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整合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879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3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整合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整合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整合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整合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整合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整合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整合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整合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整合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整合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7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章末整合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整合 网络构建 高考体验 网络构建 高考体验 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C、D项错误。1.(2014新课标全国卷)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A 2.(2015北京卷)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

2、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A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即是否灌溉和是否驱走大蚂蚁。定时灌溉的情况下,驱走大

3、蚂蚁比不驱走大蚂蚁时,小蚂蚁出现率增加的幅度大;不灌溉的情况下,驱走大蚂蚁比不驱走大蚂蚁时,小蚂蚁出现率减少的幅度小,可见,大蚂蚁抑制小蚂蚁数量的增长,且影响其活动范围,A错误,C正确。该实验在4个处理区各选取7个点观测不同处理对小蚂蚁活动的影响,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B正确。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减少,由此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正确。解析: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适应,故增长缓慢,在接近K值时,种内斗争加剧,增长速率变小,A错误;在封闭培养体系中培养的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不适用“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B错误;酵母菌的计数方

4、法是抽样检测法,C错误;由图知,K值为12 1 00010=120 000(个),D正确。3.(2015广东卷)图1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 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D 4.(2014新课标全国卷)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

5、)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保留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初期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答案:(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上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 未发生改变 点击进入检测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