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9论述类文本阅读温馨寄语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核心题点主要有两个: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意)。对能反映作者思想观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念(词语)含义的理解,首先要把与该概念相关的文字筛选出来,尤其注意该概念所在的信息相对集中的文字,找准信息进行简括;其次要注意该概念的特点,如词性、内部层次、有无特殊点;最后是整合答案,规范表达。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要“内”“外”结合:内,要看内部结构关系、关键词语、表达特点;外,要看相邻句、段中位置及文章主旨。要由表及里,由句子的字面意思到句子内部作者的观点及情感。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应抓住题干问题,筛选出关键词句,尤其是中心句、
2、结论句及评断句。概括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形成答案时不要机械抄录,注意整合、转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名单学何满子古今中外都讲究名单学,要排出个尊卑等次来,古代叫做礼法名分,现在叫做摆平关系。排得不妥当,就要出麻烦,甚至闹乱子。所以,各种国际性的集会,以国名的首字母,ABCD来定先后,这样才能不偏不倚,大家没话说。中国则将三山五岳的英雄一律以姓氏笔画为序,免得有人叽里咕噜,彼此不开心。其奥妙都基于名单学的原理。不少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却常以作者的社会地位、知名度安排其先后,放在显著位置或塞进边边角角,令人感到官场的名单学也侵入了文场。论资排辈的风习有时诚不可免,似乎也只宜偶尔为之,
3、可权而不可经。倘一味遵循官场式的名单学,放弃编者的鉴别主张,虽然省心得多,但也不免和势利眼同调了。社会地位从来不应作为衡文的标准,可以置之不论。以知名度来论,也很难办。以写小说知名的人未必在别种文体上是高手,如果此人偶尔也写写诗歌、小品或论文,那他由小说而得的声名就和别的文体无涉,按理是不能挪用的。小说家写的诗歌、论文,就得到诗歌、论文堆里去接受检验。有名的大评论家忽然兴致来了,也写写诗歌、小说,如以其由评论家所得的盛名凌驾于诗人、小说家之上,显然有失公允。有如以造房起屋知名的大木匠师不应盖过作细木、雕花的匠师一样。梅兰芳如到粤剧班子去也挂头牌,观众是会瞠目不解的。再说,名作家是以某一作品或某
4、些作品而成名,并非篇篇都是成功之作,可以压倒众芳冠冕群伦。严肃认真的作家为了珍惜自己的声誉,为了尊重读者,不太像样的东西不肯轻易示人,这样的人是有的,或很多的;但也并不见得个个如此,盛名之下不少作品其实难副者比比。更加上,报刊编者为了名人效应,而且名人拿出来的作品比较可靠也是事实,于是纷纷向为数不多的名作家索稿;有些作家疲于应付,只得草率成文,虽不一定是次货,但某些文章不如无名新人的奋力之作,也是常事。但文以人重,编者硬是将名家的任何作品都压在知名度不高或尚无声名的作家之前,文章的质量虽不能以衡器量器来测算,但亦如欧阳修所说“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大体可以见出分晓。按名按资排列,对名作家
5、来说是僭越,对无名作家来说是委屈。话本拍案惊奇中有一篇波斯胡指破鼍龙壳,里面也有个属于名单学的排座次的情节。那位波斯国的巨商是以贸客的货单定席位的,以拥有奇珍异宝挟资丰厚者坐上席,“余者看货轻重,挨次坐去,不论年纪,不论尊卑”。于是那些有猫儿眼、祖母绿等珍宝的客商坐上座;小说中的主人公,携带着不自知其价值的鼍龙壳的文若虚“满面羞惭,坐了末位”。不料这回却大错特错了,直到筵散后开始发货,巨眼识宝的波斯老板一见鼍龙壳,才“满面挣得通红”,惭怅地忙向文若虚赔礼道歉,重新再摆较前更丰盛的筵席,尊文若虚为首座,连赔不是,以纠正先前排位不当的失误。看来,这种不论大小尊卑看货排位的名单学,倒值得文场、报章杂
6、志效法。文章的鉴别当然不像鼍龙壳那样难,必须有识宝的高手,但评价质量也必须有一定的眼力,这点眼力也是编者所应该具备的。否则,编排文章次序的编者就成了接应宾客入座的招待员了。(有删改)1 本文批判的对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答:_答案以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为衡文标准的名单学。2 作者为什么说,“按名按资排列,对名作家来说是僭越,对无名作家来说是委屈”?答:_答案很多名作家的作品其实难副,名作家的草率之作不如无名作家的奋力之作,但编者一律将名作家作品排在无名作家之前。3 第段讲述了波斯胡指破鼍龙壳的故事,用意是什么?答:_答案以波斯胡和编者相类比,引出两点结论:文场也应看货排位,编者也有
7、眼力要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断裂还是延续: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变折中国文学有悠久的历史,但无论是在一般人的头脑中,还是在学术教研体制内,都被分为所谓“古代”和“现当代”两段。这种分割,或者如有些学者所说的比较严重的“断裂”,其实是在一百年前“新文学”开始时,那些当事人的自觉意识和主动取向造成的。文学历史上,在新潮出现之初强调差异和断裂实属自然,这是经由否定的方式来肯定自我历史定位的策略。而随着时移势异,人们回眸既往,会逐渐出现努力阐说古今关联性的尝试,力图说明近现代文学之质素在古代的近世已然包孕,而新文学之发达实是此类固有质素的展开。“断裂”还是“延续”,两种意见对立分明。这样的分歧,或
8、许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随着政治和文化形势的变化,传统的文学观念在近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最核心的便是异域的文学因素尤其是西方的文学经验进入中国的文学流程中,内在地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走向。只看胡适提倡白话文学即可明白,文学改良刍议论证白话必要,以西方文艺复兴之后从拉丁文的一统天下走向俗语文学为据,表明时代已然不同,回想章太炎革命军序主张俗语,尚从有益于引车卖浆者流理解的角度立论。此后,对“文学”的理解,与传统渐行渐远。现代学者的视野里,“文学”是创作主体以语言为媒介、自我表达的美的创造。而中国文学传统中,类似近代西方那样主要涉及美的、自我的和创造的文学观念,从来不占主导地位,所谓文学的“
9、创造性”,对中国古代传统而言,是一个不那么适宜的陌生观念。如今,文学不再是“天”之“文”的人间呈现,即所谓“人文”;不再是教化性的机制,比如美刺、讽喻。新文学的作家们也关注“为人生”之类的话题,但这绝不是传统的“文以载道”,常常是个人性的;再者,这个“为人生”的资源往往来自域外而非传统,他们的理想典范是托尔斯泰和左拉,而不是孔子和韩愈。就文学作品而言,首先当然是语言,近现代的文学语言,有趋向白话文而背离文言这样一个基本方向。其次是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较之以往,显见不同。比如自由恋爱、乡土中国等题材在现代小说中甚为突出,前者突出的缘故是当时的作者、读者多为青年学生,而后者突出则主要因为不少作家是从
10、中国乡村走向沿海城市的,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乡土”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再次,这些作品流露出浓重的浪漫情绪。李欧梵教授曾以“浪漫世代”形容最初的新文学,倾诉性的文学使自我呈现和袒露成为风尚。对“爱”高度的推崇,徐志摩所谓“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表白是有关男女爱情的,巴金的“爱”更广泛,且贯穿一生之始终,这两方面的爱结合起来,就是“焚身以火”的意识,毁灭自我,追求一个新生,同时还可以点亮世界、拯救他人。这些文学抒写之中出现的种种图景和风貌,相对于过去的文学传统来说,无疑是新鲜的。(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4 请简述全文的写作思路。答:_答案首先阐述认识分
11、歧,提出“近现代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是断裂还是延续”的论题;其次从文学观念和文学作品方面作阐述,说明近现代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是断裂,而不是延续。解析文章共分为三段:第一段点出分歧;后两段一说文学观念,一说文学作品。分析后两段与第一段的关系,可知后两段是对第一段论题的解答。抓住这一点,合理组织语言,就可以得出答案。5 从第二段看,在文学观念上近现代中国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有哪些不同?答:_答案近现代中国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在文学观念上有许多不同:前者主张文学是美的创造,后者主张文学是“天”之“文”的人间呈现;前者主张文学的自我表达,后者主张文学“文以载道”;前者的理想典范是托尔斯泰和左拉,后者的理想典范是孔子和韩愈。解析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二段的后半部分,抓住“创造”与“呈现”、“自我表达”与“文以载道”、“托尔斯泰和左拉”与“孔子和韩愈”等再组织答案即可。6 请根据第三段的相关内容,概括近现代中国文学浪漫情绪的基本特点。答:_答案表达形式上,作品具有倾诉性,自我呈现和袒露成为风尚;内容上,积极向上,崇尚毁灭自我,追求新生,可以点亮世界、拯救他人。解析第三段提到了近现代中国文学的浪漫情绪,用“再次,这些作品流露出浓重的浪漫情绪”领起这一层的内容,然后举例加以具体阐述。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归纳即可得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