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207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综合测评(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13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BCD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 B C D3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同一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整体性1B2.B3.D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径流量较小、有结冰期,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径流量大,无结冰期。受

2、气候因素影响,两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第2题,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是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第3题,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

3、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46题。4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5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6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4D5.B6.A第4题,读图可知,甲时段河床较深,水位较高,是河流冲刷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汛期。受锋面雨带进退的影响,浙江东部地区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此时为河流的汛期。图中乙时段河床较高,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应为枯水期,因此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

4、变化过程发生在由汛期到枯水期的时段,912月符合,故选项D正确。第5题,水库竣工后,汛期水库下游流量减小,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河道淤积加重,故选项B正确。第6题,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可以减弱潮流带来的泥沙补给,从而减少河流的泥沙淤积,故选项A正确。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500 m,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下图完成78题。7方框内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8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

5、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7B8.C第7题,青藏高原地势高,形成降水少、成为大河的源头、气温低、空气稀薄等特征。气温低,发育了冻土和冰川,对应气温低,对应空气稀薄,对应太阳辐射强。第8题,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较薄;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

6、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911题。9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沉积泥沙降低风速A B C D10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11“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含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9A10.D11.C第9题,黄

7、土高原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因此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故选项A正确。第10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那么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需要达到某一阈值才能完成。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一方面会影响水库水源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的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势必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选项正确,排除B选项。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排除A、C选项。第11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

8、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选项正确。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如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1213题。12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13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12C13.A第12题,图示南部地区干旱指数最小,说明水分条件最好,植被覆盖率最高。第13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旱指

9、数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呈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如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为该地区主要的自然带,图中左上方给出了M山对应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据图回答1416题。14图中、所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 ()A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B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15该地区自然带由西北向东南递变的主导因素为 ()A地形 B太阳辐射C夏季风 D地表径流16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在M山东、西两坡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A

10、水分 B太阳辐射 C热量 D坡度14D15.C16.A第14题,读图可知,、均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北向南,自然带依次为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15题,读图可知,该区域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原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第16题,同一自然带在M山东、西两坡出现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同海拔西坡多。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甲、乙两图及其中的古诗回答1718题。甲乙17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A甲乙B甲 乙C.甲 乙D甲 乙18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不同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11、C海拔高度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17C18.B第17题,甲图中的“叶正稀”反映的是落叶林景观区,“一行归”指的应是北雁南飞,反映的是秋天叶落时节的景象。 乙图中的“兴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由此可推断出乙图中景观为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区。第18题,根据上题分析,甲图反映落叶林景观,乙图是桂林山水,导致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如图示意某山地1月等温线呈同心圆分布,且等温线间距相等。读图完成1920题。19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大陆内部,则图中四地海拔最高的是 ()A甲B乙 C丙D丁20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A丙坡雪线低于甲坡B乙坡度大于丁坡C该山地有终年积雪D

12、该山地位于低纬度19D20.C第19题,1月份北半球大陆内部的山地,北坡为阴坡,同海拔位置相比,气温较低,南坡为阳坡,气温较高。图中四地均位于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但丁地位于南坡,说明丁地海拔最高,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第20题,由题干“山地位于南半球”可知,丙坡属于西坡,甲坡属于东坡,东西坡气温相同,雪线主要受盛行风向影响,但无法确定风向,不能确定丙坡与甲坡哪坡属于迎风坡,坡度也无法确定,故A、B项错误;1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该山地气温低于0,说明该地海拔较高,有终年积雪,故C项正确;该山地1月份等温线最高温度为0,说明该地位于较高纬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

13、15分)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气温日较差_;地表水_;地貌多_;土壤有机质含量_;植被_。(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河流欠发育、地表水少;风力作用强,多戈壁、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被稀疏。第(2)题,黄土高原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作用。第(3)题

14、,归纳上面案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少稀少(2)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作用。(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疏勒南山位于青海省北部,是祁连山系中现代冰川广泛发育并分布最集中的一条支脉。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材料二干旱地区的内流河流域生态脆弱,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流域未被人类开发以前,水资源主要消耗于天然的生态环境系统,随着流域水资源

15、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为疏勒河流域示意图。(1)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西北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2)疏勒河流域先后修建了昌马引水枢纽、双塔水库、赤金峡水库等水利设施,有学者认为在该地区发展大型灌区弊大于利。试分析在疏勒河沿岸修建水库的弊端。解析第(1)题,根据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从气候、水文、土壤、地貌、植被等方面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第(2)题,疏勒河流域修建水库,发展灌区,一方面会使库区蒸发量、渗漏量增大,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必然会导致耕地面积扩大,过度引水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小,进而造成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

16、境问题。答案(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多戈壁、荒漠;地表水贫乏,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植被稀少。(2)库区蒸发量、渗透量增大;河流下游水量减小;下游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23(16分)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2)图甲中自然带从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规律和_规律。(3)自然带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约是_。(4)图乙是沿46S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甲中的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名称是_,原因是_。(5)自然带在_

17、洲分布最广,自然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_地区。解析图甲是自然带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由自然带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为寒带苔原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结合纬度判断图乙中A自然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受地形这一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同纬度山脉东坡B处形成了温带荒漠带。答案(1)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3)4 000m(4)温带荒漠带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5)南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24(15分)阅读材料,

18、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 山地不同坡向的热量、降水、光照、坡地面积等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湖南省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变化图,下表为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湖南省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图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序号海拔范围/m面积/km211 5001 097.3(1)描述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2)指出湖南省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湖南省1 500m以上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4)湖南省大多数山地南坡物种丰富度高于北坡,试从气候条

19、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要从变化趋势、最大值两方面分析。第(2)题,表中数值海拔高度间隔相同,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300500 m,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第(3)题,1 500 m以上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所以物种丰富度低。第(4)题,从气候角度分析,主要是气温、降水因素。答案(1)(呈单峰曲线变化,)海拔500 m(或600 m)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500 m(或600 m)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500 m(或600 m)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若答出随海拔高度增加先增多,后减少也可)(2)平均坡度最小海拔范围为300500 m。依据:表中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300500 m,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3)该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丰富度也低。(4)南坡为阳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物种丰富度高;冬季,南坡为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热量条件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