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 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学者认为,“从某种程
2、度上说,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护甥舅之亲,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这一观点反映中国早期国家制度 A. 血缘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结合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结构D. 最高统治集团权力趋向集中2. 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A. 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B. 实现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3. 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权利法案、1787
3、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A. 是近代西方法律很多原则和做法的源头B.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 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规范的汇编D. 与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是一致的4. 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B. 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C. 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D. 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5. 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一开始便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
4、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是指 A.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B. 中国战场发动对日寇最后一战C. 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近大别山D.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取得胜利6. 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 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 推进俄国民主进程 C.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真7.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表明 A.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 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 “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 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8.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这一认识 A. 是由新中国的国情所决定B. 否定了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C. 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推动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9.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
6、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10. 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 波旁王朝的苛政 B. 资产阶级的贪婪 C.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教会统治的腐朽1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 加剧了外国
7、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12. 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 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 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D.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13. 1933年底,一位到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索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A. 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B.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C. 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D. 批评罗斯福扩
8、大了政府权力14. 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A. 余粮收集效果良好B. 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C. 农民税收负担较重D. 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15. 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儒家思想
9、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 B. C. D. 16. 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A. 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B.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 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D. 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17.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10、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18. 有学者谓:“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在与各种反对意见的论争中,达尔文学派逐渐形成。下列项中与之不相符的是 A. 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B. 首先提出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C. 赫胥黎论证人的构造“尤其和猿更接近”D. 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19. 天体运行论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16、17世纪科学史上可相媲美的两部伟大著作。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正确概
11、括了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B. 推动了启蒙运动向科学世界的进军C. 解放了思想使科学突破神学束缚D. 促进了西方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20. 1848年,在瀛寰志略刻印过程中,有人对书中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亚细亚图之后深感不安,建议应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卷首,徐继畲接受了此建议。该书出版后,引起极大的非议,徐继畲被指“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这说明 A. 国人的民族意识得到觉醒B. 学术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C. 中体西用观念被国人认可D. 传统的天下观念亟待突破21. 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12、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 A. 振作少年精神B. 发动文学改良C. 推动文学革命D. 反对愚昧与专制2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在某一著作中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思想原则该著作是 A. 井冈山的斗争B. 发刊词C. 新民主主义论D.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23.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B.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
13、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C.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D. “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24. 关于近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表述正确的是 鲁迅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同光十三绝”是中国京剧艺术迎来繁盛的标志电影难夫难妻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老舍的话剧茶馆是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的成果A. B. C. D. 第卷二. 非选择题:本卷共4题,共5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
14、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
15、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6分)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什么一个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
16、险阻迭起,前路漫漫?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看法,立论各不相同。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另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及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明晰,论据准确充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35年,孔子17岁之后出仕为官,当时从事的是“季氏史”,也曾做过“司职吏”。后来先后在鲁国、齐国等地做官,其从政生涯的巅峰是出任鲁国大司寇。公元前498年,孔子开始周
17、游列国,另谋仕途。十四年后,在其69岁时返鲁,从此专行教道直至老死。孔子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辑录成论语一书。据史记孔子世家译编材料二 苏格拉底经常在街头演说阐述自己的思想。他相信,关于人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们提出问题,并指出,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还说“美德即知识”,但他强调道德不是那种可以真正教授给你的知识,真正的知识是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由于他善于刺激人们独立思考,被称为“牛蛇”。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府处于死刑。苏格拉底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记录进理想国裴多篇等书中。戴维罗比森伦理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周游列国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
18、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在传播上的异同。(7分)28. 疫病防治关系民生福祉,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材料一14081643年间,中国爆发全国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教,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文献记载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明宪宗曾下诏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门1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殓遗尸。1587年明神宗谕旨礼部:“尔部便行太医院精选医官人等,多发药材,分头诊视施给”;还强调“此后各省直有与重大灾疫,须令各府州县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对此时人评论:“今之人皆知教荒,而不知救疫。防
19、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摘编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与政府应对材料二英国首都伦敦由于人口集中、卫生环境差而成为鼠疫频繁光顾的城市之一,1517世纪频繁发生严重鼠疫。针对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为确保隔离措施的落实,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暑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1604年索尔兹伯里瘟疫期间,整个镇1/5的人口被纳入到国家救助中,因此群众愿意配合隔离。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郡治安法官作为总负责人,教区牧师和执事作为配合机构每
20、周要报告相关情况。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政府与明政府防疫措施的不同点,并分析不同的原因。(5分)(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防疫的认识。(5分)一、单选题1.【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史料“天子 即天下之大宗, 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护甥舅之亲,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可知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将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故C项正确。根据和史料同姓诸侯与天子的关系及异姓诸
21、侯通过婚姻则可知此时的政治依然以血缘政治为主;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B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并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相关知识,根据史料中所给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A项正确。 分封制的目的确实是拱卫王室,但与材料主要表达的诸侯臣服于周王,天下的领土都是国家土
22、地的意思不符,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宗法制度和宗法等级的问题,C项错误。 如果要体现分封制开疆扩土的作用,材料应该表达出因为通过分封,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地区建立了一批新兴诸侯国,使得周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但材料并非是这个意思,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解题关键在于对分封制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3.【答案】 A 【解析】【分析】理清基本史实,罗马法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C、D两项表述错误; 根据材料中的“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和“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都是以
23、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这说明了罗马法与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关系,因此本题只有A项符合,排除B项。 故答案为:A .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 结合罗马法的地位进行分析即可。4.【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家”是指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白色”是指1781年宪法中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君主权力大,故C项正确。 A项只解释了其革命性,没有解释其保守性,故排除。 德国的经济工业
24、化和思想现代化并没有共同发展,其思想是比较保守的,故B项排除。 德国的社会革命的有限的,对工人运动是不容忍的,故D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德国代议制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开辟了道路,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军事残余。因此具有革命性和局限性双重属性。5.【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依据材料信息“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结合所学知识刘邓大军帅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开了反攻序幕,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
25、也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故C项符合题意。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属于长征胜利的标志,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中国战场发动对日寇最后一战 属于抗战反攻的序幕,而题干中的反攻对象为国民政府,故B项排除;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取得胜利,基本歼灭国民党的主力,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故答案为: C。【点评】本体通过史料考查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相关知识,根据史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及影响便可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6.【答案】 B 【解析】【分析】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俄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二者都推进了俄国民主革命进程,B正确; A
26、是二月革命任务; C和D是十月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俄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二者都推进了俄国民主革命进程。7.【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所以表明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的国家,D符合题意; A、B、C错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1990年公布的,无法
27、看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也无法看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正式建立,香港并没有正式回归,无法看出“港人治港”原则的确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国两制思想,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一国两制之下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的国家。8.【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通过材料中“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我们坚定的选择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而国民党统治时期是以美国为靠山独裁内战,因此否定了国民党的对外政策。故B项正确。A、C、D材料没涉及。 故答案
28、为: B。【点评】本题通过史料侧重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结合材料中的一边倒及所学知识便可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9.【答案】 D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率先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对地方实现了强有力的控制,因此有力量兴建大型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制度走向崩溃,A选项排除。 铁质生产工具的普及有利于水利工程的修建,但不是主要因素,B选项排除。 交通运输网络的畅通与水利工程的修建无关,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准确把握,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国家集中全国的
29、人力、物力兴建水利工程。10.【答案】 B 【解析】【分析】“奢靡之城”和“悲惨之城”体现了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此时是工业革命期间,所以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原因主要和工业革命有关,即资产阶级的贪婪,故选B;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波旁王朝已经不复存在,排除A;贸易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时间在16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经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系列思想解放运动,教会势力已经遭到沉重打击,更不能形成统治局面,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情况和教会统治的腐朽无关,排除D。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
30、把握。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加紧了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掠夺,这一现象反映在了文学领域。11.【答案】 B 【解析】【分析】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规避来自封建主义势力的压迫,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民族工业发展出现高潮,A选项排除。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列强侵华仍然以商品输出为主,C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
31、在于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准确把握,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规避来自封建主义势力的压迫,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12.【答案】 C 【解析】【分析】结合做学知识可知,1988年海南外来人口快速增加主要开放海南经济区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对外开放格局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3.【答案】 D 【解析】【分析】注意时间信息、关键词“独裁者”。19
32、33年底,此时为罗斯福执政,面对美国的经济危机,他采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政府权力。因此D正确; AC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B与作者观点相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政府的经济职能。14.【答案】 C 【解析】【分析】从“1921至1922年”这一时间,以及“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推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政策,但是“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等反映出了在新经济政策刚推行的时候,农民的负担沉重,
33、商品的自由贸易还没有得到推广,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固定的粮食税,而不是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材料中的各省并不是经济独立,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之下,农民可以支配交完税后的粮食,排除D项。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对比数据可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下农民负担沉重,自由贸易并没有得到推广。1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宗法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体现了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孔子、孟子、荀子”体现了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34、,而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6.【答案】 A 【解析】【分析】蒙田的教育主张是注重培养“完整的人”,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优秀品质,体现了对人的重视,结合“16世纪”可知梦田的教育主张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故选A; 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没有体现政治要求,不能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排除B;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从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不能体现摆脱宗教观念的束缚,排除D。故答案为:A。
35、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凸显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一思想也影响了教育领域,促使教育思想发生变化。17.【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等信息可知:昆曲的盛行是因为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D符合题意; ABC与材料中的主旨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昆曲的流行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因为上层社会对昆曲的追捧,所以流行,表明昆曲符合士大夫的品位。18.【答
36、案】 B 【解析】【分析】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早于达尔文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故B项与之不相符,选B; 物种起源用大量事实论证了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故A与之相符;1860年,赫胥黎在牛津大不列颠学会上与威尔伯福斯主教展开了一场著名的大辩论,后来发表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论证了“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的观点,故C与之相符;进化论否定了生物是上帝创造的,证明了整个有机界都是长期发展进化过程的产物,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排除,故D项与之相符。故答案为:B。 【点评】版本提侧重于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答题关键
37、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逆向性选择题,注意把握关键信息。19.【答案】 C 【解析】【分析】天体运行论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所著的一本讲述他自己的天文学说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创作的物理学哲学著作,两部著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会宣传的思想,解放了思想,使得科学突破了神学的束缚,C正确;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观点并不准确,排除A; B是牛顿力学体系的作用而非哥白尼的著作的影响,排除; 哥白尼的著作并未促成西方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哥
38、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会宣传的思想,解放了思想,使得科学突破了神学的束缚。20.【答案】 D 【解析】【分析】A 国人的民族意识得到觉醒是在甲午战后,排除;B题目中未涉及学术与政治需要之间的关系,排除;C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依据材料“有人建议应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卷首”“该书出版后,引起极大的非议”“徐继畲被指 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可以看出人们的思想仍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把握时间是1848年,依据“ 为泰西声势者,
39、轻重失伦,尤伤国体 ”结合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回答即可。21.【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20世纪初的时间及“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等内容及所学知识判断,作者意在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所以C符合题意; ABD与材料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文化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材料中的观点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22.【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1939年发刊词中第一次比较完备的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思想原则,故答案为B ACD与材料中的内
40、容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毛泽东在1939年发刊词中第一次比较完备的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思想原则。2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学说。C说法错误。ABD项均说法正确,排除。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阐述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次还有一国两制以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24.【答案】 C 【解析】【分析】结合
41、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是桥,错误,ABD排除; 表述均符合史实,C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所学近现代中国文学艺术史实及备选项进行分析即可。三、非选择题25.【答案】 (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
42、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解析】【分析】(1)同:根据材料“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可知都是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可知都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根据材料“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可知都有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根据材料“实施统一制度、法令”、“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可知体现的是汉朝实行统一的制度和法令,罗马行省的
43、权力较大;根据材料“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可知是罗马为实现文字的统一,汉朝实现了文字的统一;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可知是罗马注重法律统治,汉朝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根据材料“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可知体现的是罗马对境内民族区别对待,汉朝对待百姓的态度是一种平等的态度。 (2)意义: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需要从奠定中国疆域、民族认同、统一
44、的价值观及治国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 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2) 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外法律对比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6.【答案】
45、论题一:外国的殖民侵略是近代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原料掠夺。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在中国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竞相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支持不同的反动势力,严重的阻碍了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论题二: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及制度的独特性是近代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中国是大河文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厉行重农抑商政策,致使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缓慢,阻滞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近代因素的成长;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民主政治因素的成长。以儒学为
46、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阻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进步。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结合材料提出论题,如外国的殖民侵略是近代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或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及制度的独特性是近代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如选择外部因素,可从近代西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来分析。如果选择内部因素,可从中国当时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故答案为:论题一:外国的殖民侵略是近代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原料掠夺。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在中国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之后
47、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竞相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支持不同的反动势力,严重的阻碍了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论题二: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及制度的独特性是近代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中国是大河文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厉行重农抑商政策,致使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缓慢,阻滞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近代因素的成长;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民主政治因素的成长。以儒学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阻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进步。【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提炼出材料的观点,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最后史论结合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一致,逻辑清晰,难度较大。27.【答案】
48、(1)春秋晚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剧烈社会变革。新兴生产力发展,公田转化为私田;诸侯兼并战乱不断;学在官府的状况被打破;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和制度崩溃的局面;孔子建立的儒学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导致其仕途不顺(2)异:对象不同:孔子游说诸侯国君,苏格拉底对民众演讲;内容差异:孔子传播儒家道德,苏格拉底传播理性美德;价值追求:孔子以济世致用为方向,苏格拉底以真理美德激发人们思考;手段不同:孔子晚年专心文教,苏格拉底坚持真理演说。 (正确答出其中2个方面的差异即)同:内容:关注社会道德变迁,致力于建设新道德;手段:弟子辑录成书;形式:简化成语录体;影响:成为东西文化的源头(正确答出其中2个方面的相同点即)【解
49、析】【分析】(1)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剧烈社会变革。从生产力角度看,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新兴生产力发展,公田转化为私田;从社会环境看,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乱不断;从教育状况看,春秋时期学在官府的状况被打破;从政治制度看,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和制度崩溃的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建立的儒学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导致其仕途不顺。 (2)异:对象不同:根据材料“后来先后在鲁国、齐国等地做官”“苏格拉底经常在街头演说阐述自己的思想”可知,孔子游说诸侯国君,苏格拉底对民众演讲;内容差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传播儒家道德。根据材料“他相信,关于人类最重要的事情
50、就是他们提出问题,并指出,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可知,苏格拉底传播理性美德;价值追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以济世致用为方向。根据材料“但他强调道德不是那种可以真正教授给你的知识,真正的知识是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以真理美德激发人们思考;手段不同:根据材料“在其69岁时返鲁,从此专行教道直至老死”可知,孔子晚年专心文教。根据材料“由于他善于刺激人们独立思考,被称为牛虻”可知,苏格拉底坚持真理演说。同: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和孔子关注社会道德变迁,致力于建设新道德;手段:根据材料“孔子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辑录成论语一书”“苏格拉底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记录进理想国裴多篇等书
51、中”可知,弟子辑录成书;形式:从孔子和苏格拉底的言论形式看,两者的思想都简化成语录体;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成为东西文化的源头。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对比分析,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28.【答案】 (1)特点:缺乏系统、有效的救济措施;防疫侧重在赈济救助,忽视防治;皇权色彩浓厚;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2)英国措施有一定的的群众基础;英国呈现法制化特点;英国政府防更加制度化、系统化;英国防疫方法更科学、理性。 明政府的措施很难得到民众的有效配合;缺乏有效的针对疫情的防治体系。原因:明政府敬天畏
52、神思想观念浓厚;施政的重点在维护封建统治。英国经历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科学技术进步;英国关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3)疫病流行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综合治理;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预防与治理相结合;要有强有力组织的领导;防疫事关民生 【解析】【分析】(1)由材料“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得出带有迷信色彩;由材料“从1587年明神宗谕旨到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得出侧重于赈济救助;由材料“ 今之人皆知教荒,而不知救疫。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 ”可概括出明朝政府在防疫过程中缺乏系统、有效
53、的救济措施。(2)第一小问由材料“ 针对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为确保隔离措施的落实,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暑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1604年索尔兹伯里瘟疫期间,整个镇1/5的人口被纳入到国家救助中,因此群众愿意配合隔离。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 ”可得出英国的措施具有群众基础、法制化、制度化、更科学等特点;而明朝政府的防疫措施则缺乏政府和群众的有效配合,防疫的措施也不具备针对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的思想、政治制度、生产力、防疫目的等角度分析即可。(3)结合材料
54、从明朝政府的防疫措施不当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有效性的正反对比中得出认识。故答案为:(1) 特点:缺乏系统、有效的救济措施;防疫侧重在赈济救助,忽视防治;皇权色彩浓厚;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2) 英国措施有一定的的群众基础;英国呈现法制化特点;英国政府防更加制度化、系统化;英国防疫方法更科学、理性。明政府的措施很难得到民众的有效配合;缺乏有效的针对疫情的防治体系。原因:明政府敬天畏神思想观念浓厚;施政的重点在维护封建统治。英国经历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科学技术进步;英国关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 (3) 疫病流行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综合治理;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预防与治理相结合;要有强有力组织的领导;防疫事关民生【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材料从叙述中找出问题回答的角度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答题时注意从主体,措施,方式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注意结合两国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得出认识,避免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