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鹊 桥 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其词清丽和婉,深有情致,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代表作有满庭芳踏莎行八六子等。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此词写于湘南郴州,时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的七夕。绍圣初,秦观被贬监处州酒税,削秩,又远徙郴州,长沙是其必经之路。当时秦观还要往南走,他与长沙歌女不得不洒泪而别。到了郴州以后,秦观日夜思念他的恋人,但相聚又谈何容易,只好作此词寄托思念之情。词一
2、开始即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那些正飞驰于长空的闪亮的星星仿佛正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银汉迢迢暗度”,以“迢迢”二字极力形容银河的辽阔,“暗度”二字既点出“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写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此句写牛郎、织女相距之远、相见之难。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便抵得上人间卿卿我我、千遍万遍的缠缠绵绵。“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
3、缠绵。可相会的时间又是那么短促,这佳期竟然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刚刚相见怎么又到了分离的时刻。“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别离,那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词写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写主人公互赠誓言,充分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歌咏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理解性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描绘了七夕时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直接点题,一方面暗喻织女编织云锦的精巧,另一方面给我们营造了人间正是乞巧节的特定意境。
4、(2)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3)秦观在鹊桥仙一词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两句是“_,_”。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只有词牌名,而没有题目。从内容审视,词篇不仅歌颂了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还歌颂了喜鹊“成人之美”的奉献与忠诚。其实,“鹊桥仙”的词牌名也正由此而来。B.一、二两句,分别从两个侧面烘托出了织女与牛郎两个人物:“纤云弄巧”明写纤细的云彩变幻出许多美丽的花样,暗写织女的心灵与手巧;“飞星传恨”则形象地刻画出牛郎赴
5、会时的急切神态与心情。C.“金风玉露”运用了借代手法,明确地告诉人们七夕的季节特征:秋,在五行中属金,因而多说“金秋”;露珠也多出现在秋季,“玉露”即借指初秋。D.词末二句,蕴含着双重意思,将全词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既可把它们看成牛郎织女的相互安慰,又可看成词人的良好祝愿。这就赋予了词句极强的生命力,使其脍炙人口,至今流传。答案:C解析:C项,用借代手法,是为了产生含蓄和意味隽永的效果,“明确地”错误。3.请说明这首词中用到了什么典故,并分析词人用此典故的用意。参考答案:运用了牛郎织女的典故,与固求朝夕相伴的世俗小儿女情态形成对比,凸显了牛郎织女之间因真诚相爱而能经得起长久分离的时间考验的可贵。4.分析这首词运用的修辞手法。参考答案:(1)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2)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3)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