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新情境激趣引航2015年8月,据环保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国各类陆域保护地面积已达到1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已提前完成了到2020年达到17%的目标;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植物已得到有效保护。但最新统计显示,全国90%左右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40%左右的重要湿地面临退化威胁,10.9%的高等植物和21.2%的脊椎动物受到威胁,部分珍稀濒危物种还未得到保护,遗传资源流失现象依然存在。2 新知识预习探究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3.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
2、要措施及其作用。新知预习一、什么是湿地1湿地的定义:(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2湿地的价值:湿地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3世界和中国湿地现状(1)世界湿地现状:全世界湿地面积约为260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域总面积的2%。世界上的湿地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由于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面积日益减少。世界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潘塔纳尔沼泽地也在不断退化。(2)中国湿地现状: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
3、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中国湿地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主要分布区是东北三江平原、青藏高原湿地。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自然原因:被来自湖泊和沼泽内外的沉积物所充满。2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入河泥沙量大增;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围湖、围海造田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水量减少。3中国湖泊减少的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三、保护湿地1目前存在的问题:填平湿地、建造楼宇,裁弯取直、铺砌水泥护坡,变天然河流为人工明渠等,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受损。2保护湿地的行动:加入湿地公约;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退化和
4、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问题探究1.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提示:围湖造田造成湖面缩小,湖泊削锋补枯的作用大为减弱,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加,同时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当地气候的变化。退耕还湖可以使以上问题得到解决。2湿地的减少是不可避免的吗?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湿地的减少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所以,人类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以减少对湿地的破坏,也就是说,人类活动既然能加速湿地的减少,同样也能采取措施,使湿地得到恢复,以阻止湿地的进一步减少。3 新课堂互动探究要点一 什么是湿地1湿地的概念(1)简明定义:通常把湿地视为生态交错带,是陆地
5、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这个定义虽然简明,但不全面。因为它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湖泊和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2)广义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2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而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3世界和中国湿地现状(1)世界湿地现状:全世界湿地面积约为5.14亿公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6%。世界上的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但由于不合理
6、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2)中国湿地现状、特点与分布: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3 848万公顷,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中国湿地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面积很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几条大河的源头,其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提醒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北大荒”在未开发前以沼泽湿地为主,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旱涝灾害增加,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加重
7、,珍稀动植物减少。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国家下令停止“北大荒”的开发,并对不宜耕种的土地退耕还湿地,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因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漫溢而成,它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湿地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示意图回答问题。(1)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北部的_平原,是_(珍禽)的重要栖息地。(2)简要分析该地形成湿地的自然条件。松嫩丹顶鹤地势低,水源充足;植被茂密,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3)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上的绿地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都十分重视
8、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主要作用。(4)火灾频发,湿地退化,鸟类迁移,使“鹤乡”齐齐哈尔市魅力大减。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质等。靠人工措施补充湿地水量;禁止大规模采伐芦苇;迁移湿地核心区人口,繁殖丹顶鹤。【解析】(1)读图可以发现,图中齐齐哈尔和大庆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城市,由此可推知该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上。(2)湿地成因要注意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去分析。(3)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对于作为水禽
9、主要栖息地的湿地的保护,应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跟踪练习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材料二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也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每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
10、值高达14 000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材料三 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是一个湿地资源大国。我国湿地总面积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7%,仅次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四位。但是近年来,由于盲目的农田开垦和城市开发等占用、破坏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有()青海湖 稻田 黄河 水库 海洋A BCD(2)目前,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原因有_。(3)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这说明湿地具有_的生态功能。C围
11、湖造田,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消除污染、净化水质【解析】本题是对湿地内容的综合考查。正确认识湿地的定义,我国不同湿地的不同利用状况、作用及应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材料一可得出第(1)题答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湿地破坏应先考虑其湿地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破坏的原因。第(3)题,只要了解湿地的作用,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要点二 日益减少的湿地、保护湿地1湿地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它们迟早会被来自湖泊内外的沉积物所充满,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
12、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环境污染,造成入流营养物增加,使湖泊、沿海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泊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乃至消失。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以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完全干涸。2中国湖泊急剧减少的原因(1)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使湖泊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减。(2)湖泊面积缩减,水量减少使湖水矿化度增加,水质变劣。3危害: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水文联系和生态联系。4湿地保护的措施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在国际上逐渐达成共识,1971年,苏联、加拿大等六国在伊朗拉姆萨签署湿地公约,旨在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
13、中国被列入亚洲湿地名录的湿地约2 300万公顷。特别提醒湿地的美称和作用美称作用资源的宝库生产出大量的鱼、虾、蟹、稻米、莲藕和菱角等农副产品生命的摇篮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天然空调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水库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地球之肾净化水中污染物质鸟类的乐园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洞庭湖水系变迁图材料二 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 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 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
14、,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4)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图示直接反映洞庭湖的面积缩小。可从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角度分析。(2)洞
15、庭湖面积缩小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泥沙淤积和人为原因围湖造田等方面分析。(3)洞庭湖的治理主要从其形成的人为原因分析,从河流上游地区的泥沙治理和当地围湖造田的治理等。(4)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答案】(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洪涝灾害严重。(2)自然原因:从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泥沙多于洞庭湖进入长江的泥沙,泥沙淤积严重。人为原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3)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以工代赈、移民建镇等。(4)属于亚热带季风气
16、候,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跟踪练习2(2015湖南长望浏宁四县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该湖流域河流众多、草场广布、雪山环抱、环境优美,然而,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牧业的过度发展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材料一 青海湖示意图及其2001至2009年4月与9月份水体面积变化曲线。材料二 2001至2009年青海湖周边三个观察点气候参数变化值。海晏刚察天峻年降水量变化值(毫米)18.97.415.5年平均气温变化值()0.050.060.12(1)依据上述材料,推测2001至2009年青海湖水体面积变
17、化的总趋势。(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01至2009年青海湖水体面积出现此趋势的可能原因。【解析】(1)依据材料一,青海湖2001至2009年4月与9月份水体面积变化曲线。青海湖水体面积总体上在不断扩大。(2)湖泊面积的扩大,主要是入湖水量增加所致,青海湖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依据材料二,2011年2009年,青海湖周边年降水量变化值升高,说明该流域降水补充湖泊量增加,导致湖面面积增大;该流域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冰雪融水增加,补充湖水导致湖面增大;再加上该地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科学放牧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答案】(1)青海湖水体面积 9 月大于 4 月,
18、总体上在不断扩大。(2)2001 年后,青海湖流域降水量增加,降水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大;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冰雪融水增加,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大;该地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科学放牧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4 新思维随堂自测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回答 13 题。1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 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D2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A富营养化 B毒素增加C酸度增加D碱度增加A3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乙湖水质变差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
19、是()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建设污水处理厂A BC DC13.【解析】由图的轮廓可知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第1题,洞庭湖萎缩直接造成对长江水的调蓄能力减弱。第2题,太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故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第3题,引水入湖,可以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建设污水处理厂,都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内,学者对其湿地景观的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方面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
20、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组成景观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越大,即一种或几种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读“1954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动态图”,完成45题。41954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的()A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B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C景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D各类湿地景观类型面积都变大5近20年来,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 B人类开垦C降水增多 D地壳抬升AB45.【解析】第4题,因“景观优势度越高,则表明一种或几种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由图b可以看出湿草甸景观所占湿地景观的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的湿地类型,说明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第5题,由a图可以看出,
21、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耕地面积在不断增加,说明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开垦。6(2015江西省上月考)材料一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材料二 上图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下图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1)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并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2)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解析】(1)读图,银川湿地主要类型是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湿地萎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河道淤浅。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导致湿地面积缩小,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占用湿地。(2)保护湿地措施有退耕、退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答案】(1)河流湿地、湖泊湿地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2)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