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年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1一、(2009高考合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
2、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中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
3、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解析动:“动辄”的意思,可译为“动不动”。答案D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
4、姓拥戴的一组是()常为诸县之最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未尝辄敢出门 诣阙请留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 BC D解析句是叙述德深的属下修造兵器为诸县之最;句说的赵君实。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
5、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解析C项中“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与原文不符。原文中说赵君实不敢出门,逃窜之徒纷纷归来。答案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_(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_解析(1)句中“指麾”是指挥、左右的意思;(2)句中“众庶”指百姓,“因”是因此,“从”是跟随。答案(1)(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
6、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2)馆陶县境内的百姓都悲伤痛哭,因此跟随他(去贵乡)安家的有几百户。【参考译文】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做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做过郁林令。德深最初做隋文帝的挽郎,后来做过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廉,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
7、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打造兵器,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怎么办,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打造兵器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遍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以后,全县的百姓
8、都像见到父母一样。有一个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艰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县境内的百姓悲伤痛哭,因此跟随他去贵乡安家的有几百户。元宝藏非常嫉妒魏德深的才能。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
9、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拦呢?何必让自己这样痛苦。”士兵们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深就像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二、(2009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10、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
11、,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瓜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
12、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解析禀:本性。答案A6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A.B.C.D.解析B第一项陈述郭原平的父亲得病情况,与“孝顺父母”无关,第二项写郭原平的仗义助人;C.第一项写郭原平不食鱼肉的情况,第二项写郭原平不愿接受县官的帮助;D.第一项写郭原平接受别人的赠送,与“孝顺父母”无关,第二项写郭原平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与“助人”无关。答案A7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
14、受到赏赐。解析C不是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而是放其它沟渠的水注入瓜渠。答案C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译文:_(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译文:_解析(1)以,认为;广施,广泛地施舍;颠沛,跌倒;足,足以。(2)以,因为;其,我;邪,语气词;比室,到处都有。答案(1)自认为不能广施善行,致使偷者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水沟上建起小桥,让偷者能够通行。(2)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七八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能贫困,不止我一个人而已。【参考译文】郭原平,字长泰,生性正直宽厚,依靠自己的力
15、量来侍养父母。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父亲去世后,自己盖了两间小屋,作为祠堂。逢年过节都进行祭祀,在这屋子里呆好几天,悲伤地思念父亲,连粥也不喝。三年后丧服脱下,他不再吃鱼肉,在母亲的面前,装着吃过鱼肉的样子,在个人的小屋里,一点也不吃,三十多年,一直是这个样子。高阳许瑶之居住在
16、永兴,被免去建安郡丞后回乡,派人送给郭原平一斤丝绵,原平不要,送来后又被送回去数十次,瑶之就亲自登门,对他说:“今年冬天太冷,建安的丝绵又好,所以我拿来奉送给您。”原平才拜谢收下。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裁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知道他这样做,于是加到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一点才收钱。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
17、小桥,让人足以通行,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悯他贫穷年老,放其它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其他道路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
18、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地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那么,我认为自己没有一点善行,所以不能随便给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七八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不止我一个人而已。”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三、(2009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
19、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
20、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节选自宋史朱昭
21、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解析“簿”意为“逼近,迫近”。答案C10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今天子圣政一新矣取传禅诏赦宣读之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妻子不可为贼污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昭跃马从缺城出ABC D解析是朱昭忠于朝廷;表现了朱昭的雄辩;写的是朱昭兵败突围的勇敢。答案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
22、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们;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解析“敌人害死守兵”不当,应为“买通守兵,”答案D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
23、复支。译文:_(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译文:_解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做到准确流畅。(1)句中“凡”释为“总共”,“以释为“凭借”,“合法”释为“中规中矩”。(2)句,“勒”释为“率领”,“行”理解为“通行”,在“接战”前补充上“与敌”。答案(1)(震威城)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参考译文】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
24、的地方。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代理守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十分孤立。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抵御敌人力量的攻击。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追逐,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人用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
25、敞着衣襟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勇武(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放下盾牌上前,指责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把皇位传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没什么用了。”朱昭怒喝他们说:“你们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
26、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大声责骂,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跑了。(震威城)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朱昭退坐在厅事,召集诸位校将说:“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向东成就大业,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对敌人说:“朱昭与他的士兵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收买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墙。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朱昭骑
27、着马越过城墙的缺口逃出,但马跌倒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想把他生擒。朱昭瞪着两眼持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四、(2009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书沈通明事汪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
28、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
29、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解析D项中“率”应为“都”。答案D14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通明匿仰妻子他所裂束帛缚其爱
30、妾,负之背若辈亦知沈将军耶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ABC D解析表其英勇,表其率性而为,表其得遇知己而喜。答案A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
31、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解析C项中“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错。答案C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译文:_(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译文:_(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译文:_解析(1)句注意“购”“踪迹”。(2)中注意“方”“罢”“异”。(3)句注意“卒”“无补于明之亡”“何与”。答案(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3)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参考译文】淮安的沈通明,曾经担任前朝明
32、代的总兵官。沈通明为人行侠仗义,不重财货,士大夫都称赞他。顺治二年,在这之前有个叫田仰的巡抚,向来熟悉沈通明的为人,对他礼遇优厚;至此看到明朝将要灭亡,就把自己的家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乘船渡海而去。沈通明把田仰的妻子儿女藏匿到其他地方。恰好清军渡过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这时,沈通明已经闭室在家很久了。追捕的人围住了他的家,沈通明走进寝室,喝了数斗酒,然后撕开束帛捆住他的爱妾,把她背在背上,牵着马,手里握着弓箭出来,大喊道:“你们这些人也知道沈将军吧!”于是把箭搭在弓上,准备抓捕他的那些人都迟疑不敢向前而后退。沈通明上马飞驰,和爱妾都得以逃脱。租住在苏州,改换了
33、姓名,靠给人算卦养活自己。不久爱妾去世,想到自己没什么寄托,就削发做了和尚。后来,又脱下了僧衣,北上到邓州寻访老友。沈通明本来就是个高大的男子,胡须很漂亮,以能饮酒而自豪。每次喝醉了就在邓州街市上唱歌呼号,全街市的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子篯,邓州人,一向就在江淮之间很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探听到沈通明的住处,就步行前往和他谈论,沈通明沉默不答。后来询问到这个人就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吐露实情。彭子篯握着他的手说:“你的形态容貌有些不同于一般,必将有搜捕你的人,如果不是我,还有谁能够作鲁国的朱家呢(汉初鲁地的朱家保护项羽的得力部下季布,意即欲效法之而保护沈通明
34、)?”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和沈通明尽情喝酒,很是高兴。过了很长时间,沈通明被赦免才能够复出。沈通明很小的时候就以勇猛力大而闻名,曾经与敌人作战,敌人射穿了他的胸,沈通明随即拔出箭来,撕裂盔甲用衣服裹住伤口,然后去追射箭的人,最终杀了那个人回来,全军的人都认为他很豪壮。现在八十多岁了,体力渐渐衰减,喝酒还不减少,自爱行侠仗义,还像原来一样。明末战争的时候,各地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些人,一般都是风流倜傥非同寻常的,这些都是我经常听说的人。其他那些流落民间,湮没无闻,没有被我听说过而我不能够拿笔写下的人,又不知道有多少。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呢?在这时,有的这样的人不被任用
35、,有的任用了却没有发挥他的全部才能。至于那些在朝堂之上主持事务的臣子,不是淫荡邪恶相互勾结,就是拿着俸禄沉溺宠幸的人。当事情发生,这些人不仅仅是拉别人胳膊,干扰别人,一定还要借端诬陷别人。等到有一天国家败亡,束手无策了,大概就要欺骗说天下缺乏人才。唉,难道天下真的缺乏人才吗?五、(2009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宝绘堂记(宋)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
36、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家,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芑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
37、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注锻炼:打铁。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解析A项“虽尤物不足以为病”根据上文“虽微物足以为乐”可以译为“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病”与前文的“乐”相对,其中“病”为重点实词,译为“祸害”或者“担忧”;B项“然去而不复念也”根据上文的“烟云”“百鸟”应译为“但是一旦
38、消失,也就不再记挂”。“去”指“消失”“不存在”;C项“常与寒士角”根据上下文译为“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其中“角”译为“较量”“比赛”;D项“以蓄其所有”根据上下文应译为“用来收藏全部的书画”,其中“蓄”指“收藏”的意思。答案B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C介词,表被动;/介词,译为“替”。A.均为介词,译为“因为”;B.均为连词,表转折,译为“但”;D.均为结构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答案C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B凶其身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
39、也解析A、B、D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中“悦”译为“使高兴”,“凶”译为“使受到伤害”,“全”译为“使保全”;C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轻”或者“把看得轻”。答案C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待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D本文用
40、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解析D项“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分析有误,“这个”指代有误,根据文中第一段的信息,我们可以得知,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不能把心意沉溺在事物中,如果把心意沉溺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这一观点,而并非可使人得到感官的享受;圣人并未废弃“五色、五音、五味、田猎”,仅仅是客观地证明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寄托心意,但不能沉溺其中。答案D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译文:_(2)人之所有,惟恐其
41、不吾予也。译文:_解析(1)明确此句为省略句,应根据上文将句子补充完整,句中“留意”可译为“沉迷”“沉浸”“沉溺”等,“释”应译为“放弃”“舍弃”,“不释”就是不能自拔;“胜”是“尽”的意思。“不可胜言”就是“说不尽”的意思。(2)特别注意这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不予吾”,即“不给我”。答案(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参考译文】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
42、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盛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43、。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难道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犯了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难道不愉快地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驸马都尉王君晋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
44、宅的东边,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六、(2009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5题。游东山记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荫,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
45、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
46、吹之,作沿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
47、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注丘:坟墓。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延余两人坐延:邀请B降跽谢过 谢:感谢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解析谢:推辞。答案B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表承接;表修饰。B项,代词,“它”(小屋);兼词,“于之”。C项表反问语气,“难道”。D项介词,与:连词,“和”。答案C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
48、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解析“因为事务繁忙”错,文中没说“事务繁忙”,属于强加信息。答案C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_(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_(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_解析翻译时要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把关键词语的意思翻译出来。如:(1)中的“无用”“怀”;(2)中的“窍”“吹”“作”;(3)中的
49、“揖”“奈何”。答案(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2)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了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3)一会儿,道土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作诗呢?”【参考译文】洪武乙亥年,我客居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多岁,喜好道家的书。他的儿子立恭,能作诗。诗作都气度开阔,不拘小节。然而深居简出,不显示自己的才华,不乱和别人交往,唯独和我相处得很好。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携四五个童子,带着美酒佳肴出外郊游。天没有明,向东走,过洪山寺二里多路,转向北,穿过小径约十里,越过松林,渡过山涧。涧水清澈透明;深处可使小船漂浮,旁边有大石头,可
50、以坐十多人,松柏竹树荫翳蔽日,周围树林浓密。当时风和日丽,草木的花灿然开放,香气随风飘荡,沁人心脾,禽鸟的鸣叫声各不相同。于是扫净大石头坐在上面。坐了很久,听到鸡犬叫声。我招呼立恭起来,向东走了数十步,越过小山冈,看到田地平广,一望无际,有十几家茅屋,于是前往。一个老人,大约七十多岁,白发如雪,披在两肩上,面容丰满有光泽,像是刚喝过酒的人。邀请我俩坐下。窗户下有几卷书籍,立恭探身拿起列子,我拿起白虎通义,都想索要而不好意思开口。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返回来坐在石头上,(隐溪)指挥着童子摘芋叶当盘,放置肉类。立恭举起干匏制成的酒器,倒上酒,传递
51、酒杯数次。立恭就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跟着和诗。酒过半旬,有个人骑马经过,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看见我们非常吃惊,大笑,没有下马,径直驰去。一会儿,拿着酒食,和一个道士一同到来,于是一起饮酒。道士拿出太乙诗真人图请求作诗。我作了一首五言古体诗,写了下来。立恭没有作诗,只是倒酒让道士喝个不停。道士不能承受酒力,长跪着推辞,众人都大笑。李千户拿出琵琶弹了数曲。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了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隐溪歌吟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起身蹁跹起舞,两童子拍手跳跃着跟在他的后面。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作诗呢?”立恭拿起笔写了几首绝句,语言更加奇特,于是又喝酒,我与
52、立恭喝了一会儿就醉了。不久,夕阳距离西峰只有一丈多,隐溪招呼我回家,说:“欢乐难道没有终止的时候吗?”于是和李千户及道士分别。半途,隐溪指道旁冈麓,回头对我说:“这是我营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道旁的桃花告诉我说:“明年看花时,到这里寻找我。”已经回到家,立恭说:“这次游玩应该记录下来。”恰好没有时间来写。这年冬天,隐溪死去,我为他痛哭;第二年寒食节我与立恭事先约定去扫墓。等到那天,我病重不能前行。过了几天,我回庐陵,经过立恭住处拜别,才开始拿笔回忆着记录这件事。没有写完,立恭拿起来阅读痛哭不已;我也跟着流泪,就停下来。但想起蒋氏父子和我深厚的交往,并且在武昌多次游赏山水,而快乐没有超过这些事情的,因此拖着病体勉强记录完。亲手抄录一卷赠送立恭。写于游赏后的第二年八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