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254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6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第 I 卷(选择题、判断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30 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下图是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高B. 人口死亡率低C. 大量人口迁入D. 原有人口基数小2. 该城市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 传统型B. 原始型C. 过渡型D. 现代型【答案】1. C 2. D【解析】【1题详解

2、】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迁移。根据图示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为负增长,所以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大量人口迁入。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再生产类型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该地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所以人口再生产的类型为现代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同样面临人口问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3. 有关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 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C. 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

3、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D. 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人口的合理容量将永远很小4. 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西部地区会得到较快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B. 西部大开发,人口迁移频率加大,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的C. 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逐渐降低D. 西部大开发,使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答案】3. C 4. A【解析】【3题详解】人口的合理容量与资源、经济、交通、科技等多个因素有关

4、,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其原因不仅在于自然条件恶劣,也与区域的位置、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等有关,AB错,C对;目前,西北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社会条件也相对较为落后,但随着社会发展,这些问题都会得到环节乃至解决,从而提高当地的人口合理容量,D错。据此分析选C。【4题详解】西部大开发,使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西部地区会得到较快发展,而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对环境承载力有影响,但不会使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据此分析选A。【点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生物和人文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即最大支持阈值,而最大支持阈值通常用环境人口

5、容量来表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要素有自然环境要素、技术水平、人类的消费水平和区域的开放程度等。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图甲为“乌镇聚落形态示意图”,图乙为“乌镇建筑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 对乌镇聚落形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气候B. 地形C. 河流D. 矿产6. 乌镇建筑景观独具特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域文化B. 交通C. 经济水平D. 政治【答案】5. C 6. A【解析】【5题详解】乌镇临水而建, 河流穿城而过, 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因此河流是影响其聚落形态影响最大的因素,故B正确。 【6题详解】受江南水乡文化的影响深厚,使得

6、乌镇建筑景观独具特色。故D正确。在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A.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 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C. 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的比重D. 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8. 从图上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中部各省中,只有湖北、内蒙古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40%以上B. 总的来说,中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东部经济地带C. 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D. 总的说来,经济越发达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较高【答案】7. A 8.

7、 D【解析】【7题详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用地、城市经济状况、城市数量虽然也是城市化的表现,但不是主要指标,据此分析选A。【8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中部各省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其中,黑、吉、内蒙古、鄂四省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40%以上;图中显示,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经济地带;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上;由图可知,图中城市化率较高的均为经济越发达省份,经济条件引发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较高。据此分析选D。【点睛】城市化的标志及意义城市化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8、、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城市化的本质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是高消费群体聚集所在。城市化使得大批低收入居民群体转变为高收入居民群体,因此城市化过程又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越来越多的国民在发展中享受到实惠的过程。9.有关工业区和

9、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防护带内是布置学校、疗养院的良好场所B. 设防护带目的在于改善人们工作环境C. 防护带只能由树木花草充当D. 减少和预防工业区污染物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答案】D【解析】【详解】疗养院要建在环境清幽的地方,防护带内不适合,A错;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置卫生防护带,是为了减轻工业区对居民区的环境污染,并不是为了改善人们工作环境,B错;防护带可以由树木花草充当可以是天然的河流或其他起防护作用的地物,C错;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置的卫生防护带,可以减少和预防工业区污染物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D对。据此分析选D。【点睛】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城市的主要

10、职能。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与高坡和文化区相连。低级住宅区布局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连。工业区:呈现沿着交通干线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势。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降低对城市的污染,布局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方便进出原料和产品。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一般要设置绿化防护带以减轻工业区对居民区的环境污染。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判断下列各题。10. 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城区地价上涨 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东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东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A. B. C. D. 11. 近年来,甲地出现

11、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 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B. 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C. 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D. 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答案】10. A 11.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10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区地价上涨,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A正确。图中并没有显示人口密度大小和矿产资源分布。【11题详解】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从图中看出,甲地靠近河流,反映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高级住宅群首要考虑的因素A正确。【点睛】本题难

12、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 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 甲、丁B. 乙、丁C. 乙、丙D. 甲、丙13. 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2. D 13. A【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12题详解】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本世纪以来,从图可知甲城市人口比重最高,而丙自 2000 年后上升趋势最明显。【13题详解】四条曲线只有甲出现城市人口比重的下降。每年五月下旬,山东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收,然后再返回家乡

13、参加麦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 导致两省麦收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河南降水量少于山东B. 河南纬度较低气温回升早C. 河南小麦品种好于山东D. 山东农村富余劳力比河南多15. 上述现象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 地域性B. 季节性C. 灵活性D. 连续性【答案】14. B 15. A【解析】【14题详解】决定小麦成熟收获的关键性因素是热量,河南较山东的纬度低,春季气温回升早,热量较山东多,故小麦成熟比山东稍早,据此分析选B。【15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山东、河南纬度不同,小麦的生长状态、成熟季节就有偏差,这反映不同地理环境会影响到农作物,据此可以推知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

14、选A。【点睛】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本题材料所给的是山东、河南地域不同而产生的收获时间差异,因此反映的是地域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回答下列各题。16. 导致产生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地形B. 气候C. 土壤D. 水源17. 如今北方市场上随处可见荔枝的原因是( )A. 交通条件和食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B. 荔枝的种植区域范围扩大到了北方C. 大部分荔枝是北方温室里种出来的D. 我国北方市场对荔枝的需求量变大了【答案】16. B 17. A【解析】试题分析:【16题详解】荔枝属于南方特有的水果,橘只能在淮南才可以长得

15、很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影响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17题详解】如今北方市场上随处可见荔枝,主要是交通条件和食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考点:农业区位因素。2017 年 5 月 5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 C919(最大速度约为 1000 千米/小时)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一个新时代的开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 C919 的研制主要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 发展的方向主要是( )高速化 大型化专业化 网络化A. B. C. D. 19. 飞机制造业属于( )A. 市场指向型B. 技术指向型C. 动力指向型D. 原料指向型【答案】18. A

16、19. B【解析】【18题详解】根据材料,C919是大型客机,时速1000千米/小时,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主要是高速化、大型化,选A。【19题详解】飞机制造业需求技术高,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0. 图示制糖厂应接近( )A. 消费市场B. 原料产地C. 能源基地D. 科研院所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生产企业的主导企业大气污染严重B. 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C. 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D. 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答案】20. B 21. C【解析】【20题详解】图示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由于甘蔗和制成品蔗糖质量相差很大,

17、且甘蔗运输不方便,故甘蔗制糖厂应接近甘蔗原料产地,据此分析选B。【21题详解】该生产企业的主导企业是甘蔗制糖厂,根据产业链条可知,该产业产生的固体废渣较多,但大气污染并不严重;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种植业,不包含畜牧业,也就不属于混合农业;图中的农业产业链条较长,涉及到从原料生产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各个环节,投入较多,属于密集型农业;结合上题可知,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原料产地,据此分析选C。【点睛】下图为四类工业生产的投入因素所占比重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 分别和、吻合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 制糖、钢铁B. 集成电路、炼铝C. 服装、机械D. 纺织、石油加工23. 下列说法正

18、确的是( )A. 类工业地域逐渐从分散走向集聚B. 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逐渐提高C. 类工业我国正逐渐从东部沿海转移向中西部D. 类工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答案】22. B 23. C【解析】【22题详解】图示显示,、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科技人才、能源动力,因此与之吻合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技术指向型、动力指向型产业。选项中,制糖属于原料指向型、钢铁 属于资源密集型;集成电路属于科技指向型,炼铝属于动力指向型;纺织、服装属于劳动力指向型;石油加工属于是市场指向型,据此分析选B。【23题详解】据图示信息,类工业地域最可能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此类产业现在正逐渐从集聚走向分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19、,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逐渐减弱,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升;类工业最可能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我国正逐渐从东部沿海转移向更具矿产资源优势的中西部;类工业为高耗能工业,目前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据此分析选C。【点睛】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区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并进而影响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产业转移影响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产业转移从发

20、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 下列能够正确反映图中的事例是( )A. 有色冶金工业往往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B. 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高等院校附近集聚C.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贵的电子元器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之间的集聚D. 产品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与各零部件生产厂家之间的集聚25. 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只能自发形成,不能规划建设B. 内部联系简单的工业区,通过过程,常会形成重要的工业城市C. 过程可发挥不同地方区位优势,形成工业分散D.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促进了过程,形成了工业重镇【答案】24. A 25. C【解

21、析】【24题详解】图中工业联系产生工业集聚,能够正确反映图中事例是有色冶金工业,该类产业往往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A对。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靠近原料或市场布局,B错。体积小、重量轻、价格贵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优区位,与电子产品组装厂常常分散布局,C错。产品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与各零部件生产厂家之间往往会形成分散布局,D错。据此分析选A。【25题详解】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的过程能自发形成,也能规划建设,A错;一些工业地域因内部联系复杂且密切,通过过程,常会形成重要的工业城市,而内部联系简单的工业区,通过过程,一般不会形成工业城市,B错;一些相互联系的工厂通

22、过过程发挥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形成工业分散现象,C正确。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促进了过程,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特点,D错误。据此分析选C。【点睛】产业集聚的好处:1、有利于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形成产业链,节约成本。2.共同利用信息和基础设施。3.提高资源利用率。4.促进产业转移,形成扩散效应。26.扬州在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我国商贸最繁荣的城市,后来却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 水资源不足B. 交通条件的变化C. 战争的破坏D. 政治中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交通线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故选B。【考点定位

23、】交通线的衰落与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方法总结】从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的变化分析扬州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起源的主导因素:河流交汇处(京杭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发展历程:随着京杭运河的淤塞,京沪铁路的建成和海洋运输的发展,该城的交通区位优势下降,城市发展速度缓慢。 近二十年来,旅游成为扬州发展新的区位因素,促进了扬州城的大发展。随着,京杭运河的疏通,宁启铁路的建成,跨江大桥的建设,扬州交通区位得到大大加强,扬州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石家庄市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

24、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了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判断下列各题。27. 材料中可看出,石家庄市发展成为 100 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 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B.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C. 铁路的修建和发展D. 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28. 上述事实说明了( )A.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规模B. 一个地区修建了铁路,就会促成这个地区形成一座大城市C. 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D. 能否成为 100 万人口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增长【答案】27. C 28. A

25、【解析】【27题详解】据材料,随着京汉铁路的修建及后期两条铁路与京汉铁路相交,使得石家庄成为铁路枢纽,从而促进了石家庄的快速发展,因此,铁路的修筑,是石家庄快速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至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政治因素(省会)等也对该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据此分析选C。【28题详解】石家庄号称“火车拉出来的城市”,其发展与铁路建设密不可分,该事实说明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规模;一个地区修建了铁路,只是提供了成为大城市的条件,至于能否形成大城市还需要很多因素,不是说只要修了铁路就会促成这个地区形成一座大城市;同样,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不是成为省级

26、行政中心的必要条件,比如,柳州、株洲等就是铁路枢纽度,但并非省会;能否成为 100 万人口大城市,关键是经济发达程度、发展潜力、位置等多个因素,并不仅仅看人口的增长。据此分析选A。【点睛】29.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有重要影响,关于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往往沿河道伸展成带状B. 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城市呈紧凑的空间形态C. 私家车的普及和快速道路系统的建立使不少城市的空间范围缩小D. 随着地铁和高架公路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加灵活、多样【答案】C【解析】【详解】交通对聚落影响较大,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往往沿河道伸展成带

27、状;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城市呈紧凑的空间形态;现代社会由于私家车的普及和快速道路系统的建立,使不少城市的空间范围扩大了;随着地铁和高架公路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加灵活、多样。据此分析选C。【点睛】30.现代城市管理中,优先采用的技术是( )A. RSB. GISC. GPSD. Internet 技术【答案】B【解析】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应用于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等。选择B。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5 题,每题

28、2 分,共 10 分)。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31. 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B. 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C. 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D. 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精耕细作32. 澳大利亚东南部混合农业经营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 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B. 气候炎热干燥,蒸发旺盛C. 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D. 水源不足【答案】31. AC 32. CD【解析】【31题详解】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位于墨累达令小麦牧羊带,是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是一个良性农业生态系统,该地的混合农业区地广人稀,机械化水

29、平高,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中国的基塘农业中包含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的方式。据此分析选AC。【32题详解】澳大利亚东南部混合农业区位于大分水岭的西部,属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是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该地地广人稀,为盆地地形,耕地面积较大;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较为温和湿润。据此分析选CD。【点睛】混合农业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混合农业的形式多样,但生产形式较稳定、分布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只有经济发达国家的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因此通常所说的混合农业指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区:欧

30、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蒙华铁路是国内在建的最大规模运煤专线,北起内蒙古的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线路全长 1815 千米。下图为“蒙华铁路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3. 蒙华铁路途经我国( )A. 东北平原B. 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34. 蒙华铁路建设的主要意义有( )A. 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区际联系B. 促进人口流动,缓解北方人口压力C. 开发旅游业,改善沿线地区环境质量D. 为南方地区提供能源,促进经济发展【答案】33. CD 34. AD【解析】【33题详解】由图可知,蒙华铁路途经我国

31、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选CD。【34题详解】蒙华铁路建设可以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南北方部分区域之间的联系;该路为运煤专线,不能缓解人口压力;对沿线地区环境质量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可以为南方地区提供能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5.有关商业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寺庙、教堂、行政中心是商业网点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B. 地区间的商品流通促进了商业网点的形成C. 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取决于当地的人口数量等因素D. 商业网点密度受电子通讯的影响【答案】BC【解析】【详解】商业要求大量的消费人群及便捷的交通,因此,市场、交通条件是商业网点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寺庙、教堂、行政中心不是其商业网点形成和

32、发展的必要前提;地区间的商品流通促进了交换,蕴含了商机,促进了商业网点的形成;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取决于当地的人口数量、交通等因素;商业网点的密度受地形、经济发达程度、人口等影响,但与电子通讯关联度不大。据此分析选BC。【点睛】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影响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在答题卡上填写正确或者错误)36.环境因素是当今世界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 )【答案】错【解析】影响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不是环境因素。37.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环境承载

33、力是一地能持续供养的最大的人口数量。考点:环境承载力38.各城市功能区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而文化区和行政区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具有。 ( )【答案】对【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在城市各功能区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规模较小的城市可能没有文化区、行政区等功能区。故正确。39.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答案】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合理的区位布局可减少对区域的环境污染。40.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城市某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各种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的高低。( )【答案】错误【解析】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

34、于哪种活动,最终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即是活动产生经济效益的高低、利润的高低,而不是社会效益的高低。第 II 卷(综合题,共 40 分)四、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满分 40 分。答案请做在答题卷上。41.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b 与图 a 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城市人口数量呈_趋势。反映了该地区的_过程。(2)该城市建立了_城和_区,有利于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3)单项选择:下列关于该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正确的说法是_。A老龄人口比例上升 B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密度减少(4)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

35、交汇处,原因是此处_。(5)城市中心区比郊区气温_(高或低),并分析原因:_。【答案】(1)扩大 增长 城市化 (2)卫星 新(3)C (4)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用水方便(任答两点即可)(5)高 城市中心区人口,工业密集,交通运输繁忙,排放大量热量【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比较,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呈增长或上升趋势,反映了城市化过程。(2)根据图例分析,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卫星城和新区。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城市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外来打工人员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城市发展快,增加的主要是青壮年人口,老龄人口比例不会上升,A错。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村人

36、口比重下降,B错。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C对。人口密度增加,D错。 (4)在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用水方便,农业基础好,有利于城市形成。(5)城市中心区比郊区气温高。 因为在城市中心区,人口、工业密集,交通运输繁忙,排放大量热量。属于城市热岛效应。考点:城市化过程的特征,区域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热岛效应。42.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条件有_。 (4)下表是美国和我国东

37、北玉米带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带的单产为美国高于我国,原因有哪些? 从自然条件看:_。从社会经济条件看:_。【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 (2分)(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土壤肥沃,均为黑土分布区;水源充足(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4分)(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稍低,热量条件于我国东北;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无霜期长,降水略多;(3分,每点1分)美国农业技水平高于我国(1分)【解析】(1)从农产品的用途分,农业可以分为商品农业和自己农业,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农业均为商品农业。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商品购物农业,而美国东北部为乳畜业农

38、业地域类型。(2)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土壤、气候角度分析。从地形看,美国的小麦和玉米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我国东北为东北平原,平原地形,地势平坦。从土壤来看,均为世界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从气候来看,我国东北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度高,降水较多,有利于小麦生长。(3)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对于热量和水分要求高,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且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小。(4)美国玉米带的玉米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自然条件主要从热量、土壤、降水等方面分析,美国玉米带纬

39、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略多。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科技水平考虑。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所以美国玉米带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43.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表示住宅区的是_(填字母)。 (2)该地区计划建设一火电厂,最适宜的区位是图中的_处(填序号),理由是_、_、_。 (3)工业区是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集聚而形成的,工业集聚带来的好处有_、_、_。【答案】(1)A (2) 靠近铁路,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地价较低 (3)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便于集中处理废弃物【解析】【名师点睛】城市功能区中,占地最广的为住宅区,占地最小的是商业区,一般占据市场或交通最佳区位。有大气污染的工业要建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盛行风的下风向;有水污染的产业要建在河流的下游。(1)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据此选A 。(2)火电厂有大气污染,注意建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这里地价较低、靠近铁路,交通便利,污染小,据此,比较合适。(3)工业集聚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便于集中处理废弃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