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津一高2022届高三暑期 历史综合训练二一、单选题1.1961年1月初,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期间,对随同访缅的外贸部副部长雷任民说,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确实搞清三个问题:一是能不能买到粮;二是运输问题能不能解决;三是中国银行能不能解决外汇问题。由此可见( )A.新中国暂时承认了英国对香港的主权B.中国政府明确收回香港主权的意图C.香港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D.中国推动粮食出口支援工业化建设2.1917年3月2日,尼古拉二世在日记中写道:“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很快,尼古拉二世发布退位诏书,俄国的政治进程进
2、入到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是指( )A.沙俄王朝专制统治的结束B.布尔什维克党登上政治舞台C.俄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代D.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临时政府3.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4.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
3、”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5.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为重要的实物史料B.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C.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6.1898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曾不无感慨地说:“中国数
4、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由此推知,梁启超认为中国要立于世界万国之间就必须( )A.以民主和科学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B.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以改造国民C.推动清政府积极顺应潮流自我改革D.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腐败与落后7.哥白尼认为太阳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各行星都绕太阳转动,这一学说被当时人们视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8.15
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 )A.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B.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C.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9.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的含义的是( )A.以上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着对外侵略扩张B.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C.英国经济依赖于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D.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10.表1 某学者整理
6、的宋、明两代经济状况比较表(部分)宋(9601279间)明(13681572年间)钱币铸造量(全国)26,000万贯400600万贯(约等于宋代熙宁年间一年铸造量)劳动力价格(江南地区)技术劳动力(月工资)约4500钱加9斗米约6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士兵(月工资)约3000钱加15斗米约2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实际流通主要货币(江南地区)金、银、钱米、谷、银、布据表1可知,与宋代比较,明代前期、中期的江南地区()A政局动荡促使钱币大幅贬值 B民众收入减少导致生活困苦C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 D白银大量流入影响经济秩序11.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各郡设铁官44处,而封国更以冶铁为利,如“赵国以冶铁为
7、业”。汉武帝时博士徐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其理由是“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这说明汉代( )A.铁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B.冶铁业发展有利农业生产C.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D.农业已普遍实现精耕细作12.20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出现“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B.国有化程度的加深C.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13.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指出:失业者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他们确实还能设法比他们一些有工作的最穷邻居拿回较多的钱就业后的收入要纳税,但从失业救济金中得来的收入却不需要纳税。
8、材料意在强调( )A.英国税收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B.失业救济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C.社会保障制度要兼顾公平公正D.福利制度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14.有学者指出:从新政开始,联邦政府承担起确保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不仅要实施宏观调控,还要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等途径积极介入分配,经济运行的好坏可以说成了判断政府成败的关键,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放任自由主义宣告结束,再无回头之路。该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 )A.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大总结B.使美国经济运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C.使自由主义思想彻底退出了美国经济D.有助于美国和西欧各国摆脱经济危机15.随着近代胶济铁路的贯通,至1919年,山东耕牛“每
9、日输出有二百余头之多”。时任省长的屈映光为使“农业不至荒废”,强令耕牛每月外销数量不得超过一千头。这反映出( )A.山东地区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农业近代化减少了对耕牛需求C.两种不同经济形式的矛盾冲突D.近代交通的发展促进社会变革16.梁启超指出,共产主义和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度处于“同一立脚点”;在孙中山看来,“共产主义在外国只有言论,还没有完全实行,在中国洪秀全时代,便实行过了”;无政府主义者也把大同思想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实质和精髓。这些认识客观上( )A.确立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途径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为国民大革命提供思想基础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7.有学者指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10、历史上出现的三次“左右共治”(总统和总理分别来自左右翼的不同政党)让我们得以确认法国人眼中“左右共治”的平常化,以及测度(猜测揣度)自1986年以来法国人对“左右共治”评价的演变。由此可见,“左右共治”是( )A.法国民众普遍认同的政治现象B.法国政治体制变革的特有现象C.法国长期政治斗争妥协的产物D.民主共和之路发展的必然结果18.有学者指出:“德国本来就是由若干君主制邦国拼凑成的分裂国家它只能是个君主们的联盟。但是,既要统一因而设计了全国普选的帝国议会,作为统一的象征。同时,更利用了普鲁士在全德意志中的霸权地位。”该学者旨在说明,统一初期的德国( )A.政治统一缺乏社会基础B.帝国政府难以
11、驾驭各邦C.帝国体制符合当时国情D.民主宪政顺应时代潮流19.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开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人为限”。这一法规的出台表明国民政府( )A.表达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B.获得国内外各界广泛支持C.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支撑D.致力推动民族工商业发展20.下图是英国人伯纳德帕特瑞吉在1934年创作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树后人物代表德国,法兰西女士在抚摸、讨好大熊。下面对该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英国奉行扶德抑法政策B.苏联模式受到西方国家青睐C.苏法对德实施绥靖政策D.法国拉拢
12、苏联维护自身安全21.元明清以来的省制,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山西指太行山以西,湖南与湖北指以洞庭湖为南北之界等。这样划分政区界有利于(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农业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C.区域政治文化的趋同D.维系地方政权的独立自主22.据统计,1979年至1984年,广东全省“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的合称)实际利用外资占所有行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由34%上升到84%,其中,仅1984年,广东签订的“三资企业”合同就高达1105宗。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广东( )A.政府投资逐步增加B.经济体制改革领先全国C.发展模式取得突破D.城市体制改革卓有成效23.明清时
13、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24.战国时期,“蛮夷猾(侵扰)夏”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人们已能用比较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民族差异,进而至于客观地评价异族的文化,采取学习吸收、为我所用的正确态度。荀子王制称:“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这说明了(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地缘政治逐渐被打破C.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D.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25.西周时,“王臣公,公臣大
14、夫,大夫臣士”。战国之世,列国分立,“得士者昌,失士者亡”成为社会共识,甚至有“士贵王不贵”之说。策士智者,在这种格局中,可以从容择主。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贵族政治走向崩溃C.家国体制正式确立D.王位世袭制度消失二、材料题26.20世纪已渐行渐远,一百年间的风云激荡,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就其根本点来讲,是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实际要求与殖民体系构架极不协调造成的,由于制约战争的因素还极为弱小, 加之在殖民体系下不可能以和平的方式达到开拓生产力发展道路的目标,以剧烈战争手段冲破旧体系的束缚就成为唯一结局十月革命动摇
15、的是帝国主义的根基,因此,引起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仇视反苏反共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观念模糊了他们对战争及其战争后果的认识又扩展到对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漠视。韩永利世界整体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材料二 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 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并促进世界发展。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概括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2)从材料二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
16、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春秋公羊传是战国时期公羊高阐释春秋的著作。公羊传倡导“大一统”,主张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由研究春秋公羊传而形成了“春秋公羊学”。材料一 春秋公羊学形成于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之后衰微。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大转变露出苗头的时候,春秋公羊学又出现了。春秋公羊学两次兴盛分别出现在中国社会两次大转变时期,汉初出现的春秋公羊学,为第一次大转变的结尾,清末出现的春秋公羊学,为第二次大转变的开头。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的先进人物,如魏源、龚自珍都提倡过春秋公羊学。到“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更是以春秋公羊学
17、为他的“变法”理论依据。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春秋公羊学的精神是“改制”。康有为复活了所谓“公羊三世说”:“孔子生当据乱之世。今者大地既通,欧美大变,盖进至升平之世矣。异日大地大小远近如一,国土既尽,种类不分,风化齐同,则如一而太平矣。孔子已预知之。”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材料二 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大家,他在春秋繁露中说:“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他认为道是不能改的,“天不变道亦不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历史上春秋公羊学从形成到达到第一次兴盛的时代背景。(2)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与董仲舒相
18、比,康有为对于春秋公羊学的解释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两个聋人之间的对话”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摘编自清实录(1)根据材料,指出英使马戛尔尼向乾隆提出了哪些要求。(2)乾隆帝拒绝马戛尔尼所提要求的理由是什么?(
19、3)有学者认为,双方的此次交涉是“两个聋人之间的对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可知在两极格局下,香港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故选C项;根据材料“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可知在两极格局下,香港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材料未涉及新中国对香港政策,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明确收回香港主权的意图,排除B项;根据材料“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确实搞清三个问题:一是能不能买到粮”可知当时中国需要粮食进口,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尼古拉二世发布退位诏书,俄国的政治进程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这反映了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二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党已经登上政治舞台,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使俄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临时政府,故D项错误。3.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七十七国集团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在对亚非拉国家有帮助的“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上,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故选B项;世界多极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确立,故A项错误;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与发展并没有遏制住冷战时期美苏的军备竞赛,故C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仅涉及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在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上意见基本一致,无法体现哪
21、些国家主导国际政治,故D项错误。4.答案:A解析:材料“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表明董仲舒将儒家的德治思想上升到天命的高度,体现了制约君主暴政的“民本”思想,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德治思想,没有涉及道家“无为”思想、法家以法治国思想,排除B、D两项;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不是材料中的“天人感应”思想,C项错误。5.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金骆驼为秦代文物,骆驼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而它又是沙漠中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这说明至迟在秦代中原地区与西域已有往来,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中“最为重要的实物史料”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22、C项中的“最早”无法体现,排除;金骆驼可以用于研究中西交流,但不能据此判断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材料所述时间为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之后,主题为梁启超探索正确的救国之路即以资产阶级新文化去除国民身上的奴隶性,塑造国民全新的精神面貌,从而培养全新的国民群体,故选B项。A.以民主和科学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C.清末新政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和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的背景下,不符合材料时间,可排除。D.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去除国民的奴隶性而非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腐败与落后,排除。7.答案:A解析:天主教会信奉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挑
23、战了教会的权威,故A项正确。伽利略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故B项错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概括了宇宙运动的规律,故C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故D项错误。8.答案:B解析:开辟新航路所必需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以及精神动力,这些都离不开专制政府的大力扶植,B项正确。材料讲的是专制国家在推动西欧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海外扩张中的积极影响,并不是所谓的社会进步,A项错误;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主要是说通过对外发动战争来解决经济发展和内战问题,并不是说会避免战争,故D项不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10.答案:C
24、解析:由材料明代钱币铸造总量、技术劳动力和士兵的工资相对宋代减少,流通货币从宋代的金、银、钱发展到明代的米、谷、布等实物和白银,可知明代江南地区商业贸易发展与宋朝相比相对缺乏活力,故选C项;明代前中期国家统一安定,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民众收入的增减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白银流入的信息,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材料“设铁官”“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有利于冶铁业的发展,“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说明冶铁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汉代生产工具之间的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冶铁技术水平的高低,故C项错误;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材料仅说明了汉代铁官的设置、作
25、用,故D项错误。12.答案:A解析: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企业生产的技术含量提高,生产过程日益复杂,这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较高的管理才能和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经营者革命”,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现象无关。13.答案:C解析:材料“失业者能设法比他们一些有工作的最穷邻居拿回较多的钱”“失业救济金中得来的收入却不需要纳税”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对部分纳税人并不公平,意在强调社会保障制度要兼顾公平公正,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而非英国的税收制度,排除A项;失业救济制度能够缓和社会矛盾,不能缩小贫富差距,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新的社会矛盾,排除D项。14.答案:B解
26、析:从材料“联邦政府承担起确保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放任自由主义宣告结束”等可以看出,美国经济运行模式在罗斯福新政实施后发生了巨大变化,B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可以排除。“彻底退出”说法错误,排除C项。该学者并没有强调罗斯福新政对摆脱经济危机的作用,D项错误。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胶济铁路的贯通促进了山东地区耕牛的外销,但为了维护传统小农经济的稳定,地方政府限制耕牛外销数量,这反映了新旧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冲突,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山东地区小农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铁路这种新式交通方式带来的影响,没有涉及农业的近代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社
27、会的变革,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梁启超认为中国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与共产主义类似,孙中山认为洪秀全时代已经实行了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者认为大同思想是共产主义的精髓和实质,这些认识都将共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类比,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B项;材料未反映向西方学习的新途径,排除A项;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大革命的思想基础,排除C项;材料中这些认识并未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由材料“三次左右共治(总统和总理分别来自左右翼的不同政党)让我们得以确认法国人眼中左右共治的平常化”可知,在法国人看来“左右共治”是一种平常现象,即法国民众普遍认同这种政治现象,故A项正确。1
28、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历史上德国各邦具有分散性,为了实现统一,建立了全国普选的帝国议会并强化了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中的权威,由此可知,帝国体制是基于当时德国国情作出的选择,C项正确;政治统一符合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非缺乏社会基础,排除A项;统一初期的德意志帝国政府作为中央政府,能够驾驭各邦,排除B项;民主宪政并非学者论述的主题,排除D项。1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民族主义经济政策。根据“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开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人为限”等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强调重要的经济领域要体现民族性的特点,表达了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内外各界的广泛支持,故
29、B项错误;此时抗日战争还没有爆发,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20.答案:D解析:根据“漫画中树后人物代表德国,法兰西女士在抚摸、讨好大熊”以及材料中的时间“1934年”可以看出,此时是德国法西斯扩张的时期,法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安全,试图讨好与拉拢苏联,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排除A项;此时苏联模式还没有形成,且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国际形势,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绥靖政策,排除C项。21.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可知,元明清时期,以山、河、湖等作为分界线划分地方行政区,把山川地貌、地理环境相同的区域划为同一行政区有利于农业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B项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在
30、南宋时已完成,排除A项;区域政治文化各有特色,互相之间只能“交流”“交融”,不能“趋同”,排除C项;元明清时期是统一的政权,不存在地方政权,所以“维系地方政权的独立自主”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22.答案:C解析:根据“实际利用外资占所有行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由34%上升到84%,其中,仅1984年,广东签订的三资企业合同就高达1105宗”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广东的企业经营模式有了新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引进外交,并不是政府投入,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领先,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企业的体制改革,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桑蚕之利,厚于稼穑”,
31、地主常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收取田租,这说明江南地区农户收入多依赖“桑蚕”,也就是家庭副业,故选C项。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桑蚕业发展并不意味着农耕技术衰退,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的问题,排除D项。24.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人们已能采取学习吸收、为我所用的正确态度对待异族文化,其中荀子提出“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看法,因此材料信息说明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增强,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且战国时期尚未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观念的变化,体现不出地缘政治的变化,无法说明地缘政治逐渐被打破,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观念的变化,不是
32、强调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故D项错误。25.答案:B解析:从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到战国对士的普遍重用,体现了贵族政治逐渐崩溃,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礼乐制度当时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家国体制,故C项错误;王位世袭制自夏王朝开始一直存在,战国时并没有消失,故D项错误。26.答案:(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的扩张性; 世界殖民体系的不平衡性;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漠视法西斯对别国的侵略,实行绥靖政策。(2)示例一观点:20世纪西方走向衰落。评述: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欧洲中心地位丧失;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
33、势出现与加强;等。示例二观点:20世纪西方文明继续传播,并促进世界发展。评述:二战后,工业文明成果、自由市场制度被世界普遍接受,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福利国家建立,西欧各国社会稳定发展;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资产阶级代议制被广泛采用;民主、科学思想被广泛传播;等。解析:(1)根据材料“是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实际要求与殖民体系构架极不协调造成的”可归纳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根据材料“加之在殖民体系下不可能以和平的方式达到开拓生产力发展道路的目标”可归纳出世界殖民体系的不平衡性;根据材料“引起各资本主义国家
34、的极端仇视反苏反共”可归纳出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根据材料 “又扩展到对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漠视”可归纳出漠视法西斯对别国的侵略,实行绥靖政策。(2)本题为开放型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 “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可归纳出观点:20世纪西方走向衰落。关于评述可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经济全球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它的思想、 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并促进世界发展”可归纳出观点:20世纪西方文明继续传播,并促进世界发展。 关于评述可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35、 27.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转型(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回答春秋战国转型的表现也可给分),分封制瓦解,中央集权制初步形成,诸子百家兴起;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西汉初,需要打击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公羊学的思想为汉朝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2)不同:董仲舒主张维护伦理纲常,反对变革康有为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强调中国应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原因: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传入中国;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探索。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剧变、转型以及秦汉大一统方
36、面进行分析。第(2)问,先根据董仲舒、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概括出不同,在此基础上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原因。28.答案:(1)要求:要求派专门商务监督常驻中国管理对华贸易;要求中国划出海岛供英商经商居住。(2)理由:中英贸易属朝贡贸易,中国是“天朝上国,英国无权要求平等的通商权利,这违背“天朝”体制;划出海岛供英商经商居住这一要求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坚决捍卫国家的权益,不能作出让步。(3)理解:说明双方对彼此缺乏理解,甚至是误解。乾隆认为英国是“蛮夷”,其对中华文化充满景仰;而马戛尔尼则认为中国对英国开放市场理所当然,其要求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表明双方都极其固执而自信,导致双方沟通无果而终:乾隆具有浓厚的“天朝意识,对中国文化和国力充满自信;而马戛尔尼自恃英国实力,态度傲慢,提出了对方难以接受的要求。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