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136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卷(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记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惟天时求民主”,人主只有能“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反映了先秦时期()A已孕育了近代民主思想B民本思想成为统治合法性依据C天命权威转为君主专制D儒家希望假借天命制约统治者2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A孔子 B墨子C韩非子 D老子31983年湖北江陵出土了汉初竹简二年律令,其中户律详细地规定了要通过“自占”(申报)与“案比”(复查)的方式

2、对当时的人口进行编户造籍,并规定了严惩“自占”时的假报、虚报行为。汉初政府这一规定()A标志古代户籍管理开始B强化国家机器统治基础C在于严厉限制土地兼并D旨在打击地方豪强大户4唐律对婚姻中的法律关系作了明确规定,如:“同姓为婚者,徒三年”;为维护家族利益,丈夫可以以“七出”为由休妻,但妻子若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被抛弃,或者丈夫“以妻为妾者”,则要“徒三年”。这些规定旨在()A维护宗法伦理秩序 B改变婚姻关系现状C贯彻理学道德纲常 D确立儒学正统地位5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

3、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6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明清时期,苏州家训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与其他地区相比,苏州家训中“禁戒”尤多,尤其强调戒禁赌博、诉讼和酒色。这折射出当时苏州()A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C传统文化保存良好 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7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D效法

4、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8十二铜表法中有一条文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一规定()A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B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D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发展914世纪,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独立的法学派,即“罗马法学派”。16世纪时,法国的罗马法研究居全欧洲最前列。在荷兰则以格老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研究罗马法。材料表明()A罗马法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B学者的研究带动了罗马法的复兴与繁荣C罗马法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发展D罗马法为近代欧洲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10下面两张图片是1

5、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左图为新教大学,右图为天主教大学。实线为世俗专业,虚线为神学专业)据此可以推知()A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B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C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D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1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中韦伯用了大量的新教徒宗教行为与经济行为的经验统计资料,论证了在加尔文教“先定论”威慑下,新教徒把做好世俗职业工作视为自己能够作为上帝选民的资格荣耀。这表明新教()A视劳动为天职是新教的核心内容B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C激发了人们追求发财致富的热情D对宗教的迷信束缚了人们的思想1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

6、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形成了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B增强了人民的法律意识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D有利于实现党的新任务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4“两弹元勋”邓稼先

7、、“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B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D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15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A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B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C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D法治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途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

8、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在德刑关系上,唐律疏议认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因此,唐律疏议中死刑条文只有11条,比隋律减少了92条,还废除了腰斩、枭首、夷三族等传统酷刑。在礼法关系上,唐律疏议主张“失礼之禁,著在刑书”。这里,“刑”的作用在于禁止失礼行为,为人臣不忠不敬,为人子不孝,无论故意还是过失,只要违反,都是失礼,都是犯罪,都将受到严惩。摘编自李忠建唐律疏议立法伦理思想探究等史料二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进一步发挥了古希腊自然法思想的“理性”观念,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与自然相符的人的正当理性”。古罗马时期,自然法观念仍然体现在现实法律中,并相较于古希腊时适用范围更广了,

9、当时的罗马法大全、万民法则是自然法的集中体现,如“权利主体”“行为能力”“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在古罗马社会经常使用,注重协调经济和社会生活。摘编自庞萌苗论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贡献等(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律和罗马法产生的背景。(8分)17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

10、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

11、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其时代背景。(5分)18阅读材料,

12、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二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

13、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的实践。(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5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时代概况先秦荀子:“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礼”赋予“法”的刚性,才能确保“礼”规范社会秩序和人行为的功能充分发挥汉代春秋决狱,“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唐朝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

14、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宋朝宋刑统将“八十以上及笃疾的死罪”改为“不死”,将其移至僻远小郡,并“给驴发遣”,免其老疾之苦清朝大清律例:“以德教化,以刑弼教”,要求立法用刑宽严适中根据表格内容提取主旨,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1949195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的因素,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因素逐渐增长。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发展生产,提高国力,改善民生,突出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1956196

15、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铁人精神、鞍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时代精神反映了这一时期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该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性作用,注重用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与普及。19781992年间,逐渐形成了以“共同富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回归社会主义的正常轨道。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五讲四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教育活动。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日益进入“深水区”,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渐趋复杂,党和国家对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不断进行重

16、新整合和创新发展;直至党的十八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采用了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如主题教育、体验式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现代媒体平台运用等方式。摘编自韦冬雪、陈元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迁探要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作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任选两个时期的史实加以阐述,做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单元检测卷(三)1解析:据材料“人主只有能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可知,强调民本是合法统治的前提,故选B项;材料“保享于民”是民本不是民主,排除A

17、项;君主专制是秦朝以后不是先秦,排除C项;材料强调民本不是天命,排除D项。答案:B2解析:根据材料“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可知该人物主张加强君主集权,但忽略了民众,A、B、D三项都注重民众的利益,故不符合题意;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与题意相符。故选C项。答案:C3解析:汉朝初年通过“自占”和“案比”两种方式对当时的人口进行“编户造籍”,并且对假报和虚报等行为进行严惩,说明汉朝政府要对国家实际控制的户口进行逐一核实,其目的在于扩大国家的统治基础,故选B项;古代户籍管理开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当时秦国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其措施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排除A项;对户口进行严格管理与限制

18、土地兼并无关,一般认为实行均田制的目的在于限制土地兼并,排除C项;对户口进行严格管理与打击地方豪强大户无关,一般认为把地方豪强迁居京都附近或者派官吏监视可以达到有效打击地方豪强的目的,排除D项。答案:B4解析:“同姓为婚者,徒三年”;为维护家族利益,丈夫可以以“七出”为由休妻,但妻子若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被抛弃,或者丈夫“以妻为妾者”,则要“徒三年”,这样做维护了封建伦理道德,故选A项;“唐律对婚姻中的法律关系作了明确规定”是对现状的保护,没有改变,排除B项;理学在宋代产生,排除C项;“儒学正统地位”在西汉已经确立,排除D项。答案:A5解析:本题具有乡土气息,解题关键在于对“知所遵守,去恶从

19、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这段话的理解。A项“三纲五常”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材料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B、C两项都缩小了材料范围,只提到一个方面“去恶从善”“保守家业”;所以选D项。答案:D6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家训重视“禁戒”,故B项正确;“社会秩序严重混乱”一般表现为暴力扰乱社会治安,材料无法体现相关现象,排除A项;“戒禁赌博、诉讼和酒色”说明传统文化风气多遭破坏,排除C项;材料强调苏州家训中“禁戒”尤多,与宗法观念根深蒂固无关,排除D项。答案:B7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法系的特点有:第一,法律以君

20、主意志为主。第二,礼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则。第三,刑法发达,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据此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表述与上述特点不符。答案:B8解析:题干中的“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法律的特权,故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只是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不是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故B项错误;罗马法体系的形成标志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故C项错误;万民法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A9解析:据题干材料在1416世纪的欧洲,法国、荷兰、德国各国学者都对罗马法进行了研究,这说明罗马法对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A项;各国学者对罗马法的

21、研究,是借鉴利用罗马法的原则,排除B项;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思想解放推动的,不是由罗马法推动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具体涉及对欧洲近代法制建设的影响,排除D项。答案:A10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德国和其他国家宗教改革成果的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天主教在德国地位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图表不难看出,以1517年的宗教改革为契机,学生的专业选择出现急剧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世俗文化与社会发展潮流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11解析:据材料“新教徒把做好世俗职业工作视为自己能够作为上帝选民的资格荣耀”可知,新教认为虽然人们无法知道和左右上帝对每个人命运早

22、已预定好的安排,但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激发了人们追求发财致富的热情,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涉及,故排除。答案:C12解析:新中国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都是国家非常重要的基本法,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故B项错误;新中国确立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在20世纪末,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可知,这

23、些法律的颁布有利于党在过渡时期基本任务的完成,故D项正确。答案:D13解析: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故A项正确;B项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故B项错误;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邓小平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故C项错误;经济特区的设立开始于1980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A14解析:题干中“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等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

24、历史人物,要学习他们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故选B项;A项是改革开放以后;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D项是朝鲜战争时期。答案:B15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的有力支撑,故B项正确;A项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C项错误,未涉及与经济建设的关系;D项错误,夸大了法治的作用。答案:B16解析:(1)唐律:根据材料中“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得出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罗马法:根据材料中“自然法观念仍然体现在现实法律中,

25、并相较于古希腊时适用范围更广了”得出自然法思想。(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唐朝和古罗马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出唐律和罗马法产生的背景。答案:(1)立法思想:唐律: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罗马法:自然法思想。(2)背景:唐律: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德政”意识浓厚;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经济发达。罗马法:受古希腊影响;罗马法学家对法律思想的研究与发展;商品经济较为发达。17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小问“历史价值”

26、,根据材料一“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信息归纳。(2)第一小问“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二“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归纳;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角度回答。答案:(1)背景:社会制度转型,冲击传统秩序;贵族曲解法律,社会矛盾尖锐。历史

27、价值:成文法按律量刑体现了法律的公开透明;它们的法治观念及实践对后世的法治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2)基本特征: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注意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实行律师辩护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促进了公民权利观念的发展。18解析:(1)从材料“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等信息可以得出答案。近代资产阶级法治建设的重要的成就就是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此题考查得相对简单,主要是考查

28、新中国成立后的法治建设在50年代前的成就。主要是两部文献,一个是共同纲领,一个是1954年宪法。答案:(1)特点:法律是由君主制定;皇权大于法律;体现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法律原则。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2)特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成就: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并将其写入宪法;积极发展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不断提高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19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提炼论题时需要从宏观总体把握材料信息。通过观察材料信

29、息发现,多个时段内不论是思想家还是政府律令都重视“礼”和“法”,据此得出论题;礼法并重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治国的主流模式。论证时,结合材料和课本相关知识,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一方面强调封建国家重视“礼”“法”,小农经济决定封建国家注重秩序构建;另一方面强调“礼”“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最后总结、升华,强调礼法并重受经济、政治、思想统治的需要。答案:示例:论题:礼法并重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治国的主流模式。阐述:小农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封建国家强调“礼”,注重秩序构建;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根深蒂固,重视血缘亲情;儒家思想自汉代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德主刑辅,礼刑互济,对巩固封建统治、

30、维护社会秩序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使得礼法并重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治国的主流模式,重刑主义色彩逐步消退,立法上宽严适中,公允平缓,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气息。总之,受经济思想和政治统治的需要,礼法并重逐步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工具。20解析:据材料“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得出,所述为不同时期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演变,从纵向来看,突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演变的时代性,即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背景的反映。依据材料所给的史实加以论证。也可以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方面确定主题,即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3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即可。答案:说明:论题切合“时代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这一探究主题,体现时代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系即可。如“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背景的反映”“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社会的发展”等。阐述需要任选两个时期,结合历史事实,说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特征的结晶与反映,服务于时代的发展需要,反过来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又推动了时代的发展进步。示例一:论题: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背景的反映。阐述:19491956年间,即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正处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时

32、期;“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最终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该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核心价值观教育也体现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特征。19781992年间,即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拨乱反正,使社会发展从“文革”的无序状态重回正轨。这一时期经济不断发展,民主法制得以重建与完善,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尤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所出现的新问题,如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传入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一时

33、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总之,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特征的结晶与反映,也服务于时代的发展需要。示例二:论题: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阐述:19561966年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用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与普及,突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时代精神,展现榜样示范性的作用。这些核心价值观鼓舞和激励了广大工农群众和科技工作者。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达到新水平。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通过现代化、综合化、信息化的形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度不断提高,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动广大人民积极投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主义的新风尚正在形成。总之,不同时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于时代的发展需要,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任选两个阶段,围绕论题,论述清晰,符合史实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