为大草履虫在浸出液中的增减情况。从曲线B和曲线C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在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致枯草杆菌减少。答案:(1)捕食 竞争 (2)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4)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致枯草杆菌减少题组三群落的空间结构6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弃耕农田演替到森林阶段后,其群落结构不再发生变化B湖泊沿岸、
7、近岸区和湖心分布着不同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结构的存在利于减少生物间生存斗争,优化利用环境资源D森林中生物群落有垂直结构,而玉米田生物群落无垂直结构C弃耕农田演替到森林阶段后,其群落结构也会受环境因素等影响发生变化,A错误;湖泊沿岸、近岸区和湖心分布着不同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群落结构的存在利于减少生物间生存斗争,优化利用环境资源,C正确;森林中生物群落有垂直结构,玉米田中生物群落也有垂直结构,D错误。7下表为物种、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分布最广的物种是_;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的是_。(2)若为林木群落,该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具
8、有_的特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现象,其意义在于_。(3)若B3为某种鸟的种群,科学家对B3进行密度调查时,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记录其鸣唱,并对个体的鸣唱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得了若干信息。与传统的标志重捕法相比,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解析:(1)物种A在群落、均有分布,而B物种在、分布,C物种在、分布,D物种在、分布,由此可知分布最广的物种是A。群落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析表可知,中3个物种,中2个物种,中4个物种,中2个物种,中2个物种,则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2)林木群落在水平结构上具有镶嵌的特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这种分层与林木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有关,即提高了群落
9、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3)传统的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对被调查的动物进行抓捕且进行标记,有时标记物过于醒目,易被天敌捕食等,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对调查鸟群可能有损伤等,而用专业的数字录音机则可避免上述弊端等。答案:(1)A(2)镶嵌(或镶嵌分布)分层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3)无损伤、低干扰(答案合理即可)题组四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8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时,正确的操作是()A可用样方法调查鼠妇的种群密度B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以忽略不计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冷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设计统计表,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D鼠妇为土壤中
10、小动物,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也要统计在内,B错误;依据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取热光源进行对其收集,C错误。9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理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理由是_。(3)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解析
11、:(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生物,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为竞争关系;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为捕食关系。答案:(1)较强微小(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争捕食10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形成的林冠层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生物群落中,林窗下与林下枯落物层及不同深度土壤中小动物的情况,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
12、丰富度常用样方法B光照仅影响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小动物种类数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据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中小动物种群密度不同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光照不仅影响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还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据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中小动物种类数不同,无法得知种群密度,D错误。11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被农药污染的废水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影响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类群数(类)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3656657501 9832 490(
13、1)许多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能力_,而且身体_,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通常采用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距离污染源_,农药污染物的浓度_,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越多。结论:_。(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区域号区域植株数荚果数/株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1208.36.02406.85.93603.96.24802.75.951002.16.0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平均每株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
14、的原因:_。通过分析表中数据,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_。解析:(1)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取样器进行取样,然后再统计并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2)观察表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小,对动物生存的影响也逐渐减弱。(3)大豆所能利用的资源一定,种群数量越多,平均每株可利用的资源就越少。分析表中信息还可以发现,随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每株所结的荚果减少或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基本没有影响。答案:(1)较强 微小 取样器 (2)越远 越低 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3)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
15、占有的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少,所结荚果就少 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基本没有影响(或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每株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误认为M、N之间的竞争原因仅为食物的种类和数量12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M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越小,M与N竞争越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C仅从食物关系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越多,适应能力越强,B错误;d越小,说明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越多,M与N竞争会越激烈,C正确;M、N两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受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会呈现“J”型增长,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