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376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5年,中华民国司法部制定了民法草案,有关婚姻部分明确规定“男子未满十六岁,女子未满十五岁,不得成婚”“有配偶的,不得重婚”“夫妇不相和谐而两愿离婚的,得离婚”等。这反映出当时中华民国政府(B)A杜绝陈规陋习 B顺应时代潮流C照搬西方文明 D提倡男女平等解析:中华民国司法部民法草案中关于婚姻部分的明确规定是改变当时的陈规陋习,无法杜绝陈规陋习,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关于婚姻部分的明确规定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故B项正确;中华民国关于婚姻部分的明确规定是参照西方的文明,不是照搬西方文明,故C项错误;题干中是关于婚姻的规定,

2、没有涉及男女平等,故D项错误。21905年3月,有学者在其母亲病逝后,在大公报上刊登“哀启”,声明: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仁,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这反映(D)A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 B民国成立冲击旧思想观念C新式青年抛弃纲常礼教 D现代文明影响了传统习俗解析:材料仅为这一学者的声明,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先进习俗取代了落后习俗,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纲常礼教应为三纲五常等内容,材料是关于丧葬礼仪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仁,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说明该学者倡导现代文

3、明与习俗,故D项正确。 3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D)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解析: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而图片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属于写实画作,不是写意,故A项错误;图中人物有不少很传统的打扮,“国民共识”夸大其词,故B项错误;图中仅见马车、黄包车,而“清朝末年”的最新成果已经有汽车、飞机,故C项错误;“清朝末年”中国的社会生活总体上呈现新旧杂陈,与图中的

4、人物服饰、西式马车等相符,故D项正确。 4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D)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解析: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

5、对政治革新无关,故C项错误;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D项正确。5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C)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题中歌谣劝卖脚带者弃行的原因是裹足对女性是一种凌虐,而不是脚带无销售市场,A项错误,排除;“普遍解放”说法以偏概全,B项错误,排除

6、;材料信息“四乡八镇销场远”折射出女子裹足现象非常普遍,C项正确;歌谣的唱词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舆论方向,但并不是说明已达成社会共识,D项错误,排除。6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B)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无法获知这些婚礼的配偶是否是出于自愿,所以不能说明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礼的习俗,而“演奏钢琴曲

7、”“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则是受西方婚礼仪式的影响,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没有提及当时的择偶标准,因此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故C项错误;社会习俗的变迁受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扩大为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D项错误。 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D)时间主题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A.万国公报是中

8、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解析: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不是万国公报,故A项错误;“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与史实不符,因为封建专制的言禁传统扼杀了言论自由,故B项错误;知识界的宣传呼吁没有使得清政府革除陋习,只能说推动了陋习的革除,革除陋习是在民国成立后发起的,故C项错误;禁缠足、兴女学、介绍外国妇女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表明知识界逐渐重视妇女问题,故D项正确。 8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

9、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C)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解析:材料没有提到近代交通的作用,故A项错误;“到清末及民国”不仅包括辛亥革命,也有其他与近代化相关的事件,故B项错误;由“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西方科技的作用,故D项错误。9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这

10、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学者和官员被督促去研读19世纪政治家曾国藩的著述,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这反映了(D)A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B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入侵积极准备C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D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解析:国民政府的行为是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并不是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故A项错误;“学者和官员被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可能与日本入侵有关系,但是“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与日本入侵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中呈现的是国民政府的措施,并未体现全国民众是否支持该

11、措施,故C项错误;“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表明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有利于民众素质的提高,故D项正确。 10民国初年,西式服装被称为“文明装”;1930年,仅上海就有大小西服店420余家,大部分都附设工场;到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西服店和女式洋装店已达千余家。这反映出上海当时(B)A西方人口流入日益增多 B日益受西方思想的冲击C经济实力走在全国前列 D最早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解析:材料强调上海当时西式服装的盛行,没有反映出西方人口的流入,故A项错误;西式服装的盛行,反映出中国人的服饰日益受西方思想的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这一变化与经济实力的关系,故C项错误;上海服饰的变化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12、但没有体现出“最早”,故D项错误。11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的上海(B)A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中西观念存在冲突C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政府禁止服饰西化解析:女性服饰的变化是受西方的影响,服饰逐渐走向近代化,并非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故A项错误;该议员对近代女性服饰持批评态度,反映了传统与近代的冲突,东西方观念存在差异,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上海存在女性穿西方服饰,但无法体现西方服饰普遍盛行,故C

13、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市议员的信函,并不代表政府的规定,故D项错误。1220世纪初,女界钟登载文章:“夫二十世纪专制国之民,无日不以夺自由为目的。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吾今敢昌言以告我女子曰:婚姻自由。”以下解读正确的是(D)A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时尚B婚姻礼俗删繁就简仿效西式婚礼C民权主义开始影响到妇女界D将“婚姻自由”与革命要求密切结合解析:材料信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说明,20世纪初,有识之士已经将“婚姻自由”与革命要求密切结合,故D项正确;A项错在“普遍时尚”,故错误;材料未涉及婚姻礼俗删繁就简,故B项错误

14、;C项错在“开始”,故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男女双性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材料二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简表。时期角色定位价值取向(目标追求)戊戌时期“新贤妻良母”兴女

15、学提高女性素质,废缠足强健女性体魄,使女性能完全胜任相夫教子之职责,抚育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达到强国保种的目的,国家民族才有希望辛亥时期“女国民”“一国之女子,一国国民之母也是故男子当尽爱国之责任,女子亦当尽爱国之责任;男子当尽国民之义务,女子亦当尽国民之义务。女子者国中之一分子也”五四时期“自由独立之女子”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强调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追求家庭生活的平等自由和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平等和自由(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6分)根源: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的特点和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儒家思想宣扬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2)据材料二,分

16、析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的特点,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扼要归纳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变化的原因。(10分)特点:体现了女性对自由、平等和解放的价值追求;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深入发展;女性由家庭责任逐渐发展到社会责任(家庭与社会并重)。原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特别是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3)综合以上材料,以“我看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不超过100字的短文,谈谈你的认识。(10分)古代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阻碍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是落后的、反动的;近代

17、以来女性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女性解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女性解放是近代化的表现,是进步的;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分析与认识。根据材料“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结合所学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妇女社会地位变化的分析。首先要分析表格中每个时期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每个时期社会背景分析其原因。(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明确两个大时期:古代和近代以来。结合这两个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特点,从

18、社会发展、经济基础和政治变化等方面归纳。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宣布“自今布告以后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清朝统治者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为此,不惜以死要挟,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材料二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

19、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材料三武昌起义胜利后,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当时名为越风的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学堂去读书。”一时间,剪辫的浪潮迅速席卷大江南北。材料四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综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社会习俗变革的政治意图有何本质差异。(8分)材料一,从精神上征服汉人,巩固清朝统治。材料二,革除陋习以开民智

20、、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2)材料三中民众认为“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不剪发不算革命”,对此你如何认识? (8分)社会习俗的变迁是社会变革的表层反映,不能反映社会变革的本质。剪辫与否不能作为判断新旧与革命与否的标准。(辛亥革命后,百姓剪辫并不意味着革命的成功,其他表述,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解放服或列宁装”流行的内外因素。(4分)新中国的建立,“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冷战”的国际环境。(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们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6分)经济的发展,政权的更替,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外来文化的影响。解析:(

21、1)依据材料“清朝统治者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为此,不惜以死要挟,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结合教材,从实施的目的入手,逐条归纳命题结论即可。 (2)依据材料“武昌起义胜利后,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学堂去读书”,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习俗变革的本质入手,客观解答即可。 (3)依据材料“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冷战”格局入手,逐条归纳命题结论即可。 (4)依据材料,结合教材,从命题要求出发,按照政治、经济、思想观念、外来因素的思路归纳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