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过关检测二(散文之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追溯(s)剽窃(pio)缧绁(xi) 瞋目(chn)B数落(sh) 给予(j)腼腆(din) 混沌(dn)C遽然(j) 子嗣(c)斗斛(h) 草芥(ji)D斫轮(zhu) 缣素(qin)箨龙(tu) 契丹(q)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始速祸焉 速:加速B六国互丧 互:互相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应:响应C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奔驰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败北:失败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
2、:顽固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冥迷:糊涂愚昧3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赂秦而力亏二败而三胜负而前驱往往而剧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吾将买田而归老焉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怅然而出A/B/C/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不抑耗其实而已B以吾一日长乎尔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D为观几何5下列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故不我若也则何以哉洎牧以谗诛鸡栖于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覆之以茆 燕坐于华堂之上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A/B/C/D/二、阅读鉴赏(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19分)游天都 (明)徐霞客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
3、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
5、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选自徐霞客游记)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陡者级之级:凿石级。B悬者植梯接之 植:立(梯子)。C从流石蛇行而上 蛇:像蛇一样。D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壁:石壁。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8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B作者“决意游天都”
6、,遇险阻“终亦不顾”,登顶得见:隐约可见的莲花诸峰,富于变化的云海浓雾,别具姿态的奇松怪柏写出了黄山特有的奇观。C文章记叙翔实。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石罅、文殊院、莲花峰、天都峰,游踪所及,写来都详细生动。D游记文中有我,语中含情,寓情于景,藏议于景。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蕴涵于字里行间。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3分)(2)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3分)(3)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4分)10阅读下
7、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点绛唇 (宋)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注: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赏析。(4分)(2)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5分)三、名句名篇(5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而后人哀之;_,
8、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2)忧劳可以兴国,_,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归有光项脊轩志)(4)君看流水尚能西!_。(苏轼游沙湖)四、语言运用(12分)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前,文艺门类之间“各自为战”“自说自话”的情况相当严重,_。如何把“专业的”普及到大众中去,把高雅的文艺作品介绍给普通大众,对文艺批评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这种专业习惯,使部分批评工作者的文章缺乏大气以及自由驾驭材料的能力虽然业内人士颇多指责把大的题目一概视为空洞无物,斥之为不会做学问对于易中天、于丹等人登上“百家讲
9、坛”但是却不能忽略他们在文化普及层面的贡献一些专业批评家就是看不得别人做大一些的题目ABC D13提取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3分)由建设部起草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在互联网上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收到了数十封电子邮件积极参与讨论。该条例要求新建住宅必须执行节能标准,并注重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要求审计政府办公楼的耗能情况,并根据审计结果予以整改。能源趋紧,立法提速。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及与之配套的9部规定陆续施行,相关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税收优惠规定正在制定;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一个由15家单位组成的能源法起草组正式成立,拉开立法序幕;北京等地也将为节约能
10、源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规定正在为节能开道,为新能源保驾。专家预测,一个日趋完善的能源法律法规群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出现: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将加快修订;能源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10余部法律法规将抓紧起草;以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为重要内容的循环经济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再加上刚刚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将构建一个稳定、经济、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大大提高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1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平凡是一弯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五、作文(40分)15阅读下面的材
11、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位牧师被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要求:选好角度,
12、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B项,“腆”应读“tin”;C项,“嗣”应读“s”;D项,“缣”应读“jin”。2答案:C解析:A项,“速”意为“招致”;B项,“互”意为“交互、相继”;D项,“冥迷”意为“分辨不清”。3答案:A解析:为连词,表因果;为连词,表并列;为连词,表修饰;为连词,表转折;为连词,表顺承。4答案:C解析:A项,“其实”古义为“它的果实”,今义为表转折的连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B项,“一日”在此意为“年纪稍长”,今义为“一天”。D项,“几何”古义指“多少”,今义指几何学。5答案:B解析:为宾语
13、前置句,为被动句,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为定语后置句。6答案:D解析:D项,壁:像墙壁一样。7答案:C解析:A项,连词,表修饰;B项,附着在其他词后,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东西;C项,介词,同、跟/连词,和;D项,介词,在。8答案:C解析:C项,文段并没有写到作者游莲花峰。9参考答案:因此想到黄山算得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答案:如果不是重来,怎么知道它如此奇丽呢?答案: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像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像一片银海;再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解析:(1)“览”,动词用作名词,“景观、景象”的意思;“兹”为代词
14、,这样;“快”意为“痛快”。(2)“焉”意为“怎么,哪里”。(3)“盼”意为“远望、眺望”;“峤”意为“山峰,山尖”;“区宇”意为“天地,境界”。10解析:情感的把握要结合背景、注释及词作内容。本词上片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这一切均有渲染气氛、凸显离愁的作用。参考答案: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解析:诗歌主要表现手法有:抒情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和特殊表达技巧。分析诗
15、歌时可按描写叙述的层次逐一分析。表现手法答题模式为:点明手法名称,结合诗句分析具体手法运用,最后写出手法效果。答题时关键在于结合具体句子作赏析。参考答案: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问(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
16、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回答出两种表现手法即可)11答案: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答案:逸豫可以亡身答案:今已亭亭如盖矣答案:休将白发唱黄鸡12答案:A解析:语段先从反面说理,指出一些专业批评家的错误做法,再从正面说理。13解析:提取关键词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首先要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参考答案:“能源”(节能)、“立法”、“提速”(抓紧)。14解析:本题例句显然是由
17、对比与比喻构成的对偶句,仿写时要注意形式上的继承;另外,要言之有理,比喻得体。参考答案:平凡是一眼清泉,如果你停止喷涌,终将变成一口枯井;平凡是一棵老树,只要你愿意吐绿,也会摇曳一片春光。平凡是一枚铁钉,如果你甘于腐朽,终将化为一撮锈尘;平凡是一星渔火,只要你愿意发光,也会照亮一条航道。15思路点拨:本材料的主要对象有三个:牧师、学童、花,其中牧师和学童是议论的主要对象。我们可以分别就牧师的角度和学童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发问,围绕结果挖掘原因。一、从牧师的角度思考。1牧师不希望花园里的花都被学童摘走而过早凋谢,原因是他不希望花因个人占有而过早凋谢。这其实是怎样对待花(美)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
18、出独占与共享、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等观点,得出“不要独占,要乐于分享”“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共同享有则人人都有,私自拥有反而一无所有”等观点。2牧师不是靠打骂、惩罚来制止学童摘花的,而是通过诱导、通过与学童商量使学生主动把花留在花园里的,那么我们可以发问:怎样做到既不引起学童的对立,又达到不让学童摘花的目的呢?或者问,为什么那年春天整个花园的花不但一朵都没有糟蹋,牧师还能结交了大批的朋友呢?原因是牧师有好的教育方法,牧师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不是防和堵,而是导和疏,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观点“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智慧”“要转变思维方式”“导疏的力量大于硬堵的力量”
19、“改变给予的方式”等。二、从学童的角度思考。我们可以这样发问:事实:学童开始时见花就摘,后来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提问:学童为什么愿意放弃摘花,而答应把花留在花园里呢?因为他们对花(也即对美,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认识变了,态度变了。这就启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喜爱的事物?由此我们提炼观点“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把爱留下,人生更美丽”“爱不等于占有”“赠予的智慧”“不要鼠目寸光,而要放眼长远”“让心中的花儿开放”等。参考例文:爱,不等于占有灵魂一旦被上了枷锁,心就无法在天际翱翔。题记有一个牧师来到他的新教区,却发现附近的孩童任意摘取花园里的郁金香,他感到很痛
20、心。于是有一天,他问一个想摘花的小孩:“你喜欢这朵花吗?但如果你摘走它的话,它就只能再活几小时呀。”那小孩想了想,决定把花留下不摘。其他孩子纷纷仿效,于是那年春天院子里布满盛开的郁金香。牧师的话让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于是盛开的郁金香点缀了春天,也装点了孩子们的心灵。爱,并不等于占有。让他活在属于自己的天地,才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多么简单的道理啊!可有些人就是不明白。韩非子中记载了一个郑人养鱼的故事:郑人非常喜欢鱼,于是买了一缸鱼放在家里。郑人对鱼呵护有加,每天定时喂食,经常给鱼换上新水,但鱼却一天天失去活力。郑人却在一旁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有人劝他说:“鱼本应生活在江河里
21、,这么小的一个鱼缸怎能让他们获得舒适?你还是早点把鱼放回江河里吧。”郑人不听,不久,鱼都死光了。现实生活中郑人养鱼这种事又何尝少呢?人们把鸟关在竹笼里,只为了聆听它清脆的啼叫,但笼里鸟的叫声日渐凄楚;人们把老虎养在铁笼里,只为了观赏它盘踞山林的雄姿,但笼中虎却日益懒惰,更有甚者终日在笼中睡大觉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悲剧已经发生,但无知的人们却让悲剧一次次重现。最大的悲剧是什么?是人们也把自己的孩子关在了“笼”中!人们把孩子关在了书本制成的笼子里,就像那些可怜的小鸟和老虎。这不是爱,是对孩子天性的谋杀!独自占有,失去美与永恒。有一个妇人,她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她怕别人踩坏花园小径、留下垃圾,就在门外写着:“园里有毒蛇和毒虫,外人进入受伤后果自负!”后来,院里果然没有人再来,多年之后,这座美丽的花园真的毒蛇横行了。妇人只有后悔。没有分享,美丽难以成为永恒。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座花园,我们不可能独自栽遍各种鲜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古人有与民同乐的胸怀,今人难道就没有分享美丽分享快乐的智慧?唯有分享,我们才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事物。点评: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说理透彻。文章先是巧妙引述材料,从而得出“爱,并不等于占有”的论点,然后旁征博引,多角度论述,使“没有分享,美丽难以成为永恒”的观点深入人心,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