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六)(建议用时:35分钟)1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坏孔子宅,得尚书礼论语等儒家经典,这些经书因其文字与汉代文字不同而被称为古文经,汉代文字所写的被称为今文经。“今文”是指()A草书B隶书C金文D楷书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代的文字。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实行的是小篆,汉代隶书得到了广泛的推行,故选B项;A、D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是商周时期的文字,均排除。2郭沫若曾惊叹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文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草书A中国历史上的商朝,又称殷商,故郭沫若赞赏的是商朝的文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文字是
2、甲骨文,故A项正确。3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A佛教开始传入我国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古代绘画博大精深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反映了社会动荡下人们寻找精神寄托;隋唐时期的绘画突出享受和娱乐,反映的是隋唐盛世的生活特色;宋朝绘画中的世俗场景反映了经济发达状况下市民生活的特点。即不同时期的绘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4清代孔衍栻在石村画决中说:“余作画每取古人佳句,借其触动,易于落想,然后层层画去。”孔衍栻强调()A艺术创
3、作的规律B绘画要讲究气势C作画要立意在先D作画要协调比例C材料信息“取古人佳句,借其触动,易于落想”体现了作画要立意在先,意成下笔,故选C项;艺术创作的规律、绘画气势以及绘画构图比例在材料中均未提及,排除A、B、D三项。5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社会的形成B民间教育的发达C宋代理学的兴起D频繁的对外交流A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市井音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导致市民阶层的兴
4、起,故A项正确。6宋人苏轼在谈绘画艺术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这反映出苏轼的绘画创作主要受到()A佛、道思想的影响B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C新儒学反专制思想的影响D文化专制强化的影响A“空静”体现的是佛教思想,“忘我”体现的是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市民阶层壮大与商品经济有关,与“空静”“忘我”无关,故B项错误;宋代新儒学是维护专制,不是反专制,故C项错误;文化专制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7右图是八大山人作品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注重写实,形态逼真B讲究布局,气势雄壮C“意
5、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C解读图片信息可知,图中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态,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故可判断出该画是文人画。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图片内容不符。8“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B绘画C戏曲D杂技C题干诗句体现了京剧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故C项正确;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故A项错误;绘画是一种在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或非自然
6、,以达到二维效果的艺术,故B项错误;杂技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故D项错误。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势与传统特色。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2)根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
7、艺术特色。(3)中国书画艺术中最能体现“得意忘形”“以形写神”的各是什么?解析第(1)问从汉字起源于图画角度来分析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概括归纳答案。第(3)问根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答案(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2)追求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注重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势与传统特色。(3)文人画、草书。10汤临初的书指卷上载:“大凡天地间至微至妙,莫如化工,故曰神、曰化,皆由合下自然,不烦凑泊。物物有之,书固宜然。”这说明,汤临初主张书法()A要契合万物变化之势B外在形态要丰富C字形变化要和谐美观D排列组合要有规律A汤
8、临初认为天地万物具备神、化,书法也不例外,因此在写书法时要体现这种神、化,即契合万物变化的趋势,故选A项;神属于内在特征,B项排除;和谐美观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书法排列组合要有规律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D项。11墨梅图(下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A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B中西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C程朱理学影响深远D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C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墨梅图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墨梅图是文人画,非风俗画,故A项错误;材
9、料无法体现中西方文化交流情况,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宋代花鸟画的艺术水平,故D项错误。12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艺术仅存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无法匹敌的。但是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A蕴涵更高艺术价值B得到西方人的认可C符合晚清政治需要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D根据材料“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可见其艺术价值非常高,无法说明京剧比昆曲有更高艺术价值,故A项错误;昆曲和京剧主要在中国流行,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昆曲和京剧的发展没有涉及政治斗争,故C
10、项错误;明清时期世俗文化兴起,迎合广大民众的需要,徽剧和汉剧相互融合,兼收并蓄,最终定型为京剧,故D项正确。13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A戏剧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内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关羽,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A项正确;儒道佛逐渐合流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时间与题干不符,B项错误
11、;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C项错误;戏剧为统治者服务也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D项错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材料二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
12、矣。”这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材料三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才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材料四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3)材料四的两种观点是否合适?你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解析第(1)问注意归纳两则材料的要点。第(2)问要结合材料中“徽、汉合流”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第(3)问首先对材料四的观点加以评判,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答案(1)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加以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