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092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3)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

2、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如可知性、无限性而言的。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

3、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3)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元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出现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只有63种,人们按照有规律的变化推论,世界上应该还有更多元素。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空位上的元素先后被发现。到目前为止,化学元素周期表已有118种元素,其中有一些元素是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元素。思考:人类根据什么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提示:根据元素的排列和出现的规律,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体现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关键能力

4、议题导学议题一正确认识运动与物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高考所做的改革从未停止:70年代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回溯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1)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是运动还是静止?(政治认同)提

5、示: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是一种社会制度的运动和变化,不是静止。(2)结合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提示: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随着经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高考制度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完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考总体上坚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我国高考制度不断调整与完善,坚持稳中求变,说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关系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

6、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运动静止含义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点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2)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

7、,静中有动。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的相对性,抹杀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诡辩术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言善辩,道理很多。他们在写文章或讲话的时候往往滔滔不绝,振振有词。“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

8、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句话主要说明()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运动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精神的运动【解析】选A。题意主要说明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符合题意。B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物质是运动的,不体现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错误,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议题二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近年来,为应对广泛的旱情,人们还在继续进行人工降雨的努力。但只有天气配合,人工降雨的魔法才能生效。我们只能影响天气,不能创造天气。多年的研究表明,

9、即使是最好的人工降雨也只能增加10%或15%的降雨。因此,人工降雨的作用是有限的。(1)对此,有人认为人工降雨没有多少研究前途,说明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种说法对吗?(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提示:认为人工降雨没有多少研究前途,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受其摆布的说法是错误的,否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为人类造福,这属于形而上学的宿命论思想。(2)你对上述材料和说法是如何认识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提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虽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可以以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为前提,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10、。但是,这不代表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更好地为人类谋福利。1.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项目原理表述方法论要求规律的概念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规律的特点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1、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名师点拨】比较规律与规则规律规则区别含义不同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性质不同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是主观的,

12、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联系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易错易混】规律是永恒的、绝对的规律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具备,规律才会存在并发生作用。如:价值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即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2020全国卷)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

13、类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A.B.C.D.【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我们应掌握和尊重规律,避免主观盲动,要根据规律的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正确;说法错误,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既需要尊重规律,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说法错误,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规律不等于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如太阳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等是万有引力规律作用下的现象和表现,而不是自然规律。(2)任

14、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规律不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因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3)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和违背规律。认为人们可以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和违背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核心素养情境探究抗击疫情做世界的表率 2020年春节,我国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以传统隔离的方式阻断重大疫情的蔓延。减少人员流动、设立方舱

15、医院、全面排查、应收尽收、保证物资供应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以巨大勇气和强大力量,坚决阻断全国本土疫情传播。中国政府主动作为,用具体行动为世界各国战“疫”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经验。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疫情期间采取阻断疫情传播措施的合理性。(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提示: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疫情肆虐期间,我国政府坚持科学安排,统筹协调,将疫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16、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政府在疫情期间,主动作为,设立方舱医院,全面排查,减少人员流动,控制了疫情蔓延的势头。抗击疫情需要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说明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科学精神)提示: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规律会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规律办事。把规律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形而上学静止观。面对日益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新情况、新问题出现,疫苗研发势在必行,现

17、在包括中国在内多国已经在新冠疫苗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请你就新冠疫苗的研发提两条建议。(公共参与)提示:坚持创新,在运动中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倒逼传统金融业开始审视自身的局限性。当前银行业更多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中,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证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唯一特性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承担者C.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D.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解析】选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表述错误;B与材料强调的主

18、旨不符,排除;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证明了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C正确;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表述错误。2.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哲学观点的是()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B.C.D.【解析】选A。唯物主义观点,说明世界是物质的,强调的是运动的绝对性,体现的是规律的客观性,说明的是运动的规律性,符合题意要求的顺序是,A正确。3.漫画启示我们()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规律不以人的

19、意志为转移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A.B.C.D.【解析】选C。本题考查运动的特点的知识。依题意,人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规律的客观性,正确;与题意不符;物质有多种属性,错误。4.为增加肉类市场供应,稳定市场预期,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于2020年2月27日组织投放20 000吨中央储备猪肉。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市场情况,继续做好中央储备肉投放工作。这一做法()A.在相对静止中把握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B.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C.看到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D.看到了认识和尊重了事物发展规律 【解析】选D。通过投放储备肉来稳定市场预期,做到了按规律办事

20、,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5.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时强调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运用“运动与静止”的有关知识,说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合理性。【解析】本题限定了知识范围,“运动与静止”的有关知识。考生首先应该明确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

21、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然后剖析“稳中求进”,在看到绝对运动的同时,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结合材料进行阐述。答案:(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是在看到绝对运动的同时,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既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坚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七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5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生生之谓易。”前面的“生”表示生命本体,后面的“生”为本能、功用与趋向。功能与趋向不能脱离生命本体,而本体若是剔除功能与趋向,亦无生命

22、可言。这告诉我们()生命体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生命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命体具有功能趋向性 生命体具有客观实在性A.B.C.D.【解析】选A。“生生之谓易”,说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生命体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生命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生命体具有功能趋向性,生命体具有客观实在性,排除。2.2020年7月9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会上,肇观电子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芯片 “云”亮相,系列芯片可广泛应用于安防、门禁、家用摄像、3D视觉、车载等领域。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24个月就更新一

23、次。这一事实表明()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解析】选A。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24个月就更新一次,表明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排除B、C;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表述错误。【补偿训练】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讲话中向世界发出倡议: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这一倡议的哲学依据是()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24、转移的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方向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A.B.C.D.【解析】选D。“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这一倡议的哲学依据是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符合题意;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法错误。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表明()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

25、处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A.B.C.D.【解析】选B。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服从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才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表明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5分)4.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白居易和陈与义的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解析】本题比较简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一岁一

26、枯荣”强调了运动是有规律的。“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反映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答案:(1)白居易的诗: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若回答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也可)。(2)陈与义的诗:大意是“静”是运动中的“静”,“静”并不是“不动”;“动”中存在相对静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0分钟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5.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0年7月8日10时39分在云南昆明市东川

27、区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6.02度,东经103.13度。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该材料体现了()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A. B. C. D.【解析】选A。“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表明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符合题意;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体现了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符合题意;意识有正确和错误

28、之分,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误。6.漫画非法狩猎启示我们()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要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保持生态平衡 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向大自然索取 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A. B. C. D.【解析】选A。漫画非法狩猎启示我们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保持生态平衡,符合题意;与漫画主旨相反,排除;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二、非选择题(共10分)7.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

29、计。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性。【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可从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等角度,分析说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性。答案:(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维护生态文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尊重规律的表现。(2)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中国与相关国家共谋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对规律的把握和利用。(3)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统一,共谋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促进了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