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为明学校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师姓名刘茂林学生年级高一课时1课时课程标准描述这是一篇叙事的文言文,要求学生读懂文意,并且能直译课文,掌握课文中的常见的实词,常用的虚词,学习古人爱国思想和情怀。考试大纲描述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材内容分析本文是叙事的文体,讲叙烛之武为了救郑国,冒着生命危险去见秦公,机智地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手段,说服了秦公,终于解除了危机。学习烛之武顾全大局的爱国情怀,学习文中体现出来的口才。学生分析学生是刚进校的高一学生,都是三百多分,一2和一5都是普通班,所以学生的
2、基础都不扎实,所以,一定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直译课文前3段。注意将单音词翻译成双音词。(如:朝、亡、厌、国、夕、危、师、及、辞、)2、技能目标:攻克难译的句子,思考烛之武的做法、思想、才能。(如难句:越国以鄙远、何厌之有、敢以烦执事、朝济而夕设版焉、又欲肆其西封、)3、情感目标:学习烛之武的爱国思想和情怀重点1、难句中的特殊句式。2、难句中的词类活用。3、古汉语中的单音词翻译。 难点 诵读法、小组合作法是本次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师复备导从口才说起 。 口才的作用,三寸之舌能救国。背景 PPT 5分钟思方法先默看,后对议、
3、组议 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课文。重点展示难句的理解与得分点(1、2、3段) (1)佚之狐为什么对烛之武劝退秦师这么有把握?(3) 烛之武在爱命前什么先“辞”后“受”?有什么作用?(4) 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的?(5)烛之武是口才艺术体现在哪几方面?我们能学吗? 10分钟 议针对以上问题面议,也可对议 5分钟展每个小组选代表上台展示自研成果,一个小组评议,用抽签的方式决定 10分钟 首先,每个组展示一个难句 评归纳、评议,老师采用 PPT 方式 5分钟。 检题目当场出,PPT 方式 5分钟教学反思知识链接1、春秋三传 (解说春秋): 左传公羊传谷粱传 2、史书体例: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
4、件,如史记。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补充材料:(1)、秦立晋君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 (2)、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3)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 合格 不合格 教研组长(签字):检 查 日 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