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县二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
2、,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
3、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
4、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
5、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 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B.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 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6、。D.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2. 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B.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C.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D.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
7、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B. 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C.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D.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答案】1. D 2. C 3. C【解析】视频【1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
8、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可以到原文中相应位置寻找选项的内容,选项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
9、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等。【2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 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A项,在文中第三段“进入21世纪了,
10、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C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11、”;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C,“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大 地 毕飞宇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
12、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
13、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
14、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
15、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
16、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节选自散文选刊2014年第2期)4. 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被比作“孤岛”的村庄以其渺小反衬出大地的无垠,并为下
17、文写大地上的劳动生活做铺垫。B. 文章引用福楼拜作品中的言论,意在强调作家们肩负着表现大自然的诗意和感染力的使命。C. 作者综合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大地上丰富又奇妙的声音。D. 文章第段补叙父子间的生活往事,紧承上文,具体展现了平原乡村生活不堪回首的艰辛。5.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1)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2)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6. 本文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答案】4. D 5. (1)“鹅黄”指铺满老家大地的新秧苗,它们构成了一幅壮阔的画卷;但又都来自手工,承载着农民劳作的艰辛,包含悲
18、悯的成分。(2)万物生死枯荣的自然规律便是大地的逻辑,它亘古不变,不会出错;但这一逻辑也有可能由于天人祸而出现青黄不接的差错。整句话强调了乡村生活的不变与无常。 6. (1)多处使用情感色彩鲜明的词语直抒胸臆。如“悲壮”“寂寥”“泪流满面”等词语表达对大地、农民的深挚情感。(2)精选意象营造具有抒情意味的意境。作者挑选“孤岛”“沙漠”“汪洋”“泥土”“指纹”等形象组成具有抒情意味的意境以委婉含蓄地抒情。(3)多用反复、排比修辞手法强化情感。如段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 段的“一棵一棵地”,段的“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解析】【4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
19、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D项中,“文章第段补叙父子间的生活往事”,“补叙”应该是“插叙”。补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补充交代上文的人或事。故选D项。【5题详解】该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不能只抓住所给句子作表面解读,要深入文本,关注前后文进行分析。理解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研究,几个分句的要对分句逐个解读,有使用修辞手法的要还原。第一句“在我的老
20、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抓住句中的关键词“鹅黄”和“悲壮”来理解。“鹅黄”,是指大地上庄稼人一棵一棵插下去的秧苗的颜色,“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它意味着庄稼人的辛劳。“悲壮”,是因为在天空与大地之间,都是这种颜色。每一株都要经过庄稼人的手,这鹅黄全是农民的艰辛劳苦,表达了作者的悲悯情怀。第二句中,前半句“是逻辑就不能出错”,这个“逻辑”是大自然枯荣的规律,万物遵循着这个规律生长,它不会改变,自然也不会出错。后半句“是逻辑就难免出错”,“难免也错”想表达的意思是,可能由于人的原因而出现青黄不接,出现灾荒。整个句子表达了乡村的恒久不变与无常的两种现象
21、、两个特点。【6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的语言。赏析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选取的景物,事物或意象,用词用句的特点,语言的风格,写景的色彩等。本文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要求结合全文加以分析。如“悲壮”“泪流满面”等词语表达对大地、农民的悲悯之情。文中多处使用情感色彩鲜明的词语接表达思想情感。选用“孤岛”“沙漠”“汪洋”“泥土”等具有抒情的意象来委婉抒情。“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点睛】现代文阅读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呢?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
22、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2 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3 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
23、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度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4 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因为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5 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从中能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6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快递服务企业2016年业务量完成312.8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达到3974
24、.4亿元,与海南省2016年的GDP(4044.5亿)相当,高于宁夏、青海和西藏三省的GDP。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递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快递包装的污染逐渐显现。数据显示,2015年快递运单207亿单,编织带31亿条,塑料袋82.68亿个,胶带169.85亿米。而从回收来看,眼下由快递包裹产生的包装废弃物达到了百万吨级,但回收率不足10%。因此,2016年7月,国家邮政局下发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选自2017年5月16日“新华网”)材料二:目前,塑料类的包装材料几近无人回收,纸箱虽有人回收,但价
25、格极低,缺乏效益吸引力。而气泡袋回收成本很高,基本没有企业来做。因此,最可行的办法是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成本是个障碍。绝大多数快递包裹用的是不可降解胶带,一捆全长约265米、宽6厘米的普通胶带,在网上的批发售价约为10元左右,而购买同样规格的牛皮纸胶带价格接近40元。单是这个价差就让商家难以“绿色”起来。鼓励使用可降解材质,财政可适当补贴。而对回收价值不大的包装材料,需要启动税负调节,谁使用,谁善后,倒逼非绿色包装材质退出市场。(选自2017年11月21日现代物流报)材料三:“双十一”将至,物流业将迎来“大考”,不少物流企业准备在我省试水绿色物流,推广绿色快
26、递袋。昨日,菜鸟网络相关人士表示,在快递包装中存在“大材小用”、过度包装的现象,为了控制成本,今年“双十一”期间,我省快递行业将试水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等将出现在市民眼前。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但筹码不能全部压在自觉上,立法推动才是托底措施,必须有常态化的制度保障方能奏效。(选自2017年10月24日福州晚报)材料四:消减快递包装污染、推动绿色快递亟待多管齐下。首先是要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放眼世界,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
27、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而我国虽然也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方案及现有行业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存在监管短板,无疑今后在此方面亟待加强。其次是要建设快递包装回收再生循环系统。我国百万吨级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却不足10%,很多消费者不知如何处理,大部分包装直接送进垃圾场填埋,给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企业又在不停地购买新包装材料,回收率低是目前推进绿色快递的一大难点。成堆的包装物被扔掉,既造成环境污染,还是一种巨大的隐形浪费。我们不妨学习日本的做法,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
28、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其三是要对快递包装物“节流”。一方面快递企业要树立环保节能理念,坚决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包装物料,大范围推广电子运单、采用可降解纸箱和可循环塑料箱、可循环使用帆布袋等,推广使用可替代性能源车辆运送快递,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把绿色快递理念渗透于每个环节之中;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扭转快递到手、一扔了之的思维。生活水平的提高、网购、快递的便利快捷,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而一些不需要、重复甚至多余的物品也往往让我们后悔不跌、束手无策、继而随意处置。快递包装绿色化是
29、一个系统工程,而广大消费者是最强大的支撑。提升快递包装环保意识,优先使用无毒无害、可降解、可循环的网购商品和快递包装;不为过度包装买单,倒逼快递企业大力开展绿色快递工作;同时提倡理性消费、减量生活,从源头上减少包装废弃物的量值,为推动绿色快递工作出力。(选自2017年10月30日“东方网”)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国家邮政局下发的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的构想。B. 当前快递业发展迅速,快递服务企业从业者的收入相当可观,但快递包装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C. 解决快递包
30、装污染最可行的办法是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但因新的包装材质没有价格优势,商家基本不愿主动去使用和推广。D. 福建省快递行业2017年“双十一”试水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的行动有望打破当前绿色物理推行难的困局。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四提出的解决快递包装污染问题的措施,将对消减快递包装污染起到积极作用。B. 材料三说福建物流业在“双十一”期间将有新的举措,这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了新材质包装的时代。C. 材料二用具体数字说明了更新快递包装材质在技术上有问题,且成本更是个障碍。D. 只要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用法规来规范快递业的做法,势必会早日实现快
31、递包装“绿色化”梦想。9. 面对日益增多的快递包装污染现状,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B 8. A 9. 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国家层面:尽快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建设快递包装回收再生循环系统;鼓励快递企业使用可降解材质,财政可适当补贴:制定相应政策倒逼非绿色包装材质退出市场。快递企业:树立环保节能理念;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把绿色快递理念渗透于每个环节之中。消费者:自觉遵守国家关于快递包装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践行快递包装“绿色化”“轻型化”发展理念;增强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分
32、类处理的意识;扭转快递到手、一扔了之的思维;增加回收率;支持并积极参与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的使用推广。【解析】【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快递服务企业从业者的收入相当可观”曲解文意。材料一中“快递业务收入达到3974.4亿元”说明快递服务企业的
33、收入相当可观,并未提及“快递服务企业从业者的收入”。快递行业的收入并不等于快递从业者的收入。故选B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这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了新材质包装的时代”于文无据。C项,“更新快递包装材质在技术上有问题,且成本更是个障碍”分析有错。原文是“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成本是个障碍”。D项,“只要势必会”的说法不准确,从材料四可知,“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只是早日实现快递包装“绿色化”梦想的一项措施而已,还
34、要一起执行其他的措施才行。故选A项。【9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仔细审题,明确问题方向,然后确定答题范围,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归纳,分点概括。本题要求概括有效地解决快递包装污染现状的办法。材料三强调“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当然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但筹码不能全部压在自觉上,立法推动才是托底措施,必须有常态化的制度保障方能奏效。”对于国家而言,尽快完善快递“绿色化”法规。材料四中“其次是要建设快递包装回收再生循环系统。”材料二说“最可行的办法是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鼓励使用可
35、降解材质,财政可适当补贴”可总结出:鼓励快递企业使用可降解材质,财政可适当补贴。材料二说“而对回收价值不大的包装材料,需要启动税负调节,倒逼非绿色包装材质退出市场。”可总结出,要制定相应政策倒逼非绿色包装材质退出市场。对于企业而言,材料四说“其三是要对快递包装物节流。一方面快递企业要树立环保节能理念”,可总结出,企业树立环保节能理念;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材料四第三节中说“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把绿色快递理念渗透于每个环节之中”。对于消费者来说,材料四说“我们不妨学习日本的做法,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
36、理”,要增强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的意识。材料四中“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扭转快递到手、一扔了之的思维”“提升快递包装环保意识,优先使用无毒无害、可降解、可循环的网购商品和快递包装;不为过度包装买单”,材料三中“我省快递行业将试水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等将出现在市民眼前”,可概括出对于消费者的要求。将答案分点陈述即可。【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
37、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
38、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
39、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节选自晋书郑冲传)【注】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庸:古同“佣”,雇佣,任用。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B.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C.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
40、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D.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B. 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C. 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D. 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41、是( )A. 郑冲受到武帝的高度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B. 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C. 郑冲是晋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熹、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D. 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颇有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
42、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2)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等到高贵乡公(曹髦)讲习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2)过去我的祖辈,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解析】【10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
43、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是从出身、操守、性情和读书四个方面对郑冲进行介绍,因此这四个分句要独立断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郑冲,是分别从风度、行事、性情和为人这几个方面来评价他,因此这几句前后要断开。故选A项。【1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
44、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项,“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理解有误。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故选B项。【12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任职颇有美名”分析有错,应是“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局: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故选D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
45、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及,等到;执经手拿经书;被,表被动。第二句中,祖考,祖辈;揽,招揽;授,作用;英俊,古今异义词,才智出众的人才;断金,比喻同心协力;遂,于是;济,成就;克,能够;定,奠定。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
46、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参考译文:郑冲,字文和,是荥阳开封人。从寒微的出身起家出仕,操守超群出众,生性恬静清心寡欲,专心研习经史典籍,于是广泛研习儒家及百家学说。有优美的风度,行动一定遵循礼制,任情率
47、真,坚持本性。在乡里不沽名钓誉,因此州郡长官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到了魏文帝做太子的时候,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任命郑冲为文学侍从,不断升迁做了尚书郎,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局: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制个人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为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被授予司空之职。到高贵乡公讲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不久转任司徒。常道乡公即位,郑冲被授予太保之职,职位在三司之上,进封寿光侯。郑冲官职的品级虽然达到宰相一级,却不参与尘俗之事(特指社交应酬之
48、事)。当时晋文帝辅佐朝政,平定蜀国之后,命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制度,(他们)都先向郑冲咨询,然后再施行。到魏元帝宣告禅让时,派郑冲捧策书。晋武帝登上皇位,任命郑冲做太傅,爵位晋升为公。不久,司隶李患、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和何曾、苟额等人各自因为疾病,都应该免去官职。皇帝不准许。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上表自请退职。皇帝下诏美言劝阻,又派人申明晓谕。郑冲坚决推辞,交上貂蝉印绶(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诏书又不准许。泰始六年,下诏书说:“过去汉高祖凭借知人善任,因而能平定天下,追述功勋,把美名归于三俊。于是与功臣将符节分拿立下誓言,收藏在宗庙中,副本留在有关部门,以此昭明美德任用
49、勋劳,从而保护辅翼王室。过去我的祖辈(考:本义是老,年纪大),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额各自崇尚德行仁义,明智公允忠诚,辅佐先皇,光大帝业。前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能兼及文武,忠诚恭敬正直,朕很赏识他们。”九年,郑冲又向皇帝呈上奏章辞官。第二年去世。皇帝在朝堂致哀,追赠郑冲为太傅,赏赐郑冲贵族用棺材,朝服,一套寿衣,三十万钱,一百匹布。谥号为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行经华阴 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
50、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注】汉畤(zh):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长生: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题( )A. 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B. 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C. 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宏。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D. 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
51、景。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15. 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全诗着眼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答案】14. C 15. 诗歌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瑰丽,抒发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即景生感(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前三联虽有层次先后,却全为写景,尾联笔锋一转,绾合前文,感叹自己奔波于仕途;但诗人没有直说,反向旁人劝喻,导出何如学长生的诗旨,隐约曲折。【解析】【14题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
52、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错误,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与秦关是不可能的,这里有想象,虚写,而非全“看到”。故选C项。【15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并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诗中前三联描写了祖国山川的壮丽美景,如前二联,由远而近,颈联又由近再次推向极远,由实景入虚景,层次分明地从各个方面刻画出了华山的
53、高峻、神奇的形象。表达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和热爱。“借问路傍名利客”,“名利客”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何如此处学长生”表明诗人在瞻仰华山时产生了归隐之情,对学道求仙生向往之情。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写景的感官和视角变化,抒情方式角度和表现手法等角度来考虑。本题要求从全诗着眼分析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诗人在首、颔联由远而近,颈联又由近再次推向极远,由实景入虚景,层次分明地从各个方面刻画出了华山的高峻、神奇的形象。来表达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和热爱。从全诗的角度看,使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54、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
55、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里,客人连用了两个问句回答主人的疑问,
56、首先引曹操的短歌行问道“_”,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_,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一句点名送别时令,渲染了送别的氛围,用“_”一句寄情于物,抒写愁情。(3)逍遥游中的“_,_”两句,指出了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答案】 (1).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2).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 杨花落尽子规啼 (4). 我寄愁心与明月 (5). 若夫乘天地之正 (6). 而御六气之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
57、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本题中的孟德、郎、啼、御、与、辩等词,都要格外留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日,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2018届的一名毕业生。他在文中写道,只有10%优秀毕业生才能 地去会堂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而剩下的人需要坐着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不管社会把人分为多少层级、打上多少标签,大学师者对所有学生都应 ,没有人格高低之分。如果师者眼里“
58、只有10%优秀毕业生”,怨不得社会对你 。同时,( ),那么大学老师应是社会好风气的源头活水。有人说,大学毕业典礼是最后一课,可别小瞧了握手、拨穗、合影,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这一课在教室里看校长和优秀毕业生的仪式,对自己而言不完整。同时,学生难免会生出一种学校咋就视我为“可以忽略的沉默大多数”的消极情绪。大学之道,是容不得师者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哪怕是毕业了,有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学生泯然众人,也不可 ,甚至校庆时只盯着少数几个高官富豪校友。大学守不住这个底线,在大学精神上得了势力病,焉能称其为大
59、学?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B. 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C. 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D. 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
60、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能被毕业生带到社会中去B. 如果期望毕业生能把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C. 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让毕业生做D. 如果带到社会中去的母校的特有气质期望毕业生做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水到渠成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另眼相看B. 顺理成章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厚此薄彼C. 水到渠成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另眼相看D. 顺理成章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厚此薄彼【答案】17. A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考直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原句,查看有无明显错误标志,是否存在结构、逻循等问题, 然后
61、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文表述的是大学毕业典礼,校长要把毕业证亲自交给毕业生,后文讨论的是毕业课的重要性,转折句强调后者,所以应该先针对校长说,再针对毕业生说。而是主宾搭配不当,“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是“毕业课”,不是“百分之百”,“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是“工作”不是“多少分之一”。C项,“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语序不当,应为“多少分之一的工作”。B项,“毕业课的百分之百”语序不当,应为“百分之百的毕业课”。D项,“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语序不当,应为“多少分之一的工作
62、的”。答案为A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 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致等角度思考。本题中,文段第一句表述大学的特点 ,即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 第二句使用假设复句,解释老师眼中不能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 ,要有全体毕业生,加上同时,可知括号的内容表述应是毕业生方面的问题,阐释的应是明望毕业生做到事情。A项,被动句不符合语境的句式特点。C、D两项表述不通顺,是病句,故排除。答案为B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顺理成章:写文章或
63、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二者都有“自然产生”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很自然产生的结果,后者偏重条件成熟就能成功。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二者都有“同等看待”的意思,前者偏重于不分厚薄,后者偏重于对有差别的食物同等看待。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说长道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二者都有“议论、揭露”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对坏人坏事的揭露,后者偏重于议论别人的好坏。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看待。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
64、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二者都有“看待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于两方面待遇不同,后者偏重于用另外的眼光看。综上分析,本题选D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65、。20.下面是一位高中毕业生在“教师节”给自己高中老师发的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虽已毕业一年,但学生仍时不时想恩师。感谢您曾送了我知识与智慧,也感谢您曾指出我的错误。是您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前路。今天是“教师节”,遥寄鲜花一束,丁点心意,请您收下!【答案】“时不时想”改为“感念”“送了”改为“惠赐”“指出”改为“指正”“前路”改为“前程”“丁点心意”改为“一片心意”或者“区区此心”。【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根
66、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本题结合题干“高中毕业生在教师节给自己高中老师发的短信的片段”分析,“时不时想”表述不简洁,改为“感念”。“送了”,不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改为“惠赠”。“指出”,提出论点看法,不符合语境,结合语境内容分析,应该是指出错误或缺点,以便改正,改为“指正”。“前路”,结合“照亮”分析,用词不当。“丁点心意”,口语化,结合“遥寄鲜花一束”分析,不合语境,应该改为“一片心意”。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材料: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屈原 岳飞 白居易 沈括 杨
67、靖宇 袁隆平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探物究理 抵御外侮 感怀时事【答案】(示例)屈原白居易,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 岳飞杨靖宇,抵御外侮,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沈括袁隆平,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具有杰出的科技成就。【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一致。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注意例句的感
68、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最后可将仿句与例句及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结合例句内容分析,通过一系列词语总结概括中国的某种精神,因此在选词的时候需要注意选能体现同类精神的词,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7年7月8日,马云在杭州开放了中国第一家无人(售货)超市。进入该超市只需刷一下手机淘宝或支付宝,系统将会自动扣除相应的商品金额。消息瞬间刷爆朋友圈,很多人不远千里赶到杭州先验为快。起初,无人超市顾客如云,随着热度逐渐下滑,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传统超市。不知从
69、何时起,无人超市已经成了大妈们的乘凉地!天很热,超市里有空调,大妈们入市蹭空调,感觉很爽。对此,网友说马云没败在逃款上,却被中国大妈“打败”了。今年,无人(售货)超市真的变成了无人(购物)超市。调查发现,大部分人选择传统超市还是习惯问题;也有人说无人超市的出现不切实际,因为高智能替代了人工,将造成就业困难;还有人说,无人超市的出现确实使我们的生活便捷起来,但是它并不能带给我们幸福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答案】实践出真知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话一点不错,一个人知识再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缺少实践,也只能坐
70、守老底,干不成大事业。我们对于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并不陌生。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全部活埋,堪称世间悲剧,原因也只是在于用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才让历史留下了遗憾的一笔,假使赵王善于用人,用的是廉颇而不是赵括,我想历史将会改写。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应时刻铭记在心,时刻警告自己,要善于实践。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
71、“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鲁班被茅草上的小细齿割破手指还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鲁班从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他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红的两
72、位京剧演员,一次,两人在东西两座戏台上演同一出戏来竞技。两人扮演的都是奸相严嵩。结果观看马伶演出的观众逐渐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马伶含羞而退。他连夜出走,投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在宰相顾秉谦的门下当了一名差役。因为顾秉谦与严嵩都是一样的奸臣,马伶悉心伺候,更细心揣摩顾宰相的行为举止。三年过后,马伶回到金陵,与李伶相约再行竞技。结果李伶的观众都成了马伶的戏迷,他们被马伶惟妙惟肖、行神兼备的表演所折服。正是马伶长达三年的实践活动,为他赢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穿过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回到现在。毛泽东用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无产阶级才是领导人民取得政权的核心力
73、量;通过实践人们逐渐淘汰了旧的社会工具,使得人类社会不段向前发展。古往今来,哪个成才的人没有经过实践。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得到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不也是一次次实践得来的吗?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故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做事。【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以材料作文的形式考查,首先,需要理解材料的意思。2017年7月8日,马云在杭州开放了中国第一家无人(售货
74、)超市,起初顾客如云,后来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传统超市,无人(售货)超市变成了无人(购物)超市,不同的人对“无人(售货)超市”有不同的认识。选择角度,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参考立意:(1)世界是未知的,创新者就要有吃螃蟹的精神。马云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者,不能因为路途坎坷而畏葸不前。(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生事物的出现,有人欢呼,有人诋毁,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需要实践的检验。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3)风俗和习惯是改革创新的深水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革新,社会的变革,深受民族心理和文化认同的制约。(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科技解放生
75、产力,然而会打破一定的生产关系,机器代替了人,人就会下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表明社会的前进是要立足于实际的,而不能跨越式前进。(5)幸福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科技是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捷时,同时带来了寂寞。只要符合材料的内容含义,选好一个角度立意即可。成文既要就事论事,更要缘事析理,透过现象看本质。莫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立足现实,有感而发,情感真挚,莫作无病呻吟。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
76、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