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练三十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417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练三十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练三十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练三十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练三十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2020昆明摸底鸦片战争前后,报纸上的商业广告基本上是外商登载的;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商人刊载的广告日趋增多,并逐渐出现零散的广告理论研究文章。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人思想观念的逐步变化B政府重商政策的推动C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D外商广告的示范效应22020全国卷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阻断了商品的

2、大量流通32020中原名校一质下表是18451856年英国对上海的羽毛纱的输入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年份输入量(匹)1845年4 1571853年3 9601854年2 7201855年2 4101856年2 350A.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B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C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实业救国的探索初显成效4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D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52020广东深圳市高三调研19世纪中后

3、期,有近20多万广东人拖家带口、扎根上海、聚族而居,活跃在各行各业中。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上海经济发展迅速C宗族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D华南地区战乱不断62020全国卷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7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

4、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82019全国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92020宁夏银川一中月考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总局内,“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

5、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D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10“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辅助军事富国强兵C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D培养人才积累经验11有学者说,19世纪晚期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是一次“跛足式的发展”。这一说法针对的是()A国家主导的排外性B指导

6、思想的局限性C民间私营力量的薄弱D经营方式上的缺陷122020齐齐哈尔高三模拟1881年广东南海县知县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为由,下令关闭县内机器丝厂,致使广东内地的丝厂纷纷迁至澳门。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合法B政府排斥外来工业文明C洋务企业垄断了缫丝市场D官民企业间的冲突激烈专练三十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C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为了扩大市场,中国商人刊载的广告日趋增多,故答案为C项。商人思想观念的变化是材料中变化出现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当时政府并未推行重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

7、排除;外商广告的示范效应不是材料中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2A材料表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没有统一标准,这不利于商品交易,会增加交易成本,故A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存在军阀割据局面,但北伐战争后,全国逐渐走向统一,B项排除。材料中中国度量衡没有统一标准与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没有关联,故C项错误。D项中“阻断”说法绝对,排除。3C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没有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羽毛纱的输入情况,不能反映中外贸易缩减,故B项错误;洋纱的输入缩减,说明受到土纱抵制,这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有关,故C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8、而出现的,故D项错误。4C材料内容反映了南京条约的消极影响的相关内容,A、B两项均排除;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不是四十年代,D项排除;只有C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C。5B6A由材料中信息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以及运输业所占比例变化可以得出,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在华权益的重要途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故B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1914年国际资本垄断日益加剧,不是趋于和缓,故C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看出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故D项错误。7B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

9、为不完善,故A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D项错误。8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始终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B符合题意。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排除。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排除。9A10C由材料中“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可知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的目的是与列强争夺利权,故选C;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11B根据材料“19世纪晚期”“跛足式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评论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只引进西方的器物技术,没有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B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并不排外,排除A项;洋务企业不属于私人资本企业,排除C项;经营方式是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D项排除。1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