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241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9.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96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理 第一部分 透析高考命题主题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01命题点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02 命题点2 大气运动和降水05随堂检测 巩固落实 03 命题点3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06 课后提升 达标检测 04 命题点4 气候类型高频考点总揽高考命题切入点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大气受热状况的原理及应用影响气温的因素及等温线图的判读大气运动和降水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实践应用影响降水的因素及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常见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等压线图的判读常见气象灾害气候类型气候的特征、成因及判断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2018高考全国卷)小明同学 7

2、 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第 1 题。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 7 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智慧解题较高较低尝试解答 A (2017高考全国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回答 24 题。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BCD3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

3、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4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智慧解题膜内膜外大小低于错错对错141690E尝试解答 2.B 3.C 4.D掌握“大气受热状况应用类”题目的思维流程掌握“气温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类”题目的思维流程掌握等温线弯曲成因分析的三大技巧(1)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2)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3)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 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 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

4、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闭合等温线(高、低温中心)的成因分析(1)低温中心:地势较高的山地一般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往往成为低温中心;夏季湖泊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冬季也往往是低温中心。(2)高温中心:地势较低的盆地一般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一般也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山地冬季风背风坡一般也是高温中心;冬季的湖泊一般为高温中心。(2019福建五校联考)下图中的 4 条曲线反映 R 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回答 1

5、3 题。1影响 R 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太阳高度 气候类型 地形特点 地表温度 云量变化A BCD2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3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A西欧平原,3、4 月份B撒哈拉沙漠,7、8 月份C青藏高原,5、6 月份D准噶尔盆地,10、11 月份解析:第 1 题,太阳高度对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变化影响最大,对;太阳总辐射强度影响当地的气温,进而影响当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反之,则因果颠倒,错;世界时 2:00 时,太阳总辐射强度直线上升,可能是因为该地东侧有高大地形阻挡致使日

6、出推迟,日出时太阳高度已经比较大,太阳总辐射强度大,对;地表温度主要受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影响,反之则因果颠倒,错;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波动变化,说明该日云量变化也是引起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第 2 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增强地表升温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升温大气辐射增强可知,地表温度受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白天地表温度变化应该与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故甲曲线表示地表温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地面收入辐射主要来自太阳总辐射,夜间由于没有太阳总辐射,地面只有辐射支出,地面净辐射强度应小于 0,只有乙曲线符合。剩下丙曲线应为近地面大气温度变化曲线

7、。故选 B。第 3 题,根据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规律,该地正午大约是世界时 6:00,下午时长约 7 小时,该日昼长约 14 小时,昼长明显大于夜长,该地为夏季,A、D 错;结合上题分析,丙为近地面大气温度,一天中最高气温在 10 左右,B 错,C 对。答案:1.C 2.B 3.C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HSALSCS)”又称除霾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 60 m、直径达 10 m)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部采用单双层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上铺鹅卵石。据此回答 45 题。4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5除霾塔发挥作用最大的时间

8、段为()A晴朗无风的白天 B晴朗无风的夜晚C阴雨多风的白天D阴雨多风的夜晚解析:第 4 题,除霾塔利用空气热升冷降原理,集热棚吸收太阳能增温,热空气上升,经过净化后,清洁的空气从高空再下沉循环。选 B。第 5 题,晴朗无风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降温剧烈,易造成逆温现象,近地面空气上升遇阻,受污染空气集聚,除霾塔利用白天收集的热量,在夜间主动散热,从而实现对近地面受污染空气的净化;晴朗无风的白天,空气对流旺盛,空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稀释。选 B。答案:4.B 5.B (2019高考全国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

9、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回答 68 题。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解析:第 6 题,垂直气流有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且上升气流形成积云,故积云与上升气流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为分散的形态。A 选项中连续层片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B 选项中鱼鳞状

10、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C 选项中间隔团块状云为分散形态,故正确。D 选项中条带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第 7题,据材料信息可知,上升气流是形成积云的必要条件。近地面越热,空气越容易上升,越易形成积云。A 选项中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地面气温低,故错误。B 选项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故错误。C 选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但 D 选项中热带雨林地区所处纬度最低,气温最高,积云出现频率最高,故 D 选项正确、C 选项错误。第 8 题,据材料信息可知,积云的云底高度取决于下垫面温度,下垫面温度越低,积云的云底高度越低,而一天中下垫面气温最

11、低时为日出前后,故 A 选项正确。答案:6.C 7.D 8.A大气运动和降水 (2018高考全国卷)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 年 2 月 7 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回答第 1 题。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智慧解题东南西北尝试解答 D (2018高考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日 02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 23 题。2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

12、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3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智慧解题西北错强降水对错台风错冬至尝试解答 2.B 3.A掌握“降水类”相关题目的思维流程掌握影响大气降水的四大因素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大气环流高气压带控制下降水少,低气压带控制下降水多;西风带影响下降水多,信风带影响下降水少;受海风影响降水多,受陆风影响降水少天气系统气旋、低压槽、锋面控制下,气流上升,降水多;反气旋、高压脊控制下,气流下沉,降水少下垫面海陆位置一般而言,近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风岸降水多,离风岸降水少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最大降水量通常出现在山腰处洋流暖流增湿,降水

13、多;寒流减湿,降水少地面性质植被茂盛、水域面积大,水汽充足,降水多;反之,降水少人类活动城市雨岛效应;兴修水库、人工造林可增加局部空气湿度和降水掌握降水差异成因的分析方法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位置分析降水差异。(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2)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例如,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例

14、如,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也与寒暖流有关。(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风坡、背风坡)角度去分析。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回答 13 题。1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A利用厨

15、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3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A不消耗能源 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C风力恒定D风向恒定解析:第 1 题,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所以 C 正确。第 2 题,只留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小墙面的长度等均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A、C 排除;穿堂风的形成主要是屋前屋后的温差形成的热力环流,房屋的朝向不影响穿堂风的形成,B 排除;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

16、同,气压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形成,所以 D 正确。第 3 题,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导致空气在建筑物流通通道中快速流动通过,因此其风向和风力不稳定,排除 C、D;空调风不是自然风,消耗电能较多,长期吹空调风很容易导致人身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因此人们更喜欢穿堂风,所以 B 正确。答案:1.C 2.D 3.B(2020山东模考真题)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下图)。

17、据此回答 45 题。4图中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A149 mm B239 mmC321 mmD351 mm5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C大气环流D地形解析:第 4 题,由图可知,大局子的年均降水量在 500550 mm 之间,花都什的年均降水量在 300350 mm 之间,通过计算可知两地年均降水量的差值在 150250 mm 之间。只有选项 B 在此范围之内。第 5 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大局子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降水多;花都什位于河流下游地带,降水少;再考虑周边的山脉走向、夏季风的风向,可知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

18、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答案:4.B 5.D (2019高考北京卷)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 6 题。6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解析:选 D。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 D 选项正确。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1(2018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

19、量发生了变化。推测 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智慧解题高压低压西北冷锋降水升高晴下降加强降水低晴朗大大锋面气旋尝试解答(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西北。(2)3 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

20、,)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 2018 年 5 月 10 日 2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 23 题。2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3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智慧解题崎岖破碎滑坡、泥石流大冷升高加大西北减少尝试解答 2.D 3.C掌握“天气系统类”题目的思维流程掌握天气系统与天气判断的三大方法(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依

21、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场类型,确定天气状况a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b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c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大风晴朗天气。d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向、风力a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判断即可。b风力: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力较大。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a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b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

22、角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天气特征大风降温天气连续性降水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晴空万里低压槽上多降水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天气系统判断冷锋活动暖锋或准静止锋台风活动(气旋系统)高压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高压脊(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 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高控制的结果,冬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

23、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6 年 12 月,入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如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 5 000 m 高空等气压差(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回答 13 题。1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A重庆 B长沙C南昌 D武汉2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A偏北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东风3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庆盛行下

24、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B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C重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D武汉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解析:第 1 题,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由图可知,四个城市所在地海平面与相应5 000 m 高空等气压差从大到小依次为重庆、南昌、长沙、武汉,可推知重庆5 000 m 高空气压最低,根据热力环流中气压分布与气流的运动方向可推出,重庆垂直方向上空气做下沉运动,近地面气压最高,A 正确。第 2 题,结合第 1 题分析可知,武汉近地面气压最低,近地面从南昌到武汉气压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从南昌高压处向武汉低压处流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偏南风,B 正确。

25、第 3 题,由材料可知,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静稳天气是指由持续不利于扩散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大范围积累。重庆位于近地面的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雾霾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长,A 正确;武汉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容易扩散,雾霾持续时间短,B 错;此图并非近地面等压线图,无法判断重庆与武汉的风力大小,C、D 错。故选 A。答案:1.A 2.B 3.A (2019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日 08 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 4题。4图示区域()A地的风向为东南B地有大雾出现C地未来有强降水D地寒暖流交汇解析:选 C。根据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定原则,水平

26、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可以判断地的风向为偏北风。地受台风影响,风力较大,不会出现大雾天气。地受台风影响,未来有强降水。地处于日本暖流流经地区,无寒暖流交汇。(2019高考天津卷)读图 1 和图 2,回答 56 题。5在形成图 1 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A甲B乙C丙D丁6图 2 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 5 题,据图可知全国降水集中分布在东北中部、长江中下游地区。甲、丁两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被高压中心或高压脊控制,降水的可能性小,A、D 错误;乙图中东北中部受低压控制,降水较多

27、,但长江中下游受高压脊影响,降水较少,B 错误;丙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被低压控制,降水较多;同时,东北中部受低压槽影响,降水也较丰富,C 正确。第 6 题,乙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大、势力强,控制我国广大地区,此时最可能为我国冬季,B 正确;甲、丙两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小、势力弱,对我国广大地区影响小,A、C 错误;丁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气压值小、势力很弱,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从海洋上延伸而来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故此时为我国夏季,D 错误。答案:5.C 6.B气候类型 (2018高考江苏卷)公元 399 年412 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

28、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1 月5 月B5 月9 月C9 月12 月D11 月次年 3 月智慧解题高温常绿阔叶东北西南东南5 月-9 月尝试解答 1.C 2.B (2017高考全国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 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回答 34

29、 题。3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4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智慧解题草原沙漠地中海尝试解答 3.A 4.B气候类型的判断(1)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

30、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总结如下:气候的描述技巧(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描述降水量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

31、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2535大陆东岸等。(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雨热组合状况等。(2019武汉调研)始建于百余年前的某城市位于 9N,下图示意该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据此回答 13 题。1下列描述符合该城市特点的是()炎热草都 热带春城 富氧大都 温润山宫A B C D2该城市吸引人

32、口定居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充足B降水丰富C海拔较高D土壤肥沃321 世纪伊始,该市引进生长较快的桉树并广为栽种,其目的是()A获取生产资料B增补地表水源C缓解热岛效应D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第 1 题,一般情况下,位于 9N 附近的城市应该是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而统计图显示该城市降水季节变化大,各月平均最高气温 2125,最低气温 812,可谓四季如春,结合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可以判断当地最有可能是热带山地气候,错,对。山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错。当地多数月份降水量不足 100 mm,但由于气温不太高,蒸发并不强烈,气候比较湿润,对。第 2 题,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不适宜人们居住,而

33、根据上题分析位于 9N 附近的该城市因海拔较高形成了山地气候,气候四季如春,吸引人口定居,C 对;热带大多数地区尤其是热带沙漠地区光照充足,但没有吸引更多人定居,所以光照充足并不是该城市吸引人口定居的自然条件,A 错;由图可知,该城市只有 69 月降水较多,B 错;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城市主要依靠发展第二、三产业吸引人口就业、定居,D 错。第 3题,21 世纪伊始,该市引进生长较快的桉树并广为栽种,主要是为了获得木材,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A 对;桉树生长过程中会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消耗当地的水资源,B 错;缓解热岛效应不一定要引进桉树,C 错;桉树并非稀有树种,广为栽种也不是为了保护

34、生物多样性,D 错。答案:1.D 2.C 3.A (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体感温度指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转换成同等温度,会受到气温、风速与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下图是我国某省会城市某两年月平均气温和月总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回答 45 题。4与第 1 年中的冬季相比,第 2 年中的冬季体感温度表现得更加()A暖干B温湿C冷干 D冷湿5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该地适合发展()A避暑旅游业B避寒旅游业C冰雪旅游业D冬季蔬菜产业解析:第 4 题,从图中可知与第 1 年相比第 2 年冬季气温低,降水多,故第 2 年更显得冷湿。第 5 题,从图中可知,该省最热月均温在 20 以下,气候凉爽,适合发展

35、避暑旅游业。答案:4.D 5.A (2019南昌模拟)2018 年 12 月 29 日,我国南方某地气温骤降,出现大雪天气。29日该地地面没有出现积雪,30 日一早积雪开始形成,并逐渐加厚。下图是 2019 年元旦前后该地逐日气温(四舍五入,取整数值)变化图,此期间该地各日最低气温出现在地方时 7:00 前后。据此回答 13 题。112 月 29 日至 30 日期间,该地温度特点表现为()A地面温度降低B大气温度升高C气温日较差减小D不会出现逆温2图示期间,该地大气能见度最好的一天是()A12 月 29 日B12 月 31 日C1 月 1 日D1 月 2 日32019 年元旦前后,该地昼长约为

36、()A9 小时B10 小时C11 小时D12 小时解析:第 1 题,由文字材料可知,2018 年 12 月 29 日该地气温骤降并出现降雪天气,但是 29 日地温较高,降落到地面的雪很快融化,雪的大量融化会消耗地面的热量,导致地面温度降低,A 对。读图可知,12 月 29 日至 30 日期间,该地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大气温度没有升高,B 错;图中 29 日至 30 日气温日较差变化不大,并没有减小,C 错;由于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大气获得的热量减少,近地面大气可能出现逆温现象,D 错。第 2 题,12 月 29 日为降雪天气,大气能见度低,A 错;12 月 31 日,由于

37、降雪天气结束,冷空气控制该地区,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高,B 对;该地位于我国南方,暖空气势力较强,1 月 1 日夜间至 1 月 2 日白天会出现大雾,天空云量增多,导致 1 月 1 日夜间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回升(图示 1 日最低气温上升),2 日白天雾和云量增多,大气削弱太阳辐射作用增强,气温下降(图示 2 日最高气温下降),大气能见度会下降,C、D 错。第 3 题,根据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的规律,结合文字材料信息“此期间该地各日最低气温出现在地方时 7:00 前后”可知,该地 2019 年元旦日出为地方时 7:00 前后,故可算出昼长约为 10 小时,故选 B。答案:1.A 2

38、.B 3.B(2020山东模考真题)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某气象研究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 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2 月、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2 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山谷风的日变化特征。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山风一般自 2时起,至次日 7 时结束;谷风一般自 10 时起,至 16 时结束。据此回答 45 题。4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C背景风较强的晴天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5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影响崇礼山区山风与谷风时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背景风风速B植被覆盖C昼夜长短D山坡坡度

39、解析:第 4 题,由“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可知,山谷风应在背景风较弱的时候较强,排除 C、D。又因山谷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山坡与谷地的受热不均,只有在背景风较弱的晴天这种“受热不均”才会更强,山谷风才会较强,A 对,B 错。第5 题,该区域为河北省,12 月至次年 2 月为冬季。我国北方的冬季,植被覆盖变化不大;同一区域在短时期内,山坡坡度也不会变化。没有变化的事物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B、D 可排除。背景风风速只会影响山风或谷风的强度,不会影响“时长”,排除 A。昼夜长短会影响山坡与谷地的“受热时间”,进而影响山风与谷风时长。答案为 C。答案:4.A 5.C (2019北

40、京朝阳区综合练习)2019 年 1 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型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下图为极涡示意图。读图,回答 67 题。6图中极涡()A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B决定了寒带的范围C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D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7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ABCD解析:第 6 题,极涡是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型大型涡旋,故为冷性低气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故 A 错

41、,C 对。北极地区气温低,水汽少,故 D 错。黄赤交角决定了寒带的范围,故 B 错。第 7 题,“超级寒潮”是由极涡产生的,其源地在极地,并非在美国,错。“超级寒潮”是因赤道热,两极冷的平衡被打破,热空气进入北极,冷空气被挤出形成的,与美国东西部海拔高无关,错。“超级寒潮”的形成与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有关,再加上北美地形为东西高,中间低,有利于暖空气北上和冷空气南下,对。答案:6.C 7.D 读 2018 年 10 月 9 日某时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图及台风“康妮”位置图,回答 810 题。8与图中 M、N、P、Q 四地天气状况相符的是()AM、N 风向相同 BN、P 两地多阴雨CM、P

42、两地晴朗DP、Q 两地多暴雨9符合自 P 至 Q 天气系统剖面图的是()10台风“康妮”过境日本北海道时,下列天气特征正确的是()解析:第 8 题,由图可知,M 地盛行偏北风,N 地盛行偏南风,两地受高压脊控制,晴朗干燥;P 地处于冷锋后,低温阴雨;Q 地处于暖锋前,多阴雨,P、Q 两地均受台风影响,多暴雨。选 D。第 9 题,结合等压线图可知,P 地处于冷锋后,Q 地处于暖锋前。选 B。第 10 题,台风过境,气压先下降后上升,气温无大的变化,云量先增多后减少,风速先增大后减小。选 D。答案:8.D 9.B 10.D请做:课后提升达标检测 word部分:点击进入链接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