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答案】D【解析】A项中的二者联系密切;B项应该是受到教会的镇压;C项应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独裁,而非“宗教愚昧”;D项印证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主张。2宗教改革前,西欧出现的宗教“异端”思想充分反映了()A不同教派之间的斗争B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纷争C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圣经的不同理解D市民阶层争取政治经济权利和改革教会的愿望【答案】D【解析
2、】中世纪基督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所谓“异端”思想即反对教会束缚和要求宗教改革的主张,D项符合题意。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答案】D【解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也适应了王权加强的要求。“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说明教皇的权力大于皇帝的权力;宗教改革后“上帝的归上帝,
3、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说明权力已经有了明确划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应是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故选D项。4在英王亨利八世统治时期,英国与罗马教皇决裂,建立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上述举动的实质是()A英国的宗教信仰与天主教会主张的冲突B形成中的民族国家与外国干涉、掠夺的斗争C英王与罗马教皇的斗争D王权与教权的斗争【答案】D【解析】材料“建立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表明这是王权与教权的争斗,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只是表象,不是实质,均排除。5纽伦堡宗教会议(1522年)指称,教会拥有日耳曼财产的一半。一位天主教历史学家认为教会财产在日耳曼占1/3,在法国占1/5。法国官方
4、在1520年统计教会占有法国总财产的3/4。据此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B天主教会享有经济特权C天主教控制下的各国的财富流向教皇的金库D天主教会为发展资本主义积累了大量资本【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教会从各国掠夺了大量财富,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在经济上的特权更有利于财富的增长,但天主教会将掠夺的财富用于奢侈糜烂的生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改革是不同阶级和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在下列的欧洲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A天主教会 B英国国教会C路德教派 D加尔文宗【答案】B【解析】天主教会不属于新教,故A项错误;16世纪亨利八世在英
5、国发起宗教改革,其思想主张是维护英王的权利,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故B项符合题意;路德教派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教派的“先定论”等思想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不符合题意,排除。7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是()都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都有利于王权的专制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A BC D【答案】C【解析】是德国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定的,是亨利八世改革的影响,故C项正确。8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
6、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B后者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答案】C【解析】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的宗教改革都是以资产阶级宗教代替封建宗教,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故C项正确;两场改革并没有否定圣经的绝对权威,两场改革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A、B项错误;二者没有破除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故D项错误。9恩格斯曾经指出,对于宗教,就其实践来说,路德更多的是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建造者。与路德相比,加尔文在宗
7、教上的实践是()A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共和政权C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D推动农民阶层反封建斗争【答案】B【解析】A项是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改革的共同点,C项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结果之一,D项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亨利八世10最能准确反映右图历史人物的一组信息是()A至尊法案、君权神授、大举迫害非国教教徒B大抗议书、民族教会、大举迫害非国教教徒C至尊法案、民族教会、没收天主教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D大抗议书、君权神授、没收天主教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答案】C【解析】英王亨利八世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在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亨利八世
8、还下令解散修道院,没收天主教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故选C项。11关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有()英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通过了九十五条论纲天主教成分被彻底清除圣经仍为信仰唯一标准A BC D【答案】C【解析】是马丁路德发表的,英国的宗教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残余。故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项,应选C项。12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挑战教会权威 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
9、了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的主张,即信仰即可得救,反对教会“因行称义”的主张,意在摆脱教会的控制和束缚,挑战教皇的权威。A项符合题意。13下列关于17世纪末俄国的表述,错误的是()A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B当时瑞典和芬兰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的对外通道C俄国当时的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D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答案】B【解析】当时在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通道的是土耳其,而不是芬兰。14在彼得一世改革过程中,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A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B国家积极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可凭国家力量开拓海外市场D国家大力发展工场手工业【答案】A【
10、解析】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市场,是一种历史的进步。15“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我不生气!决不生气!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关于彼得一世生前创造的奇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俄国取得北方战争的胜利B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C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D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答案】D【解析】彼得一世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的性质属于专制王朝推行的封建性改革,并没有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6马克思说:“彼得一世改革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现代俄国政策”是指()A资本主义政策 B中央集权
11、C发展工场手工业 D欧化政策【答案】C【解析】马克思所说的“现代”指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判断社会性质的依据是生产关系。B、D两项不符合题意;A项是综合概念;只有C项才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方式。17彼得一世改革是历史上一次极其成功的改革,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打击了农奴制度B促进了经济发展C加强了军事力量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地位【答案】A【解析】只要我们对教材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有清楚、准确的了解,就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上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地位,发展了俄国的经济力量,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B、C、D项正确地表述了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但与题目要求不符。1
12、8彼得一世强化社会教育的措施是()A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B废除旧贵族的特权C强迫贵族子弟到学校学习D建设公共剧院,让戏剧走出宫廷【答案】D【解析】注意本题侧重考查的是“社会教育”方面的措施,让宫廷戏剧社会化属于强化社会教育的措施。19长篇小说彼得大帝主要描写彼得一世的业绩及其对俄国的贡献,展现了俄国17世纪末18世纪初宏伟壮阔的生活图景和历史事件。他的改革()A建立了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B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专制统治C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的沙皇统治D巩固了商人和新兴地主的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彼得一世改革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专制统治,这时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故选B项。
13、20在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的是()A推行学校教育 B生活习惯西欧化C实行征兵制 D鼓励兴办手工工场【答案】D【解析】从14、15世纪开始人类向近代社会迈进,推翻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是时代潮流。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鼓励兴办手工工场,而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
14、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为什么在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10分)【答案】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较弱,资产阶级还没有更先进的思想理论武器,只有采用神学“异端”的形式。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加尔文(1)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8
15、分)(2)这些宗教主张有何历史影响?(6分)【答案】(1)马丁路德:灵魂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是否购买赎罪券。加尔文:得救在于上帝,发财致富是上帝的恩赐,应予以肯定。(2)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天主教神学和教皇权威,为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宗教理论支持。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
16、,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1)根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4分)(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1
17、0分)(3)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6分)【答案】(1)共同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不同: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原因: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2)相同点: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不同点:加尔文主张“先定论。”(3)关系: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
18、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俄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摘自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19、(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6分)(3)列举一个“彼得的强制性改革”的例子。(4分)【答案】(1)彼得大帝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其落后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2)彼得一世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增添许多新税种,强迫农民终身当兵等措施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因此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巨大的痛苦。(3)彼得一世强迫贵族子弟必须进学校或去国外学习,规定不毕业者不准结婚或进军队服役;不服从命令的,就剥夺其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