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1926年6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看法国革命史,乃知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非其新发明,十之八九,皆取法于法国,而改正其经验也,然而益可宝贵也。”这表明蒋介石A. 曾经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B. 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C. 遵循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D. 正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答案】A【解析】蒋介石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成功的,俄国革命是取之与法国,可见蒋介石对俄国革命是赞同的,故A项正确;中直接仿效说法错误;中新三民主义,材料中没有体现;中此时属于北伐合作时期。2.“列宁以上述的理论为依据,使他的党
2、作好了1917年第二阶段革命的准备-布尔维克夺取政权”。体现上述理论的文献是A. 四月提纲B. 和平法令C. 土地法令D.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A项正确;B、C、D出现于攻打冬宫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点睛:材料“1917年第二阶段革命的准备”“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可以分析出当时布尔什维克党还没有夺取政权,也就是十月革命还没有发生,从而得出正确答案。3.1881年,在巴黎公社失败十周年之际,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强调: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
3、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这里说的“特殊条件”指A. 巴黎工人不掌握军队B. 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C. 缺少社会主义者的领导D. 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可知,材料说明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偶然性,当时的巴黎公社革命是在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的关键时期仓促发起的,所以条件特殊,故D正确;巴黎公社有自己的军队国民自卫军,A错误;BC不是“特殊条件”,而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部分原因,排除BC。【详解】4.“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俄
4、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A. 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B. 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C. 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D. 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爆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俄国革命的爆发,故D正确;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腐朽统治,A错误;政治经济状况的落后导致俄国社会矛盾的尖锐只是叙述了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历史原因,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根据“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
5、国家先爆发”可知,材料强调战争对俄国革命的影响,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联系所学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分析解答。5.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A.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被全面系统揭露出来B. 武装夺取政权成为无产阶级夺权的必由之路C. 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有了强有力的平台D. 世界政治文明的走向从此有了新的理论蓝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武装夺取政权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不是历史意义,故排除A、B项;
6、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而非使其联合斗争有了强有力的平台,故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构建了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使世界政治文明的走向从此有了新的理论蓝图,故选D。6. 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 整个人类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C. 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D. 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十月革命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推翻沙皇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故项A错误;十月革命只是在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使俄
7、国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并不是整个人类,故C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D项只是现象,不是问题的本质,故也应排除。所以应选C。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意义7.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两个重要事件,二者爆发的相似原因是A. 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B. 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C.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指导D. 阶级矛盾尖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尖锐,故选D;ABC项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条件,不符合巴黎公社,排除。8.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
8、,“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
9、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外关联,综合性较强,孙中山的话涉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而又对俄国与法美存在不同的态度,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一定程度上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9.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B. 其拒绝停战也拒
10、不分配土地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 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答案】B【解析】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广大人民要求停止战争,农民要求获得土地,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导致其与群众的矛盾尖锐,故“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故B正确;“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并不是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不符合当时俄国史实,故C错误;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矛盾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B。10.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
11、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A.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B. 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C. 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 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封建制度,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材料中说“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从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揭示
12、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可推知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肯定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故A选项错误;自由主义指的是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自由主义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会带动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没有提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故C选项错误。11.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
13、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人们热情参加的原因是A. 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B. 科学社会主义呈现强大吸引力C. 美国宪法颁布后带来稳定秩序D. 工业革命后商品市场竞争激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物,主要是为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差距问题,故选A;欧文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排除B;材料与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无关,排除C;工业革命后商品市场竞争激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12.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包括赵登禹、张自忠
14、、佟麟阁等为人所熟知的一批国民党将领。台湾军方日前发行一份“勇士国魂月历”,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列为“殉国将领”,这反映了A. 两岸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趋于一致B. 两岸对一国两制主张形成共识C. 两岸对国共抗战的认识逐渐客观D. 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消除【答案】C【解析】材料中,大陆民政部公布抗日英烈名录包括一批国民党将领,台湾军方把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列为“殉国将领”,说明双方都承认中国抗战包含国共共同抗战,说明两岸对国共抗战的认识逐渐尊重历史事实,故C正确;仅从材料内容还不能说明两岸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趋于一致,论据不够,故A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一国两制内容,故B排
15、除;材料不能体现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消除,故D排除。13.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A. 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 “九二共识”的达成C. “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 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时间“1987年”。是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14.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
16、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A.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 一国两制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四大自由”等关键信息可知,体现这种论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答案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
17、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 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 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有利于政权的巩固,为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指三大改造的完成,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中三个年代符合材料中三部法律颁布的时间,不符合题意;B中三个机构符合三部法律颁布个机构名称,排除;中华民国
18、临时约法属于第一部资产阶级类型的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正确,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导致错误的原因是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间弄不清楚,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6.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C.
19、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的“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国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说明美国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图谋。台湾方面的回应体现台湾当局反对美国的政策,坚持“一个中国”,故答案为C项。A项与材料相悖,排除;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7.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A.
20、制定了1954年宪法B. 颁布共同纲领C. 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D.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变通办法”指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故答案为B项。A项,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上通过的,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不符,排除;C项,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新中国成立之初”不符,排除;D项,“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与“根本大法”不相符,排除。18. 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
21、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几大自治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B.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成功结合C. 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 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历史的传承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准确理解。“求同存异”主要用于处理外交事务,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B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制度的指导思想,C项错误。通过唐/明/清的历史经验可知D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
22、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C.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D.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天朝惊梦”是指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自强梦碎”是指1895年洋务运动以甲
23、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而结束;“专制梦醒”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2月清帝退位;“建国梦成”是指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富强梦启航”是指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因此按时序排列是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0.“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选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这三次“革命”分别是指A.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封建制度被推翻、新中国成立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
24、革命胜利C. 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D. 秦朝统一全国、武昌起义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的封建国家;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故此题选B;辛亥革命后,我国的还有封建制度,故A可排除;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的是在1956年,故可排除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意义远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重大,故可排除D。21.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
25、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愿同美国谈判”“ 中国尤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的信息说明中美关系改善将直接决定台湾问题,故D项正确;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外交地位仍然很低,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
26、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故B项错误。【考点定位】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万隆会议22.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 都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不同社会制度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 都有独立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是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故选B;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在坚持中央的领导下,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排除A;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
27、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与“特殊的民族政策”无关,排除C;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不符合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排除D。23.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是( )A. 村民自治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一种精英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可知,这一制度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对应的恰好就是材料中的“精英参政”,故选B项。
28、村民自治制度建立于改革开放之后,与材料的时间描述不符,排除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的就是自上而下的广泛的公民参政,故C项与材料背离,排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证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并不能体现“精英参政”的特点,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协商制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24.1967年3月19日,军队开始大规模介入政府管理工作,军管会(军事管理委员会)成为代行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其以下各级党政领导权的主要行政机构。这反映了A. 行政体制走向创新B. 党的领导
29、得到加强C. 民主法治遭到破坏D. 人民民主得到巩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行政机构被军管会取代等信息说明民主法治遭到破坏,故C正确;材料中军队介入政府管理工作等反映出行政体制受到破坏,A错误;材料中各级党政领导权的主要行政机构被军管会取代,说明党的组织机构也遭到破坏,B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人民民主的相关信息,而且在文化大革命中,人民民主也是遭到破坏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1967年3月19日,军队开始大规模介入政府管理工作”,联系“文革”期间民主法治被破坏的史实分析解答。25.“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是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进
30、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也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历史篇章。”这主要是因为它A.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 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D. 倡议国共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张,标志着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也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历史篇章,故选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1982年,与材料“1979年1月1日”时间不符,排除B;达成“海峡两岸均
3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是在1992年,与材料“1979年1月1日”时间不符,排除C;倡议国共两党之间进行平等谈判,出自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员委员长叶剑英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与材料“1979年1月1日”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联系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26.某同学制作了“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学习卡片,请指出有几个错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
32、民主革命,四月提纲提出的是和平夺权,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此该学习卡片有三处错误,故C项正确。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27.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先后顺序是台湾当局首次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会谈达成“九二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首次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在1979年;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在2008年,因此正确排
33、序是,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28.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A.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B.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C.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D.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从题干内容可知,宪法起草委员会由中共及各民主党派及其他人士组成,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的平等精神。所以应
34、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名师点睛】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宪法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的总任务,并把党所创建的基本制度和党所制定的基本方针和重要政策予以宪法化、条文化,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第一部宪法除序言外,包括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4章106条。29.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
35、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他们很快就要透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指A. 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B. 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C. 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D. 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是改革开放后,关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情景的描述,说明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故选D;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实现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A;农村基层选举和政府机构无关,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直接选举全面展开,排除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他们很快就要透过
36、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联系所学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成就分析解答。30.1953年,新中国公布了第一部选举法,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凡是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不分种族、性别、职业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中国女性第一次在法律上获得了普选权。这次普选权的获得A. 推动了共同纲领的制定B. 奠定了政治建设的牢固基石C. 使宪法草案大讨论达到高潮D. 为人大成立准备了民主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凡是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不分种族、性别、职业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中国女性第一次在法律上获得了普选权”,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普选权的获得为1954年第
37、一届人大成立准备了民主基础,故选D;A是1949年,排除;B是1954年宪法,排除;C材料未体现,排除。31.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共同推进,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A.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C. 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D. 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1954年,这些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故ABC错误;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是在19
38、99年,故D项正确。32.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可知,其反映了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规定,这些规定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即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AB是南京条约的影响,D是辛丑条约的
39、影响,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联系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解答。3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赣南闽西根据地-陕甘宁边区-(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其中在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A. 马克思主义传播、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开创、全民族抗战局面实现B. 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成熟C. 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D. 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土地革命高涨、民主革命基本胜利【答案】
40、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赣南闽西根据地-陕甘宁边区-(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故C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属于赣南闽西根据地,故A排除。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上海,故B排除。民主革命基本胜利,在(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34.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
41、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材料主张进行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由此可知,这一论述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正确。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A。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不符合材料,C、D两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应注意比较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异同:相同点: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
42、并推动实现的;都采取国共合作的形式;都适应历史发展,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都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破坏而告终。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具体内容不同革命统一战线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两党在民族矛盾上升时的协调行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有更大的独立性;影响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蒋介石、汪精卫公开背叛并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逐渐成熟的
43、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35.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答案】B【解析】无论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还是洋务运动的开展,都体现出向西方学习的观点,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已经”和“全面”;C选项局限在“先进的知识分子”;D选项没有认清楚两个政权的本质。36.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
44、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 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35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有所谓自治运动”“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结合所学可
45、知,材料反映的是华北事变,背景是日本策动华北自治,企图分裂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C正确;1937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A错误;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农、兵、学、商各界”,排除D。37.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 禁烟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太平天国运动D. 文化大革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46、”可判断是义和团运动,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扶清灭洋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结果被利用和镇压,B选项符合题意;禁烟运动属于官方活动,A选项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在宗教旗帜下发起的,C选项排除;文革的核心是阶级斗争,排除。38.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陆续在东北各地兴起,建立了上百支抗日游击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 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B. 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C. 已经赢得长征的胜利D.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答案】A【解析】从材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建立了上百支抗日游击队”中可以看出,中共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积极抗日,故A项正
47、确;B项是指1927年南昌起义,故排除;长征是从1934年至1936年,故C项排除;D项是全面抗战开始后出现的,故排除。点睛:材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建立了上百支抗日游击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四个选项,得出答案。39.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A. 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B. 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C.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D. 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答案】C【解析】根据材
48、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造成了中原兵力空虚,为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提供机会,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解放军实施的是战略反攻而非全面防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解放军实施的是战略反攻而非重点防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解放军实施的是战略反攻而非战略决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正确判断出材料考查的是挺进大别山,而挺进大别山则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40.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A.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B.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
49、级登上历史舞台C.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D. 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补课”是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五四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起点”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因为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B;A说的是辛亥革命的延续,无法体现“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排除;无产阶级政党尚未成立,C表述错误,排除;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主流,D表述错误,排除。二、开放性试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别历史大
50、事记德国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1945年5月德国战败,被盟军分区占领;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1951年,联邦德国加入欧洲煤钢共同体;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1993年,德国加入欧盟;2010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3.7%,在欧盟中一枝独秀。中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31957年,社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
5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布;1982年1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05年3月,中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1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请根据材料信息,提炼出一个历史发展特点或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例: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论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真正得到发展的保障。从历史上看,长期四分五裂的政治严重阻碍了德国的发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实现统
52、一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1990年两德统一后德国国家实力大增,在欧盟里居于重要地位。近代中国长期民族侵略、分裂割据,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基本实现了统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但港、澳、台问题尚未解决。在改革开放后,中共提出“一国两制”方针,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港澳的回归,大大推动了中国的统一大业,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高,201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居全球第二。综上,统一稳定的国内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统一才能实现民族振兴。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势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5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德国和中国发展历程,材料内容强调了德国从1871年统一后德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国强调了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角度,德国和中国统一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结合材料内容论述观点。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理。4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54、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材料二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
55、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摘自习近平十九大报告(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做了哪些努力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史实概括说明“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答案】(1)努力: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的高潮,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开辟革命道路,创建革命根据地,推动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转变;努力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坚持全民族抗战,赢
56、得抗战胜利;尽力争取国内和平,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2)史实: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阶级进行长达1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的团民们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最后失败;以孙中山的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以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后政权被袁世凯篡夺,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国民革命的高潮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创建革命根据地,推动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转变,坚持全民族抗战赢得抗战胜利,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等分析总结。(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57、,可从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开展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史实进行说明。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材料二 伴随新中国成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已构建起来。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未能充分显现出来,“法治”欠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没有得到健康的向前发展。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2
58、)材料二中提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没有得到健康的向前发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举一例说明。(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答案】(1)适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2)“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八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停止了活动。(3)措施:平反冤假错案;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及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9、框架。认识: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要从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析】【详解】(1)根据“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得出适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2)结合所学,可举例“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停止了活动。(3)措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平反冤假错案、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等分析回答。认识:综合材料和所学,可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从国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角度分析总结。