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950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综合测评(四)(第四、五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夏日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完成13题。1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A BC D2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

2、”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A土地退化 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3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B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C以粮食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1B2.C3.D第1题,A地为三江平原,对其范围内荒地、沼泽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土地应加以保护,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冷湿,当地面临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符合可持续发展。第2题,湿地被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沙化,沙尘暴增加,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骤减。第3题,盲目

3、扩大耕地面积,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都不符合东北地区实际。而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才是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近年来,黑龙江省正由“北大仓”向“北大商”发展。结合下图完成46题。4黑龙江省农业布局的特点是()A水稻集中分布在南部林区B北部地区小麦分布面积大C任意两种作物都有重叠分布D纬度越低,玉米分布越广5近年来,黑龙江省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加剧 B沙漠化日趋严重C气候恶化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6黑龙江省由“北大仓”向“北大商”发展,应该()A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加

4、大科技投入,生产特色农产品C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D加大劳动力投入,精耕细作4B5.A6.C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麦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水稻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不会集中分布在林区;小麦和水稻没有重叠分布;玉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并非纬度越低,玉米分布越广。第5题,黑龙江省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沙漠化现象较少,当地土壤肥力下降主要是耕作过程中不注重保护耕地,使水土流失加剧造成的。第6题,扩大耕地面积和加大劳动力投入并不利于黑龙江省农业的长远发展;黑龙江省的特色农业分布在局部地区,因此特色农业的生产不能在全省普及;要发展为“北大商”应着眼于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面

5、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读下图,完成78题。7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A澳门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8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A B C D7B8.D第7题,珠江三角洲尽管也靠近澳门,但是澳门的城市职能不符合“前店后厂”的要求。第8题,珠江三角洲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的是劳动力便宜的优势

6、。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成910题。9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10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A逆城市化现象 B工业化水平下降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9C10.A第9题,据图可知,M点以前城市集聚效应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M点以后,城市集聚效应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弱,故C项正确。第10题,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

7、应减弱,城市将出现分散现象,即出现逆城市化。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113题。11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短缺东部地区能源资源出口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A B C D12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降低能耗进口煤炭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A B C D13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8、11D12.D13.A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都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说明能源资源短缺;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说明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小。第12题,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都为节流措施。进口煤炭和开发新能源都为开源措施。第13题,针对东部地区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的状况,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既可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状况,又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既会加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又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

9、企业。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1416题。14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15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A普通服装制造 B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16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C工人工资 D市场14D15.A16.C第14题,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模式通过发单企业接单企业接单企业工厂、其他工厂实现了生产全过程,这一过程中,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减少;发单企业一般集中在发达国家,亚洲大

10、部分地区为发展中国家;接单企业一般在发展中国家;由图中信息可知,产品并非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生产,其他工厂也参与了生产制造。第15题,该企业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而制造环节利润较低,需要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因此该企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第16题,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价格,即工人的工资水平日益提高,跨国企业为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将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制造环节快速外迁,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二战后,中国台湾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以农产品出口为主;20世纪6070年代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为主;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台湾接受美国等国家的制造业

11、转移,大力发展制造业,与此同时向中国大陆投资并将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近年来中国台湾经济逐渐衰落,中国台湾制造业投资在中国大陆逐渐减少,而向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投资逐渐增多,但仍有超过50%的制造业在中国大陆投资。据此完成1718题。17美国制造业转移到台湾的主要影响是()A加剧台湾就业形势紧张 B改善美国生态环境C台湾放松环境管治要求 D降低美国产业竞争力1820世纪7080年代台湾企业到中国大陆主要投资的部门最可能是()A石油化工 B信息产业 C纺织工业 D精密仪器17B18.C第17题,美国制造业转移到台湾增加台湾的就业,缓解台湾就业形势,A错;制造业转移出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美国生态

12、环境,B对;不会改变台湾对环境管治要求,C错;制造业的转移有利于美国的产业升级,加强美国产业竞争力,D错。第18题,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大陆劳动力比较廉价,台湾企业到中国大陆主要投资的部门最可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选择C。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产业梯度1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下图为北京和河北部分工业的产业梯度优势比较图。读图,回答1920题。19图中最适合由北京迁移到河北的产业是()A医药制造业 B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C纺织业 D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

13、0不属于图中部分产业转出北京的原因是()A污染严重 B占地面积大 C劳动力成本低 D资源密集19C20.C第19题,由材料可知,产业梯度1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读图分析可知,北京纺织产业的梯度最低,因此纺织产业在北京不具备竞争优势,需转移或淘汰,河北纺织业的产业梯度较大,由此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因此最适合由北京迁移到河北的产业是纺织业。故答案选C项。第20题,读图可知,图中北京的产业梯度0.5的产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说明这些产业在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

14、,需转移或淘汰,属于可能转出去的产业,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产业污染严重、占地面积大、资源密集等特点,但不属于劳动力成本低的产业,故答案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2分)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西辽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示意图。(1)指出西辽河流域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2)推测西辽河流域农牧界线的空间变化特征。(3)简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海拔较高、水

15、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山麓及丘陵地区不宜发展种植业,但牧草生长良好,适合发展畜牧业;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灌溉条件较好,适合发展种植业;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养殖业。第(2)题,读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西辽河流域草地面积减小,耕地面积增大,原有畜牧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成为耕地,故农牧界线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第(3)题,西辽河流域出现较为严重的耕地侵占草地等现象,存在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现象,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不合理灌排,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答案(1)大兴安岭海拔较高的

16、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及丘陵地带发展畜牧业;灌溉条件较好的东部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流、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2)从东南向西北迁移。(3)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灌排,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目标。材料二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1)分析图示区域成为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优势区位条件。(2)近年来河南

17、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正在加速由“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转变,试述这种转变给该区域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为图中运城、晋城、长治等资源型城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解析第(1)题,分析区域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图中所示区域地处华北平原,地势起伏较为和缓,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利于农作物生长;区域内河流较多,农业灌溉水源较丰富。人口多,农业劳动力充足;耕地集中分布,便于使用农业机械,机械化水平高;区域内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机械设备和生产资料;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惠农政

18、策,采取了支持农业发展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使该区域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地区。第(2)题,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给城镇带来的影响主要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人口比重、用地规模、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分析。第(3)题,对资源型城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发挥资源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对优势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完善区域交通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品研发。答案(1)自然条件:平原面积广大,地势起伏相对和缓;(主要)地处温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充

19、足,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2)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3)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强化原有工业部门,加强对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资源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教育研发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2)简述企业把研发和总部留在北京的主要原因。(3)京津冀协同发展

20、要实现互利共赢,试说出京、冀两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分别“赢”在哪里。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相比较北京、天津地区具有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且资源丰富,地域广阔,产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等优势条件,利于承接和发展资源型产业。第(2)题,研发需要科技和高素质人才作支撑,总部需要通达的信息、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优良的社会协作条件等。第(3)题,河北承接来自北京的产业转移,获取先进的技术,加快本地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还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北京作为政治中心

21、,产业转出能够分散其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就业、住房、交通、环境等问题;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还能促进北京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答案(1)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重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距离近)。(答出其中四项即可)(2)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3)河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分散首都职能,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交通、就业等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22、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24(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西藏平均年水资源总量达4 39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倍,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省区。西藏的天然饮用水近年来风生水起,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藏第一瓶矿泉水在拉萨问世,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西藏已经逐渐形成了以拉萨、日喀则等地为主的矿泉水生产格局,矿泉水生产厂家已发展到几十家,并培育了“5100”“珠峰冰川”“圣地”“神水”“卓玛泉”等饮用水品牌。藏水北调属于“南水北调”的大西线工程,工程的调水量约400亿立方米,是中线工程调水量的4倍,采用明渠输水。下图为“藏水北调”线路示意图。(1

23、)分析西藏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的优势条件。(2)评价“藏水北调”的条件。(3)“藏水北调”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哪些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并联系影响工业的区位,从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市场、政策、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有利方面主要结合材料和图中信息,从调水量、移民安置等方面分析;不利方面则主要从地质、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注意设问中的限定词“地理环境”,可从气候、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分析。答案(1)西藏饮用水天然无污染、品质优良;西藏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省区;我国许多省份缺水,饮用水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产业规模初步形成;西藏交通条件改善等。(2)有利条件:调水量大;移民少,安置费少,节省成本;可以利用地势使水自流;工程沿线可进行水电梯级开发,经济效益明显等。不利条件:沿线经过高寒缺氧地区,给施工带来困难;沿线地区生态脆弱,工程建设易破坏生态环境;沿线地区有多年冻土分布,施工难度大等。(3)有利于改造西北地区的沙漠,减少沙尘暴的发生;使西北地区的气候变湿润;使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