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题第卷 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一、 选择题1.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知)于君发食廪以赈之?而私(自)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凸显)己之德美矣“孔子此番言论意在强调( ) A.救助饥民与否值得商榷B.儒家思想应得统治者的重视C.等级秩序应该受到推祟D.国家统治中“仁“的核心地位2.朱子语类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由此可见,朱熹( ) A.肯定了秦始皇确立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B.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C.指出秦始皇变法奠定了后世的法律基础D.从君
2、臣关系去思考后世沿用秦制的原因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D.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4.清华大学教授刘桂生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他认为汉代( ) A.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B.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C.包容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D.百家争鸣具有强大生命力
3、5.“循吏”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汉。西汉循吏者,属“奉职循理,何必威严”之官吏。循吏能“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故人敬而悦之,爱而亲之”。“循吏”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 A.儒学影响扩大B.私学发展迅速C.监察制度缺失D.社会秩序混乱6.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下列选项中,与此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天地之化日新”,反对“道统”主宰历史7.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
4、是( )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8.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9.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10.“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
5、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 ) A.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B.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C.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D.说明作者跳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逻辑11.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许多言论对后人有深刻启迪,如“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等。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思想家分别是( ) A.董仲舒陆九渊黄宗羲 B.董仲舒王守仁黄宗羲C.程颐王守仁顾炎武 D.庄子陆九渊顾炎武12.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
6、,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 ) 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13.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9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14.据叶德辉书林清话载,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板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
7、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运用C.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D.雕版印刷仅限用于官方刻书15.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 A.四大发明有原创性B.发明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有必然关联C.应有六项重要发明D.重要的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16.清代有都门竹枝词写到:“鼠尾钉头力不坚,竖觕(粗)横细四方肩
8、。逢人便说欧公体,糟蹋欧公太可怜。但将二两银交去,看戏何须问主人。谱得燕兰韵事传,年年岁岁出新编。公会筵开白昼间,嗷嘈丝管动欢颜。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閧(哄)传四喜班。”据此判断( ) 京剧艺术的特点已经形成徽戏进京为京剧形成助力奠基戏曲已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该竹枝词折射出“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A.B.C.D.17.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 A.南北朝B.唐朝C.北宋D.元朝18.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
9、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19.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20.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子以红
10、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福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 A.社会教化功能B.文学鉴赏价值C.维护封建礼教D.革新社会风气21.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A.B.C.D.22.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音,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11、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3.宋人陈深评论某书法作品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该作品是( ) A. 李斯会稽刻石 B.柳公权玄秘塔碑 C.颜真卿祭侄文稿 D.赵孟頫洛神赋24.北宋面家黄休复提出绘画的“逸美”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第二是“笔简形具”,形神兼备。“逸美”观点出现的背景是( ) A.三教合一,影响画家创作B.理学兴起,绘画注重意境C
12、.文人入仕无望,借物言志D.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绘画风格25.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和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26.某地举行画展,讲解员对下面三幅作品进行了介绍,你认为他的介绍错误的有() 西汉马王堆帛画 柳青年画五子夺莲 朱耷松鹰图A.三幅作品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B.第一幅作品体现了西汉儒学独尊,对现实的理性思考日益体现在文学作品中C.第二幅作品出现在明清时期,是风俗画的一种形
13、式D.第三幅作品的绘画特点是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27.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28.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作用是()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 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C
14、. 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 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29. 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 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C. 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 感叹人生短促,认识有限30.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
15、美胜于内在的美德第卷 非选择题(共三题,55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
16、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英)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德)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1)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4分)(2) 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12分)32. 吴歌
17、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又称江南小调、俚曲、折枝儿。它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时代是在明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好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交往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材料二: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缘众怀怨愤喜于听耳。”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
18、蒙“想当初,这往来,也是两厢情愿,又不是红拂私奔到你跟前,有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你要走,由你走,你若不要走,就今日起你便莫来缠,似雨落在江心上,哪希图你这一点”。摘自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不稀罕“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冯梦龙黄山迷材料三: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之后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 (4分) (2) 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
19、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是什么?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 (4分) 33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科技和艺术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二: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物
20、穷理”。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材料三: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请回答:(1)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并指出其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5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
21、技成就。(6分) (3)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画中的题诗反映了儒学所推崇的哪一思想内涵? (6分) 亲爱的同学们:答题完毕, 请耐心、细致的进行检查, 努力发挥出你的最高水平!预祝你取得让自己满意的好成绩!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孔子认为当发生饥荒时,应该报告君主,让君主决定赈济,这样就能体现君主的“仁”;而不是自己私自赈济灾民来凸显自己的美德,体现了君臣之间的等级观念,C正确; A错误,材料中孔子是主张赈济灾民的,只不过在谁来赈济这个问题上,孔子主张由君主来赈济; B、D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其观点,排除;
22、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孔子主张应由君主而不是大臣来赈济灾民,体现了明显的等级观念。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可知,朱熹强调后世沿用秦制的原因是秦制下确立了尊君卑臣的观念,所以D符合题意; ABC与材料中的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明理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对材料语句进行解读可知,朱熹从君臣关系去思考后世沿用秦制的原因。3.【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结合所学
23、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D正确;A错误,儒家思想并非排斥佛教和道教,宋明理学就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B错误,儒家思想强化等级;C错误,儒家思想更加注重人伦政治,不注重自然科学;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儒家思想的特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儒家思想更加注重人伦政治,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4.【答案】 C 【解析】【分析】“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表明汉朝在学术上对儒家思想以外的诸子百家思想采取包容的态度,故选C项; “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表明不是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排除A项;
24、“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表明中央的权威没有受到削弱,排除B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刘桂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官学上的地位,而就学术而言允许其他学说的存在和发展,体现了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包容。5.【答案】 A 【解析】【分析】由材料“循吏能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可知循吏受儒家思想影响具有亲民爱民的特点,故选A项;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迅速,排除B项; 由材料“奉职循理,何必威严”可知循吏是法官,反
25、映当时监察制度的完善,排除C项; 由材料“教之以礼”可知注重礼乐教化,有利于形成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代儒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循吏”亲民爱民点的特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6.【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史料“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可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C项。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故排除A项;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排除B项;天地之化日新”,反对“道统”主宰历史 ,尊重物质运动变化规律,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故排除
26、D项。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意判断找出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即可,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7.【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反映了顾炎武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所以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情怀,A正确; B错误,是王阳明的观点; C错误,是王夫之的观点; D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顾炎武的众治思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顾炎武是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家。8.【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理
27、学家强调的学习方法是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故答案为D AB错误,是心学的观点; C错误,是李贽的观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明理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宋明理学强调的学习方法是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格物致知。9.【答案】 D 【解析】【分析】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礼义廉耻,端庄娴雅。材料中注重对佛像服饰的修饰体现的是佛教在传入过程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水平与佛像服饰变化无关,A选项排除。 绘画技术与佛像造型和服饰变化无关,B选项排除。 政治权力干预佛教发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28、,解题关键在于对汉代儒学发展的准确把握,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10.【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作者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故A符合题意; B与材料无关; C错误,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局面与西方的启蒙运动在实质上存在差异; D错误,未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框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局面,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清之际的思想 家们在政治上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但其实质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11.【答案】 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
29、可知,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是董仲舒的主张;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是陆九渊的主张;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是黄宗羲的主张,A选项符合题意。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文字“传染病流行”、“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可知,故C项正确。 根据材料文字“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可知,明清医学理论没
30、有取得重大突破,故A项错误。 B项中的传染病本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材料没有提及人口增长问题,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医学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反映了 现实需要促进了医学的进步。13.【答案】 D 【解析】【分析】A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很多,不能体现出儒家思想轻科技特点,故A项错误;B从图中数据无法得出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故B项错误;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故C项错误;D从统计中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和农学与农业相关领域发明比其他发明数量多,可知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服
31、务的特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可以的成就主要集中于与农业有关的领域,进而得出结论,难度较大。14.【答案】 B 【解析】【分析】B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刻版印刷”“精雕细校”可以判断是雕版印刷,根据“书版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可知广泛应用,所以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错误。C项材料只反映了雕版印刷的信息,未提及活字印刷,脱离题干,错误。D项官方机构刻书材料有体现,但不能判断书坊所卖书籍都是官方所刻,太过武断,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
32、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说明印刷术的进步,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一般。15.【答案】 B 【解析】【分析】材料强调中国古代最重大的发明在于天文历法和中医中药,主要在于历法能为农业生产服务,中医中药更是直接关乎人的生死,可见其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加以说明的。故B项正确。四大发明是人民劳动实践中获取,并不是原创性,故A项错误。应有六项重要发明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D说法错在“都应该”,说法绝对,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
33、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可以得出科技的特点,难度中等。16.【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京剧的各种唱版式,无法说明京剧艺术的特点已经形成;正确,“到处閧(哄)传四喜班”材料中的四喜班就是徽戏的四大戏班之一;正确,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大家对戏曲的喜爱和追捧;竹枝词折射出的是戏曲艺术,不是书法艺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代戏剧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7.【答案】 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曲是在元朝时期出现的,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
34、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元朝文学发展的准确把握,元曲是在元朝时期出现的。18.【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等信息可知:昆曲的盛行是因为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D符合题意; ABC与材料中的主旨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昆曲的流行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因为上层社会对昆曲的追捧,所以流行,表明昆曲符合士大夫的品位。19.【答案】 D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
35、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说明人们对文化的重视,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20.【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明清小说,从题意对红楼梦的点评可知,这部作品有善恶报施,劝惩
36、垂诫的作用,其教化价值与神圣同等效果。所以可得出A选项,题意在肯定红楼梦的社会教化作用。B选项未体现,错误;C选项未体现,错误;D选项,题意重在表达红楼梦的劝导作用,被读者感悟接受,并非主动革新社会风气,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福善福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可以看出小说的教育功能,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21.【答案】 D 【解析】【分析】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故项正确。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适应了宋代市井生活的需要,故项正确。京剧、昆曲等剧种的流行是在明清时期,
37、故项错误。风俗画是宋代画坛的亮点,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故项正确。故选组合,排除AB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识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22.【答案】 C 【解析】【分析】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的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C正确。A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世俗文化是受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但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
38、、妇女不识字音,亦皆闻而如见之可以看出市民的需求推动了文学的发展,难度中等。23.【答案】 C 【解析】【分析】材料“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反映了行书的纵笔豪放的特点,颜真卿祭侄文稿可以体现豪放纵情的特点,属于行书代表,故C正确;李斯会稽刻石属于篆书,故A错误;柳公权玄秘塔碑属于楷书,故B错误;赵孟頫洛神赋虽然也属于行书,但其特点是结构端正、行中带楷、楷中带行,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的书法艺术,解题时首先据题干判断书法艺术风格,然后再判断备选项中的艺术风格,即可获取正确答案。24.【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佛道三
39、者融合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从材料“北宋”“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形神兼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题干所述绘画没有体现世俗化、市民化的特点,而是追求意境,借物抒情,故B项正确,D项错误;宋代重文轻武,不可能出现“大批文人入仕无望”,排除C。故答案为B。【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特点,试题要考学生从背景的角度作答,即需要联系北宋的时代背景,从理学兴起的角度分析归纳即可。25.【答案】D 【解析】【分析】试题中涉及到三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形式的变化,而佛教文化仅是魏晋南北朝壁画的主要内容,不能概括其变化,故A项排除;材料主要说的是不同的时代艺术的不同的表现,反应的是当时的
40、政治和经济特点,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并不是说明佛教传入我国后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问题,所以“中外文化的交融性”与题意要求不合,故C项排除;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因此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故壁画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因此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些都说明了艺术体现时代特征,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试题考查的是古代壁画艺术的时代特点,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时需要紧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归纳。26.【答案】 D 【解析】【分析】第一幅是西汉马王堆汉墓
41、帛画,第二幅是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第三幅是明清八大山人朱耷的松鹰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D项表述错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绘画作品的特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片的能力,从题干中所给的图片即可得出答案。27.【答案】 C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史学家关注”。A、B、D三项是从艺术和社会的角度阐述的,不符合题干要求,而C项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的,符合题干要求。【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题目中的设问要求“备受史学家关注”。28.B.29.C.材料“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42、是对神的否定;而材料“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是对人类自己的反思。分析选项,C符合题意,30.C.二、非选择题31.(1)变化: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4分)(2)作用:推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2分,写出“欧洲社会转型”得1分)。(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2分,任写4点
43、)32. (1)原因:理学的兴起,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新戏曲等艺术形式的产生发展。(4分)(2)社会现象:非议朝政,抨击君主;张扬个性,自主择偶;否定礼教,追求平等。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制度的腐朽;理学占主导地位等(12分)(3)依据:人文意识的觉醒;意义:拓宽思想史研究的领域。 (4分)33. (1)主张:礼。目的:维护统治。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5分)(2)思想:理是万物的本源;格物致知。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6分)(3)形式:文人(写意)画。特征: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内涵:民本思想。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