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基础(1)基本方式反射在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出神经和五个部分。作用:完成活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1两者比较 方式 项目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由、和构成的突触 传导形式(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借助来实现 传导方向 传导 传递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局部电流双向单向神经递质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
2、位(1)静息电位:电荷分布为,产生原因主要是外流造成的。(2)动作电位:电荷分布为,产生原因主要是内流造成的。外正内负K外负内正Na3突触信息传递(1)传递过程:兴奋传导突触小体 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内,只能由释放,作用于。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的中枢。下丘脑: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调节机体的低级中枢。平衡体
3、温调节呼吸运动(2)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的关系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2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功能: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及控制机体的活动外,还有、学习、和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调控调控反射语言记忆思维1.(2010海南高考)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解析:当图中的部位被刺激后,兴奋先传导至左侧的电极处,该处的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而另一侧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所
4、以电位计会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过后左侧电极的膜电位恢复成外正内负,所以电位计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之后兴奋会传导至右侧的电极处,右侧电极的膜电位会变成外负内正,而左侧的电位仍是外正内负,所以电位计会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过后,右侧电极的膜电位又恢复成外正内负,所以电位计又会恢复至原来的位置。答案:D2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而反射则是在反射弧完整的基础上,受到有效的外界刺激后完成的神经调节过程。答案:B3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中内容物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解析:a中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是神经递质胞吐的过程,消耗能量。神经递质能够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具有专一性,能够与特定的神经递质结合。是突触小泡,里面含有神经递质,兴奋产生后兴奋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答案:B4(2011银川模拟)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不放药物时
6、,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解析:本题中A项为空白对照,B项是证明某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项是证明某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而C项不管b处是否放置药物,刺激c处都可观察到相同的现象。答案:C5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C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中无递质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解析:递质
7、存在于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说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中无递质的说法不对;兴奋在突触的传递中,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由于递质的种类不是一种,所以与之结合的受体也有多种,这些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答案:C6.图甲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乙的结构名称是_,结构的名称是_。(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
8、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4)如果在图乙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处发生的变化是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_的变化。解析:据图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D是突触,F是效应器,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答案:(1)突触 突触后膜(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 大脑皮层(3)内正外负(4)兴奋 膜电位考点一 兴奋的传递与传导过程 命题解读 作为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命题形式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有时与细胞膜的功能相联系进行考查,几乎每年都考,也是一个容易失分的知识点;以模式图为背景,渗透体液调节和免疫综合命制题目是2012年新课标试题命题的一种趋势。示例1(2011广州模拟)
9、如图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抑制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2)下列能正确表示刺激轴突1后,轴突3膜电位变化情况的是_。Aad BbcCcd Dda(3)图甲中有_个突触,所指结构名称是_。在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_(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4)图乙是轴突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轴突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_毫伏。与A情况比较,B种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_,导致_(离子进出膜的量)相对减少,使轴突3兴奋性降
10、低。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兴奋的传导。(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刺激轴突1后,轴突3膜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图中有2个突触,轴突2与轴突1间构成1个突触,轴突1与轴突3间构成1个突触。图中依次表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4)问的是差值,故为10毫伏,先刺激轴突2再刺激轴突1后,电位差值变小,可见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减少,Na内流量减少,轴突3兴奋性降低。答案(1)反射弧(2)D(3)2 突触小泡(4)10 减少 Na 内流量1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兴奋过程其实就是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兴奋
11、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2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拓展(1)兴奋在突触处传导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2)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类似于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与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和线粒体。(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某种药物阻止了这种结合,则兴奋的传递不能完成。(4)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要进行分解,如果不能分解,则会引起突触后膜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3反射过程兴奋传导方向的判断(1)兴奋在突触的传导方向是单一的,即由突触前膜传向
12、突触后膜;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2)反射弧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有神经节的属于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与脊髓后角相连,传出神经与脊髓前角相连。(3)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中是双向传导的,在不同神经元间是单向传导的。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神经细胞膜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电位表现内负外正;受到
13、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C 2某种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A突触前膜 B细胞体C突触间隙D树突解析:根据题干“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则止痛药只能作用于突触间隙,因为突触前膜、细胞体、树突都是组成神经元的结构成分。答案:C考点二 反射弧各部分作用及异常分析 命题解读 该考点一直是高考选择题命题的落脚点,一般通过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反射弧模式图命制选择题考查对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功能特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012
14、年高考很可能延续这种命题角度和方式。示例2(2010全国卷)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中,神经中枢位于_中。(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所决定的。(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 B端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
15、与探究能力。(1)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黏膜中,神经中枢主要是脑和脊髓。(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的结构所决定的。(3)刺激A端,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但是该活动的进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答案(1)皮肤 脊髓(2)突触的结构(3)能 不能 不能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合理即可)符合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生物体对内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称为反射),且不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不能称为反射;刺激B端,兴奋无法传到效应器,不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神经活动,损伤不同的结构造成的现象如
16、下表:组成结构 及途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至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组成结构 及途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 有感觉 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应的活动 有感觉 无效应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3如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
17、图,其中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可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结构。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如果用a刺激神经,神经细胞的膜内产生的电位变化为_;c处电位计的变化情况为_。(2)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c处电位计的变化情况为_,原因为_。(3)实验一段时间后,a处给一刺激,c处有偏转现象,但是骨骼肌没有反应,如何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损伤部位呢?请你写出实验方案。解析:(1)静息时存在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兴奋时则变成了外负内正。(2)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
18、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3)如果是骨骼肌受损,则直接刺激骨骼肌不会收缩,如部位d受损,则用a刺激神经,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可测到电位,但传不到骨骼肌。答案:(1)由负变为正 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2)不发生偏转 在突触中,兴奋只能单方向传导(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并且只能由后膜感受到相关信息。)(3)在b处刺激一下骨骼肌,若收缩,说明骨骼肌是正常的,损伤的是d处的突触,若不收缩,说明损伤的是骨骼肌。考点三 人脑的高级功能 命题解读 该考点似乎是新课标试题的专利,在高考中屡次出
19、现,命题形式多为选择题。预计2012年高考在单科卷中出现可能性较大。示例3(2011韶关模拟)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人脑特有语言功能;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人的排便排尿中枢在脊髓,但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调控;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B言语区损伤导致某些言语功能障碍总结中枢名称 别名 受损后的病症 症状特点 书写性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 病人可听懂
20、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运动性语言中枢 说话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 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中枢名称 别名 受损后的病症 症状特点 听觉性语言中枢 听话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 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听到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 视觉性语言中枢 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即不能阅读 4下列生理活动中,与大脑皮层直接有关的是()A生物节律的控制B血糖的调节C语言、学习和记忆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解析: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生物节律的控制中枢在下丘脑。答案:
21、C5(2009海南高考)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呼吸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B示例 下图为支配青蛙后肢活动的反射弧模式图,假设图中各结构都有生理活性。现提供电刺激设备和电位计(电位测量仪),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及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并阐述预期结果,作出结论。(1)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方法步骤:_。预期结果:_。实验结论:_。(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方法步骤:_。预期结
22、果:_。实验结论:_。解析 本题为验证性实验,所以预期结果和结论要求与验证的内容相符合,即本题隐含条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充分利用材料和器具对实验步骤的提示作用,在应用器具的过程中自然就引出了下一步实验操作,例如:根据提供的电位测量仪,推测设计步骤中应该有电位测量。在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实验中,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刺激点,可以通过排除法排除a、c两点,选择b点。答案(1)电刺激b处,观察肌肉的反应,同时用电位计测量c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肌肉发生收缩反应,c处电位发生变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2)先刺激a处,测量c(b)处的电位
23、有无变化(或观察肌肉的反应);再刺激c(b)处,测量a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刺激a处,c(b)处的电位有变化(或观察肌肉有收缩反应);再刺激c(b)处,a处的电位无变化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1实验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电流计,不能用电流表。2实验测的是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与膜外侧正好相反。3刺激点的选择要合适,以保证刺激的有效性。4要注意设置对照,以保证结论的科学性。1(2010新课标全国卷)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
24、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的,如果减少溶液S中的Na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答案:D2(2010北京高考)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答案:C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起作用后就会被迅速分解,否则下一个神经元一直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对传来的刺激或兴奋无法
25、作出反应。3.(2010江苏高考)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解析:从图示可看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与伸肌相连,所以伸肌肌群中含有感受器和效应器。b为该反射弧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低级反射中枢来实现其控制功能。处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导到a处,a处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处施加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过程没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答案:D4(2009上海高考)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A环割后肢脚趾趾尖的皮肤B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C用0.5%HCl溶液刺激趾尖D剪去牛蛙的脑解析:脊髓是曲腿反射的中枢,不应该破坏。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